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必要的战争与选择的战争》一书——部分是最近的历史,部分是个人回忆录,部分则是决策过程的案例礤究——值得细读。之所以如此,不仅仅是因为理查德·哈斯(Richard Haass)拥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资历——他是一位外交政策高官,现任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抑或是圜为对处于美国政府高屡的各种深思熟虑,作为知情者的他提供了富有洞察力的叙述,而在12年之内,这些深思熟虑导致美国参与了两次对伊拉克的重大战争。  相似文献   

2.
戴维·赫尔德 (DavidHeld)是伦敦经济学院的政治学教授。他的主要著述包括《民主的模式》、《批判理论引介 :霍克海姆到哈贝马斯》以及《全球化的变革》等。《退回自然状态》一文是他今年 3月在美伊战争爆发后发表于www .openDemocrcy .net上的一篇文章。在这篇文章中 ,他对美国发动对伊战争的战略 ,以及这场战争将对国际关系框架产生的影响 ,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同时还提出了他对国际关系框架的构想。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3.
学校环境课程也称为潜在课程、隐性课程、隐蔽课程、无形课程、自发课程等 ,是指以研究学校环境 (包括建筑环境和人际环境两部分 )对学生的作用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学校环境课程与因日益恶化的人类环境问题而开设的课程不同。“学校环境课程”这一概念产生较晚 ,据说是由美国学者杰克逊于 196 8年在《教室生活》一书中首次提出的。但类似的观念 ,杜威早在《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 )等著作中提出过。杜威当时的意思大致是 :学生在校可同时受到两种教育 ,获得两种知识 ,“一种是有意识地学到的知识” ,“一种是无意识地学到知识 ,”有意识地学…  相似文献   

4.
隐蔽行动战略是冷战期间美国对外实施的主要战略之一.作为美国全球战略的一部分,冷战期间美国为了遏制所谓中国共产主义的扩张,对中国西藏也实施了这一战略,并表现出三个明显的特点,即:持续时间长;以隐蔽政治战和准军事行动为主,辅之以隐蔽的宣传战;与印度情报机构进行了密切合作,并力图使西藏问题国际化.这一战略行动虽以失败告终,但也给中国留下了棘手的后患.  相似文献   

5.
诺曼·梅勒(Norman Mailer)是美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以小说《裸者与死者》而闻名于世。最近,他以80高龄出版了一部极富挑战性的书《神圣的战争:美国的十字军东征》,叙说了“9·11”事件后美国的反恐斗争。近日,梅勒接受了德国《明镜》周刊编辑格哈德·斯潘尔的采访,谈了他对美国舆论氛围和布什总统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针对德国实施的经济战行动为协约国阵营获得战争胜利提供了有力的 保障。 纵观其筹备和实施过程, 中立贸易问题一直是影响英国政府决策的重要外部因素。 1909 年 2 月, 英国 主导签署了 《伦敦海战法规宣言》。 通过这一国际立法实践, 英国希望实现交战权利和中立 (贸易) 权利的 相对平衡, 以确保自身在未来可能的战争中无论扮演哪种角色都能最大程度地得到国际法的庇护。 然而事与 愿违, 一战爆发后 《伦敦海战法规宣言》 不但没有为英国的经济战行动提供合法性背书, 反而严重地阻碍 了其有效实施。 究其根源, 即先前推动签署这一文件时, 英国低估了中立贸易渠道对于德国维系自身战争能 力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英国政府于 1916 年下定决心开始对中立贸易实施强有力的 干预, 《伦敦海战法规宣言》 随之彻底遭到废弃。  相似文献   

7.
"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是<孙子兵法>阐述的战争基本准则.从1927年国共关系破裂直至1949年解放战争在大陆胜利,中国共产党人同国民党在争夺政权斗争中,除了在公开战场较量,还在隐蔽战线进行了激烈交锋.  相似文献   

8.
《动物世界》中的大多数镜头都是外国动物学家冒险在野外实地拍摄的。好在科学家有一个好助手——隐蔽的摄像机,可以近距离拍摄动物。  相似文献   

9.
熊伟民著的《战时美国的欧洲战略》一书是一部重要的引人入胜的著作。全书共11章,近30万字。本书以美国的欧洲战略为核心,详尽而透彻地研究了美国总统等决策人物指导战争的原则和方法,展现了美国战略同英国战略之间的矛盾分歧,揭示了美国的欧洲战略与美国的全球战略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该书的新颖之处反映在三个方面。作者视野开阔,能站在战略的高度进行研究,使读者领略到二战时风云变幻的国际关系和美国外交领域的斑斓风光。关于战时美国的战略问题,国外史学界研究较多,如前苏联学者泽姆斯科夫的《欧洲第二战场外交史》、英国学者利德尔·…  相似文献   

10.
2 0 0 2年 1月 8日美国国防部向国会提交的《核态势审议》报告 ,是美国面向 2 1世纪的新核威慑战略。实现了从过去“旧三位一体”战略到“新三位一体”战略的转变。对世界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产生于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一部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书中描写了汉灵帝中平元年(184)——晋武帝太康元年(280)间近百年的历史,生动地再现了这一期间封建割据群雄战乱的局面。由于描写战乱,所以关于战争的描写是这部书的重要组成内容。更可宝贵的是作者不但生动地描写了这些战争,而且体现了一定的古代军事思想,使这部书成为一部十分难得的形象性的军事教科书。认真研究一下这部书的战争描写,对于掌握古代军事理论、了解古代战争情况,具有重要意义。官渡之战是《三国演义》着力描写的战役之一,它是袁、曹两股封建势力的一次决战。下面分五个方面来谈。  相似文献   

