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振兵 《统计研究》2016,33(1):26-34
现有研究对创新技术进步要素偏向关注甚少。本文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了中国制造业部门创新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指数,进而通过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考察了创新要素结构、科研人员工资扭曲等因素对创新技术进步资本偏向的影响效果,我们发现:创新资本的产出弹性远远大于科研人员的产出弹性,制造业创新技术进步整体偏向于资本,且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创新投入要素结构的资本化程度、政府资助行为削弱了创新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科研人员工资扭曲、企业自有资金对创新活动的支持强化了资本偏向。优化创新方向、提高科研人员工资待遇对国家创新战略的实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方芳  赵军 《统计与决策》2022,(21):141-146
要素市场化配置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保障。文章选取1999—2019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采用随机前沿估计方法准确估计了劳动力与资本要素价格扭曲,并构建了分时段-分地区-分企业性质三个层面的分析框架,结合协调度与偏离度对要素价格扭曲的演变轨迹进行多维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期内要素市场价格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扭曲,且在2008年之后有加剧的趋势;劳动力供给者获得的实际报酬高于其边际贡献,在国有企业尤为严重,资本价格实际产出大于理论产出,在非国有企业更显著;相邻省份要素市场化进程的同步性较高,但不同地区两种要素价格扭曲与生产总值的同步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C-D生产函数,对2000-2013年山东省17地市三次产业的要素产出弹性进行了测算,并结合要素投入构成分析了山东省经济增长的结构动因与存在问题.研究发现:劳动、资本、技术研发三要素对山东省经济增长都产生了正向积极影响,但产出弹性数值和变化趋势相差较大,其中,资本产出弹性最高且表现平稳,劳动产出弹性明显低于资本产出弹性且表现出逐年下降的变化趋势,技术研发产出弹性最低,总体上,2000-2013年山东省经济增长除依赖劳动力增加与技术研发投入外,更大程度上主要依赖于资本投资的拉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要素市场的重要性随之凸显,资源错配也逐步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资源错配是由于市场中对土地、人力、资本等一系列资源的分配不当所导致的资源运用不合理、不完善。文章以贵州省为例,对相对扭曲系数、产出缺口和产出变动分解等不同情况下的资源错配进行测算,并运用面板数据探究资源错配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贵州省对于资本资源具有较高的依赖性,各市州劳动错配程度高于资本错配程度且多数市州倾向于资源配置不足,市州间资源错配导致的产出缺口不断扩大,产出份额变动与投入要素价格扭曲对产出起到抑制作用,政府过度干预将导致资本错配与劳动力错配的程度加深。为此,提高劳动力质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有助于改善资源错配。  相似文献   

5.
 运用2001—2003年全国工业行业数据,本文分所有制形式对中国资本和劳动力两要素的价格扭曲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考察期内资本要素的价格扭曲程度总体上高于劳动力要素;国有经济部门中要素相对价格的扭曲程度要高于非国有经济部门。同时研究还认为,国有企业资本深化、“民工荒”等宏观经济问题其实是与所有制约束下要素价格的扭曲有内在必然联系的。研究结果对当前进行的要素市场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6.
王林辉  袁礼 《统计研究》2014,31(8):11-18
当前要素错配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普遍现象,但前沿文献更多关注劳动力错配而非资本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本文构建不完全市场条件下的多部门模型,以资本流动系数表征资本错配水平,结合中国1978-2010年八大产业面板数据定量测算资本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资本配置效率整体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为负,源于资本错配引发的资源配置效率损失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突出,诱致全要素生产率下降2.6%。同时,资本错配使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形成较大缺口,实际产出仅占潜在产出的70%-89%。这可能源于金融系统的垄断抑制资本自由流动,引致产业间资本出现较大程度的错配,造成全要素生产率和产出效率损失。  相似文献   

