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秦何时置相邦(相国)、丞相?自汉代以来,历代学者虽作过探讨,但迄今仍众说纷纭,疑莫能释。随着考古事业的发展,出土的秦文物日多,重新研究这个课题的条件日臻成熟。本文拟在史学界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个问题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2.
《人文杂志》1982年第2期发表的韩养民同志《秦置相邦丞相渊源考》一文,对秦国相邦和丞相的设置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读之颇受启发;然据《吕氏春秋·无义》有称“樗里相国”之语,否定秦武王二年始置丞相之说,认为秦国丞相的始置,不能早到武王二年,而应在秦王政十年以后,此说似欠妥实。我认为秦武王二年始置丞相之说不误。  相似文献   

3.
秦河东郡置县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文献记载秦代历史地理的资料很少,难以窥见其全貌,有关其地方设置的郡县情况更是不清。但近几十年大量考古出土的秦文物涉及到秦代的历史地理,这就为研究秦郡县问题提供了传世文献所不能见到的重要史料。利用秦文物和战国秦汉城市考古等有关资料,结合文献,可以首次考证出秦河东郡设19县的情况,以补史书之缺佚。  相似文献   

4.
李峰 《晋阳学刊》2011,(5):20-22,97
根据有关上谕、奏折、履历等档案及吏科史书和志传家乘等资料,对清代山西按察使姓名、籍贯、出身及任职离职等有关记载歧异之史实进行考订。  相似文献   

5.
明末遗民朱舜水的生平,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澄清。朱舜水的出生月日,有明万历二十八年十月十二日和十一月十二日两说,十一月十二日之说可信性更大。朱舜水丧父时的年龄,有八岁和九岁两说,其中八岁丧父之说更可信。朱舜水拒绝冒认朱熹为祖一事,发生在朱舜水三十七八岁之时,而非年少时期。  相似文献   

6.
考订有关南宋著名理学家蔡元定生平中“隐居西山及其动因”、“初会朱熹及对朱熹理学之贡献”、“谪贬道州及其原因”等三个主要问题,可以确认,蔡元定作为朱熹学问的重要讲论者和启发者、朱熹著作的撰写者、修改者和校订者和理学人格的践履者,在宋明理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正> 《韩非子·难一》载:“历山之农侵畔,舜往耕焉。”传说的“舜耕历山”在哪里?二千年来聚讼纷纭。民国《山东通志》载:“天下历山十有之,在山东者五。”皆难肯定哪处是舜耕之历山。近人多有认定济南历山者,如建国后出版的《辞海》“历山”条下列全国历山七处,第一处是济南历山(千佛山)。最近出版的《济南简史》则肯定  相似文献   

8.
9.
近年来,我应中华书局之约校点顾祖禹辑著的《读史方舆纪要》(以下简称《纪要》),发现《纪要》所载明代贵州地方行政建置年月与《明史地理志》(以下简称《明志》)大有出入,少则一二年,多则十几年,两者相差甚多。且年月记载有异者非一府一县,粗一统计,竟有五十三处之多。这种情况:在明代两京十三布政司中是少见的。为了弄清楚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判断其是非,我又集《明实录》、《明史稿》、《寰宇通志》、《明一统志》、《贵州图经新志》、《清一统志》(即《嘉庆重修一统志》)、康熙《贵州通志》、乾隆《贵州通志》等书与之稽考,发现《纪要》与《明史稿》、《贵州图经新志》、《清一统志》等大体一致,而《明志》与《明实录》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0.
一、“三公”不是秦和西汉初年的制度胡三省注《通鉴》时,说道:“汉承秦制,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按照他的说法,秦和“承秦制”的汉,都曾实行过“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的制度。这种说法流行多年,已经成为传统的说法。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完全符合秦和汉初的历史实际。  相似文献   

11.
苏杰 《兰州学刊》2010,(3):180-182
经典白话小说《歧路灯》在语言方面的一大特点是使用了不少典雅蕴藉的文言词语。这也是校理《歧路灯》的一个难点。通行的栾星校注本在这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文章以上海图书馆藏清抄本加以校核,考证“有余师”、“饱卿老拳”、“治县谱”、“寒唆”、“速化”等10个文言词语,对栾校本进行补正。  相似文献   

