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和印度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成了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中印两国呈现出不同的发展优势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快、制造业闻名世界;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利用外资成绩明显;对外贸易额有绝对优势.而印度则拥有一批国际知名私人企业和知名品牌;服务业特别是软件产业是其经济增长极;有运转良好的金融体制和较完善的法律体系;拥有一大批国际化的人才.笔者认为,中印两国只有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实现强国之梦.  相似文献   

2.
继日本之后的下一个世界制造中心一定是中国吗?本文从制造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制造业的内在竞争力、制造业的主体等三个方面,对中印两国进行比较,旨在说明,中国有能力成为下一个世界制造中心,但绝不能无视印度在世界制造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3.
中国和印度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成了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中印两国呈现出不同的发展优势: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快、制造业闻名世界;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利用外资成绩明显;对外贸易额有绝对优势。而印度则拥有一批国际知名私人企业和知名品牌;服务业特别是软件产业是其经济增长极;有运转良好的金融体制和较完善的法律体系;拥有一大批国际化的人才。笔者认为,中印两国只有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实现强国之梦。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中印两国的前50名大型企业的文化陈述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两国大型企业的文化陈述特点及类型:中国企业对企业文化的精神层面的要素理解更为透彻,印度企业则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优于中国企业,争创世界一流成为两国企业共同奋斗的目标,中印两国的企业文化都是以团队型文化主导。两国企业需注意企业文化要随着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而变化。  相似文献   

5.
1991年 ,中印之间的双边贸易额仅有2.65亿美元。在短短的7年之后,到1998年 ,两国的双边贸易额已达到19亿美元左右。由于取得了如此显著的增长,两国政府及企业界确信两国间扩大贸易与经济交流规模的潜力尚有待进一步发挥出来。有必要指出的是,即便是1998年中印间的贸易总额在中印两国各自的国际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都还是很小的。印度无疑是中国在南亚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 ,但这一事实的统计意义并不大。自从中国和印度两国在各自的国家推行改革以来 ,两国的经济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两国庞大的大陆经济安然度过了亚洲金…  相似文献   

6.
中国和印度是人口和资源禀赋条件相近的发展中国家,在两国诸多的竞争领域中,服务业的竞争备受关注.中国在服务贸易总量上具有优势,但印度在服务贸易产业结构上的优势使其竞争力超过了中国.中印服务贸易存在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印度的歧视性制度和政策、两国文化差异、以及地缘政治等制约了中印两国服务贸易的合作发展;迅速发展的双边贸易、渐趋密切的政治联系、优势互补和避免竞争损失的理性选择构成两国服务贸易的有利条件.两国应加强多边联合对话、加强两国服务贸易政策和制度制定的合作、构建互信互认机制、促进文化交流等,推进双方服务贸易合作发展.  相似文献   

7.
黑色经济是中印两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现象,是市场经济不成熟、不规范的表现.中印两国黑色经济的表现比较广泛,包括各种非法和法律未明文禁止但政府不许可的经济活动.监管不到位是两国黑色经济存在重要的原因,较重的税负对印度黑色经济的存在更为重要.中印黑色经济的规模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大,对宏观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监管产生了不利影响.治理黑色经济需要从健全市场体系、完善监管体系、提高政府透明度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秦晖 《人文杂志》2005,1(5):1-11
去年印度经济提速,增长率超过8%,这立即在中印两国乃至世界上激起讨论。“印度将超过中国”、“21世纪是印度世纪”等言论和认为印度经济积重难返不可能赶上中国的言论形成了一次小论战。今年印度大选,执政以来取得经济高增长的人民党政府却“意外地”败选下台,两国与世界又是一阵议论。然而以中印这样两个历史悠久的大国,展望前景岂能以一日论短长?漫道印度不能仅以一两年的时段、IT软件等一两个产业而乐观,就是中国已持续20年的高增长也只是历史之一瞬。比较这样两个大国,不能不“风物长宜放眼量”。一、中印农业:百年兴衰如今中国人到了…  相似文献   

