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历史审美活动是指把“历史”作为客体审美对象予以美学审视和价值评判的过程。历史审美活动是在人类漫长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出来的。历史审美意识和能力的形成是一个过程,是以往全部历史的产物。历史审美的本质就是在人们创造的历史中审视人类的本质力量。历史审美教育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向人们展现历史美,让人们在品味、享受历史美的同时,逐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崇高的审美理想,锻炼较强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培养一代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审美新人。  相似文献   

2.
审美活动中的主观性问题是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重视和宣传这一问题,对于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增强辨别美与丑的能力;对于认真总结人类审美活动的历史经验,弘扬中华民族美德;对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积极性和爱国热情,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曾于一些学术刊物上读到几篇评论审美活动与意志力的文章。论者或指出:人的审美活动中贯注了意志力;或指出:严格的审美活动主要是情感及直觉活动,根本不存在意志力问题。笔者认为:作为过程的审美活动,在一定阶段和一定的审美领域里贯注有意志力,而在另一阶段和另一审美领域里则无意志力可言。兹将观点论析如下,供方家教正。  相似文献   

4.
在中外文学批评史上,文学批评对于科学性的追求是一个渐进过程,常常表现为一种片面性形式,即在不同阶段上,文学批评追求科学性的目标和侧重点,所取的方法、途径,是不尽相同甚至是完全对立和互相取代的。文学批评的科学性不同于自然科学研究的科学性,它兼有文学和科学的双重本质。对文学批评的科学性的理解,应该是合乎科学的一般规范,同时又应该具备文艺学的学科特征,尤其要顾及文学批评活动的特殊性质和文学批评对于科学性的特殊追求。  相似文献   

5.
刘士林 《学术研究》2002,1(4):111-117
西方美学的根本失误在于以“理性图式”取代“审美图式” ;中国美学的根本失误在于以“伦理图式”取代“审美图式” ;后现代美学的根本问题在于以“欲望图式”取代了“审美图式” ,它本质上是一种“被理性异化的欲望本身”。这是中西美学走向其历史沉沦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论文学批评形态黄书泉新时期,文学批评形态异彩纷呈。总结文学批评的多样化形态,可使我们更充分地认识在新时期文学的繁荣与发展中,文学批评所处的位置和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也有助于在文学批评受到商业文化冲激形态日趋单一的今天,我们重新恢复其多样化形态,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7.
究竟什么是文学批评的对象呢?是作品还是作品的审美形态?是存在于批评之前的具有固定意义与价值的东西,还是在批评中生成与变动的东西?如果说文学批评的对象不是在先与固定的,而是在批评过程中生成与变动的,那么它又是怎样呈现的呢?它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呢?对这一系列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了各类文学批评的特色,在相当重要的程度上规定了批评理论的创建与更新,制约着批评的深度与广度。回首往昔,放眼当代,大致可见文学批评在两极震荡中发展的特征:外在的客观批评和主观的印象批评。前者常预先设定一套客观的理论范畴与观念,推演分割文学作品,或描叙与评价图解式地呈现在批评意识里的文学。这种文学批评仅是停留在对文学作品语言体的批评上,例如结构主义文学批评,就是缺乏丰富完整的感受,充满公式化与概念化的文学批评,与其说是反思文学的血肉之躯,还不如讲是在以作品表演与宣扬自己的理论。这种文学批评虽然是以严密而又合理的方法与观念从事批评,因而具有客观性,但是它只是揭示了文学的语言结构与简单化的意韵及形态。而这些相对于文学的真实存在而言,只是外在的东西。后者高扬自我  相似文献   

8.
《理论界》2017,(1)
文学批评是文学活动中参与文学运动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学创作的一面镜子和一剂良药,具有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和承载力。处于中国社会转型期特殊历史阶段的文学现场,文学批评更应当以有勇气、讲科学、有创造的真知灼见,承载起美好而神圣的文学事业,进一步推动文学艺术的发展繁荣。这是当代文学的一个时代命题,也是新世纪文学批评思想高度与价值体现的社会担当。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是中国新文学久负盛名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有个性、有影响的批评家,本文重点论述了沈从文的文学批评观和批评个性,力图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的总体框架下把握沈从文的理论贡献,并给予了客观的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10.
文学批评的主要对象是文学作品,而作品其一端联系着作者,另一端联系着读者,于是批评就面对着由作家—作品—读者这样一个动态环节,文学批评所具有的对作品的评价、对作家的规范、对读者的引导、对文学理论的突破超越丰富和发展等功能就在这个环节中得以实现,或者说是在这种关系中实现。  相似文献   

