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马克思的自然概念是立足于大工业生产实践,在理论上对旧唯物主义自然概念的批判,对十九世纪自然科学关于自然及其规律的抽象理解和古典经济学关于社会经济的所谓自然规律的批判基础上得出的新哲学的奠基性范畴,“自然”概念是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前提。自然和社会在理论上是互为定义的。马克思的实践、劳动、生产力等等概念都是奠定在对自然的理论批判和建构基础上的。施密特在对马克思自然概念的解读中存在不少误解,具有总体上倒向旧唯物主义的理论倾向。人和自然的历史辩证法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人和自然和谐必须遵循的法则,是我们的时代无法超越的基本实践规范。  相似文献   

2.
施密特在阐释马克思自然概念的过程中,揭示了自然的社会伦理本质,生成了一系列自然与社会之互维性的问题式,其中包括自然概念的社会一历史性质;自然概念所具有的社会一历史性质;自然的社会中介和社会的自然中介;人与自然和谐的伦理机制。这一思想不仅为我们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奠定了道德哲学基础,也为法兰克福学派的自然伦理观的生成奠定了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3.
“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最为鲜明地表达了卢卡奇的自然观。而学界就此认为卢卡奇“只见社会,不见自然”的观点蕴含着“以苏解马”的思维范式。只有回归《历史与阶级意识》论述自然概念的实际语境,才能破除这一“幻象”。青年卢卡奇视域中的自然概念具有三重意蕴,不仅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分裂和对立,也为工人解放指出了实践的路径。卢卡奇的自然观建立在其自然概念的地基上,对其自然观的探讨要深入到存在论根基。通过回应“自然还是社会”的哲学总问题与“自然辩证法还是历史辩证法”的具体问题,从总体性、过程性与目的性三个维度把握其自然观中辩证法主体思想的核心要义,目的在于正确理解卢卡奇对恩格斯的批判,并科学地得出马克思与恩格斯并不存在对立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施密特在阐释马克思自然概念的过程中 ,揭示了自然的社会伦理本质 ,其中包括揭示了人与自然伦理关系理论前提 :自然概念所具有的社会—历史性质 ;人与自然关系互动的伦理机制 :自然的社会中介和社会的自然中介 ,进而为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探索奠定了哲学的学理基础 ,也为法兰克福学派自然伦理观的生成奠定了认识论基础。同时揭开了人与自然伦理关系研究的序幕 ,为科学伦理学的本体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做过多种理解,但是如果不能从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去理解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就无法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以施密特的《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为例,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如何误读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在施密特的《马克思的自然概念》这一文本中,施密特从经济学的视域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进行了分析,试图通过对自然的分析重新厘清什么是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施密特准确地捕捉到了马克思的理论所面对的工业社会的背景,并基于这一理论背景进行深入分析,这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是重要的理论场域的转换。但施密特仅仅看到的是经济运行的现象层面,没有能够从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的角度理解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在很多地方,施密特误读了马克思,这源于施密特对马克思的经济学的肤浅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马尔库塞的批判社会理论与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他对唯心主义进行了批判,但他对于唯心主义的理解本身也存有唯心主义的成分。他认为唯物主义哲学要使现实趋于本真化,从现实出发又对现实进行批判和改造,它为批判社会理论提供真正的基础。批判社会理论以批判开路,驻足于唯物论以超越社会现实作为自己的理想标的。  相似文献   

7.
<正>北京大学吴国盛教授曾多次提议重建自然哲学[1-3],他说,"自然哲学的重建适逢其时,应当不辱使命。"他又说,"自然概念不单是来自科学实践,甚至不取决于新发现的经验事实,它有着更广阔的背景,这就是自然哲学何以可能的根据:超越科学批判自然观念不仅可能而且必要"。我完全同意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感性的自然概念及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的自然概念是一个具有多重维度的整体性概念。马克思感性的自然概念全面地阐述了人与自然、历史与自然、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辩证统一关系。感性的自然强调的是自然与人的相关性;人化的自然是对人与自然之间认识和实践的对象性关系的概括;历史的自然是对在生产实践基础上历史与自然统一的关系的概括;人本学的自然是对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辩证统一关系的说明;价值的自然是对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满足与被满足、需要与被需要的价值关系的概括。马克思的感性自然概念对于理解与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施密特批判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自然观上制造“马恩对立论”的一个缩影。自卢卡奇到法兰克福学派,都致力于对辩证法的适用限度省审,认为辩证法只在马克思分析与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展现自身,如果把辩证法“应用”或“推广”到自然领域,则是对马克思辩证法思想的僭越。施密特沿着卢卡奇和法兰克福学派开辟的辩证法批判路向,同样主张辩证法的社会实践性,并提出独具特色的社会和自然的“双向中介”思想。在施密特看来,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一种“独断的形而上学”“素朴的实在论”,是向自然“本体论”的回返。实际上,施密特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定出如此这般的哲学判断,一个极为关键的因素就在于他忽视自然辩证法中关于“自然概念”的历史内涵,“人与自然”关系的双向作用以及内纳的深厚实践底蕴。也就是说,在对自然辩证法内涵与实质的把握程度上,恩格斯和马克思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斯密的自然概念可从三个层次上理解。在造物主的概念中,斯密通过对神的预定论的假 设,将报应论纳人道德情感秩序的确立之中,将最高的善理解为一种宗教性的目的,将斯多亚主义的观念 重新置人神学之中。在大写的自然概念中,斯密提出了自然的本原性解释,明确了人在自然意义上的存 在论含义,确立了人的情感能力的自然基础。在从人出发的自然概念的讨论中,斯密通过对同情的论证, 提出了基于人性基础而实现社会秩序的道德机制,所谓“公正的旁观者”正是通过情境性的同情机制逐次 加以展开的。正是通过上述三个层次的自然概念,斯密最终确立了神学、自然哲学和道德哲学三重维度 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在老庄道家思想体系中,“自然”一词的基本意义是自然而然,自己如此,自己如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既是宇宙世界的根本规律,更是人类社会的根本规律。在老庄道家人生哲学和美学中,“道法自然”落实为“人法自然”,就是人按照事物的本来样子和人自己的本来样子来理解人性,规范人生,造就一种自然审美人格。这种自然审美人格,从消极方面言,是“莫之命”,“不敢为”,“莫之为”;从积极方面言,是“常自然”,“辅万物之自然”,“常因自然”,“顺物自然”。这样一种非同凡响的自然审美人格,其立足点,不在现实社会,而在幻想的“广漠之野”,“无何有之乡”。  相似文献   

