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蹴鞠消亡原因的历史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蹴鞠源于中国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然而它的突然消亡却让人疑惑不解。“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通过对我国蹴鞠消亡原因的历史探究或许能给处于困境的中国足球以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国书院消亡原因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书院产生的历史背景入手,对书院演变的基本特征作了揭示,并通过传统中国社会科举制度消亡与书院消亡关系的阐述,揭示了书院消亡的历史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3.
明王朝与都掌蛮之间的恶性互动持续了两百余年,都掌蛮最终被明王朝消灭,其原因有四:第一,中央王朝急功近利,改土归流;第二,朝廷命官言而无信,杀降要功;第三,地方势力豪夺土地,支持改流;第四,都掌蛮自身"劫掠"无度,"叛服"无常。都掌蛮被明王朝消灭,不仅是明代西南民族地区乡村社会与国家之间恶性互动的必然结果,而且也是我国历史上中央王朝灭种灭族的典型案例。都掌蛮的消亡,既有中央王朝、朝廷命官、地方势力等多方合力围剿的原因,也有都掌蛮族群自身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100多年来,有关新疆罗布泊地区楼兰的每一次考古新发现,都吸引了世人的目光。但100多年过去了,考古学家致力于解开的三个大谜,至今仍然没有结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系统论的网络结构理论为方法,论述了汉大赋兴盛与消亡的复杂原因,指出了政治、经济、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以及作者、作品、读者都是构成网络结构状态的复杂原因的各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变化都会影响网络结构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都掌蛮"消亡原因补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朝政府为了在川南都掌蛮地区维护集权统治,对该地区强行实施改土归流,但因条件不成熟而遭到都掌蛮强烈反抗,置流与反归流成为当地民族矛盾激化的焦点,进而演化为镇压与反镇压的斗争,都掌蛮在反明斗争中遭残酷镇压而消亡.都掌蛮因明王朝强行实施改土归流而发难,最终导致其消亡.  相似文献   

7.
楚辞与诗经这两种文学样式在后代的发展命运实在是大相径庭。寻绎楚辞为何迅速消亡的根源,不但可以从侧面回答有关屈原、屈作的诸多重大问题,还可以在文学发展的规律方面给我们以启示。楚辞之所以在汉代消亡,首先是汉代的客观环境不利于楚辞的生长;再就是屈原之后的楚辞作家不注意吸收民歌的营养,不善于借鉴民间的创作,因此楚辞的表现艺术得不到丰富与发展,其生命力日渐衰竭;而楚辞创作的后续作家们进行文学创作时所选择的题材过于狭窄,又囿于传统模式,一味仿效屈作,则更将楚辞推向了绝境  相似文献   

8.
傅介子刺楼兰是西汉王朝经营西域的重要事件,对后世影响很大。虽然史料记载不多,但仔细分析刺杀楼兰王前的历史背景、决策过程、实施情节以及善后工作,结合傅介子本人的籍贯及成长经历,差可勾勒这次事件之所以以极小代价获得极大成功的必然,从政治、军事乃至经济的角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骈体小说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小说文体,它脱胎于中国古代的骈文,具有柔靡绮丽、抑扬顿挫的美学特征。民国初年骈体小说的创作出现了一个短暂的高潮时期,但在"五四"之后骈体小说逐渐走向消亡。具体来说,骈体小说消亡的原因主要在于其自身内容的重复、发行媒介的制约和白话文学的冲击。  相似文献   

10.
艾尔迪克发现古楼兰城辨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否定了1900年3月斯文赫定雇用向导艾尔迪克发现了楼兰古城的说法,认为楼兰古城是由另外两人在1901年3月3日发现的。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以河南省为例,探讨了旱涝灾害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重点分析了水利建设、生态建设对防治旱涝灾害的重要性及其相互关系。同时,文章还分析了在山丘地区建设“绿色水库”与平原地区建设“黄色水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只有增加森林植被覆盖,才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进而从根本上减轻旱涝灾害。  相似文献   

12.
责任内涵的新阐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责任作为一个普遍的人性概念和社会伦理概念,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责任来源于人的本质,是由人的自身行为和活动确定的,在内涵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因此,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责任加以哲学的思考和伦理的分析,我们发现:自由选择与承担责任是辩证统一的;爱是责任之源,道德是责任的基础;法则和法律对责任具有强制和约束作用;责任是义务的前提,服务是责任的宗旨;责任能力的取得要靠学习和教育.无产阶级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阶级,他的责任观无论就其广度和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13.
射日神话是对原始先民巫术活动的反映,该巫术企望通过男女交合以影响气象,达到祈雨弭旱之目的,反映了原始先民借助想象和幻想战胜自然灾害的现实。  相似文献   

14.
文艺起源于审美、爱美、求美、创造美的艺术冲动.古代文学即广义的美学.文、王、巫、儒一脉相承,分别草创了言笑、诰命、卜祝、经典四大文艺.  相似文献   

15.
从河渭不足、夸父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三个方面分析夸父逐日,得出夸父逐日的历史学解释:夸父逐日不是追赶太阳的逐走运动,也不是驱赶太阳的巫师祈雨活动,而是夸父族由于干旱和战争而进行的迁徙。最后,分析长期以来夸父逐日被曲解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楚铜贝币面文■字新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国铜贝币中有匡字形铭文一种,对此字的释读,学术界尚无统一的认识.此种楚贝币的面文应释读为匡,匡作为地名应在安徽肥西一带,此地应是这种货币最早的流通区域.  相似文献   

17.
"网络"作为信息化的特殊代名词,某种意义上说已是信息社会的一个缩影.它的出现与发展,已引起当今社会的巨大"震撼",引发着人类社会生产方式、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这种变革,已在教育领域强烈地表现出来.本文以系统研究方法为主导研究方法,将哲学研究方法与教育学研究方法、描述性研究方法与实证性研究方法相结合,较为全面、深入地对"网络化"在社会领域,教育领域产生的影响与变革进行了分析、论述,特别是对"网络化教育"--作为一种新质教育的特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释,与此同时,亦对"网络化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18.
在清初学术界中,李二曲以思想上兼收并蓄著称,在继承陆王“先立其大”、“致良知”的本体论思想的同时,更注重从工夫论上融合程朱、陆王,不仅体现在学界多关注的“悔过自新说”上,还在于“慎独”、“静坐”、“主敬”等工夫修养方法,有助于调和或平息宋明以来的学派论辩,在清初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侍萍是一个被损害的悲剧女性,但是她所受的苦并非仅仅来自外在的社会,也与她的自我选择有关。曹禺通过侍萍这样一个苦命形象的塑造,想要表达的决不仅仅是对周朴园及其所代表的阶级的控诉,更有对复杂的人性深入的思索。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自我观的新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的自我不同于西方人的自我 ,中国人常用“自己”与“我”来表达“自我”。但是中国人的“自己”与“我”却有其不同的含义和复杂的关系。中国人的“自己”是个体最真实、最核心的代表物 ,它具有实在性、自私性和狭隘性 ;中国人的“我”是在交际中用来表达“自己”的语言符号 ,是角色期待的结果 ,因此 ,中国人的“我”就具有了间接性、不真实性和虚假性 ;中国人用“我”来表达“自己” ,用“我”来与人交往 ,“我”是嵌套在“自己”上的外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