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论精神产品的商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系中,精神产品是否具有商品属性?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弄清什么是商品及商品属性,分析精神产品是否符合商品的质的规定性。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判断一个对象是不是商品,不是看它是不是物品,而是要分析它在运动过程中,是否通过产品的交换反映不同的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具体地说,一要看它有没有使用价值,二要看它是不是劳动产品,三要看它是否用来交换。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就不会有交换,也就不会有交换价值,价值就无从谈起;如果不是劳动产品,就没有一般人类劳动凝结于其中,也就不可能存在价值实体;最后,即使是既有使用价值,又是劳动产品,但如果不是用来交换,而是用于施舍、赞助、馈赠、或自用。也就不存在以价值为尺度决定其交换比例的问题,无须在交换中透过千差万别的具体劳动比较同一的抽象劳动。  相似文献   

2.
财富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基本范畴。重商主义仅仅抓住财富主体内容的对象化金银,直接将交换价值看作财富。重农学派否定了重商主义的交换价值财富观,将财富的主体性归结为具体的农业劳动,肯定了具体劳动及其创造的使用价值。亚当·斯密从具体劳动上升到劳动一般,虽然也将交换价值作为财富的表现,却是对重商主义的否定之否定,实现了交换价值与抽象劳动的统一,是资本主义意义的劳动财富观。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劳动财富观的批判,指出了其异化劳动财富观的本质,揭示了财富物质内容、主体内容和社会关系之间的内在逻辑,阐释了社会主义劳动财富观的理论内涵。将马克思的财富观归结为"人本主义",资本主义财富观归结为"物本主义",是一种脱离社会关系的抽象表达。只有深入理解马克思财富观的历史意义和理论内涵,才能更好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经济同商品经济相统一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马克思和恩格斯曾预计,在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而建立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商品经济不再存在。他们之所以这样设想问题,是因为在他们看来,“以交换价值和货币为媒介的交换,……以生产者的私人利益完全隔离和社会分工为前提”。这就是把商品经济同社会分工和私有制联系起来。人们解释商品经济同私有制的这种联系时,一  相似文献   

4.
商品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叫商品。马克思说:“能同别的产品交换的产品就是商品。”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重属性。一种劳动产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或者有使用价值而不进行交换就不是商品。一般未经人类加工的东西(如空气、原始森林等)和用于满足自己需要而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虽然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商品。 商品是在社会分工和私有制出现以后才产生的,在不同的社会体现着不同的生产关系。在  相似文献   

5.
商品的二因素各自存在,并对应着其所分别具有的社会性。随着社会分工的高度细化,自由竞争市场的价格形成越来越随机,人的影响使交换过程呈现混沌化,交换价值形成在一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因此,事实是使用价值与价值共同参与了交换的过程,并影响交换价值的形成。而价值作为人类劳动的物化,才是最终构成人类社会财富的同一的物质内容。  相似文献   

6.
一、商品交换要转移所有权商品交换究竟要不要转移所有权?回答应该是肯定的。凡是商品交换必然要发生商品所有权的转移,尽管转移所有权的行为不完全都是商品交换。第一,任何商品交换都是实实在在的;活生生的具体的交换行为。商品所有权是指其所有者主体对这种具体商品的所有权。在商品经济活动中,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商品生产者将越来越只在整个社会分工范围内专门从事一种或少数几种商品的生产。他依靠这些特殊商品立足于整个社会商品世界之中,他凭借对这些特殊商品的所有权,与其他商品所有者相对立。每一个商品生产者为了取得其他  相似文献   

7.
对于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结论,已经普遍为人们所接受。但是,由于理解不同,分歧仍然存在。我认为产生分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现状认识不同。本文试图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谈谈个人的粗浅见解。社会主义阶段的计划经济必然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为什么我国必须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先搞清楚,我国社会主义存在商品经济的必然性和不可逾越性。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商品经济是一个历史范畴。它的存在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这是一般的前提条件;二是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这是具体的现实的条件。没有不同的社会分工,就不存在劳动的交换;不存在生产资料和产品的所有者,个别劳动时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论述商品经济的普遍原理时,提出了“私人劳动”这一概念,这是研究商品经济存在条件的一把钥匙。在《资本论》第一卷首篇首章,马克思指出:“各种使用价值或商品体的总和,表现了同样多种的按照属、种、科、亚种、变种分类的有用劳动的总和,即表现了社会分工。这种分工是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虽然不能反过来说商品生产是社会分工存在的条件。在古代印度公社中就有社会分工;但产品并不成为商品。或者拿一个较近的例子来说,每个工厂内都有系统的分工,但是这种分工不是通过工人交换他们个人的产品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一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什么必然是商品经济。有的同志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所以是商品经济,是由社会分工决定的。诚然,社会主义经济是以社会分工为前提的社会化大生产,整个社会生产是在分工和协作的体系中进行。社会分工使各部门、各企业之间交换其产品成为必要。但是,社会分工并不能说明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的交换,为什么要采取商品交换的形式,更不能说明它同社会主义公有制之间有何联系。有的同志从生产资料的不同公有制关系和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来论证  相似文献   