12.
回归自然-论张炜小说审美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炜,大自然的歌者,他在小说中不仅描绘了一个个宁静、优美而又富有生机的自然世界,而且他从自然出发来理解社会人生、塑造理想人物.回归自然就成为他小说中的价值取向,回归自然意在返回生存的本真状态.受到张炜否定的是异化的社会和人,以及人与自然对立冲突的观念;他高度赞扬了自然人,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3.
论《巴黎手稿》中马克思的自然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巴黎手稿》在哲学领域内造成的彻底颠覆,马克思在崭新的哲学空间中也构建了自己关于人与自然的解释方案。这一方案不仅提供了关于现实的人与自然的本体论的哲学理解,而且也凸现了马克思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深度异化的批判话语和对未来社会人与自然矛盾真正解决的理想祈向。  相似文献   

14.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觉解读哈代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探索作品中作为大自然的女儿苔丝与大自然的复杂而紧密的关系,以及在男权社会中女性所受的压迫和约束和女性的意识觉醒,体现了作者对于男权社会的观念的控诉,对女性和自然关注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5.
支配人们实际地改造自然与社会的实践观念是否科学合理,取决于建构人的实践观念的根据是否正确或具有真理性,这一根据就是人们对自然和社会认识的正确与否。认识越正确越具有真理性,据此而建构的实践观念就越具有科学合理性。而人的社会活动这一更为重要的过程和方面,却被已经习惯了的哲学思维以认识的活动过程所遮蔽,进而把人们认识社会实践活动所形成的描述性的实践概念等同于实际支配人们活动的实践观念,由此而导致了现实的人们对建构科学实践观念的忽略,从而使人们在改造自然与社会的过程中付出了许多不必要的代价。认真地揭示实践观念的建构与实现过程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以来,工业社会的大生产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和自然资源的迅速枯竭,出现全球化生态危机。对此,人类需要一种真正的生存智慧,深刻反省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对世界的合理秩序,对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对人的行为合理性有正确的认识和定位,重新架构以"生态合理性"为核心理念、价值取向和建构原理的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现从以人类自我为中心向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相互作用为中心的转变,建立全新的生态化生产关系和体制,以保证人类的世代延续和"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汉德森逃离现实社会、到非洲寻找人生真谛的描写,揭露了20世纪中叶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危机,作者谴责颓废和空虚的物质主义。  相似文献   

18.
白居易闲适诗中渗透着古代休闲观念所独有的文化意蕴和休闲思想,白居易以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格,总结了唐以前中国封建社会的人文精神和生活体验,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其闲适诗中包蕴的现代休闲思想如体悟大自然、"无所执"的平常心、生活的情趣,其中表现出来的物我一体、返朴归真、宁静和谐以及追求精神自由等思想,实际是白居易的一种生存智慧,是一种尽情享受生活乐趣的快乐哲学,对今天的人仍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社会、网络社会概念进行分析,认为网络社会是由人与人之间通过相互交往而组成的有组织的系统,是人类社会最新的存在方式,是现实社会中的人,以互联网为纽带,通过信息交换而形成的虚拟社会。网络社会的存在以现实社会为基础,其存在的技术基础是现实社会的软件和硬件,其存在的主体基础是现实社会中的人,网络社会中的内容都是现实社会存在内容的电子化形式。网络社会作为现实社会在互联网上的映像不是简单的反映,而是具有不完整性和扭曲性。不完整性表现在参与网络社会生活的人只是现实社会成员的一部分,主要是有一定经济基础和技术的年轻人,扭曲性表现在人们往往在网络社会中刻意表现出和现实社会不一样的方面以及作为网民群体一员而表现出的群体无意识状态。  相似文献   

20.
荀子作为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在批判和吸收各家各派的同时,继承了孔孟关于荣辱观念的根本理路,对当时的社会治乱、人心世风进行了深入的洞察,对当时的天人关系、天人之分进行了细致的探究。他从人性的先天不足入手,于先王之道的根本精神处找出路,从而构建出了自己的荣辱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