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于中华民族凝聚力,以及如何增强这种凝聚力,涉及一系列的基础理论问题、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它包罗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的范围很广。但我们既然立意要开拓这个新的学术领域,就势必要逐步明确其特定的对象和范围,明确其研究方向。这次会议,我们提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主题,就试图从长远出发,从根本出发,揭示今后研讨的基本线索和主攻方向。下面,我谈一些个人看法,供大家参考。 (1)这是一个具有内在因果联系和完整统一性的主题。“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是这一完整主题的出发点和前提,“振奋民族精神和增强民族凝聚力”,则是基本的落脚点和归宿。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凝聚力赖以生发形成的最重要的基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一定生产方式下,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直接现实而存在,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以及思维方式。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于凝聚和调动全民族的力量,实现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总目标;对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中华民族凝聚力是种文化凝聚力中华民族的这种凝聚力,并不是简单的经济利益聚合力,更不是表层的意识形态信念力,甚至也不是单纯的种族血缘认同力。它的核心,当是长期历史积淀下来的对本民族文化的价值认同。我们知道,世间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无法摆脱经济利益的驱动。但这民族的凝聚力并不就是简单的经济利益聚合力。当今世界上,不同的经济制度和不同的经济地位所造成的人们那种阶级的分野和冲突,已经深深地渗入了每一个民族的内部。虽然,当代华人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但这一切,在当前并未能真正消除经济关系上不同阶级利益的矛盾和冲突。因此,这简单的经济聚合力并不能构成我  相似文献   

4.
凝聚力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华民族儿千年来共同生活在一个幅员广大的国家里,繁衍生息,成长壮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他们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克服困难,战胜敌人,就是由于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尽管这种凝聚力是多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凝聚力李宁目前,我国所进行的改革开放就其引起的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来说,是一场新的社会革命,它的实质和目标就是以开放代替封闭,从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政治等各方面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的新体制,以最大限度...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发展,在当代面临着一个新的转折点.我们应当在新的历史背景下,高瞻远瞩,探讨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新的形态和特征.  相似文献   

7.
论民族凝聚力与传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民族的创造力和动能显然是与民族个体成员的素质和动能有关的,但更与该民族的凝聚力密切相连.稳固的、高强度的民族征聚力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为现代化提供强劲的动力,促进现代化过程的有序进行.因此,巩固和增强民族凝聚力必然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以下,笔者就民族凝聚力与传统文化问题作些探讨.凝聚力指的是组织内各要素的协调性和整合性.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群体凝聚力是群体一致程度的特性,具体表现为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群体凝聚力是使群体成员…  相似文献   

8.
以“中华民族精神与民族凝聚力”为主题的学术讨论会,1992年12月9日-12日在中山市举行。这次会议,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系列研讨的第三次大型学术会议。兹述要如下: 中华民族精神是近年来海内学者讨论的热点之一。本次讨论会以前,大陆学者对“中华民族精神”大致上有两种不同的理解,歧义主要在于是否应从优劣两面去审视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否同时具有精华与糟粕这样的两重性?民族传统文化的局限性是否也应归入民族精神的范畴?从本次讨论会的论文和发言来看,与会学者对此问题的认识大体趋于一致。尽管表达各有不同,但都倾向于民族精神应理解为“有比较广泛的影响”、“为多数人民所信奉”,而且“是能激励人们前进、有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的“民族文化的主  相似文献   

9.
弘扬中华和合文化 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和合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灵魂,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历史基础和思想基础。弘扬和合文化,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一个多元一体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以血缘、地缘为依托,以优秀文化为纽带,在为共同利益的斗争中形成的对民族整体的吸引力、向心力以及民族个体成员之间亲和力的综合反映。对中华民族凝聚力作深入探讨,对于增强民族团结、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从98’抗洪看中华民族凝聚力98’抗洪抢险波澜壮阔,气吞山河。其规模之大、险恶之峻、牵动面之广、动用人力财力物力之多、耗时之长,均为人类抗灾史上所罕见。它展现了中华儿女不畏艰险、奋力拼搏的英雄气概,将中华…  相似文献   

