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朱熹的学思历程中,张载《西铭》的影响至为深远。从早年读《西铭》,到中年时期完成以《西铭解》为主的一系列解释工作,再到弥留之际仍对《西铭》注解增删改易,朱熹的虔诚和服膺之情始终如一。在此过程中,朱熹留下了大量的《西铭》解释史料,从中可以看出朱熹的确对《西铭》非常重视。仔细梳理这些史料,不仅有助于认识《西铭解》的流传版本问题,在此基础上深化对《西铭》思想内涵的理解;而且还能看出朱熹在解释《西铭》过程中的思想变化,这对深入理解朱熹思想的发展演变也是有所助益的。  相似文献   

2.
朱熹在修养论上注重"内外交养",修养过程的双重向度并重乃是其修养论的题中应有之义。朱熹认为在人性修养方面,既要致力于内在德性的塑造和培养,又要顾及外在言行举止的合宜与否,并且试图让二者达至"中和"。通过对朱熹"内外交养"思想的探究,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全面地把握朱熹的修养论,另一方面也会对扭转当前不良的社会风气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黄鹤  路日亮 《国际公关》2022,(3):152-156
朱子学富含人生哲学、道德教育论,"居敬穷理"是其道德教育思想的精华,不仅对后世中国,也对日本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整体来说,朱熹"居敬穷理"的道德教育思想偏向于"向内用功",而其传入日本之后,日本学者结合本国国情将它改之为"向外用功"型道德修养方法,这种因地制宜式的吸收外来文化的方式也影响了当代日本道德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4.
略论朱熹的荒政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的荒政思想与实践在中国古代荒政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但由于朱熹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太大 ,所以学术界多注重对朱熹儒学思想及其在中国哲学史上贡献的研究 ,而对其荒政思想与实践 ,虽有提及 ,但尚无专论。本文试图对朱熹安民、恤民、为民的荒政思想 ,及首创社仓制度、利用赈灾钱粮兴修水利、不辞劳苦救灾活民、敢于弹劾救灾中的不法行为、为救灾献计献策等实践活动 ,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受乡贤朱熹实事求是思想的影响,戴震认为儒学经典包含着古圣贤对自然、生命和社会规律的体认,主张以文字训诂为手段发掘经典文本之义,运用心证方法探讨古圣贤立言之旨。尽管朱熹与戴震走上了相同的经典诠释之道,但是由于心证方法的运用,面对同一部经典,他们往往做出了大相径庭的诠释。经典诠释明显地带上了个人偏好和时代意义。然而仔细比较朱熹和戴震的《中庸》诠释差异,我们可以发现,戴震思想来源于朱熹理学,并发展了朱熹理学的合理内核。戴震对朱熹理学的发展既是其个人思想的表现,也是时代发展在他思想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的古老文化中,东方占据了三大文化,即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和中国文化.古往今来,东方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蕴涵、恒久的价值深深地吸引着世界各国的学人和广大民众,并且影响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近年来,国际学术界对研究东方文化具有持续不减的兴趣和热情,并做出了巨大的成绩.同为东方文化的中国哲学和印度哲学,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可比性.因此,对中国哲学与印度哲学作出某些比较研究,这并非没有可能.因为在整个人类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其思想的共通性确实是存在的.比较哲学研究、比较文化研究在当今世界哲学界也是一个热门话题.如果说将印度最大的哲学派别吠檀多派的梵我思想,与中国的大思想家、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朱熹的思想作一比较研究,可以看出人类思想发展过程的相似性,同时也能对其思想的深层结构进行挖掘.本文侧重对朱熹的客观本体论与吠檀多哲学的梵本体论的比较研究,具体论述了朱熹的"理"与吠檀多的"梵"的概念,以及两者如何运用这些抽象的哲学概念来论述本体与现象的关系,以此来我出中印哲学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由北宋程颢、程颐创立,南宋朱熹集其大成而形成的程朱理学,自南宋末期以后,就一直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因此,我们现在所说的封建思想意识及其影响,实质上就可以说是程朱理学的思想体系和影响。而其中影响最为深远广泛的,则可以说是程朱的伦理思想。所以,如何正确地评价程朱的伦理思想,这不仅对于如何评价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具有认识上  相似文献   

8.
论朱熹的人性学说李文朱熹人性学说不仅是对理学的贡献,也是中国古代人性学说史上的高峰。研究朱熹人性学说,对于深化我们关于中国哲学史的认识,正确区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都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一、人性发生学说事物的发生与本质密切相关。在中国古代,孔、孟...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朱熹与梁克家相知相敬的关系,以及青年时代各自游历潮州的经历的考证辨析,可以澄清若干史料讹舛和学界聚讼:朱熹挽梁克家诗,当以"昔岁调饥政"订正诸本讹舛;朱熹游潮往见大慧禅师的时间,当在绍兴二十六年(1156)春亦即秦桧死后;梁克家游潮之"梅花"轶事传说,多有附会成份,史志载朱熹<和文靖公前韵梅花诗>等系后人伪托之作.研究朱、梁关系及其游潮事迹,也有助于窥视该时代缙绅士人之间、儒释之间的思想交流,以及围粤之间的文化互动.  相似文献   

