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比较严复与梁启超在宪政思想的渊源、目的、实现基础和制度架构方面等方面的异同,可以发现:严复秉持更为明确的英目式宪政思想;梁启超则常把英国式宪政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杂揉合。严复的宪政思想学术气息很浓,文字表达较严谨;而梁启超的宪政思想为现实服务的实用色彩更强,文字表达则有粗疏之处。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反君权,倡民权,将民权建立在国家主义的基础上。其民权的主要内容是自由,自由是天赋的权利。开民智是民权实现的观念条件,完政是民权实现的制度条件。设议会、立宪法、司法独立等都是为了保障民权。梁启超的民权与宪政思想并不完全是西方式的,其中包含有传统法文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宪政思想之"变"主要表现在他对近代中国宪政模式的选择和设计上,从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再回归君主立宪,走向开明专制,最后拥护共和立宪,这反映了梁启超对近代中国宪政之路的理性思考 ;"变"的背后 ,"不变"的是梁启超的爱国思想和坚持民主宪政、坚持渐进改良道路、坚持国民性改造的一贯主张."变"与"不变", 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因素,为我们今天的宪政建设提供了宝贵启示.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流亡日本期间,先后创办了《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报》等,将宣传变法的阵地由国内移到了日本,产生了重大的政治影响。梁启超办报以“广开民智”、救国报国为宗旨,提出了“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确而速”以及经济上独立等基本原则。他把报刊当作维新派的阵地,鼓动“兴师讨贼”,传播西方新思想,主张报刊应发挥“监督政府”和“响导国民”的作用。梁启超的新闻思想不仅具有一定的反封建进步意义,而且也是新闻报刊史上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5.
浅析戊戌时期梁启超的民权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权思想是戊戌时期梁启超政治思想的核心。梁启超的民权思想是西方民主政治理论与中国现实结合的产物。他的民权思想包含着对君权的尊重。梁启超认为,在中国,欲兴民权,必先兴绅权、重君权。他由此设计了在中国兴民权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从言君宪到倡共和,再从告别共和到开明专制,又从主虚君再到顺共和,其宪政思想几经变迁。梁启超在宪政理论模式选择上变动不居的同时,对宪政内在的认识却是随着自己知识的增长而不断深入和提高的,看似混杂或前后矛盾的思想蕴含着不变的追求,即追求中国宪政体制,并不断构建与完善他的独特的宪政理论体系。他的易变是"君子之变",进步之变。解读梁启超的宪政理论,一定要把他的思想言论置于具体的历史环境中来考察,才能知势论人。截取梁启超的个别言论以概括梁启超的宪政思想难免片面。  相似文献   

7.
宪政思想是康有为指导维新变法的政治纲领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提出了“设议院”、“兴民权”、“立宪法”、仿效日本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等较系统的宪政主张。研究康有为的宪政思想,不仅会使我们对近代中国宪政建设的历史困境和艰难历程有更深刻的体认,也将有助于我们总结维新立宪的经验教训,以史为鉴,推动当今中国的宪政建设。在此,本文拟就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宪政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康有为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以及其宪政思想的西学渊源等作一粗浅的梳理。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失败后 ,邓演达在海外度过了三年流亡时光。期间 ,他在全面继承孙中山三民主义 ,并有选择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 ,基本形成了平民革命的理论体系和革命方略 ,本文梳理归纳了邓演达理论思考的基本内容 ,认为他的思想理论为其回国后正式组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开展平民革命 ,准备了理论基础和思想条件 ,并基本上奠定了这个政党的思想格局。平民革命理论的本质是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 ,革命以工农为基础 ,政权以工农为中心 ,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经济上采取市场原则 ,文化上破旧立新 ,通过平民政权的建设最后达到社会主义 ,这些基本观点在大方向上有益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相似文献   

