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卡尔维诺将宇宙万物纳入存在范畴,其存在观带有强烈的生态关怀意味。智性和幻想是卡尔维诺小说的精神气质和美学追求,其小说主人公通过漫游、观察和冥思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的态度:接受现实但不沉沦于现实,从另外的角度去观察世界,在追寻事物的感性显现中诗意化生存。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时空维度对卡尔维诺小说中的"符号"建构展开研究,在对卡尔维诺不同时期小说的文学符号建构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阐释了卡尔维诺小说中文学符号的具体呈现思维,并从追寻自我的人生观、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大宇宙观、通过知觉呈现的语言观三方面探讨了卡尔维诺小说符号建构背后的具体思想观.  相似文献   

3.
卡尔维诺提出小说的"晶体模式",这被认为是后现代小说家对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形式上的反思,在结构、内容上都颠覆了对小说的传统观念。然而"晶体模式"不仅仅是卡尔维诺小说的总结,更是他对认知、世界、宇宙思考后的总结。晶体模式有着卡尔维诺更为深层的追求,然而这种深层追求中充满了矛盾。无限小包蕴无限大,以及赋形和对秩序的追寻有着深刻的内在矛盾性。这种矛盾性引领他走向更为幽深的思想探索以及小说探索。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8,(10):145-151
卡尔维诺被学界认为是典型的后现代小说家,然而其与后现代主义相似的表现手法及写作模式是以卡尔维诺的深层宇宙观为依托,与后现代主义有着完全不同的思想渊源与路径。贯穿卡尔维诺小说的线索是一个孤独者在茫茫宇宙中追录意义的旅程。在这条追寻之旅中,卡尔维诺始终都没有放弃一个知识分子的责任,他始终都是意义的看护者。他的古典主义态度与后现代主义截然不同。不仅如此,卡尔维诺的小说有很大一部分是不能纳入到后现代小说范畴中去解读的。  相似文献   

5.
陈倩 《兰州学刊》2007,(7):127-129
卡尔维诺是继但丁、薄迦丘之后最受中国读者欢迎的意大利作家.他小说中的诸多传奇性、隐喻性和互文性使其被归入后现代的经典作家,文章从"牌戏"与"符号运用"这两个卡尔维诺特别偏爱的写作技巧着手,试分析后现代叙事风格不同于传统的两个重要侧面.  相似文献   

6.
卡尔维诺试图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小说概念,对小说身份进行重新定义。他认为小说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应该具有同科学相似的认知属性,可以成为一种对世界的认知工具。他试图探寻文学与科学的同源关系,析出文学史中"智性"一脉的文学传统,并从中寻找自己的理论支持。与此同时他又敏锐地意识到作为小说认知的独特性,他旨意打开小说丰盈而广博的所在,而不是将之锁闭在一个狭窄的层面。卡尔维诺将这种理解渗透在自身的小说创作与小说理论搭建中,并形成自成一格的小说观,刷新了小说的传统定义。  相似文献   

7.
卡夫卡小说的象征意象和象征叙事带有复义性,具有无限解读的意义空间.卡夫卡的小说经常用小人物的荒诞生存处境引起读者对现实世界进行反观自照,审视现实世界中的荒诞意识和悲剧性存在.在精神上展示出现代人与世界分离后,潜意识中的恐惧感、灾难感和孤独感,展示出人在异己世界中孤独处境的生存真相.在幻象与真相的悖谬逻辑中,预言着世界的荒诞性存在,并由此避开事物表面的真实性而直达世界的荒诞内核.  相似文献   

8.
杨黎红 《东岳论丛》2008,29(1):85-88
当代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对童话思维别出心裁而又得心应手地运用,使其创作在后现代的先锋小说中独树一帜。他一方面高度重视童话思维的幻想品格,保持叙事的诗性气质,一方面以"间离"的方式关注现实,负载起深邃而凝重的审美内涵,从而成功实现了他"轻"的美学理念,为小说在当代的发展指出了一条可行之径。  相似文献   

9.
陈振华 《晋阳学刊》2005,(4):115-118
小说家是"存在的勘探者".刘震云深切关注人的现实处境、生存境遇、精神状态等存在图景.他虽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存在主义"作家,但他对"存在"一如既往的倾心、关注,对存在非理性状态的深切体认和感悟,对生存现实的荒谬性、不合理性的勘探,对人的异化现状的揭示与洞悉,以及对人生、历史、世界本体论式的怀疑与追问,所有这些使他成为一名"存在"意义上的当代作家.对存在的审视、关怀、批判,是其大部分小说的内蕴和指向.从存在的多个维度切入刘震云的小说创作,我们期望能部分地抵达刘震云眼中存在的奥秘和真相.  相似文献   