11.
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文化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精神,英文为“Ethos”,又译为“民族精神”、“国魂”、“民族魂”等。自1906年W.G.萨默提出“文化精神是使一个群体不同于其他群体的那些特质之总和”的观点以来,引起了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对这一概念的重视及研究。社会学家K·杨提出一种理论认为每个社会都建筑在那些使他们最不同于其他社会的文化模式上的一种文化精神、或“社会特性”。人类学家G·戈尔指出文化精神是“一个社会群体的各种行为观念和目的总和”。 1940年以后,一些学者将文化精神这一概念赋予了新的意义,把注意力从行为上转  相似文献   

12.
公务员精神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公务员精神是一种天下为公、积极向上的公共精神,谱写出中华民族的时代最强音,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蕴含深邃的历史意识、民族意识、文化意识、现代意识和国际意识,富有中国特色.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人类文明中一笔宝贵的财富,有其独特的魅力,有不朽的生命力,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宝库,培育子孙后代民族魂的教科书,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民族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能在4700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屹立于东方是由于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当前我国正在为建成一个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继承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加强民族团结、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是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保证,也是每个中华儿女的责任。对此,应当认真加以研究并大力进行宣传,取得共识,增强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本文谨就此作一些粗浅的探讨,由于不是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专业人员,论断不一定准确,只是出于振兴中华,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写出这篇文章,热诚希望能得到有关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14.
大型《新疆少数民族文学史》的出版是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新时期发展新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成果,是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又一成功实践,它凝聚着党和政府与广大少数民族文化工作者的心血。  相似文献   

15.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高校培养具有深厚爱国情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深沉的民族忧患意识、立志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层次人才的价值性诉求,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当前我国高校在开展民族精神培育方面面临困境,应立足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归属感教育,多方增强广大师生民族精神,为高校民族精神培育工作提供可用借鉴。  相似文献   

16.
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第二次学术讨论会暨广东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会成立大会在广州隆重召开。我谨表示热烈的祝贺! 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一个很重要、很有意义的课题。中华民族是由汉族和数十个少数民族组成的,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伟大民族。中华民族有近四千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极为丰富的典籍文物。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民族在数千年悠久历史中,产生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曾经对人类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中华民族不仅以勤劳智慧著称于世,同时又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  相似文献   

17.
文化共识与中国近现代民族凝聚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逻辑起点探讨中国近现代民族凝聚力问题,首先必须确立一个逻辑起点。必须先弄清什么是民族凝聚力,它的内涵与特征是什么。否则,一切问题都无从谈起。我认为,民族凝聚力就是民族内部形成文化共识而促使民族成员相互吸引、团结、统一的作用。文化共识及其作用是民族凝聚力的内涵。它主要表现为在民族主体(民族成员)文化心理的观念层次上形成认同而产生对主体本身的作用。①由此,一般说来,一个民族的文化共识是否形成和处于稳定状态是判断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增强与否的根本标志,同时也反映了该民族发展的状况。这样,必须在界定民族凝聚力内涵的前提下,揭示民族文化共识在中国近现代社会的表征状况(内容的构成及其变化特点),才能真正弄清近现代民族凝聚力问题。因此,我们研究近现代民族凝聚力问题,就主要是揭示近现代社会人们思想行为在近代化过程中的认同特点,即民族文化共识形成的特点。我们知道,文化共识与文化一样不仅依赖于文化本身的传播功能而具有继承性,而且依赖于文化的实践性而具有创新性。因此,一般一个民族在不同时期随文化的发展而具有不同时期的文化共识,民族文化共识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塑造了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关道德素质的内容,是对大学生进行道德素质教育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文化结构理论 ,阐述了中华民族在通往近现代化的历程上 ,比日本大和民族多了一个重构民族新凝聚力象征的历史使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使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两大核心要素“天下大一统”观念和爱国主义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实现了与时俱进。故此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毛泽东思想不仅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同时成为中华民族新凝聚力的象征。  相似文献   

20.
<正>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古今中外各种哲学学说都力图从总体上探索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精神与物质、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以把握人与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变化发展的规律性.不管各种流派的哲学家自觉与否,就其实质而言,哲学学说是对人类的社会实践经验、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对人类的精神活动的反思.一个民族的文化,是该民族的实践活动、科学认识、精神活动的结晶.从哲学是民族的精神活动的反思这个意义上说,一个民族的哲学是该民族文化的最高成就,是该民族理论思维的最高发展,是该民族思想智慧的集中表现.因此,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和发扬中国哲学的珍贵遗产,就是非常必要的了.本文仅就我国传统哲学所积淀、所表现的民族精神,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意义,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