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平等与公平、正义、公正之比较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洋龙 《文史哲》2004,1(4):145-151
平等是不同社会主体在一定历史阶段的交往过程中处于同等的社会地位,在社会各领域享有同等权益,履行同等义务的理念、原则和制度。平等与公平、正义、公正等范畴比较,既相近似,又有不同。这正是千百年来思想界对之论说不休的原因所在。在社会结构和社会利益大调整的变革时代,厘清平等与公平、正义、公正之间的关系,富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经济分配的正义原则与道义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芳 《齐鲁学刊》2003,(1):76-79
在经济分配问题上 ,仅仅坚持现有的正义原则是不够的 ,市场经济的一般正义原则必须得到道义精神的补充 ,在经济生活中 ,基于道义的分配是现实存在的。在实际操作上 ,道义精神的发扬以一般正义原则的有效贯彻为条件 ,并且可以纳入到一般正义体系中得到落实 ;正义原则的完善以社会道义要求的提出为动力 ,它的被执行也离不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道义精神  相似文献   

3.
约翰.罗尔斯在《正义论》和《政治自由主义》两部著作中就正义的内涵、原则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指出制度是人们行为的规范体系,认为当这个体系中的规范能使各种利益要求达到恰当的平衡时,制度就是正义的。制度的正义理论既表现为一个规范体系,也表现为一个理论体系。罗尔斯的制度正义理论对于我国进行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取向的制度创新和制度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约·埃尔斯特重建了作为意识形态的正义观所赖以形成的思维机制:颠倒、从特定的阶级利益推知普遍的社会利益、以局部的视界推论整体,以及概念的扩张主义;重建了马克思分配正义的内涵:以制度为保障的、以自我实现为诉求的、以集体实现为调节原则的消费资料配置正义;重建了马克思的层级正义观:第一个层级是分配正义,它分为两个亚层级:贡献原则和需求原则;第二个层级是人的自我实现正义.但埃尔斯特对马克思的著作存在着某些误读.  相似文献   

5.
论社会保障的法的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传刚  马煜 《理论界》2003,(5):67-67
从早期工业化国家的济贫法开始,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已逐步形成了较完善的体系,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刻的法的理念,构成社会保障立法的理论基石。本文将从正义观、利益公平观、生存权观三个方面入手,剖析社会保障制度所蕴含的法的理念。一、正义观正义就像一张普洛透斯似的脸,变幻无常。因而,人们对于正义的观念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罗尔斯的社会正义理论,从新的视角重新考察了平等和自由的问题,提出了两个著名的正义原则,其中不平等的补偿原则,为社会保障立法奠定了理论基石。这一原则指出: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应当这样安排,…  相似文献   

6.
罗尔斯在《万民法》中凭借可行的正义原则,在公共理性状态下推论万民法的公共理性也就是人民社会的公共理性,它由宪政民主体制的一系列正义的自由原则所给定,并由公民的慎思、自由社会的善总念、公共社会的基本利益等一系列的基本理念所构成。在捍卫人权的基本维度上,作为世界社会基本结构的万民法,其内涵表现为:万民法的政治正义基本总念、万民法的社会契约总念、万民法的自由平等总念、万民法的公共善总念、万民法的宽容总念。罗尔斯的公民伦理思想,作为自由民主社会的公民之间接受正义体系的基本原则,它倾向于在人民社会根本民主原则的引导下按正义感的能力与善总念的能力行动。  相似文献   

7.
正义原则的二重属性即同一性正义与差异性正义构成了公平原则与效率原则在社会实践中的对立统一。人类社会"主义"制度的演进是以"正义"原则为内核展开的由低级至高级的发展历程。"正义"原则在中国"主义"制度的实践探索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当代文明的正义原则这一视角分析和解决理想与现实相冲突的社会生活问题,体现理论与现实相统一的正义追求。由此出发,当代文明正义原则的实质在于人所追求的全部价值都应当根据理想与现实相一致的准则予以实现。文中通过对权利的权力、自由的平等、公平的差别、合作的竞争、交往的独立、生活的利益问题的分析,表达了当代文明的正义原则所具备的基本精神。在此基础上,对正义原则的前提性、优先性、时代性以及正义原则的作用和实现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义是人类理性的提升或提纯,它同时具备三种形态:价值形态、制度形态和日常形态。正义的价值形态为人类的社会理性确立形而上的终极坐标;正义的制度形态体现实现正义诉求的社会基本结构及其制度安排;正义的日常形态是人们社会化的心理感受,它通过效率与公平、民主与法制、多样与包容、和谐与幸福等概念范畴加以诠释。无论是正义的价值形态还是正义的制度形态抑或是正义的日常形态,其实践旨趣都应在于满足正义主体的生存、发展、安全、自由、机会等方面的需求,这样正义才不会在现实生活世界沦为"乌托邦"。  相似文献   

10.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是建立利益协调机制的伦理基础.罗尔斯《正义论》提出的两个著名的正义原则给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带来种种有益的启示.那就是,和谐社会的建设路径是结构和谐、制度和谐、分配和谐,其中合理的阶层结构是社会和谐的前提,正义的制度是社会和谐的保障,正义的分配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审美:尺度、属性、规律、价值、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世纪之交关于马克思《巴黎手稿》美学思想的讨论,集中表现在内在尺度、审美属性、美的规律、审美价值和审美关系五大问题上的分歧。只有坚持以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克服旧的直观机械的唯物主义,运用感性对象性的实践理论和对象化的方法,从关系中去探讨美,才能对上述五大问题作出科学的解答。  相似文献   