10.
卡尔维诺一向因其富有活力、别出心裁的先锋创作而闻名。他在小说创作中解构了主线因果的传统模式,刻意追求一种以平等的晶面取代线性情节发展的晶体模式。从卡尔维诺的典范之作《看不见的城市》中,可以领略到卡氏小说晶体模式所具有的精致的组合结构、奇妙的自我生成和绚丽的多重折射等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聆听的国王》的思想内核的解读,对其中多个象征意象进行深入的分析。从文本中国王的世界透视身处现实世界的现代人类的精神状况,进而展现伊塔洛·卡尔维诺通过文学方式对现代性问题的独特思考。  相似文献   

12.
袁红涛 《江淮论坛》2007,(2):184-186
乡村社会中,血缘和地缘关系乃是村庄居民之间的一种自然存在的联系.但是在十七年时期作家所描绘的农村画卷中,血缘和地缘形态在文本世界中基本被遮蔽了.在这一时期的小说中,无论是反映现实农村状况还是叙述其过往历史,所展现的乡村图景中血缘关系淡薄,地缘分化对立明显,乃是一个很突出的现象.在对于十七年间小说中血缘和地缘叙事形态的分析中,可见阶级叙事单一发展的内在困境.  相似文献   

13.
王文捷 《理论界》2005,(1):149-150
虹影小说驱逐了男权观念的既成话语模式返归女性生命意义的中心,以对女性生命本体种种内在情欲冲动的展示,建立其女性叙述的自主空间;这种女性生命把握与历史现实中的男性世界意义存在巨大矛盾,从而导致女性现实生活的苦难和生命固有的悲剧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伊塔洛·卡尔维诺是意大利当代著名作家,《我们的祖先》是其代表作之一。文章试图从神话原型理论入手,来探讨《我们的祖先》所隐含的主题原型。通过对小说所体现的二元对立原型、死亡与复活原型、追寻原型的分析和解读,实现对文本更深入的理解,从而挖掘出小说更深刻的内涵与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生命意识的诗意追求——略论阿来的中短篇小说艺术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来以小说的方式创造了一个别具一格的审美世界,建构了表现生命意识为主题的藏族文学的一个艺术世界.他直面现实人生,直视社会变革大潮,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透视他本民族同胞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6.
<正> 文学作品是作者对存在事物的投射,是作者对复杂多变、层出不穷的存在与生活作素描式,试探性及永远无法臻于完美的彩排.所谓存在的事物,亦即经过作者头脑反映的现实世界,表现在文学想象的三层人类经验中.第一层,是个人经验的探索,表达个人的感情体验,第三层是形而上的及宗教的经验的探索,表达对深刻的终极价值的思考.中间一层经验领域,就是那个熙来攘往,蝇营狗苟的人世间.任何现实主义的作品都并非与社会现实不相干,那些显示出现实观照的文学作品,都可以称之为现实主义的作品.香港女作家夏易的小说重点描写的是现实的世界.她的小说时间性,地域性都很强,是特定时空的产物.倘若离开了当时的历史背景,读者是很难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她的成名作,长篇小说《少女日记》写的是香港一个富有  相似文献   

17.
乔林晓 《晋阳学刊》2006,(5):114-116
赵树理“问题小说”的内在结构由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两部分构成。现实世界是为了提出问题,揭示现实生活中的矛盾;而想象世界则是为了解决问题,并突出主流意识形态预示的光明前景。现在探讨形成这种结构形态的根源,就成为一个新的话题。通过深入探讨深受史官叙述影响的讲史话本等小说文本的结构形态,可以发现,赵树理“问题小说”的内在结构形态与中国古代讲史话本等小说文本的结构形态有着类似之处,共有的清官情结和道德关怀等深层民族文化心理特征形成了这种“现实——想象”的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18.
意识流小说的叙事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识流小说家认为小说的首要任务是反映现实世界的“真实”,要求“作者退出小说”,专注于人物的主观世界,把多层次的意识活动直接呈现给读者,让读者自己来观察、体验和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真实情感。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淡化叙事情节、弱化叙事主体和转换叙述视角等叙事美学思想,对当代文学创作和美学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读者互动参与创作,这是后经典叙事学的发展趋势.西西的小说召唤读者积极参与幻想,形成了想象增殖文体.她在卡尔维诺基础上创新,共同之处在于组接故事片断,故事增殖发展;不同之处有三:一是"蝉联"主位推进和"递归性"增殖的差异,二是艺文互涉与文本互涉的差异,三是读者主动和与被动参与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小说中的时空和现实时空存在巨大差异,并具有强烈的神秘感,这种神秘感来源于原始思维、神话思维和宗教观念对世界的神秘认识。中国文化和文学领域的时空观念体现了古代人们的生命意识,古代小说中的时空描绘更多反映出人们的生存理想、生存状态,是内心情感和心理愿望的文学表现。当具有神秘意味的文学时空和人物命运相结合时,非现实的小说时空就具备了创作层面的结构意义和叙事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