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虚无主义经历了从哲学思潮向政治思潮的转变,实质上是一种唯心史观。它通过否定历史主体,解构主流价值观,试图以观念诠释历史,用所谓的个体性叙事来演绎“历史编撰学”,根本目的在于对中国革命历史的正确性和必然性进行全面否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进行全面否定。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本来面目及其本质,采取正确的态度,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根本性的批判。  相似文献   

2.
望之 《中华魂》2014,(15):38-39
亲爱的牛汉生同志: 来信收悉。按照来信的提示,我找来了《炎黄春秋》今年第5期,认真阅读了《历史虚无主义的来龙去脉》《要警惕什么样的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实与虚》这三篇文章。我读后确实与你有同感,这些文章把历史虚无主义的问题搅糊涂了:似乎如今只有在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早有定论的事情上纠缠不清,反复折腾,才不是历史虚无主义。在我看来,事情恐怕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3.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一股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潮在国内四处蔓延,成为当前对我国高校影响较大的社会思潮之一。文章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历史虚无主义的研究情况,阐述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冲击和影响,分析了高校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抬头的原因,探讨抵制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历史观问题是影响人们能否正确认识与借鉴历史经验的重要问题,是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内容。唯物史观作为指导无产阶级认识历史、探索历史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和方法论,它是唯一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历史研究方法。当前,我们对历史虚无主义以学术研究的名义企图动摇唯物史观的科学地位,颠覆、改写人民创造历史的企图必须予以彻底揭露,而只有运用唯物史观对历史虚无主义展开批判,才能在理论上彻底揭露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实质及其虚伪性、误导性和强烈的政治诉求,为巩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健康而正常地发展服务。历史虚无主义以“反思历史”“重新解读历史”为名否定中华文明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否定中国近代以来一切革命尤其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历史,否定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带有严重的主观主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倾向;它宣扬资本主宰决定一切——一切都要服从服务于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生产的“资本逻辑”,否定革命,推崇改良,宣扬抽象人性论和极端个人主义,是地道的唯心史观,归根到底它是反对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5.
历史虚无主义滥觞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迄今为止经历了前后相继的三次流变。新世纪以来,历史虚无主义主要显现出“学术化导向”“文化、文艺泛化”“网络化叙事”“社会化常态”的新特征,严重影响和侵蚀大学生群体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从源头上廓清其消极影响,就要构建以“四个自信”教育为基础、“五个认同”教育为主线“、五观”教育为方向的“三位一体”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6.
霍文琦 《中华魂》2014,(19):19-21
本报(《中国社会科学报》)“学海观潮”版曾于4月23日刊发《历史虚无主义“重写历史”有何诉求》一文,专访北京大学教授梁柱,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政治诉求等从学理上进行了剖析。本期我们专访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教授李殿仁中将,从该思潮的传播特点、历史上的经验教训等角度,作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跨越”思想的提出,不仅是马克思对俄国农村公社状况深入考察的结果,而且也是马克思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学说的逻辑发展。本文着重阐明马克思“跨越”思想所蕴含的研究“现实历史”的方法论原则,即从世界历史与民族历史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视角来寻找一个国家、民族的具体发展道路,进而认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马克思“跨越”思想从理论向实践的伟大飞跃和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8.
历史虚无主义用“虚无主义”的方法,模糊歪曲既定的历史事实,否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抹杀和消除历史的现实意义。用系统观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历史虚无主义放到社会意识系统中进行考察,通过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和差异分析,可以更好地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在社会思潮体系中,历史虚无主义与当前我国主要的社会思潮是互生互变的;在社会历史观系统中,历史虚无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相反相斥的;在价值观念系统中,历史虚无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悖相离的。从本质上看,历史虚无主义严重危害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于这种具有特殊政治目的的社会思潮,必须坚决反对,抵制和消除其政治危害。  相似文献   

9.
虚无的背后——新时期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虚无主义是在西方各种以唯心主义历史观为哲学基础的思潮影响下,适应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和平演变战略的政治需要和国内反社会主义势力的策略变化产生的一种社会政治和文化思潮。历史虚无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和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为防止历史虚无主义继续蔓延,必须从意识形态、学术研究、文化传播和全民历史意识的增强等多个层面入手,加强正确的历史观和中国近现代史教育,杜绝和清除历史虚无主义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在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表率,形成了许多丰富深刻的重要思想。我们可以从理论向度、历史向度、应对向度三个方面,深入理解他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从理论向度上,习近平点明了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要害;从历史向度上,习近平阐明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主线;从应对向度上,习近平指明了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完整策略。学习领会这些重要论述,对全党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增强意识形态工作能力、抵御意识形态风险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从存在论和虚无主义层面和对王小波与贾平凹(《废都》)进行审视不失为一种新的“问题”视角。虚无主义和存在主义都构建于非理性主义思想根基,虚无主义的本质表现为存在之为存在的悬缺。王小波和贾平凹关于虚无主义的“诗之思”执著于“存在”的虚无之境和“虚无”的自由之意,或通过对个体存在"虚妄"境况的省视和对“沉默的大多数”生存困惑的体察,把文学从剥离了人之存在的叙述语境中带到了关注现代人的存在困境上;或在荒诞乃至虚无的生存状态中掘发某种世纪末症候,重新打量、追询存在的意义,流露出一种对本体性存在的怀疑意识。不同的是,王小波的写作更多地表现为积极虚无主义之旨,贾平凹的《废都》则明显披露出消极虚无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道德思想具有社会、历史双重维度,是一种社会历史范式下的道德研究。马克思的道德思想从早期人生理想确立,经唯物史观这一实现路径,到最终实现道德理想,是一个完善的过程,不存在认识论的断裂,也不存在早期马克思和晚期马克思的对立,更不存在道德虚无主义和反道德主义问题。在社会历史范式下,可以厘清马克思道德思想从道德批判到道德理想、从历史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历程,也可以明晰马克思道德思想与社会历史的密切关联性、与社会现实的语境相关性以及理论层次的变动性等特点,还可以透过道德这一视角,看到马克思对人真正成为历史自觉主体的理论向往。  相似文献   

