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伊斯兰教不仅是一种宗教,也是一种社会制度,一种思想体系,是一种以伊斯兰为主导因素的世界文化类型。本文试以伊斯兰文化为基点,从艺术方面入手,对伊斯兰教的美学思想和美学特点作一些探讨,以请教于专家学者。一、文化氛围伊斯兰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中最年轻的宗教,自7世纪兴起后,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壮大强盛,形成了一种外向的、开放型特点。8~12世纪,经过几百年的开创和发展,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进入最辉煌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2.
公元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伊斯兰教,622年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社会。至此,伊斯兰已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它还包含着一种社会秩序、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涵盖了比宗教更为广泛的内容。伊斯兰教很快结束了阿拉伯半岛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阿拉伯民族以伊斯兰为中心的团结和统一。随后,伊斯兰又战胜了波斯帝国和拜占庭帝国,征服了伊拉克、埃及、叙利亚和西班牙等地中海沿岸地区。到阿拔斯朝前期,阿拉伯大帝国已横跨欧、亚、非三大洲,从阿姆河到尼罗河,从中国西部边界到大西洋,都统属于伊斯兰。而伊斯兰也不再是纯粹阿拉伯民族的宗教,其信徒遍及波斯人、突厥人、柏柏尔人、埃及人、蒙古人和中国人;伊斯兰的文化基础较创教初期更加坚实,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璀灿夺目的瑰宝,在它的辐射下,华夏文明、欧洲文明在这一时期都迅速发展,并以“盛唐”和文艺复兴运动的辉煌载入史册。伊斯兰虽然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但就其本质而言,它最初是作为一种宗教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其影响力到倭马亚朝和阿拔斯朝时期达到顶峰。本文拟以中国和地中海地区为聚光点,探讨伊斯兰的传播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是世界四大文化体系之一,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它不仅继承了阿拉伯本土文化,同时也吸收、继承了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是许多民族文化在伊斯兰教社会中融合而成的。在阿拉伯文化的形成发展过程中,舒欧比亚派对阿拉伯文化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它是阿拉伯这个民族融合体中被征服者对征服者特权地位所做出的反应。  相似文献   

4.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在阿拔斯朝初期定型,确立了以伊斯兰教为核心的哲学、理性、宗教相统一的制度宗教文化特性.在近代,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现代化整合.冷战后期开始发展至今的全球化,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超越现代化的趋向,是一个统一与断裂的平行矛盾体,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生存和发展是机遇又是挑战.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必须展开新一轮的整合,才能在全球化进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发扬光大.从短期看,这一整合仍将以宗教为核心,并面对不利的内外环境,但只要顺应时代潮流,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将走出困境,并对全球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在阿拔斯朝初期定型,确立了以伊斯兰教为核心的哲学、理性、宗教相统一的制度宗教文化特性。在近代,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现代化整合。冷战后期开始发展至今的全球化,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超越现代化的趋向,是一个统一与断裂的平行矛盾体,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生存和发展是机遇又是挑战。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必须展开新一轮的整合,才能在全球华进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发扬光大。从短期看,这一整合仍将以宗教为核心,并面对不利的内外环境,但只要顺应时代潮流,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将走出困境,并对全球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伊斯兰神秘主义是中世纪阿拉伯伊斯兰经院哲学中的一个主要哲学流派。其代表先是苏非派,后是安萨里派。苏非是阿拉伯语对神秘主义的修道者的称谓,创教初期因其成员多半穿着用最粗劣的羊毛织成的外衣而得名,后发展成伊斯兰神秘主义哲学派别。一伊斯兰神秘主义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政治根源和思想文化根源。伊斯兰阿拉伯帝国形成后,不断对外扩张,对被征服地区的广大人民征收土地税和人头税;对内镇压各教派的反抗。从11世纪起,阿拉伯帝国范围内的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教派起义和民族骚乱此起彼伏,沉重地打击了阿拉伯封建贵族  相似文献   

7.
文本被视为一种记忆。本文以《一千零一夜》为例,从文本学分析的角度,探索《夜》反映的阿拉伯伊斯兰帝国鼎盛时期——阿拔斯王朝前期的社会风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通过故事的表征分析,我们看到,《夜》的民族身份认同本质上是以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为同一性,并以伊斯兰教为核心思想,"阿拉伯人"不再仅仅限于种族和血统含义,而是包含了宗教和文化概念,甚至以"穆斯林"的宗教身份涵盖"阿拉伯人"的民族身份。  相似文献   

8.
一说起阿拉伯世界,人们总是想到伊斯兰教,想到在清真寺里祈祷的穆斯林,想到博大精深的伊斯兰文化。其实,在阿拉伯世界里还有着人数可观的基督教徒,他们同样也是阿拉伯民族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据《剑桥中东百科全书》的统计,现在整个阿拉伯世界大约有1,100万基督教徒,占阿拉伯世界总人口7%,这一数字几乎等于沙特阿拉伯全国的人口。  相似文献   

9.
阿拉伯语使用被动语态的频率相对其他语言较高.本文试从文化的视角对这种现象进行解析,从中认识阿拉伯语语法所显示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元素,即阿拉伯语语法不仅反映出阿拉伯人受到的希腊哲学思维方式影响,也反映出伊斯兰教信仰及由此产生的认知世界方式对阿拉伯人思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阿拉伯人、阿拉伯民族与伊斯兰教内部凝聚力与离心力的产生与争斗,阐述了当今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所面临的来自内部的挑战.当今阿拉伯国家要实现统一的可能性很小,但只要努力克服离心力,加强凝聚力,才能团结一致对外.  相似文献   