7.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资本要素市场。本文基于2004—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资本要素市场扭曲程度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资本要素市场扭曲显著抑制经济高质量发展,且相较于资本配置过度,资本配置不足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抑制作用更大;资本要素市场扭曲通过技术创新显著抑制经济高质量发展,且通过自主创新渠道的抑制作用大于模仿创新和技术引进渠道。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改善资本要素市场扭曲、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环境污染产生的影响效应,首先梳理了要素扭曲对环境影响的理论机制并提出相应假说,然后估算了省际资本、劳动要素的扭曲程度以及两者间相对配置状况,最后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要素市场扭曲的环境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中国要素市场扭曲对环境污染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且要素间的扭曲相对程度增加也不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进一步分析发现,要素扭曲对环境的影响在不同类型区域间存在差异,同时人均收入等地区特征变量能够发挥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提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半参数变系数模型,利用Profile方法给出产出弹性函数系数的局部加权最小二乘估计,并利用非参数条件自助法对有限样本的近似分布进行模拟,给出相对精确的广义似然比检验。规模报酬约束下中国1953--2008年的实证结果拒绝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假设,产出弹性不可简单线性化而是对数劳均资本的非线性函数,时变资本弹性表现为倒U型变化趋势,时变劳动力弹性表现为U型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增加人力资本水平和知识资本两种要素条件下,扩展了Lucas内生增长模型,应用分行业面板单位根和协整技术研究了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各种投入要素与产出的关系及其贡献度.研究表明:劳动力投入、固定资产、人力资本水平、知识资本等要素与高技术行业产出之间存在面板协整关系;整个制造业研发的投入对于高技术产业有很高的溢出效应;我国高技术产业以人力资本、知识资本两种要素密集型为主;技术水平对于高技术产业产出的贡献率最高,而劳动力对于高技术产业产出的贡献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首先对现有要素错配测算方法进行改进,在资本和劳动要素的基础上加入能源投入要素,推导出要素价格的绝对扭曲系数和相对扭曲系数,从错配程度和错配方向两个层面构建了一个新的要素错配测算框架;进而,以2003—2018年城市层面数据测算了我国254个地级市的要素错配程度和错配方向;最后,根据资源型城市的类型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定量分析结果发现:从城市平均水平来看,能源要素错配问题最严重,劳动要素的错配程度次之,资本要素的错配程度最低,大部分城市存在资本和能源要素配置过度、劳动要素配置不足问题;与非资源型城市相比,资源型城市的要素错配问题更严重,劳动、资本和能源三种生产要素的错配程度均较高;其中,成熟型城市存在过度使用资本和能源要素的情况,而衰退型城市则面临着资本要素配置过度和劳动力配置不足的双重困境。  相似文献   

12.
张杰 《统计研究》2016,33(3):72-79
本文利用改进的APG模型框架对中国各省份地区制造业部门生产效率增长进行分解和测算,并针对导致中国制造业要素配置效率低下的动因进行深入分析。主要的发现是:技术效率和企业净进入是推动中国制造业生产效率增长的主要来源,而要素配置效率对中国制造业生产效率增长的贡献非常有限,由此验证要素市场的发展滞后是造成中国经济增长乏力的重要内在因素。进一步的检验发现是,地方政府对要素市场的干预是造成制造业要素配置效率低下的主要动因,这种干预效应总体上呈现倒U型关系。更为细致的分解结果表明,政府干预对于资本要素配置效率的作用效应呈倒U型关系,而对劳动要素配置效率呈U型关系。这些检验结果均证明,全面推进要素市场的市场化导向改革,减少政府干预对微观经济部门的扭曲性影响,是维持中国制造业生产效率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2009—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劳动、资本、能源和土地要素市场扭曲对出口规模的影响,并考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要素市场扭曲与出口规模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劳动、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对各省份的出口规模具有抑制作用,能源要素市场扭曲对其无影响,而土地要素市场扭曲对其有促进作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促进出口规模增长的同时,对资本、土地要素市场扭曲与出口规模的关系存在增强型的调节效应。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要素市场扭曲对中部地区出口规模的影响最为突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调节效应在东中部地区作用明显,但在西部地区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4.
为考察不同因素对水稻生产能力的影响,基于C-D生产函数构建了一种投入要素产出弹性动态分析方法,文章以1978年-2012年我国水稻生产数据为基础,测算了资本和劳动对水稻单产的动态产出弹性,并依此考察了2001年-2012年我国水稻生产中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等投入要素对单产增长贡献率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显示:2001年-2012年,我国水稻单产的资本产出弹性逐渐增加,劳动产出弹性逐渐下降;水稻单产增长的资本贡献率波动中显著上升,由29.21%上升为74.72%,劳动贡献率单调下降,由41.25%下降到9.17%,广义技术进步贡献率表现为波动中逐渐下降,由29.54%下降到15.81%.机械、化肥、种子和农药的产出增长贡献率占较大份额,成为水稻单产增长的主要投入要素.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国要素份额时变和要素禀赋存在空间差异的经济事实,以新古典生产函数为基础,构建包含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的时空异质弹性生产函数模型,并对不同省份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动态演进趋势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要素产出弹性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要素产出弹性存在较为明显的时空差异性,现阶段大多数省份资本和劳动力产出弹性逐渐稳定在0.6和0.4左右;在全要素生产率测度方面,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以1992年为时间节点,前后呈现出不同的波动特征,1992年之后波动幅度开始减小。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区域生产效率与经济发展差距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98-200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SFA模型利用超越对数函数估算了中国各省市区和三大区域历年的资本和劳动产出弹性、全要素生产率(TFP)水平及其效率变化,研究发现,东中西部的资本产出弹性大于劳动产出弹性。在此基础上对各省市区历年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1998-2007年间,东部的TFP增长率最高,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以上研究表明,TFP是造成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主要因素之一。提高中西部全要素生产率生产效率和国家增加对中西部的投资可以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相似文献   

