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南唐亡国之君李煜,作为皇帝,是极不成功的,然而却是一位卓有成就的词人,在词史上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古典文学作品中,哀伤最能刺心的,莫过于李煜后期的词作。他毫无理性的节制,完全放纵自我的感情,一味沉溺于彻骨的哀伤,获得了痛苦的快感和高贵的美感。本文拟对他后期词的主题、词风诸方面作粗浅探讨。 一、主题、季节、时间 兹以王仲闻《南唐二主词校订》中可确定为李煜后期所作的十几首词为标本,探讨李煜后期词的主题。请先看几首词。  相似文献   

2.
南唐后主李煜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词人,他的词作,尤其是在南唐亡国、他沦为阶下囚之后的作品,取得了更加巨大的艺术成就,“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人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王国维《人间词话》),对后世的词人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此,学术界已取得了较为一致的看法,但是李煜入宋后的作品是不是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呢?对此人们却有不同的回答.早在百余年前,我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在他的《人间词话》中将李煜词与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相比;“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乏戚,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到了近代九·一八事变,李煜入宋后的作品还激励了一大批热血青年投身于保家卫国的抗日战争.连当时正在研究二晏(晏殊、晏几道)词的高兰也放下二晏,专攻起李煜词来.在《李后主评传》中他这样写道:“意欲借李煜的亡国之痛以激励国人愤起抗日”.  相似文献   

3.
李煜是五代杰出的词人,他词作极富,现仅存词四十余首。他的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对词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的词作冲破“词乃艳科”的蕃篱,把词从花间派镂金错采、蓄意雕琢、陈腐绮靡的风气中解放出来,开一代词风,使词取得了与诗同时并存、同时发展的地位。 对于李煜的词,许多人进行过认真的研究和探讨。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李煜词“神秀”,并且说,“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篇,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惟李后主降宋后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王国维高度地评价了李煜后期词。王国维以后,人们对李煜词多有评议,对李煜后期词的评价多采用王国维的说法,而对李煜前期词则贬非者  相似文献   

4.
南唐末代帝王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世纪学者对于李煜的生平及词的研究既全面又深入,并出现了一些较大的争论,争论的重点集中在四个方面:版本及生世考辨;词作思想内容之辨析;词艺品评及创作比较、创作分期的讨论;艺术成就及词史地位。对于这些研究成果进行科学的客观的再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探索李煜生平及作品,也能对于围绕该课题的学术发展有一个全景式的观瞻。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词发展史上,南唐后主李煜是第一个真正发挥词的抒情作用的杰出词人。他以为数不多的三十多首词而在中国词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历史地位。千百年来,他的词作一直在人们中广为传诵,深受喜爱,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他掌握了高超的抒情艺术。在此,笔者不揣浅陋,拟对李煜词的抒情艺术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以期得到专家及读者的指正。 一、直抒胸臆,率直奔放 这是李煜词抒情艺术的最大特点,也是他对词这一抒情文学的独特贡献。在李煜以前的晚唐  相似文献   

6.
李煜继位时国家局势已岌岌可危,但他的词作中直接谈论国家局势的词并不多,其前期词中尤为如此。李煜词的避世倾向和他的性格是密不可分的。国事衰微与个性悲剧对他的词作内容、情感、风格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使他的词作突破了"花间派"的藩离,开创了词史上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7.
南唐后主李煜的词,风华绝代,光耀千秋。其对中国词坛的贡献是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境界,使词从之前的男欢女爱、风花雪月、离愁别恨的狭窄境地中得到提升,加进了国恨家仇的内容。但这绝非刻意为之,而是自然流露,无心插柳。他只不过用词记录了他的生活轨迹,却在无意之间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也成就了他的千古美名。  相似文献   

8.
李杰虎 《南都学坛》2007,27(4):85-86
南唐后主李煜,从地上皇一下子沦为阶下囚,身世的巨大浮沉使他对自己悲惨处境的愤懑、对所处悲剧性时代的无奈和对无常人生的深刻感悟,都真实地通过他的词作用“新”和“美”的方式表现出来了,从而产生了独特的魅力并打动千百年来无数读者的心。  相似文献   

