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疯狂的群体——群体心理学对新型毒品使用群体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你无法了解,那就像一个有魔力的怪圈,吸引着你不停地靠近它,在那里面纠缠,怎么也跳不出来,就像安徒生童话里的“红舞鞋”。可能直到被摧毁的那一天,这种可怕的魔力才会消失。——一位新型毒品使用者的自述  相似文献   

2.
正我有对双胞胎女儿。上幼儿园时,因为担心她们打架,故意没让她们在一个班。现在要上小学了我很纠结:如果把她们放在一个班,她们会打架。但是,老大的学习和动手能力都明显强于老二;老二虽然觉得自己什么都比不上姐姐,但也没有上进心。这种情况下,是放在一个班,让老大带动老二?还是把她们分开,老二就能强大起来?小孩子打架很正常,从"怕她们俩打架,没有放在一个班",就说明她们在家里老打架。由此推测,父母没有给予她们友好相处、彼此爱护的教育。另外,在你们眼中,老大强于老二。所以老大经常受表扬,而老二总被批评。区别对待两个孩子,才是导致老二没上进心的根源。所  相似文献   

3.
年前,在陕西省精神文明办和省妇联召开的“‘爱心助飞红凤’——资助金发放暨红凤工程爱心大使命名大会”上,中国高教学会公关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李健荣教授向被资助的4省市10名女大学生颁发了资助金,今后每年向她们每人资助1000元,共计4万元。“红凤工程”是陕西省妇联发起的、全国首家专门资助贫困女大学生的社会公益事业。李健荣教授看到“红凤工程”的新  相似文献   

4.
现如今,“剩女”已不再是个新鲜词。她们留给公众的一贯印象是高学历、高工资、高要求。她们是白领丽人,是小资的典型代表。虽然婚姻大事尚未解决,但就个人条件与生活质量而言,她们无疑是令人羡慕的一个群体。然而,这些镁光灯下的优秀女性并不能涵盖“剩女”的全部。在采访过程中,笔者发现了“剩女”的另外一个群体——她们没有很高的学历,没有令人艳羡的工作,更没有镁光灯投射于她们、关注她们,但她们却真实地存在着。她们在哪儿?  相似文献   

5.
速食时代     
自从快餐进入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节奏一下子就快了起来,整个社会就像一台快速运转的机器,每件事都是速食,我们骄傲地称这现象为“都市快节奏”。 找朋友可以在网上贴个条,约好哪里见,6个人见一面,转眼间就把友。情给速食了。没学过ABCD和国际音标也不打紧,买一本封面上印明“应急、实用、速成”的《说英语》小册子,你就能在几秒钟内学会把Iminarush(我时间很紧)念成“艾姆、因  相似文献   

6.
李黄珍  马伯乐 《职业》2010,(3):20-22
房贷的压力就是那双红舞鞋。它迫使我疯狂地工作,无法停下来。为了尊严和老板呛声是没有好下场的,至少我现在没有那个胆量和勇气。  相似文献   

7.
如今的年代,时尚的事儿是越来越多了。从穿衣吃饭到家居娱乐,几乎每隔几天就会有人想出一种新的“玩儿”法,先是几个人“玩票儿”,然后就能很快风靡起来。在追赶时尚的人群中,最活跃的是年轻的女人们。她们的理论是:别人敢玩儿,我为什么不敢玩儿,没得让她们看不起我。有人说:女人的眼窝子浅,最看不得别人比自已好。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与  相似文献   

8.
盖双     
承编辑部厚爱,从本期起,让我开个读书专栏。既然是开专栏,总得有个名目,思来想去,最后还是决定把两个现成的词——“天方”和“书话”——组合起来,如同“天方夜谭”把两个现成的词组合起来一样。  相似文献   

9.
万花筒     
女研究生属第三种性别“大学校园流行一种说法,现在共有三种性别:男生、女生、女研究生!”在成都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成都市妇女问题理论研究会会长吴晓鸣对高校校园流行的“第三性别”现象提出异议:“为什么把女研究生的性别介于女性和男性之间?”“把‘女研究生’单列出来,在女性和男性之间被视为‘第三性别’,其主要原因是觉得她们只会读书,不修边幅,没女人味!”吴晓鸣在成都几所著名大学进行了调查,不少在校生提起女研究生都有点“望而生畏”,“她们知识丰富,书读得多,但我不会找她们做女朋友。”“第三类人”、“女强…  相似文献   

10.
正在如今这个全球创业的时代,“毕业就创业,创业就成功”是很多年轻人美好的梦想。但真正实践起来,不少人却在看似“高大上”的职业愿景中铩羽而归。缺乏经验却心比天高是许多年轻创业者的硬伤,但哈佛商学院的两位才女却拉下面子,选择从洗衣买菜的低起点开始创业,她们的“管家公司”从创业第一天就赚了!  相似文献   

11.
我心中的星     
我心中的星文/孙健颍把她们称作“星”,让人联想起那些或大红大紫、或稍纵即逝的歌星影星来,也许不大恰当。但在我心里她们是那样的灿烂夺目,说出来,您对她们也并不陌生。淡淡的花香有篇讲友谊的文章名叫《淡淡的花香》。不知为什么,看到这名字我就想起李修平,而看...  相似文献   