17.
基于劳动力要素价格扭曲和配置扭曲双重视角,运用生产函数、Moran-I指数等方法对2010—2021年中国劳动力要素扭曲程度进行测算及时空演变特征分析,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进一步分析劳动力要素扭曲的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从时序变动来看,劳动力要素配置扭曲和价格扭曲程度总体上都呈现下降态势,且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第二,从空间分布和空间相关性特征看,劳动力要素配置扭曲程度总体上沿着“东部→中部→西部→东北”方向呈现加剧的空间分布特征;劳动力要素价格扭曲程度的空间分布呈现圈层结构,即沿着“西部→中部→东部→东北”由内向外逐渐加强分布;要素扭曲程度与空间分布存在显著正相关性,且呈现不断弱化态势;第三,从区域差异及分解来看,中国四大地区要素配置扭曲程度区域总体差异呈现扩大趋势,而价格扭曲程度区域总体差异呈现缩小趋势;区域总体差异主要来源都是区域间差异。这些结论有助于深化劳动力要素市场化改革、提高配置效率,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  相似文献   

18.
中国市场价格扭曲测度:1952-2005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郝枫  赵慧卿 《统计研究》2010,27(6):33-39
理论上,可以通过考察实际生产状态与潜在最优生产状态之间的差距,反映资源利用效率与市场扭曲程度。通常可以区分三类市场扭曲:生产无效率与要素市场局部价格扭曲、产品市场价格扭曲、要素市场全局价格扭曲。本文将各种市场扭曲的影响整合在统一框架内测度,以有效分析其相对强弱程度。使用随机前沿分析技术刻画生产可能性边界(PPF),利用中国31个省区1952-2005年面板数据建立计量模型,进行中国市场扭曲程度测度,并展开时期比较与地区比较。  相似文献   

19.
在GDP增长的要素分析中,国内学者一般强调单一要素的作用,如资本的高积累、劳动参与率或技术进步等,并且对不同要素在所研究的特定时期内的贡献率变动趋势缺乏分析;而能源对GDP增长的作用往往被认为是不明显的,这显然与中国政府非常重视能源消耗与GDP增长的关系的事实不吻合。因此,把能源资源引入模型GM(1,4),构建灰生产函数,借鉴"索洛剩余"的思想,对中国2001—2008年期间GDP增长的主要生产要素贡献率进行分解,结果发现:2001—2008年期间,资本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处于绝对强势地位,其产出弹性保持着强进的增长势头;相反,劳动、能源与技术等要素对GDP的贡献率处于绝对弱势,并且劳动的产出弹性保持着直线式的下降趋势,能源的产出弹性则始终处于比较低的平稳状态,技术的贡献率呈现波动性下滑趋势。鉴此,提出了与之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针对学界在研究产业集聚份额比例对经济产出影响时存在的不同观点,文章在分析城市产业集聚模式特征时,在产业集聚的份额比例之外加入反映相关产业集聚的相关关系系数.通过理论分析,指出一定程度相关性集聚对区域经济产出的作用是正向的,而在相关关系系数超过门槛后,其影响则是负向的,即该种影响是倒U型的,并以此为依据构建理论模型.以1998-2015年长江经济带109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通过数据检验,确定模型形式为个体固定效应,运用非参数协方差矩阵估计方法对样本城市进行经验分析,对理论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验证了相关产业集聚对经济产出的“倒U型”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