9.
唐森树 《学术论坛》2005,1(5):135-138
抗日战争时期,邹韬奋通过杂文、评论、提案等形式,提出了实施民主宪政的系列主张,形成了他的民主宪政思想。其思想内核包含有言论自由、党派平等、民意机关民选、民权民享等,均赋有真知灼见,具有鲜明的抗日救国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在近代中国较为全面准确地介绍了宪政理论,但其本人并未接受宪政理论,这表现在其有限政府观念的缺失和对具有干涉主义权能的国家主义的诉求,而有限政府观念的缺失使梁启超最终拒绝旨在消解忖国家权力能量的分权制衡理论,并对约束国家权力的法治主义持摇摆态度.因此,梁启超的思想带有非宪政色彩,而这种非宪政观根源于他对以群体为本位的积极自由的重视和对以个人为本位的消极自由的忽视.  相似文献   

11.
杨度以进化论、工具主义、权威主义体认解读西方宪政文化,进而构建起其宪政理论的基本框架,参与了近代中国宪政文化品质的塑造。  相似文献   

12.
郑园珺 《学术研究》2003,11(12):104-107
梁启超的政治观念在保皇抑或革命上,曾表现出极大的徘徊与反复;他在对待西方现代性文 化上亦如此。本文从这种“善变”入手,分析其“不变”,洞察其用心,期望对当下中国产生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试论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民主主义宪政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伟大创举。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是经过长期艰难探索才逐步形成的。民主联合战线的“革命的民众政权”的构想和苏维埃工农民主政权的实践 ,是中共早期对政权模式的探索 ;“人民共和国”及“民主共和国”方案的提出是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的萌芽 ;基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政权模式构成了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的雏形 ;抗日根据地“三三制”政权的提出和建立是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形成的标志 ;《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和人民政协《共同纲领》的制定是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更臻完善的体现。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的形成与新民主主义政权的建立和发展相因相成。  相似文献   

14.
关于政府公共服务管理与运营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在公共服务管理中的角色大体分为参与型、不参与型和分权管理模式。政府公共服务的基本职能是依法提供基本社会保障。对公共服务的管理,政府趋向专注“核心”,脱离“非核心”业务,对“可市场化的”公共品和服务实行社会化、市场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从人口数量、人口分布、人口结构及人口质量等人口研究基本层面入手,探讨了国民政府时期的福建人口发展状况。这一时期,福建人口在数量减少的总趋势下,呈现出人口分布不平衡、人口结构失调及人口质量下降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先秦时期“社会公正”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公正思想的基本内涵是,要求对广大社会成员不论贫富、贵贱、智愚、强弱、亲疏、远近,都一视同仁;强调公正与私行的对立,确立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认为社会公正应是圣王国君和各级官吏的基本道德。实现社会公正,一是法制的作用,行公法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可靠保障;二是最高统治者国君的作用;三是以官吏选拔方面的公正公平去实现社会的公正公平。  相似文献   

17.
宪法思维中的政治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是在人类漫长的政治实践过程中逐渐积淀而成的 ,它是人类智慧的产物。在宪法思维中 ,政治权力的宪法化 ,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前提 ;政治过程的法治化 ,是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 ;社会生活的民主化 ,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和充分自由 ,是政治文明建设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化,与全球"政府重塑"、"政府再造"的声浪相呼应,服务型政府日益成为我国政府模式的新选择。而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公民社会日益多元的当下,路径的探究与选择则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关键所在。从宪政视角来看,服务型政府的建构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积极树立公民本位的施政理念,增强服务意识;二是合理定位公共服务的职能取向,提升服务水平;三是健全完善政府行为的制约机制,强化服务保障。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以来 ,党和政府为建立和完善结构合理、人员精干、灵活高效的政府机构 ,开展过多次精兵简政。 1998年以前 ,较大规模的政府机构改革已经进行了八次。虽然八次改革均未跳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历史怪圈 ,但每次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或多或少发生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都有许多宝贵的东西值得我们去思考。认真搞好这方面的思考和研究 ,对于推进我国正在进行的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政府机构改革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政府机构改革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对政府机构改革内在规律的探索和把…  相似文献   

20.
抑制和清除腐败、建立廉洁政府是保证我国经济正常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条件之一。廉洁政府建设是我国宪政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必要条件。建设廉洁政府的工作必须跳出以前重心在于惩治贪腐罪犯的窠臼,必须在政府官员选拔选举、对权力进行制衡与监督等宪政的制度层面上来考虑该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