12.
1936年是中国国内局势大转变的关键性的一年。美国记者斯诺带了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与战争的无数问题,6月间由北平出发,经过西安,冒着生命危险,进入陕甘宁苏区。经过四个月的采访,他写成了轰动世界的杰作《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取名《西行漫记》)。在书中,他对早期形态的延安精神作了生动鲜活的记录和描述,  相似文献   

13.
战争和文化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的弗素教授,素以研究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饮誉学术界。但他在1975年却出版了一部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英国现代文学意识的影响的论著——《大战与现代回忆》(The Gveat War And Modern Memory New Ys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5)。弗素写作《大战与现代回忆》的动机,大抵可以从他把此书献给一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战死于自己身边的同胞这件事中窥见一斑:他其实始终未能忘却战争在他和他的同代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欧美和日本的一些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预测学家,对新技术革命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众说纷纭。1978年,法国前内政部长米歇尔写了《变幻莫测的未来世界》一书,认为人类经过工业社会,现将跨入科技社会。1980年,美国社会学家托夫勒发表了《第三次浪潮》一书,认为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两次浪潮的冲击,现正进入第三次浪潮时期。1982年,美国社会预测学家奈斯比特发表了他的新著《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从十个方面论述了美国社会和国民生活正在经历的巨大变革和发展趋势,指出美国于五十年代中期已进入了信息社会。同年,日本经济学家松田米津  相似文献   

15.
张群 《华人时刊》2012,(12):56-59
与殷志强先生相识,纯属偶然。一次在南京大学出版社谈书时,学术图书中心主任杨金荣编审与我谈起一个人,他就是江苏省政协副秘书长、民革江苏省委副主委、中华玉文化中心顾问殷志强先生。并送我一套3册近期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玉文化丛书:《说玉道器——玉器研究新视野》、《鉴玉甄宝——中国历代玉器鉴定通则》、《旅美华玉——美国藏中国玉器珍品》。品读之中,感觉增长了不少知识。特别是《旅美华玉——美国藏中国玉器珍品》激起了笔者采访他的欲望。  相似文献   

16.
一、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博士刘永涛 ,在《复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 0 0 1年第 3期上发表了《文化与外交 :战后美国对外文化战略透视》一文。该文从战后美国对外文化战略的形成、发展和实施的情形 ,以及这一战略在不同时期的基本特点 ,总结出战后美国一直存在着一种有计划、有目标、有具体实施手段的对外文化战略 ;它扎根于美国的历史经历、信念和国家神话之中。二、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哲学系博士生杨建委 ,在《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 0 0 1年第 3期上发表了《论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一文。该文认为…  相似文献   

17.
《答赵元昊书》是北宋庆历元年(公元1040年)正月范仲淹写给党项羌人首领赵元昊的一封信。当时,赵元昊发动的攻宋战争已经进行了两年多,战争给宋、夏双方都造成了巨大损失,为了争取早日结束战争,实现和平,范仲淹针对赵元昊的无理苛求,写了这封《答书》。范仲淹在《答书》中,提出了停战、和谈的总原则,这些原则虽然一时未能被赵元昊接受,但却为以后宋、夏庆历和议的签订打下了基础。在陕西战场上,在处理宋、夏战争的实践中,范仲淹也不同于北宋军队的其他统帅,他反对用大兵征讨,而主张采取“招抚”政策,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研究《答书》和他的“招抚”政策,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范仲淹的思想,对于认识今天的国家统一和民族平等政策,也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詹姆斯.琼斯是美国的优秀战争小说家。他的战争三部曲《从这里到永恒》、《细细的红线》和《口哨》是美国战争文学的经典之作。三部曲反映了美国青年士兵从入伍、受训、出国作战到回归本土的全过程,也是他们演变(蜕变)的全过程。小说叙述了他们的迷惘、挣扎、痛苦、绝望和悲剧式的结局。作品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的本质,发人深省。文章评述了作品的思想内容、写作风格与优缺点及其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19.
罗斯托的主导部门综合体系与我国跨世纪的经济发展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斯托的主导部门综合体系与我国跨世纪的经济发展规划林禧毕尔特·惠特漫·罗斯托是美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1960年发表了他的名著《经济成长的阶段》一书,在西方产生了巨大影响。以后他曾在美国政府担任要职。罗斯托认为人类社会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渡成长,是历...  相似文献   

20.
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共同设计了战后解决诸问题的方案——《凡尔赛和约》。《和约》根据战胜国列强的意志,强行重新划定欧洲、西亚、非洲的政治地图,其中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使法国免受德国的威胁。在一战后的年代里,法国人从一开始就深信,德国继续对法国的安全构成威胁。在其后的20多年中,法国尽可能维持《和约》,保持现状,以免受德军铁蹄的践踏,并采取了一系列维护自身安全的战略措施。虽几经努力,终归失败,走向绥靖,导致二战爆发。(一)二十年代的安全战略普法战争和一战,给法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他们惧怕战争,渴望和平。布罗根指出:“法国是战胜国,但是在许多方面具有战败国的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