12.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考异》(以下简称《考异》)三十卷,与《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目录》同时完成。胡三省为《通鉴》作注时,将《考异》条文分注于有关正文之下,《考异》与《通鉴》始合为一书,但《考异》仍有单行本通行。长期以来对于《考异》的研究,是《通鉴》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的环节。对《考异》的研究多限于《通鉴》研究的论著中有所涉及,专文论及的寥寥无几。白寿彝先生指出:“在考异著作中,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考异》一书尤应受到重视。”(《史学概论》,宁夏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版)《考异》确实在史学上有很大的贡  相似文献   

13.
秦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作为我国一个较为完备的地域生活形态和地域文化形态,无论其自身结构的完整和典型,发育的完善和成熟,历史积累的深沉厚实,或是在国家历史进程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及在民族文化版图中的辐射作用,都值得我们分门别类作细致、深入的研究;并且在这个基础上系统化、宏观化,形成具有整体文化视角和理论体系的独立学科,这便是“秦学”。 “秦学”研究,其实古已有之,千百年来从不中断。像围绕“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开展的中华文化发生学的研究,像围绕《诗经》开展的中国文学发生学的研究,像围绕周代礼教和…  相似文献   

14.
秦讳考辨     
<正> 历代论避讳者,大都认为避讳制度起于周.成于秦,并且认为秦讳的具体内容是——[楚]:因秦庄襄王名子楚,故讳“楚”为‘荆”。[正]:因秦始皇名政(正),所以:(1)讳“正”为“征”,即改读平声。(2)讳“正”为“端”,改称“正月”为“端月”。千百年来,秦讳“楚”、“正”之说一直为众多的专家学者所肯定。如:汉高诱《吕氏春秋注》;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司马贞《史记索隐》;宋王楙《野客丛书》、周密《齐  相似文献   

15.
秦焚书考     
秦"焚书"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件大事.然而有关此事件,仍有许多未解之迷,以致学界众说纷纭.譬如挟书律的内容是什么,萧何是否收书,博士官是否可以藏书,诸子书是否被焚,秦人何以引诗书等等.本文依据前贤时哲的研究,在复原挟书律的基础上,对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史记、<诗>、<书>、百家语的差别,称引百家语的原则,秦是否焚民间的诸子书等问题,以及其它与学术史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陕西人爱秦     
陕西省,故秦地也。报纸有人著文,题为《陕西人的秦始皇情结》,中引秦兵马俑、秦始皇陵、秦兵器、秦钱币、秦瓦当、秦驰道、秦宫遗址、秦大墓诸款,谈到陕省古迹,无一非秦。我更益以秦石鼓、秦泰山石刻、秦虎符、秦诏版,而山海关又秦筑长城之起点也。懿欤休哉!  相似文献   

17.
贺江丞相除湖南安抚大使判潭州@文天祥  相似文献   

18.
高步瀛先生谓《文选》李善注"一厄于五臣之代篡,再厄于冯光震之攻摘,三厄于六臣本之窜乱,四厄于尤袤诸本之改窜。……使其精神面目皆已失真"(《文选李注义疏》,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页)。李善《文选》注引书种类繁多,所引或仅取其大意,而不拘于与原书字句相符,加之后世改窜,疏漏在所难免。后世学者汪师韩《文选理学权舆》,孙志祖《文选理学权舆补》、《文选考异》,  相似文献   

19.
自《汉书·百官公卿表》“相国、丞相皆秦官”的观点出现后,引出了古往今来关于春秋战国“相国”“丞相”官称的许多不同看法:如《汉官仪》说“相国、丞相皆六国时官”;《通典》说“始皇始置相国”;《历代职官表》说“相国在丞相之上”,等等。安作璋、熊铁基先生新著《秦汉官制史稿》(齐鲁书社1984年1月版),一反上述传统说法,认为:“所有记载中的‘相国’二字,都可以作这样  相似文献   

20.
太平天国的丞相官职有多种类型,大体可分为虚衔和实职两大类,各类丞相在前后期的演变情形,符合中国历代丞相制度的基本规律。以太平天国丞相官职演变为中心的考察表明:到后期太平天国的官职已丧失了其基本功能,也偏离了其设官建制的原初动机,说明了太平天国无论是作为一个政权,还是作为一场运动的失败都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