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试论和谐城市文化与和谐城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桂芬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7(6):35-38
文化是道德的支撑,而城市文化则是和谐城市的支撑。在城市文化与城市建设之间寻找现实契合点,有助于切实提高城市居民的国民素质,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对和谐城市文化的建设路径研究要体现出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在实事求是地重新审视城市文化形象的基础上,多角度探索和谐城市文化建设的改革与发展。和谐城市文化为和谐城市建设营造了开放兼容的城市文化氛围,使和谐城市成为市民安居乐业的理想家园。 相似文献
2.
从服务经济社会层面探讨城市服务文化问题是建设和谐城市的新路径。因为服务文化整合了城市建设的各种要素,推动着城市建设的系统间、要素间及信息间的连通和协同。一个城市的服务文化因其定位而确立独特性;因其历史特色而形成过程性;因其结构而表现出对其的生理、心理的感受。服务文化同时是一种城市主体间约定的规则,是物质基础的实际反映,是城市的标志与象征,具有汇集、引导和发挥城市建设要素的功能。所以,城市服务文化的建设要明确其内核,并科学地选择其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3.
王吉富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27(4):121-12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民经济持续20多年高速发展,农村和外来人员快速向城市聚集,推动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在社会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加,需要人们探索和谐社会与和谐城市文化的关系,明确城市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一、和谐社会是和谐城市文化的内在动力。精神文化的进步,使社会行为理性化程度不断提高,它把人类引向越来越崇高的思想境界。经济的发展、物质的丰富、城市化的扩大,需要城市文化的协调发展。城市文化是指一个群体式社会所共同具有的价值观和意义体系,是其理想、价值观、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的总和,它包括… 相似文献
4.
高东新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4):65-70
基于文化哲学的视角,通过追溯和谐思想的历史渊源,分析中西方和谐思想的异同,并分析和谐思想对当代城市精神文化建设的作用。分析认为,和谐思想的丰富内涵有利于形成城市发展理念、塑造城市风格、完善城市制度、提升居民素质等;和谐思想必将极大地促进当代城市精神文化科学、快速、协调发展,建设和谐、多元、自由、独立的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5.
城市文化应是一种特殊的、现代意义上的地域文化,城市文化可分为三个层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在衡阳城市文化建设中,衡阳定位为"宜居城市"、"生态城市"、"和谐城市"。要实现这个目标,要在"三个打造和三个提升"上狠下功夫,即打造"宜居城市",不断提升衡阳城市物质文化水平,让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更加幸福美满;打造"生态城市",不断提升衡阳城市精神文化品位,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打造"和谐城市",不断提升衡阳城市制度文化内涵,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这是每个衡阳人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6.
黄火明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4):87-90
随着城市化浪潮的兴起,我国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发展,但是在城市化过程中不少历史文化古迹遭到了破坏,影响了城市文化的延续和发展。由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进一步凸显,这就为历史文化消费发展带来了契机。当前,城市文化建设要以历史文化消费来促进城市整体的和谐发展,树立城市文化新形象。 相似文献
7.
黄火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3):85-88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中国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发展,但是在城市化过程中,作为城市之魂的历史文化古迹受到了破坏,导致了城市文化的灵魂的灭失。加之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日益增长,使得历史文化消费发展有了良好的契机。因此城市文化建设要通过发展历史文化消费来促进城市整体的和谐发展,建设和谐健康的城市文化。 相似文献
8.