11.
在伊斯兰历史上,释奴问题是值得考察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阿拉伯-伊斯兰历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从种族上说,释奴既有白种人,也有黑种人和黄种人。从宗教上说,释奴改宗前既有犹太教徒,基督教徒,也有祆教徒和佛教徒等,宗教背景相当复杂。释奴和阿拉伯人的斗争结果是,释奴最终执掌了政权,改变了命运,但同时也接受了伊斯兰教和阿拉伯语。释奴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贡献是全方位的,涵盖了文学、历史、宗教、语言、艺术、自然科学等领域。他们既是阿拉伯社会中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又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他们是阿拉伯一伊斯兰文明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2.
《古兰经》自问世以来就以宗教性(超越性)与社会性(世俗性)的二元一体结构确立了“认一论”信仰体系,改变了阿拉伯社会,催生了阿拉伯伊斯兰帝国,也使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得以诞生。但作为纲领性经典的《古兰经》并没有就所涉及的广博的内容逐一展开论述,只是以点带面地概而言之。因此,只有对其进行全方位注释,才能进一步彰显其文化内涵、社会价值及现实意义,从而深度解读伊斯兰教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古兰经》注释也就成为阐发伊斯兰教义、研习和具体运用《古兰经》的必然举措。  相似文献   

13.
阿拉伯语使用被动语态的频率相对其他语言较高。本文试从文化的视角对这种现象进行解析,从中认识阿拉伯语语法所显示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元素,即阿拉伯语语法不仅反映出阿拉伯人受到的希腊哲学思维方式影响,也反映出伊斯兰教信仰及由此产生的认知世界方式对阿拉伯人恩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二战后,阿拉伯世界的伊斯兰研究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变化。从目前看,这些变化对战后阿拉伯世界未来的文化走向将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一初探,借此求教于有关专家和同仁。 一、有关伊斯兰教的阐释,从单一性、局部性向多样性、全面性发展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作为对外部殖民侵略、内部因袭守旧的反应,穆罕默德·阿卜杜(1849—1905)等人领导并发起了伊斯兰现代主义运动,主张伊斯兰教与现代社会合拍,调和伊斯兰教与科学的关系。这对阿拉伯世界的觉醒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阿拉伯人、阿拉伯民族与伊斯兰教内部凝聚力与离心力的产生与争斗,阐述了当今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所面临的来自内部的挑战。当今阿拉伯国家要实现统一的可能性很小,但只要努力克服离心力,加强凝聚力,才能团结一致对外。  相似文献   

16.
一、伊斯兰伦理的缘起伊斯兰伦理的基本成型大约是在阿拔斯朝。阿拔斯时期,随着阿拉伯穆斯林思维的不断成熟,随着外城思想文化的不断渗透,在宗教训言基础上的伊斯兰伦理道德被广大思想家、哲学家、法律学家所重视。综览伊斯兰伦理的全部,可以发现伊斯兰伦理实际上是从伊斯兰教律之中衍生出来的。自伊斯兰教创立以来,尤其是伊斯兰经典《古兰经》在阿拉伯地区流传之后,穆斯林就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将伊斯兰教律看成是自己行为的规范。因为,所谓阿拉伯伊斯兰伦理,实际上就是宗教伦理,即便在其形成过程中,曾受到过来自波斯、希腊等外部伦理思想的影响,但它所具有的伊斯兰宗教色彩始终是十分浓郁的。如英国著名学者诺·库尔森所言,“所谓《古  相似文献   

17.
随着伊斯兰教传遍全世界,丰富多彩的阿拉伯音乐歌舞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熟知。那来自天方圣地神秘的歌声,那蒙着蝉翼轻纱的东方舞,被人视为真善美艺术的化身,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文化精品。在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中,阿拉伯音乐艺术形式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阿拉伯先民古老的游牧民族贝都因人。  相似文献   

18.
在伊斯兰历史上,释奴问题是值得考察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阿拉伯-伊斯兰历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从种族上说,释奴既有白种人,也有黑种人和黄种人.从宗教上说,释奴改宗前既有犹太教徒,基督教徒,也有祆教徒和佛教徒等,宗教背景相当复杂.释奴和阿拉伯人的斗争结果是,释奴最终执掌了政权,改变了命运,但同时也接受了伊斯兰教和阿拉伯语.释奴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贡献是全方位的,涵盖了文学、历史、宗教、语言、艺术、自然科学等领域.他们既是阿拉伯社会中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又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他们是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9.
费萨尔国王国际奖,据目前所知,包括文学奖和伊斯兰研究奖,是沙特阿拉伯王国于1979年起开始设立的一种奖金,用以奖励文学和伊斯兰教研究方面的杰出人士。它在阿拉伯各国和伊斯兰教世界中,影响正在逐渐增大。1980年度的费萨尔国王文学奖为埃及的阿卜德·卡迪尔·库特博士与巴勒斯坦人伊赫桑·阿巴斯博士分别获得。消息传出,阿拉伯文坛反响热烈。库特博士所在的埃及艾因舍姆斯大学文学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了一大批献身于伊斯兰教研究的阿拉伯宗教学者。。这里我们扼要介绍几位国际驰名的阿拉伯学者,其中的绝大多数仍然健在,他们的著作和观点是世界伊斯兰教学术界所熟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