11.
论文学批评的功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文学批评正在从尴尬的角色之中脱身而出。这仿佛是20世纪的一个理论杰作:20世纪被称之为“批评的时代”。当然,人们还不可能指望作家———另一个庞大的文学集团——欣然认可这个论断;几个世纪以来,作家对于文学批评的功利之心与厌倦之情几乎没有多少变化。这个...  相似文献   

12.
对终极存在的关切 ,对人生根基的探寻 ,对未来理想的依托 ,是人之为人最内在最深刻的精神本质特征。这种精神既体现于人的哲学研究和宗教追求中 ,也是审美活动一种深层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13.
论冯牧的文学批评季桂起冯牧是我国当代具有独特成就的文学批评家。在当代文学批评发展史上,他的文学批评以实在的马克思主义素质、强烈的时代精神的色彩、生动隽永的个人风格,占有着重要的地位。一做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高级精神文化现象,文学批评同单纯的艺术欣赏不...  相似文献   

14.
卜召林  丁燕燕 《文史哲》2007,12(5):112-116
成仿吾曾被称为"抡板斧"的文学批评家,其激情贯注的批评文字,带有鲜明的"左"的倾向,表现出泾渭分明的宗派色彩。一方面是他广泛吸收古今中外的文学理论使然,另一方面又与他直率坦诚的性格气质息息相关。在文学本体论上,他认同"表现说",带有唯美主义倾向;但在文学价值论上,他又力倡文学活动对社会人生的责任感。在理论提倡上,他推崇批评的同情与公正,但在批评实践中又不时流露出宗派情绪,表现出思想的丰富与驳杂。而逆向思维与辩驳式的鉴赏习惯又使他的文学批评不同凡响,其色彩鲜明的批评文体与激情澎湃的人格魅力相得益彰地留在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  相似文献   

15.
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矛盾与困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面临着很多问题,已受到学界的极大关注。其中既有解构主义带来的问题,也与研究主体自身存在的尴尬处境有关。梳理这些矛盾与困惑,将有利于这一批评理论的正确建构。  相似文献   

16.
网络时代的文学批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慧平 《人文杂志》2005,(2):101-106
网络媒体为文学创作与批评提供了新的存在领域 ,给文学观念带来的影响巨大而深远 ,网络时代文学批评的实践已经打破了传统文学秩序 ,提出了诸多的理论问题亟待人们探求。就文学批评来说 ,批评对象、批评主体的身份、批评方式、批评标准、批评自身的规定性 ,以及文学观念等与传统媒介时代相比都需要重新审视与建构。  相似文献   

17.
人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把自己从动物中提升出来,成为改造自然和发展自身的主体,于是,发展出了属人的审美感官和审美意识,产生了审美活动。审美活动不同于认知活动、道德活动等等,它是人类的一种独特的主体感受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人发挥着强烈的主体性作用,从而使审美活动表现出千差万别和丰富多彩的内蕴。1.从人对审美对象的创造来看。马克思曾经指出,“不仅五官感觉,而且所谓精神感觉、实践感觉(意志、爱等等),一句话,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都只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由于人化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的。”①所谓“人化…  相似文献   

18.
信仰决定艺术家的审美理想我认为,美的特质在干,它是一种为人所创造并为入而存在的现象。美的真正蕴含和人的本质具有本体意义上的高度同一性。人正是在创造和发展自身本质力量的同时永恒地创造着美。人对自身本质力量的创造和发展并不是一种纯粹的精神性活动,而是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进行的。正是在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和途径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展现自己的本质力量的过程中,人类创造着美。如果认为创造美的活动即是一种艺术或具有艺术性质活动的话,那么,可以说,人的物质生产活动、社会交往活动及精神生活活动都具有艺术的性质。当然,…  相似文献   

19.
对文学批评的想象性的认识是近二十年来文艺理论研究中一个突出现象.这种现象是受到王德威的一本论文集<想象中国的方法:历史·小说·叙事>的影响而发生的,先是在文学史写作研究中运用得比较多,后来转到对文学批评的想象性的认识.从最近一两年的文论来看,人们已普遍接受了文学批评的想象性.  相似文献   

20.
论刘熙载文学批评的特色郭延礼在近代初期的文学理论家中,以其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和所达到的成就而论,刘熙载是突出的一位,尤其是他的《艺概》一书,通过对文、赋、诗、词、曲和书法等文艺品类总体性的考察,较深刻地揭示了艺术的本质特征及其内部规律,对于中国近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