9.
李煜是南唐的末代皇帝,在五代十国诸雄割据的动乱时代,他既无并吞天下的雄图大略,也无继承父祖基业的守成之才,终至亡国被俘,客死他乡。李煜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才子,对书法、绘画、音律、诗文等均有一定的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其词感情真挚细腻,风格委婉伤感,语言清新自然,在题材与意境上均突破了传统"艳词"的窠臼,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李煜词的出现扭转了晚唐五代“花间派”无病呻吟、雕章镂句的形式主义词风,为词这种艺术形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中国词史上,李煜词具有上承晚唐、下开两宋、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南唐范式”是唐宋词中有别于“花间范式”“东坡范式”“清真范式”三大创作范式的一种抒情范式,它起源于五代时期词人韦庄,定型于南唐李煜,而造极于北宋之世,对词体发展的进程产生了极大影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人士大夫之词。“南唐范式”善于书写人生痛苦,善于书写自我的真情实感,常书写怀旧、离别、相思、漂泊等有关内心感受的题材,同时还具备深情美、质朴美、真切美、悲剧美等审美价值。唐宋词的“南唐范式”成就了宋词一代之文学,在词史上有着极为关键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从王国维开始,李煜词的研究就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以"境界"说为理论核心,王国维对李煜词的研究达到了更新的理论高度和更高的审美层次。20世纪初叶至新中国建国前,是现代李煜词研究的奠基时期,尤其是对于李煜生平事迹的考证、词集的整理笺校、作品的分析探讨以及成就地位的评价,都有着一些开拓性的成果。1956年,关于李煜词的大讨论,虽然带着那个时代的痕迹,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李煜词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李煜词的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研究方法更为多样,研究视角更为开阔,李煜词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2.
虞世南的应制诗洗脱浮靡,暗寓讽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个性;咏物诗既是咏物,更是抒发自我的高情远志;边塞诗立意高远,洋溢着立功边疆、以身许国的豪情。其创作实践,清晰地展现了贞观诗人努力挣脱南朝诗风的尝试。他的诗歌引导唐代咏物诗重归雅正,还启发了后人对边塞题材的兴趣,被许多唐代诗人师法,因此,在唐诗发展过程中确实具有“唐音之始”的开创之功。  相似文献   

13.
中唐古文家李观以古文知名当世,韩愈与其交好,为其作墓志,称其"才高乎当世,而行出乎古人".他在古文运动之前英年早逝,留给世人诸多遗憾.其生平事迹在历代文献中记载甚少,专门研究李观的文章更是屈指可数.整理回顾前贤学者对李观的研究成果,可以明确今后的研究方向,以便对李观进行恰当的文学评价和适当的历史定位.  相似文献   

14.
李渔家班在清初享有盛名,它对李渔戏曲创作、戏曲理论产生重大影响。然而在目前研究中,其成员组成、存在时间、戏曲活动等基本情况仍模糊不清。本文对李渔留存的诗、文、词、小说、戏曲及李渔友人诗文集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以年表形式对李渔家班作若干的考述。  相似文献   

15.
李煜、李清照是我国古代婉约派词人中的大家。李煜词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真”,他的词一任真情的流露,较少有理性的节制:他前期主要写宫廷享乐生活的感悟;后期主要写亡国之痛,血泪之情。李清照是宋王朝南渡前后最杰出的女词人。她的前期主要写略带苦涩和忧虑的望夫词和对大自然、禽鸟花草的热爱的抒情词;后期主要写的是亡国亡夫的血泪词,这既是词人情感历程的写照,又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相似文献   

16.
李贺的诗歌能够驰骋想象,在外向的想象中寄托内心的愁苦,显示对生命的思考。神鬼的刺激多了,少了一点淡而弥永的人生情味,这是他的不足。李贺还善于敷彩设色,诗歌有光耀眼目的视觉效果,能够以秾艳的色彩显示他的凄凉心境。在瑰奇的想象力与秾艳的色彩方面表现了他迥异于他人的天才独创,形成了凄清瑰丽的浪漫主义风格。因此李贺与屈原、李白一起,被称为我国诗歌历史上最伟大的三位浪漫主义诗人。  相似文献   

17.
韩愈生逢兵乱黄昏之时,对官场与人生皆有“眷恋迟回”之苦情。其诗文用情深挚,抒写苦寒穷愁的人生际遇,表达既愤激又中庸的生命体验,隐含着一代文人在“丧精亡魂”之际衷曲惶乱的独特心态;其用笔怪怪奇奇,在俗与丑的红尘中描摹生活之美,人文之美。他善于将日常生活中的人情、物态、谈笑、谐谑“一寓于诗,而曲尽其妙”,颇显“自得”之气;又将天地间那些可怕、可憎的东西纳入其诗文世界,开拓出一种新的审美范式,使其成为开启宋代诗文风气的关键人物。  相似文献   

18.
李白好大言,在诗中常常表现为有意夸大数目、用巨额数量词进行修饰以及爱用艺术变形的手法,还表现为对雄伟阔大、奇特壮美意象的追求,因而形成其诗豪放飘逸的风格和瑰奇宏阔的美学特征.李白喜好大言主要跟他粗犷豪爽的个性和浪漫的气质密切相关,跟唐人豪迈自信、说话夸饰的社会风气紧密相关,还跟传为宋玉所作<大言赋>、<小言赋>和南朝至唐流行创作<大言诗>、<细言(小言)诗>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9.
柳梦寅是朝鲜李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其代表作《於于野谈》是研究李朝中期文化思想和文学、美学观点的可贵资料。《於于野谈》卷三《学艺篇》中论诗的内容有很多,这些内容较集中地阐明了柳梦寅的诗歌理论,即在诗歌本质上强调“诗者言志”,在诗歌创作上主张博学而后才可以作诗,在诗歌的功用方面认为诗关讽教、不平则鸣,而在诗歌的批评方面则以唐诗为批评标准。  相似文献   

20.
王重阳在道教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作为全真教的创始人,他有着丰富的审美教育思想。其审美教育思想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一、独特的艺术意象;二、因人施教,各适其材;三、绘画、诗歌是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他不仅用这种审美教育方法直接点化了马钰、谭处端等弟子,而且这种审美思想也被其后继教徒李道纯、吴镇等继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