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喜欢我选择”,生活方式代表了一种来于内心的社会认同与处世态度。这之外的感召力和深化度也能将个人风格加以企业化,许多欧美商业大腕甚至因此成为“政教合一”的企业精神领袖。  相似文献   

2.
孙未 《中外书摘》2006,(9):72-74
迈太反抗残废游 迈克娶了迈太以后,每逢节假日必召集已婚的朋友们,结队双宿双飞去旅行。乍一听颇有情调,实际的过程却往往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3.
由于社会贫富两极分化的加剧,使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富人的钱袋,或者直接抨击中国富豪对慈善事业的吝啬。其实慈善活动绝不是富翁们的专利,政府责任和社会捐赠才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4.
从人类历史的长河放眼望去,实际上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小型社会里,而亲属、朋友及邻里的密切关系又是小型社会生活的主体。虽然现代都市中的人际关系冷漠而短暂,但我们还是不能说人们以往的紧密联系在都市生活中已经百分之百地被取代了。  相似文献   

5.
市民社会是一个以人格独立为前提,以平等交往为标志,按照非强制性原则和契约观念进行自主活动的生活共同体。这是一个社会成员能够以直接的方式当家做主,可以充分享有行为自决权的领域,是一个相对独立于政治国家的活动领域。  相似文献   

6.
文军  童星 《社会学》2001,(1):24-27
长期以来。对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认识一直倍受人们的关注与重视,不同领域的学者曾纷纷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和划分人类已经走过的历程,而对于人类社会在新千年即将面对的新时代的概括与预测。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比较有代表性如马克卢普的“知识生产社会”  相似文献   

7.
记忆的歧义     
尽管社会记忆研究没有学科限制,一般来说,知识社会学、历史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研究较多关注社会记忆论题,政治学或文化批评领域较少有人注意这个论题。近来出版的两本看似没有什么联系的书,却都涉及了同一个话题。  相似文献   

8.
薛涌 《中外书摘》2010,(2):30-33
郑也夫的非主流教学法北大社会学教授郑也夫,多年来采取一套非主流的教学法。他给上他的课的本科生布置作业:下去搞社会调查。调查的题目可以很细小,但必须是第一手的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写成报告,不准东抄西抄,人云亦云。  相似文献   

9.
胡星文 《金色年华》2011,(11):49-49
深思录社会让我们思索。生活让我们思索。思索者总是站在时代的潮头,引领着思想和生活的航向。  相似文献   

10.
究竟什么是“社会”?怎样分析和研究“社会”?研究“社会”的目的又是什么?人们能否真正认识和把握“社会”的本来面目?“社会”真正面目的辨别标准又是什么?所有这些问题,实际上是社会科学自建立以来就面临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及其解答的立场和观点,将最终决定社会研究的性质及其采取的基本方法。同时,所有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过程,不但将决定社会科学的命运及任务,  相似文献   

11.
整个西方世界的危机,包括经济和社会危机,从马克思那个时代至今,早已多次出现。面对这些危机,殛方民主政治从来很难作出迅速而有力的回应。于是,一些激进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便会增强。挪威极右翼分子布雷维克造成的社会危机,就是这种惯例的重演。  相似文献   

12.
当前,学术界对于中国社会结构形态的认定还存在较大分歧:陆学艺主持的“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认为,一个“洋葱头形”现代化社会分层结构在现阶段的中国社会已现雏形;而李慎明主持的“当前我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研究”课题组则认为,我国已经形成了“两个阶级三个阶层”的“类金字塔形”社会结构;孙立平则认为,我国当前社会结构呈现为贫富差距很大的“蜡烛台形”。  相似文献   

13.
按照苏联当时的主流观点,以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历史唯物主义,而且只能是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学在社会主义社会是绝不应该存在的。这一观点后来也主导了中国的思想界近30年。  相似文献   

14.
这个问题是马克西姆·高尔基提出的,并且很悲哀地作了回答,首先他是替俄国人回答的。那么,天真烂漫的中欧人在独处的时候会干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16.
苏格拉底之死与“洞穴”隐喻苏格拉底之死是一宗极富意味的历史事件。苏格拉底作为第一位专注于人事探究的社会哲学家,却因“败坏青年罪”和“信奉新神罪”被雅典五百人陪审法庭判处死刑(公元前399年),而他本人竟也毅然放弃了向陪审团请求宽恕和出逃的求生机会,坦然从容地选择了死亡。作为一个法律案件,苏格拉底之死理所当然地成为西方法理学讨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1949年以前,中国社会学的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受学科内在因素所左右,那么自1949年开始,其生存的处境便同外在的社会政治因素更加紧密地连在了一起。国际政治形势、国内社会经济状况、文化教育方针与政策三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使社会学学科的内容遭到完全否定;社会学者或主动或被动地反思、改变自己的世界观;社会学的研究、教育机构逐步被削弱,以至最终被取消。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从依据马列主义原理出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而社会学者提出的各种理论学说及调查成果却未能改善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这难道不能说明前者对中国社会把握得更准确吗?!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不但主流舆论界持这种观点,就连不少社会学者也接受了这一看法,而这正是导致社会学遭到否定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在毒品势力的日益猖獗的今天 ,现代社会里每个人都可能有与毒品接触的机会 ,如稍不留神就有被卷入的可能。而青少年又处在一个心理状态较为脆弱、动荡、多变的时期 ,这使得他们对白色瘟疫的免疫力尤为低下 ,极易受其侵蚀。那么究竟是什么心态促使许多青少年投入恶魔的怀抱从此无力挣扎呢?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青少年的吸毒心态。1.猎奇———好奇的心态好奇心是个体在遇到新奇的事物后 ,引起注意、产生操弄意念等一系列内在心理变化。它与个体的生理需要无关 ,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引起的。其强弱程度与外界刺激的新颖性和复杂性密…  相似文献   

20.
站在今天回望1949年,仅仅看到当时中国社会翻天覆地、水火不容、破旧立新——“藕断”——是不够的,体认、反思社会机制整体断裂之后某些政策、做法的沿用——“丝连”——也许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