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王钢 《社科纵横》2002,17(1):27-29
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建设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经济生活全面健康发展相适应的道德体系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积极向上的道德氛围 ,必将对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大大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 ,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变化 ,随着社会基本经济制度及由此决定的经济体制的变化而发展…  相似文献   

2.
人的本质、经济关系与道德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恩格斯有一句名言:“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我们断定,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33-134页)这  相似文献   

3.
当前,理论界有一种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混同于一般审场经济、以法律取代道德、将中国传统道德与市场经济相时立,进而把合道德性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固有的基本属性中消融掉的倾向,从而导致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属性和特征的片面理解。实际上,经济与道德、法制与道德、传统道德与市场经济的内在统一性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道德经济。自觉的道德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之一,法制经济与道德经济的统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传统道德所固有的两重性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必须辩证对待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社会的伦理道德问题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探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课题。正是为了这个目的,拙文试图就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结构,以及承认社会主义伦理道德与进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关系等问题谈以下几点粗浅的看法。一道德是人们社会关系的反映,归根到底是现实的经济关系的反映。恩格斯说:“一切已往的道德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人们自党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人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发生了剧烈变化,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理论界对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也展开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 (一)市场经济对道德的影响 1.“二律背反”论 有些论者指出,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给道德带来消极影响,道德建设不可避免地要付出代价。因此,市场经济的发展与道德进步是“二律背反”的关系。他们的理由是:①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经济发展伴随着道德退步,其基本特征是经济的发展与人本身发展的尖锐对抗。市场经济是跨越社会制度的,因此资本主义社会中所出现的道德沦丧现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也会同样出现。②在向市场经济的转向中我们的现实社会中也确实产生了许多道德滑坡现象。主要表现在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卖淫嫖娼、见死不救、权力腐败等消极社会现象的滋生和蔓延上。上述丑恶现象与市场经济有着必然的联系。正是由于市场经济开启了个人对自我利益的关心这道闸门,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的洪流才不可遏止,上述现象便无从根绝。 2.道德爬坡论 持“道德爬坡论”的论者认为,市场经济的推进  相似文献   

6.
谢小燕  张远权 《探求》2001,(2):42-43
从历史上看 ,人们的经济活动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一定道德规范的制约 ,尽管它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内容 ,但我们不难发现贯穿于人类社会各个不同时期的经济活动反映着历史发展的文明进程的伦理道德主线。跟历史上的情况相一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代替计划经济 ,也是一场社会伦理体系的变革。变革的一个中心任务就是要迅速找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伦理道德的培育主线 ,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一、从道德对市场经济建设的功用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的形成纵观东西方经济发展史 ,尽管各自的经济发展模式有所差异 ,但…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大再次重申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并指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都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因此,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建设也必须与实际相结合,注意道德建设的层次性,任何超越或落后于这个阶段的做法,都不利于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道德是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相联系的,并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上层建筑。马克思说过:“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  相似文献   

8.
道德与制度结合的内在基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 ,又是伦理经济。这就意味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要靠两大手段———一个是制度 ,一个是道德。当前 ,市场经济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秩序化程度较低 ,社会道德严重失范 ,现实迫切需要完善道德的约束机制 ,实现自律与他律、自觉与强制的高度结合。于是 ,道德与制度相结合的问题就产生了 ,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的现实要求。首先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进行 ,在社会结构和社会现实发生深刻变化的同时 ,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传统的道德观受到冲击 ,一时间 ,一些活动领域呈…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告与社会道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斌箴 《社会》2001,(8):9-11
现代社会 ,无论是盛行自由经济的西方国家 ,还是如中国这样实行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 ,无论是发达国家 ,还是发展中国家 ,广告已成为市场营销体系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具有强力渗透性、重复性及掌握或运用大众媒介的特性 ,其影响力已远远超出商业经济领域 ,日益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尤其是广告道德问题更成为社会争论的焦点。本文试图改变商业视角 ,跳出营销领域来探讨广告与社会道德的关系。一在市场经济中得以迅速发展的广告对社会文化、道德观念会产生重要影响。当今社会广告无孔不入 ,日益成为人们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0.
目前,人们都在关注和探讨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这个问题,对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都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就道德与经济关系,道德与利益关系等问题,谈几点粗浅看法。 1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要求的总和。道德是历史的产物,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因此,在任何社会中,道德都是扎根于经济关系之中,并直接为经济关系所体现出的利益关系服务。因此,在任何社会中,道德的性质、内容都是由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11.
荣辱观的伦理底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辱的根本观点和看法,是以善恶为标准对人的行为所作的道德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道德情感体验。从宏观上看,它在道德结构中居于支配地位:它既决定人的行为的基本德性,又是人们制定道德规范的尺度;从微观上看,它对个体道德的形成起价值导向作用,表面看来是社会对人们行为所做的褒奖或贬损,实际上是以一定的荣辱观作为社会道德评价尺度之一,是社会以一定的善恶标准引导人们确立所倡导的价值目标。因此,荣辱观是道德评价尺度之一。  相似文献   

