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民族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文章论述了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民族理论的形成基础、基本特点、主要内容及其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思想、基本战略途径等。文章认为,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特色鲜明、体系完整,适应了新时代的需要,是21世纪我国民族工作的指导理论。  相似文献   

2.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进程中,科学把握新形势下民族问题特点,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与时俱进地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与实践。本文在学习《江泽民文选》关于民族工作论述的基础上,就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应对国内外民族问题的新形势,与时俱进地阐发民族理论和指导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问题进行了研讨,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及其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三代领导集体 ,将马克思主义民族问题理论与中国不同时期的实际相结合 ,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民族问题理论。特别是以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二、三代领导集体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 ,将马克思主义民族问题理论与新时期民族问题方面出现的新情况相结合 ,创立了邓小平民族问题理论 ,总结了建国后我党在认识和解决民族问题方面的经验教训 ,对改革开放新形势下民族问题的实质、表现形式、解决途径以及民族工作的任务等作了科学的论述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问题理论 ,为我们做好民族工作、促进各民族的繁荣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的伟大气概和战略眼光,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新时期的民族工作做过一系列重要论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民族理论。”①创立了关于我国新时期民族问题的理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一、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坚实基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列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和理论基础。作为这一领…  相似文献   

5.
1989年6月召开的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上,中共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正式建立。当时,国际上风云变幻,东欧巨变、苏联解体,国内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扩大,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运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观察思考宗教问题,根据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和民族宗教问题日益突出的新形势,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七个方面论证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思路,认为它是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对做好新时期的民族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应该认真研究和把握。  相似文献   

7.
正确认识、处理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的关系 ,是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的问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基于对我国民族宗教方面国情的深刻认识 ,特别是基于对新时期民族宗教方面新情况、新问题的认识和总结 ,在阐述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中强调指出 ,在处理民族问题时 ,“要注意全面地正确地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新发展 ,具有鲜活的现实性、明确的针对性、高度的理论性和严肃的政策性。一、我国少数民族宗教问题的现状和影响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理论和政策的基本观点包括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民族、宗教无小事;全面、正确执行党的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中国的国情、民族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奠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工作理论体系的坚实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第二代和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结合时代特点和民族工作的实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民族理论,丰富和拓展了我国的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成员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总结国内外处理民族问题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个基本国情,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民族实际相结合,深刻地揭示了中国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走出了一条正确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道路,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并形成了邓小平民族理论。邓小平对我国民族问题的精僻论述,涵盖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的基本方面,包含着一系列重要的理论观点,其中关于实现各民族真正平等发展的理论及其在民族工作中的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民族理论,而且已成为我们国家当前和今后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在寻求解决新时期我国民族问题时,提出了许多创造性见解和观点,形成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民族理论,成为中国共产党新时期民族理论和政策的灵魂,对巩固和发展新型民族关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杨明洪  安七一 《民族学刊》2012,3(1):15-21,92
总结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关于西藏经济发展问题的方略,对于推动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有着重要的意义。分析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十六大以来中央领导集体关于西藏经济发展问题的方略,阐述不同时代西藏发展面临的特殊矛盾以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促进西藏发展的方略,有三方面的经验值得重视:一是西藏发展问题始终是中央领导集体关注的问题,区别于一般省区的经济发展模式;二是支持西藏的发展需要采取特殊的手段和政策;三是对西藏发展道路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相似文献   

13.
Current analyses of ethnicity and religion emphasise the subordination of the one to the other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ctive identities. One line of research perceives religion as a resource of political mobilisation, while another conceptualises religion as the essence of ethnicity. As opposed to these analyses, this article explores how these two markers intersect and constitute each other in the process of identity formation. I centre on the ways Shas, an ethno-religious movement in Israel, mobilises hegemonic ethnic and religious markers of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n (MENA) Jews in order to construct its collective identity. The analysis of Shas’s newspapers shows how, by suffusing religious traditions with ethnic meaning and marking an ethno-class collective as religious, Shas interweaves ethnicity and religion and resignifies their relation. This identity project is intended to redefine the symbolic boundaries of the Jewish nation and to redeem MENA Jews from their marginality. Intersectional analysis as applied in this article explains why different ethno-class and religious collectives imagine themselves as sharing a common identity, illumines why particular identity markers are chosen out of the numerous existing categories, and provides an explanation for the flexibility of social movements.  相似文献   

14.
宗教文化的生态和谐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之一。在全球生态危机日益加剧、中国生态环境状况的整体恶化趋势仍在延续的状况下,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生态环境问题不只是由近现代工业飞跃式发展而引起的孤立性问题,而是与某些世界观、价值观和知识体系有着深刻联系的。在当代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宗教文化能够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各种宗教关于仁爱万物、泽被草木的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以及对理想境界的描述等等,都表现出深刻的生态意识,促进着宗教活动的生态保护实践,并对树立和强化人们的生态保护理念具有积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工作的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充分认识民族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重要性;做好民族工作,是涉及全局的大事;新中国民族工作的任务和基本经验;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基本制度,是我们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  相似文献   

16.
大化循环,尽终返始--清初回族思想家刘智哲学观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初回族思想家、“天方学人”刘智 (约 1 660—约 1 730 ) ,从伊斯兰教教义学的立场出发 ,基于在中国弘扬伊斯兰教教义思想的神圣使命感 ,以其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 (特别是其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 )学养与系统的回教教义学研究 ,在吸收回族先贤王岱舆 (约 1 580— 1 660 )、马注 (1 640—约 1 71 1 )等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终于构建了以“真一说”为基础、以“人论”为主要内容的、博大精深的中国伊斯兰教哲学。本文拟对刘智在创建中国伊斯兰教教义思想体系的过程中 ,如何吸收和改造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及其概念 ,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报告时于当前中国的社会形势进行了客观的评估,确定了今后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对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指出了方向.本文通过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社会发展和历届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尤其是十七大报告,结合我国民族问题的现实和研究情况进行思考.文章强调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无论是执政纲领还是民族研究,都必须结合国情,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主流,针对民族研究中"边缘化"的趋势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牛燕军 《西藏研究》2021,(1):157-162
西藏南亚大通道建设的提出,是西藏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表现,为中国与南亚相关国家的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西藏南亚大通道建设沿线国家和地区民族复杂、宗教多元,也面临着诸多民族宗教领域问题的挑战。尼泊尔在西藏南亚大通道建设中的地位特殊,民族宗教因素影响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尼泊尔国内民族宗教因素的积极作用,助力西藏南亚大通道建设;另一方面,要有效应对和防范尼泊尔民族宗教问题给西藏南亚大通道建设在政治、经济和安全等领域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加强宗教法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宗教法制建设是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前提和基础,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党和国家确立的基本宗教政策,是新时期宗教工作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黑龙江省宗教工作的实际,从加强宗教立法、完善宗教行政执法机制和在宗教界开展法制教育等方面阐述了加强宗教法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宗教问题和全面开展宗教工作的重要阶段.无论是在抗日民主根据地,还是在国统区、沦陷区,党都制定与抗日战争相适应的宗教政策,坚持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积极引导宗教与抗日战争相适应,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进程,积累了积极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为以后党的宗教工作提供了借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