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关系十分密切。要实现教育现代化,首先的、关键的问题是实现人的自身的现代化,这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本文论述了人的现代化的含义、标准以及教育在促进人的现代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城市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载体,而人的现代化是城市现代化的核心,是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城市现代化归根结底是要实现人的现代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求真意识、批判意识、理论意识和主体意识等观念的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的首要内容。教育现代化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关键因素。历史证明,教育现代化是推动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动力;从现实路径上看,教育现代化又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展望未来,教育现代化必须实现教育思想的本土化、个性化和教育资源的社会化,才能满足培养现代人的基本需要,为实现城市现代化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人的现代化 ,图书馆能够并且应该在我国人的现代化进程中担负重任 ,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论教育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现代化是普遍受到各界注目的教育改革课题。教育现代化是指让教育从传统迈向现代,以便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同步。教育现代化隐藏的假设是教育不够现代,它是老旧的,是需要更新的。各界人士,尤其是教育界人士希望采取必要的手段,积极创造现代化的教育历程,培养现代人的新特质,包括现代社会所需的思想、观念、知识、技能和情操等。本文从教育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入手,对教育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本质,以及二者的内在关系进行剖析,以期深化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一、教育现代化的内涵推动教育现代化工作,需要掌握教育现代化的内涵,才能…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是人类文献信息资源的集散地,是智力开发的宝库,更是一座具有教育学习功能的“没有围墙的大学”。图书馆读者工作是文献系统的中间环节,是图书馆工作的外在表现,也是检测图书馆工作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笔者根据多年实践,就如何做好图书馆工作,不断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使图书馆走向现代化之路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姚静 《中文信息》2013,(10):9-10
图书馆是知识的集中地,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存储、传播文字信息的特殊教育机构,在我国高职院校中,图书馆扮演着为学生答疑解惑、拓宽知识面的重要职能。而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也必须有所转变,无论从管理理念还是管理方式上,图书馆管理有必要承担更多的教育职能,进一步开发现代图书馆的文献效益。但是,就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现状来看,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其集中体现在图书管理数字化建设程度低下、文献资源的潜在效益开发缺乏、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制度不科学等方面。对此,我们必须从高职院校的专业办学特色出发,按照现代化图书管理方式不断提高图书馆的教育服务水平,以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现代化呢?从哲学角度讲,现代化表示的是对现实的超越。如果从社会和人的关系来理解现代化,现代化可以分为社会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两个方面。社会的现代化,标志着对实现社会的超越,体现着社会的发展;人的现代化,标志着对人的现实的超越,显示着人的发展。从社会学的角度讲,现代化则是指反映当代发达程度的一系列目标体系,如经济发展目标,科技、国防、教育、文化等社会发展目标,都要达到当代所具有的发达程度。在标志现代化的目标体系中,当然也包括了人的现代化,如  相似文献   

8.
王春雨 《理论界》2004,(1):145-145
邓小平立足知识经济时代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对教育现代化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作用进行系统地全面科学的论证。邓小平教育现代化思想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科学性,是指引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社会现代化实质上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发展和综合进化的过程,是一个以人为主体的有意识地改变人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精神环境的社会实践过程。人是社会的主体,因而也是社会现代化的主体。社会现代化依赖于人的现代化,没有人的现代化就没有社会的现代化。教育不仅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而且具有促进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与人的现代化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现代化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人的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促进人的全面、持续发展,人的现代化教育促进人的现代化,推进社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教育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子系统。现代化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 ,具有发展的动态性 ,教育现代化除具有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外 ,其本身又是整个 (特别是科技和生产 )现代化的基础。教育在给予社会以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 ,又要不断吸收最新的科学和生产成果 ,从而使教育自身发展与整个社会相协调。教育本身不是“永动机” ,而是象蜜蜂酿蜜一样 ,要消耗蜜源甚至成品的一部分。办教育必须有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教育现代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一 )教育现代化的思想观念 ;(二 )教育现代化的管理 ;(三 )教育现代化的设施。(一 )教育…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高校德育现代化的基本特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振祥 《云梦学刊》2006,27(5):115-117
高校德育的现代化是伴随着世界各国发展一体化以及经济、政治尤其是教育的现代化趋势产生的。新时期高校德育现代化的基本特质包括德育视野要着眼全球化,要尊重优良传统道德,要更新德育理念、树立创新的品质,要重视道德主体性培养等。  相似文献   

12.
付家东 《云梦学刊》2004,25(6):38-40
WTO对中国最深层次的影响是法律,影响有消极与积极之分。其对中国法制现代化将产生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有利于中国法制观念、意识、理念的现代化,加速中国的行政法制现代化,对中国法治本土资源的消极方面带来冲击等。其消极影响表现在:如果不加选择而盲目全盘吸收WTO及其发达国家成员国的法律,则会影响中国法律发展的正常进程,导致混乱。因此,对于WTO这把双刃剑要有清醒的认识,尽量做到法律领域的趋利避害,从而加速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刘国华 《云梦学刊》2003,24(6):45-47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艰难历程和巨大成就证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能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也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钳制、阻碍、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因素还很多,共产党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建设者,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加强自身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论编辑工作的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雪梅 《云梦学刊》2001,22(6):127-128
20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因特网的出现,编辑工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编辑工作的现代化阶段。编辑工作的现代化包括三方面一是编辑观念的现代化,二是编辑思维的现代化,三是编辑手段的现代化。新世纪的编辑,应调整以往的思维习惯,紧跟科学文化的发展,力求使自己成为“通才”型的编辑。  相似文献   

15.
论述医学院校图书馆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如何从建筑、馆藏、文献检索课、各种活动和馆员素质等方面去实现这一目的.  相似文献   

16.
教育现代化与学校图书馆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学校图书馆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提出了与教育现代化相适应的学校图书馆应具备的条件,分析了我国学校图书馆的现状与不足,提出了加强我国学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加速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钟兴永 《云梦学刊》2001,22(3):24-27
中国共产党从创立伊始,便集合了现代工人阶级的优秀分子,代表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她始终是中国现代化的开拓者、组织者、领导者.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80年,说到底,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实际相结合的80年.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进程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人类两种不同的内在精神,构成了人类认识世界和观察世界的两个不同的方法和角度。在现代化进程中,这两种精神既有对立的一面,也包含着内在的统一。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所表现出的巨大经济价值和效益,科学精神被无限地强化而与人文精神相分离,使得人类文化片面化,从而陷入了一种危机。现代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的发展,要求重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在一致性,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9.
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是人学,是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哲学的交叉学科。医学人文是医学与人文科学相互渗透、结合的交叉性学科群。现代医学可分为基础医学、技术医学、应用医学和医学人文四大部分。因此,医学人文是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及五星级医生培养的要求,必须加强并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用系统论思想开展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20.
对人的文化理解关系到如何塑造人的人文品格问题,也关系到如何赋予社会现代化以人文属性的重大问题,只有深入揭示人和社会的文化生成的内在规律和意义,才能明确更加切实可行的社会人文型塑的创新之路。经由浙商文化的批判与重构是型塑人文浙江的一条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