12.
一场一场的雨下过,冬天就来了.去年冬天经常来咖啡馆的客人,今年冬天已经不知所踪,他们到来时没有打招呼,离去也无须报备. 这对母女是我在今年冬天遇到的.星期天的下午,窗外下着雨,她们面对面坐在桌前,昏黄的台灯照着面前的书页.天天在一起的人,已经没有多少可聊,所以她们安静地各自看书,中间摆着一块芝士蛋糕,谁想起来就叉下靠近自己的一块儿.慢慢地,三角形的蛋糕只剩下中间的一堵小“矮墙”. 女儿十二三岁,看书很快,与其说是看书,不如说是翻书,每本书翻十几分钟后,便站起来换一本.有一次,她拿下一本《性文化史》,厚厚的,红色封面,饶有兴趣地看着.母亲发觉她有段时间没有换书,饶有兴致地问她在看什么,她将封面展示给母亲.母亲的脸腾地一下红了,无助地看着女儿,似乎左右为难,不知该说什么.女儿顽皮地笑了,嘴角上扬,有淡淡的嘲讽,似乎在说,别大惊小怪了,一边却自觉地站起来,伸长手臂,努力把书放在很高的书架格子上.母亲冲她笑笑,没说一句话,待女儿去洗手间,她站起来,匆匆忙忙地将那本书翻了一遍.  相似文献   

13.
湘南临武县有四个山里姑娘——董姐、曾姐、谭姐和罗小妹,2000年高中毕业后,她们结伴到广东省东莞市鹏程塑料制品厂打工,住在一个集体宿舍里。她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一年后她们在同一时间与同厂的四个打工仔结为四对夫妻。鹏程塑料制品厂有2000多名工人,工作十分忙碌,四个人要想同时在厂里找到心上人,简直不可能,除非有特殊的机会,而她们恰恰碰上了这样的机会——与香港老板的斗争。那是2001年2月,四姐妹刚进厂不久,香港老板指责她们“技术不熟练”、“效率不高”,要克扣她们的薪水。当时她们还处在见习期,每个月的工资是600元,被扣掉三分之一,就只剩下400元了。四姐妹虽新来乍到,但初生牛犊不怕虎,敢做敢为,拉上几个同时被  相似文献   

14.
把舌头交给猫 ——法国口语趣谈 法国人既浪漫又幽默,日常生活中他们很喜欢用熟语,相当于我们的成语或俗语。这就使得他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如果你遇到一位法国司机说“我的车把红火烧了”,你不要以为车上哪儿着火了,其实他是在说自己闯红灯了。原来法国人把红绿灯叫“红火”、“绿火”;开车闯了红  相似文献   

15.
最近,日本出现了一种“无水女性”,由此引发了一股时尚潮流。何谓“无水女性”呢?就是她们的生活简化到了不用水的地步。“无水女性”清晨起床后,只需用一种洁面霜均匀地涂在脸上,然后用纸巾擦掉,就算洗了脸。吃饭时碗筷都是一次性的,脏衣服则送进洗衣店,内衣穿纸质的,脏了就扔掉。所以这些女性在生活中不用洗碗、洗衣服了。 她们想喝水就更方便了,日本的马路边有很多自动售货亭,专售各种罐装茶水、饮料,口渴了只要把硬币扔进机器就随时有东西喝。“无水女性’们甚至洗澡都不用水,她们用一种专门的沐浴剂,全身涂抹一遍,再用…  相似文献   

16.
最近,媒体对“松霞恋”炒得沸沸扬扬。一个个在花样年华就走出了芸芸众生的女性,她们的生活并不像人们想像中那么潇洒自由,她们被困在自己的精彩之中,困在现实的压力之下。多年的奋斗使她们站在了人生的某一顶峰,寒风习习,身心漂荡不定,更加渴望安定、渴望爱情,她们期待着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男人  相似文献   

17.
ECHO  晓东 《女性大世界》2004,(9):88-89
何谓“后青春时代”?就是指那些已经过了青春期却依然执著美丽的都市女性,她们通常会面临来自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她们在追求完美生活的同时,也希望能够拥有年轻的心态和没有瑕疵的肌肤,女性的这个年龄段,被统称为“后青春时代”。由于压力、疲劳、生理周期的变化,“后青春时代”的女性会出现6大皮肤瑕疵:肤质不均匀,易出现小痘痘,毛孔粗大,有点红,局部有油光或者黑头,医学上称之为“生理性粉刺皮肤”。  相似文献   

18.
王纯 《老年世界》2014,(18):20-20
小时候,我以为母亲是不喜欢我的。 有一次,邻居婶子来家里串门,她们在屋子里一边纳鞋底,一边聊天。我在隔壁房间里写作业,却把她们的话听得一清二楚。婶子说:“闺女这次又考了第一名吧?这孩子就是聪明。”母亲答道:“学习好有啥用呀?不如你家小子,这么小就能帮你干活了,那天我看他在地里施肥,有模有样的,真带劲。”婶子说:“我家小子能干,才13岁,干活能赶得上他爸了”。我偷偷听着她们的聊天,愤愤地想,母亲就是重男轻女,我做得再好她也不会喜欢我。她还总是对我说,你要是个男孩多好。还有,她嫌我不如妹妹漂亮活泼,当着别人的面叫我“书呆子”。  相似文献   

19.
都说“女人三十豆腐渣”,演艺圈的女艺人过了三十岁要是再不红估计就很难再红了。可偏偏有人例外,一个模特就在她“豆腐渣的年  相似文献   

20.
2001年,来自安徽、黑龙江等8个省的35名贫困女高中毕业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大学。然而因为家境贫困.支付不起学费,大学的 校门对她们无情地关闭了。就在她们绝望、无助、前途渺茫的时候,是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发起的春蕾计划和北京培黎大学给她们带来 了机会,圆了她们的大学梦。这里是王小薇,北京培黎大学“春蕾大专班”的毕业生写给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的一封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