12.
美·爱·自由·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定意义上,美学是信仰之学。美的绝对性与永恒性构成了信仰的核心部分。信仰本质上是从此岸的、经验的世界向彼岸的、超验世界的超越。信仰的终极指向是真、善、美,真是存在的本体,善是存在的趋向,美是存在的表征。美作为表征既包含了真,也包含了善,既包含了存在的统一、完整、坚实,也包含了存在的秩序、节奏、和谐。人们可以从不同途径通向信仰,但必须从对美的体验开始并最终形成美的意境或境界。美从直觉之美到想象之美,到生命体验之美,内在地存在着一种秩序,这个秩序与人自身的爱的秩序是相互对应的。这种秩序是信仰之所以存在,所以可能,并成为人的基本情结的原因。信仰实际上是人类的自我调节、自我解放、自我完善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学界关于儒家亲情伦理的争论主要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对儒家伦理的评价问题,分歧主要表现在对传统的不同心态上;第二层次则是儒家伦理有无普遍性蕴涵与现实意义的问题,其分歧主要在于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不同的智慧形态与研究进路上.此外,对中西文化的不同取资、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不同选择,则既构成了这一争论的根本原因,同时也是这一争论的根本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骆长捷 《北方论丛》2011,(1):129-133
关于重大哲学问题所产生的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争论在哲学史上屡见不鲜。随着分析哲学、语言哲学的兴起,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争论也出现了"语言学转向"。近年来,一种"准实在论"观点悄然兴起。这种准实在论试图在综合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优点的同时,避免双方所面临的问题。这一新的理论引起英美学界的广泛关注:它一方面招致了一些批评和反驳,另一方面也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拥护和支持。  相似文献   

15.
喜欢张洁小说,是因为她有独特的女性视角,女性写女性让人感到真实鲜活,不像传统文学中有的男性作家揣摩女性心理而作有男权之嫌。而且,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她对女性的解放和独立的关注有着自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她的思考是严肃而深沉的。《方舟》中的三位女性都是在文革中成长起来的,既没有前一代人的自信,也没有后一代人那么悲观,足见其是属于坚强一类。她们是离了婚或形同离婚的独立女性,荆华是理论工作者,梁倩是电影导演,柳泉是外贸部门的翻译,她们是当时凤毛麟角的高级知识分子,然而,她们在走出家庭寻求在社会上的立席之地…  相似文献   

16.
王小章 《学术论坛》2005,1(7):106-110
形成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的经典社会理论是对于现代性问题的知识反应;从经典社会理论的现代性话语中浮现出了三个现代性的核心问题,即共同体问题、自由问题、正当性问题.这三个问题同时也是没有被所谓的后现代性以及全球化所终结的、在今天依然具有核心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从人力资源开发的国际大视野看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对策 ,一是开放 :实现国际化 ,加快市场化 ,突出个性化 ;二是多元 :办学主体多元化 ,资金筹措多元化 ,办学模式多元化 ;三是足量 :推进大众化 ,促进社会化 ,发展多样化 ;四是均衡 :与经济发展均衡 ,与国民需求均衡 ,布局层次均衡 ,学科结构均衡 ;五是优质 :优化管理体制 ,优化资源质量 ,优化运行水平。进而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立 ,促进小康目标和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论文提出文学作品的文本分析,旨在以优秀的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探寻文学作品艺术价值形成的原因和机制。这一性质决定了文本分析作为一种文学研究活动和方式,区别于一般的文学欣赏,区别于文学史研究、文学思潮史研究、以作品为核心的作家论、与时代同步的文学评论等其他文学研究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文本分析主要以优秀文学作品即文学经典为分析的对象。文学文本多层次立体结构性地存在,是文本分析的可能空间。文本分析的路径为由果溯因的诗歌学模式即语言学模式。文本分析需要采用方法,方法在文本分析中的功用是: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更具个性的艺术特征;运用方法进入文本分析,能够产生比较机制。方法论一般原理是文本分析方法的基本原则,方法具体操作为走综合的路子,即各种方法对应于文本不同的层面,并且进入文本后互相结合和转换。文本分析的意义在于:深化对于叙事性文体诸如小说的见解;是文学史科学化的基础性工作;担当文化传承和文学理论传承的作用;是文学理论概括和提升的基础性工作;对于文学创作具有借鉴意义;对于读者文学阅读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思想是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现实基础,能够满足社会需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决条件,我党领导的革命运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基础,毛泽东的领袖素质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领导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领导力作为一种神奇的力量,人们对其始终怀有浓厚的兴趣,学术界对领导力的研究从未间断。回顾了大量有关领导力的研究文献,将其分为两大类:一是有关领导力的定义和内涵的研究;二是有关领导力开发的研究。以此分类为线索对相关文献进行评述。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中国企业管理者的领导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同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企业相比,仍有显著的差距。聚焦于领导力的研究有助于我国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