许小主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2):67-71
随着城市化的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社区文化的管理中存在着与城市社区不和谐的因素。城市社区文化管理伦理是指,在以实现城市社区文化管理目标为宗旨的、城市社区文化管理领域内所涉及的是非规则或准则。城市社区文化管理伦理的和谐功能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城市社区的人性化价值取向;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城市社区生态文化价值观;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城市社区生态消费文化伦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张孟超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1,(3)
21世纪城市发展正朝着和谐城市方向前行,和谐城市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城市的建设涉及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庞杂而系统,这就要求我们党和政府在城市管理中合理运用各种资源和手段,其中营建良好的法治环境并依法行政是建设和谐城市的重要途径和有力保障,也是建设和谐城市的本质要求。在此试对依法行政与和谐城市建设的辩证关系进行论述,并从依法行政的角度对建设和谐城市提出若干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宋一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2):1-4
文化安全是社会安全的基础。从文化安全的角度看,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应该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和谐发展。当前,维护文化安全,加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需要弘扬和谐精神,增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动力;挖掘传统文化,增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底蕴;把握全球化契机,加快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高静文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7(4):104-107
西部文化由于固有的历史缺陷难以适应西部大开发的需要,建设西部和谐文化是西部大开发的必然要求。西部文化的转型不是文化要素的简单迁移,而是文化结构的改革和重组。要建设西部和谐文化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思想,坚持“兼容共存、协调有序”的原则,建构“以人为本”的人的文化。 相似文献
12.
吴衍涛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12):1251-1254,1266
文章充分阐明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是时代赋予高校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客观分析了当前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系统阐释了和谐校园文化的内涵,并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从总体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核心内容等四个方面深入阐述了"一三四五"和谐校园文化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13.
政治文化是政治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近些年来我国政治文化建设遇到了严峻的挑战,究其原因,在于我们对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民众政治心理和政治诉求变革缺少理论准备.根据时代特点和社会需要,重估旧有政治文化,整合各种社会思潮,培育民众文化品格,拓宽沟通渠道,进而构建起更具和谐色彩的民族政治文化,已成了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4.
朱逸宁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0(5):47-51,133
西汉的长安城不仅是一座行政中心,而且在我国古代城市化进程中象征北方政治型都市模式的开创,这一大都会的形成与当时西北地区的文化生态环境也有关。适宜的政治气候加上各种人文因素构成了早期政治型都会的特征:首先,它的城市基本布局和功能处处彰显了北方政治伦理文化的基本特征;其次,长安城内各阶层的生活状态体现了政治礼乐文化的浸染;再次,长安的城市文艺活动,尤其是文学也彰显出当时这座都会以政治为中心的风貌。长安都市文化的意义正在于此,它成为我国历史上较早的人居条件较为适宜、依据皇权独断和政治等级而展开的古代都市。同时,政治型都市文化在当时也构成了对江南经济型都市文化的压制。 相似文献
15.
吴英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4):96-9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要完成这样的宏伟工程不能没有纵向的历史文化的承接,不能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这就使得我们不能不把眼光投向具有数千年历史的精深博大的中华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之上,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奠定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6.
赵林记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7(5):25-30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市民社会和民主政治的发展以及社区权力结构和治理模式的转型,城市社区的政治文化建构作为社区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作用和重要性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法律的相对滞后、见物不见人的文化心理、责权利的分离以及“社区人“意识的淡薄,是阻碍城市社区政治文化建构的主要因素。只有从中国政治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主阵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积极培育新型公民文化,改进政治社会化方式,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等,才是正确建构城市社区政治文化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王静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4):33-35
本文论述了安代文化产生、发展、进步过程中所渗透的和谐社会思想,阐明蒙古人早在远古时期就对和谐社会有着美好的向往,并通过安代这一艺术形式表达自己良好的愿望,付诸行动,使和谐社会思想形成一种社会潮流被推而广之.这种精神和做法对今人仍有教育和启发意义,对当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陈占彪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6(1):29-33
“图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生活特征和文化特征。分析20世纪前半叶丰子恺的漫画可以看出,承载着丰厚的乡野文化传统的丰子恺对其时都市上海日常生活,从人(“冷漠与温馨”)与物(“人工与天然”)两个层面展开批判,这其实反映了都市与乡野在文化层面上的对立。为了缓解这种紧张关系,丰子恺从护生画集(慈),儿童相(真)和旧诗新画(静)这三类漫画中努力营造出一方精神净土藉以栖身。 相似文献
19.
林怀艺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2):85-89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离不开新型文化机制的有效供给、协调配合和高效运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机制主要包括公民文化权益保障机制、文化传播机制、文化投入机制、文化绩效评估机制、文化激励机制、文化生态机制、文化交流机制、文化安全机制和文化规范机制等内容。我们要以改革创新精神促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机制,使之保持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20.
张艳斌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58-60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基本特征,对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