9.
运用对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SRCA)对中国、印度服务贸易国际竞争优势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服务贸易总量大,但服务贸易呈现逆差,且有逐年增大的趋势;印度服务贸易总量虽不及中国,但服务贸易却呈现顺差逐年增大的趋势.此外,中印两国服务贸易整体国际竞争力较弱,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部门集中在传统服务业,而印度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部门为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技术密集型行业.在钻石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实证检验影响中印服务贸易竞争优势的因素,结果表明货物贸易出口额和外商实际直接投资对我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货物贸易出口额和城镇化水平对印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对当今世界的影响无处不在.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确立不仅是中印两国关系向前发展的结果,而且受到美国因素的影响.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中美关系仍是中印美三角关系中较薄弱的一环.美国极力拉拢印度制衡中国,印度也有意利用美国增加其与中国讨价还价的筹码,因此,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必然会受到美国因素某种程度的影响.但是,印度的国家利益和国家战略决定了印度不可能充当美国制衡中国的马前卒,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会继续缓慢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江西社会科学》2015,(9):35-42
印度是追赶中国制造业步伐最迅速的挑战者,劳动力丰富且廉价是中印两国的共同优势,本文比较研究两国劳动力市场特点发现:(1)未来10年中国仍然是劳动力供给最多的国家;(2)中印两国的就业结构特征决定了未来印度比中国有更多农业人口转向制造业;(3)中国大学生失业比重迅速攀升,但失业率仍低于印度;(4)中国制造业单位产出劳动成本已经高于印度;(5)印度工作贫困者比例高于中国。未来在劳动力要素方面,印度对中国制造业形成挑战的不在于劳动力数量的多少,而是单位产出劳动力成本低于中国。为应对挑战,中印两国可根据劳动力市场特征制定差异化合作战略;中国应加强培养更高技能、更专业、更职业化,适应制造业工艺扩散的人才;中国需要进一步发挥市场猎头的作用,吸引印度等各国制造业高端人才到中国来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中亚战略地位重要,能源储量丰富,作为中亚国家的近邻,中印都在积极实施各自的中亚战略。由于两国所处的国内外环境不完全一样,因此中印实施中亚战略的原因、内容及前景均有差异。鉴于中印之间的特殊地缘政治关系,对中印两国的中亚战略进行比较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和印度两国民族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民族文化差异造成了中印两国民族精神的极大差异,而民族精神的差异导致中印两国在反对西方殖民侵略斗争中显示出不同的抗击力,从而使近代中印两国出现两种不同的历史结局中国沦为多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控制之下的半殖民地,印度则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相似文献   

14.
中国和印度在历史发展、经济状况、治理方式、文化状态、人口结构、教育形式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之处,又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和减贫压力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消除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贫困,一直是中印两国在发展上面临的重大问题.近些年来,中印两国在解决人口贫困、积极开展扶贫工作方面都有许多深刻的认识,都制定了许多政策,采取了众多措施.但是,由于两国在认识程度、目标确定、战略选择、治理方式、方法运用、策略制定以及组织利用民间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其各自的扶贫效果自然有所不同.其中,中国所开展的扶贫工作反映出了十分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当然,两国的扶贫工作也有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这样才会不断促进各自国家扶贫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5.
民族文化差异对近代中印两国不同历史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印度两国民族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 ,民族文化差异造成了中印两国民族精神的极大差异 ,而民族精神的差异导致中印两国在反对西方殖民侵略斗争中显示出不同的抗击力 ,从而使近代中印两国出现两种不同的历史结局 :中国沦为多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控制之下的半殖民地 ,印度则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相似文献   

16.
中印两国的现代化进程举世瞩目.中印现代化的潜力处于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拥有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强劲的经济增长极;政治上能够保持基本稳定;科技能力逐渐增强.中印现代化的制约因素人口负担沉重;传统文化对现代化进程的阻碍;社会发展不平衡加剧;缺乏安全稳定的地区环境.因此,中印两国只有抓住有利的发展机遇,确立科学的发展观,才能尽快推进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印两国的政治关系不断改善和发展,两国双边贸易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印度成为了中国在南亚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目前双方贸易关系进展平稳,但也存在不可避免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实现包容性增长对促进增长收益的合理分配与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性,本文在分析包容性增长长期价值的基础上,探讨从改革启动到金融危机之前,中国和印度两国包容性增长的"不合理趋同"及其差异性,并从制度层面研究了中印两国包容性增长差异以及"不合理趋同"产生的重要根源。强调实现包容性增长对中国与印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秦文 《理论界》2010,(12):62-65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法律,往往与宗教、道德、习惯等相互交织,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出丰富的民族特色与特定的文化内涵。礼的尊崇与达摩信仰融汇了中国和印度对于法律的态度、信念、心理与情感,深深植根于中印传统法律文化的土壤,表现出与西方迥异的风格与特质。基于经济文化、政治结构、风俗习惯等因素,中印传统法律文化呈现出诸多共通而又相异之处。对两国传统法律文化之异同进行比较,既为回顾法律文化传统、展望法治发展前景,又希冀以印度为镜,透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之继受与革新。  相似文献   

20.
万伟珊 《船山学刊》2021,(6):98-110
谭云山是现代著名学者,为了中印文化的交流,他在中国发起创建中国中印学会,又与泰戈尔一道创建了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并以此为平台,在印度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传播中国佛教文化以反哺印度,为促进中印睦邻友好关系几乎奉献了毕生的精力,被誉为"现代玄奘".但是由于多种原因,现存文献中对谭云山一些事迹记载不详,甚至完全阙如,导致研究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根据新发现的文献资料,中印学会创建动议的提出者应是清末报人后潜心研究佛学的安徽怀宁人何雯.泰戈尔也"本有斯意",而后与泰戈尔结识的谭云山则为具体落实者.关于中国中印学会的成立时间,经过考证,应是1933年而非1935年.谭云山为主要创建人的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和中印学会为中国文化在印度的传播,增进中印两国的了解和友谊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