13.
哲学意义上的虚无主义主要指价值论和存在论上的虚无主义,尼采和海德格尔都将虚无主义的根源归结为传统形而上学.尼采从价值论视角理解虚无主义,认为虚无主义源于传统形而上学的虚构及其坍塌带来的最高价值的自行贬斥.海德格尔从存在论角度批判尼采以及传统形而上学,认为对存在的遗忘是虚无主义的根源.尼采主张以权力意志走出价值虚无主义的泥沼.同样从价值论理解虚无主义的列奥·施特劳斯主张回归古典政治哲学自然正当的形而上学作为克服价值虚无主义的方式.现代人精神生活面临的根本困境是价值虚无主义,随之而来的价值多元和价值相对主义表征社会价值失序境况,在以权力意志、自然正当等形而上学的绝对主义价值原则和自由主义价值中立原则作为走出价值虚无主义的方案失败后,回归共同体、回归言说的公共生活是重建价值秩序根基、走出价值虚无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4.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否定革命、扭曲历史、蛊惑人心的错误思潮,其重新泛起显示出一系列全新的表征。十八大以来,广大学者对历史虚无主义重新泛起的深刻根源及危害、本质与特点、主要表现、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对策以及历史虚无主义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等作了多维度、多层次、多学科交叉的探讨和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研究仍存在有待深入挖掘的空间。要树立整体思维,注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整体性研究; 要透析事物本质,加强新时期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嬗变路径研究; 要总结实践经验,完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实证测评研究。  相似文献   

15.
虚无主义作为现代文明危机的一种表现形式,有其特有的思维方式和逻辑结构。西方的独断论传统是虚无主义产生的历史根源,现代文明中的矛盾是虚无主义泛滥的催化剂,而个人体验又使其内化为人的某种精神。虚无主义的不良影响已真实地表现在生活中,而关于虚无主义是不是人类新曙光的理论还没有定论。虚无主义到底是人类的绝路还是出路,关键在于是它驾驭了人,还是人驾驭了它。  相似文献   

16.
在尼采研究中,人们普遍认为尼采哲学是“非体系的”或“反体系的”,因而拒绝对其进行体系化的解读。然而,尼采哲学的核心概念之间呈现出紧密的关联,有必要找出尼采思想尤其是其“重估一切价值”的内在统一性。从世界和万物的“实然”即权力意志出发可以总结出尼采的存在论。同时,由权力意志还可以引申出视角论,因为所有权力量子在相互斗争中都试图统治彼此并将自己的视角强加给他者。视角论否定绝对者和世界全景,这必然会导致虚无主义。从永恒轮回学说和超人理念入手,尼采试图在价值论上克服虚无主义,以此重估一切价值,批判传统哲学和基督教道德,强调差异、等级秩序和主人道德。  相似文献   

17.
网络历史虚无主义是历史虚无主义在网络时代的新样态,其本质在于通过否定党的历史、成就和现实,从而达到消解主流价值、扰乱政治秩序的目的。我们必须时刻警惕网络历史虚无主义对青年的价值冲击,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对历史虚无主义正本清源,帮助青年甄别网络中的历史虚无主义观点,认识其危害性;要营造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加强“四史”宣传教育,发挥主流价值观引领作用,发挥其对青年的价值导向、精神驱动和思想保障功能,从根本上破除网络历史虚无主义对青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当前毛泽东研究领域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起的关键原因在于毛泽东影响的持续性“在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从经验事实到思想基础两个维度对毛泽东进行了否定处理,其中基于感性经验与具体史料层面所展开的情感宣泄、道德谩骂是最为直接的方式,而从所谓理论基础上贬低、矮化毛泽东及其思想的理论地位又形成一条隐性路径。科学有力地回应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毛泽东研究学术化路径的冲击,需要实现从理论原则到思想方法的双重推进,既需要真正切实有效地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进而从理论基础维度解构毛泽东研究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也需要以巨大的政治勇气与科学的态度直面历史虚无主义的攻击,以重建毛泽东(晚年)研究的科学理论规范。  相似文献   

19.
从教科书到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论述观点之一就是社会主义革命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发生,同时胜利的模式。但我们细读经典著作可以发现,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主义原理》中确实论述过社会主义革命同时发生,同时胜利的理论,但在以后的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进行了不同的论述,如相继发动,相继胜利;一国发动,多国响应,相互配合补充;法国人开始,德国人继续,英国人完成等多种多样的说法。我们掌握一个人的思想,要从整体上来把握,不能仅仅从一篇或两篇文章就断然总结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思想。而应该重读经典著作,从中挖掘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思想,从而为社会主义革命指明正确的方向,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  相似文献   

20.
历史虚无主义在国内传播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和特点,要深刻认识其表现形式和危害,采取有效对策.我们可以从加强理论武装,提高政治站位;夯实法治基础,发挥规范作用;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着手,防范和抵御历史虚无主义,做好主流意识形态工作,从根本上压缩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