12.
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存在着本质区别.宗教道德是调整人与神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社会主义道德则是调整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属于世俗道德;宗教道德体现的是神道主义,社会主义道德则是一种人道主义;宗教道德通过神的力量发挥其社会作用,社会主义道德则通过社会舆论和人的良心发挥其社会作用.在理论上明确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区别,将有益于青年人的社会主义道德信念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王连喜 《探求》2006,1(4):39-42
经济正义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一种具有道德评价意义、体现制度平等的价值趋向和现实标杆,在不同历史阶段人们对它的期望和要求也不尽相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维护经济正义必须强化发展、改革和引导“三个观念”,正确处理好公平和效率、原则性和现实性、引导和自我教育、道德自律和法律规范“四个关系”,注重市场竞争机制完善、弱势群体关注、道义评价机制引入和企业家精神培育“四个重点环节”。  相似文献   

14.
一、生产价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长期以来,人们只承认价值规律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调节作用,不正视或不太注意生产价格规律的调节作用。其实,在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上,商品的市场价格并不是围绕着商品的价值上下波动,而是以生产价格为轴心上下波动。因此,与其说价值规律调节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交换,不如说生产价格规律调节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交换。 众所周知,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所指出的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和实行等价交换,是对劳动价值理论的科学抽象。在那里舍去部门之间的竞争,以单个商品为例抽象地阐明了社会…  相似文献   

15.
如何理解“市场经济中性”问题,是目前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内涵认识上分歧的焦点。“市场经济是中性的”看法,仅仅是一种习惯性的理解,其根本缺陷在于,它只是从政治意义的层面上,而不是从客观存在的层面上去认识市场经济,因而阻碍了人们对市场经济固有属性的进一步认识。文章从客观存在的层面上讨论了市场经济的固有属性,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内在的有机结合”的具体内容。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根本性特征是,它的发展必然是一个自觉的社会过程。  相似文献   

16.
流通经济学     
流通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流通过程的经济关系的科学。它是理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一般认为,社会主义流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以生产为媒介的流通过程,即社会再生产的价值补偿和物质替换的实现过程。包括商品生产者之间全部相互关系的总和。具体地说,它要研究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转换;商品从生产转到消费(即再生产)过程的运动形式;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及其实现条件;流通过程的劳动消耗及其效果和对社会再生产总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人们的道德意识、思想观念必然会随着经济、政治体制的改革而调整转换,应当提倡什么道德?普遍实行什么道德?一直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之一,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的《决议》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着精神文明的性质和方向,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因此,考察和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伦理道德价值取向特别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价值取向及其特点,是世纪之交摆在我们面前不可回避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  相似文献   

18.
一、建立经济贸易谈判学的客观依据所谓谈判,就是在物质力量、人格、地位等方面具有相对独立或对等资格的双方,由于在观点、基本利益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着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冲突或差别的现象,并且双方各自都企图说服对方、理解、允许或接受自己的观点、基本利益和行为方式,从而在双方之间展开了一个借助于思维——语言链而传递和交换信息的过程,这是争取实现双方协调一致的一种社会现象。经济贸易谈判作为谈判的一种类型,又具有其自身的特征和发展过程。经济贸易谈判,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们为了追求经济上的需要,谋求一定经济利益而展开的一种交往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的一种特殊表现。在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一个国家范围内,由于生产关系方面的原因,人们在生产交換、分配、消费等方面发生了错综复杂的情况。因而人们在追求经济需要时遇到了许多障碍或难题。两个独立的商品生产者,虽然他们各自生产的产品能够满足对方的需要,但对方却不能无偿地占有。又如,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党中央反复强调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是一个巨大的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长期艰苦的努力。在实践这个工程中,重视人们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是我们顺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保证。档案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追求高尚的道德,用美好的言行塑造自我,是馆员精神美的具体体现。  一、道德追求的内涵道德是在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用来调整个人与他人以及社会的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追求,是一种目标专一的、在理性指导下的自觉行动,是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坚韧进攻,是使观念成…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市民社会"这一概念始终标志着直接从生产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这种社会组织在一切时代都构成国家的基础以及任何其他观念的上层建筑的基础.就法权关系而言,也和国家一样,是所有制关系的表现,是一定经济基础的派生物.法权概念也是由于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生而产生的.尽管伦理精神作为一定社会道德的观念形态.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但是它也是"可以通过经验来确定的、与物质前提相联系的物质生活过程的必然升华物".它不仅是一定社会内在秩序的体现,而且它体现了一定社会的人一社会一自然系统的内在秩序的协调状况;不仅体现人的目的--人们如何安顿作为社会人的人生,如何调节作为生命个体的人的内在自然生命秩序,同时能认识和体悟自然的目的--自然包括人在内的生态价值、人在自然中的地位,人对人一社会一自然系统的内在秩序的责任与使命,进而确立相应的伦理规范和伦理行为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