10.
效用论价值定义辩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效用."商品价值"是商品所具有的满足人的需要的效用."商品交换价值"是商品对其交换者的效用,是商品满足人的交换需要的效用,因而其实体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商品使用价值"是商品对其消费者的效用,是商品对于人的消费需要的效用,是商品满足人的非交换需要的效用,因而使用价值实体是商品中所凝结的一般人类劳动之外的属性,如金刚石的坚硬性、衣服的御寒性等等.  相似文献   

11.
一、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 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所谓商品经济,从最抽象的层次上讲,就是在社会分工基础上形成的交换经济。人类对商品和商品经济的认识就是从商品交换开始的。离开交换,商品、商品经济就无从谈起。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交换关系的总和便是市场。马克思曾说:“生产劳动的分工,使它们各自的产品互相变成商品,互相成为等价物,使它们互相成为市场。”(《资本论》第3卷,第718页)列宁也说:“哪里有社会分工,哪里就有市场。”(《列宁全集》第1卷,第83页)可见,在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中,市场从来就是和商品经济联系在一起的。但这并不是说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特定阶段——发达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正> 在商品经济下,商品是用来出售的劳动产品,因而商品必须完成从商品体到货币体的跳跃。这是商品的惊险跳跃。如果跳跃不成功,商品就失去商品性,商品生产者就会破产。社会主义商品也是为社会生产的,因而它也要完成惊险的跳跃。为了使社会主义商品完成这个惊险的跳跃,实现为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服务,就要十分重视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产品的使用价值是不同的。产品的使用价值是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效用,它可以是只对生产者自己有用的东西。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社会使用价值,它要成为不是对生产者自己而是对别人有用的东西。马克思说:“要生产商品,他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为别人生产使用价值,即生产社会的使用价值。”(《资本论》第1卷第54页)  相似文献   

13.
陈岱孙教授在《从古典经济学派到马克思》中指出: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斯密提出了“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和“商品的真实价格”两个概念,并实际上赋予二者以截然不同的含义。他的根据是:斯密先是说:“一个人占有某物,但不愿自己消费,而愿用以交换他物,对他来说,这货物的价值,等于使他能购买或支配的劳动量。因此,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国富论》上卷,第26页。下同,均只注页码)按他的理解,“在这里,劳动一词指的是‘购买或支配的劳动’。而‘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也就意味着‘购买或能支配的劳动’。”另外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关于商品的所有权“表现为直接从商品占有者的劳动中生产的所有权”的思想,是我们探求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原因的理论基石。因此,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不仅供劳动者消费的消费资料要实行按劳(有效劳动)分配,而且用作扩大再生产的生料也应实行按劳分配,实现马克思所预想的生产资料共同占有的劳动者个人所有制。要实现这一点,应区别各企业生产资料的性质和使用方式的不同,根据现实劳动者的累积劳动价值量采取不同的办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苏星同志在《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交换的生产资料也是商品》一文中,对商品交换与商品所有权的转移之间的关系,作了如下的阐述:商品交换“并不会发生所有权的转移。在交换过程中,双方按照价值用对自己没有使用价值的商品,换回对自己有使用价值的商品。作为使用价值,他们是放弃了一种使用价值,取得了另一种使用价值,……作为价值,他们谁都没有失去什么(当然是在等价交换的情况下),相反地,他们是牢牢地保持着所有权。果真失去商品的所有权,那就不是交换,而是赠送或者被抢劫了。”这就是说,商品交换与商品所有权的转移没有任何关系,不论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  相似文献   

16.
一、商品的概念 什么是商品?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产品,哪些是商品,哪些不是商品?关于这些问题,国内外经济学界争论了好多年,众说纷纭。我们认为,商品是劳动产品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所采取的形式,这种形式的特征是由它所依以产生的条件——社会分工和不同所有者占有产品——决定的。由于社会分工,各种劳动产品就具有各种不同的使用价值,而必须互相交换;  相似文献   

17.
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二重性 社会主义经济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它在所有制基础,生产目的、范围和活动形式等方面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着根本的区别,但仍存在社会分工和不同的商品所有者、价值规律仍起作用、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仍会产生拜金主义等,这是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共同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基本矛盾的特殊性马克思曾经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生产作过这样的分析——商品所内含的劳动二重性决定了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二重性,价值与使用价值矛盾的进一步演变,必然表现为商品与货币外部对立的形式.在商品经济的上述矛盾中,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是其它矛盾产生和存在的基础.在私有制条件下,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这对矛盾就表现为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了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在私有制条件下,由于商品生产是私人生产,商品是  相似文献   

19.
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是商品存在的基本矛盾。在一般商品经济活动中表现为社会劳动和私人劳动的矛盾。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一方面有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决定国家必须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进行有计划的安排;一方面,还必须满足各个商品经营者实现商品价值的要求。国家根据全社会利益使国民经济有计  相似文献   

20.
从"人本位世界"和生产的人类过程及社会过程出发,劳动是财富生产中惟一的人类耗费,这种劳动耗费构成社会财富实体,形成财富的值.在商品经济中,财富的值表现为商品的价值.因此,劳动是价值的惟一源泉.非劳动要素在财富生产的自然过程中的作用是"按要素分配"的自然基础,非劳动要素的所有权是"按要素分配"的社会原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社会总价值"按要素分配"的量的界限,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重大经济学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