10.
朱熹是继孔孟之后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朱熹初仕泉州府同安县主簿期间,积极整顿县学,创办书院,首创讲学之风,不仅使其思想得到很好的传承,也给泉州树立了良好的文化教育之风;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终使泉州成为人文鼎盛的“海滨邹鲁”,朱熹也因此成了闽学的创始人,包括同安在内的泉南地区成了“闽学开宗之地”.文章就朱熹在泉州府讲学及创办书院等教育活动作一回顾,并试图揭示这位伟大的教育家对泉州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气质之性"这一概念并非朱熹首创,但朱熹在他理学思想的语境下对它进行了重新的理解、使用和讨论。通过对朱熹"气质之性"概念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朱熹以"气质"言"性",在其理学视域下突出"性"之本义("生"),并使他关于"性"的诸问题的思考在上贯形上层面的同时也始终着落于现实世界,着落于实处,这彰显出其理学思想的实践品格和迥异于佛老人性论的理论特质。  相似文献   

12.
朱熹是中国古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也是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理学思想集中体现在"存天理,灭人欲"的系统论述上。过去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人们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的片面批判,给中国哲学史界造成了一定的混乱。今天我们重新研究朱熹的思想就会发现,其"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对于我们反腐倡廉、遏制现实生活中因私欲膨胀而滋生的腐败现象,仍然具有十分积极的借鉴作用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朱熹在思想主题上对程颐的继承与发展,是朱熹思想研究中的一个大问题。为什么我们把朱熹理学划为程朱学派?程朱学派的本质特点是什么?朱熹思想主题与程颐思想主题有什么联系与区别?这些问题弄明白了,我们对程朱理学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入一些。 一 思想主题,指一个思想体系中最核心、最能反映其本质和特征的论题。什么是朱熹思想主题?我们认为在理论上可以这么概括,即:将封建伦理纲常固化为民族社会心理,作为塑造人们社会心理、主观自觉的根本内容。也就是说,它是以客观的封建秩序、纲常与主观的心理意识的融合渗透为研究对象的。按朱熹的话说,可以精炼为这么几个字:“天理至上”,  相似文献   

14.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江西诗学是宋代诗学的代表,方回是江西诗学的最后总结者.方回的诗学思想与其所接受的朱熹理学思想有密切的关系.他的学诗如学道的观点,格高之说的人格内涵,圆熟平淡之论与理学人生境界,以及其诗法理论的深层意蕴,都表明他的诗学理论与理学有深层的关联.通过对方回诗学的理学阐释,有助于我们认识理学与诗学的具体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5.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不仅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文艺美学领域也影响巨大。朱熹的美学思想以“道”为根本,反对“文”的独立地位,不过他并未彻底否定文辞的形式美,而是在坚持道德美的前提下,对诗的赋比兴创作方法和审美方法做了有益的探讨,体现了比较圆通全面的美学视阈。  相似文献   

16.
语境是人们正确运用和理解语言的先决条件,对交际活动中的语言现象有制约功能和解释功能.在语境理论里,不仅包括语言和情景,也包括文化.对语言的理解,离不开文化语境,英语习语作为英语语言的精华,其内涵的准确解读也不能脱离文化语境.将文化与习语这二者同时置放在语境理论这个大背景下,探讨文化语境对英语习语的影响,不仅有助于加深对英语习语的理解,也有助于了解英美文化,对英语学习很有益处.  相似文献   

17.
朱熹是中国古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也是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理学思想集中体现在“存天理,灭人欲”的系统论述上。过去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人们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的片面批判,给中国哲学史界造成了一定的混乱。今天我们重新研究朱熹的思想就会发现,其“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对于我们反腐倡廉、遏制现实生活中因私欲膨胀而滋生的腐败现象,仍然具有十分积极的借鉴作用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余英时的《朱熹的历史世界》提供了更详细更具史实的研究,说明了政治斗争在朱熹的思想和道学的发展中的关键作用,通过考察朱熹的历史世界,余先生提供了一种替代流行的哲学史研究的新路径,将道学与政治文化联系在一起,对道学家来说,政治文化是比哲学更基础的东西,理解政治文化与党争对于理解朱熹等道学士大夫的思想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杨帆 《宿州学院学报》2012,27(6):97-100
朱熹理学在思想领域影响深远,对徽州的影响更"胜于他邑",在徽商作用下"贾而好儒",并具有邹鲁之风;"成教化,助人伦"的理学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徽州装饰雕刻的艺术形式和表现内容,并且引人注目。从审美角度解读朱熹理学所蕴涵的审美取向对徽州装饰雕刻的审美情趣与审美思想的影响,以及对批判继承中国民族文化,发扬徽州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大学>作为儒学的经典从宋代开始其地位逐渐升高.朱熹和王阳明都是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思想家,但他们对<大学>却有不同的解读.比较他们的解读,就能够把握其不同的思想脉路,展示出他们的思想归属和对中国文化影响方式的差异,加深对这两位思想家和其后的某些中国文化现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