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位于陕西扶风、岐山县交界的周原遗址,是一处极其重要的周代遗址。周原遗址自古以来就是出土西周青铜器的重要地点,近数十年来不断有重要的西周青铜器出土。周原青铜器的出土,为西周青铜器的断代提供了可靠的标尺,而青铜器上的铭文更是研究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2.
当前在关中西部周原上正进行着规模宏大的考古发掘。这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解放以后,关中地区先后发掘了半坡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和蓝田人化石,大大丰富了我国古代历史的内容。周原为周人最早活动的地方,当地迄今还遗存有许多早周到西周晚期的文化堆积。这些遗址的发掘必将对于探索周文化的起源,全面了解西周的历史、文化起到重要的作用。其意义当不下于半坡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和蓝田人化石的发掘。  相似文献   

3.
陕西周原考古队1976年在岐山县京当乡凤雏村发现一处西周大型建筑遗址,接着又在扶风县法门镇召陈村发现一处西周大型建筑基址群遗迹。这两处建筑基址的发现,引起国内外文物考古界、历史学者、古文字学者和古代建筑史学者的极大关注。后来由中国古代建筑史学者对两处西周大型建筑遗址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复原。这是建国以来陕西周原考古的重大发现,也是陕西西周考古研究的最大突破,为陕西周原西周考古和西周社会历史的研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新资料。  相似文献   

4.
周原遗址黄堆强家西周墓出土的双鸟戈形玉饰,在以往周原遗址发掘中未见。如何命名和认识这件器物的功用及价值,对西周玉器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作用。这件玉器应定名为双凤玉戈干首,是旗竿顶端的装饰物,非实用器,其功用既有祥瑞之意,也是等级身份的象征,时代约在西周中期的孝夷之世。  相似文献   

5.
近日陕西省地矿研究所地质科学工作者运用在田野探测地下矿藏所用的尖端科学仪器和航空遥感照像方法,在岐山县京当乡周原遗址区内探测出一座古城堡的夯土墙基。这是继1976至1977年岐山凤雏甲组宫室(宗庙)建筑基址和周原甲骨文发现之后的又一  相似文献   

6.
"周原考古与西周文化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肯定了岐山周公庙高等级陵墓群的发现在西周考古中的里程碑意义.这一考古发现促使学者们突破原有思维定势,完成从"小周原"到"大周原"的思想创新.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应对周原遗址继续关注,以期待更加可喜的发现和成果.同时,各省考古学者也对其它省近期有关周代及战国时期的考古发现作了报告.  相似文献   

7.
陕西眉县杨家村发现西周窖藏青铜器21件,其中达盘铭最长,达372字,是研究西周历史化的重要资料,对单氏家族及中国家谱发展史、成康时期民族问题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西周晚期铜器断代提供了标准器,将宝鸡各地出土传世的青铜器串联起来,对于研究杨家村遗址及周原的性质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周原与太白山自然、人文文化各具特色,其丰富的旅游资源互补性强,开发前景广阔;目前,周原与太白山的保护开发工作不尽理想,亟待加强,建议有关职能部门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开发周原地区的旅游资源,为陕西省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对周原甲骨文的审美特征进行了归结,提出了其爽劲奔放类、严整劲挺类、萧散简远类、烂漫恣肆类、写意流便类的五个艺术分期;认为周原甲骨文应出自于周人之手且横跨了殷商、周两个朝代,而萧散简远类则可能成为殷商甲骨文与西周甲骨文的分水岭;从契刻工具,书、刻的关系与涂朱、涂墨,契刻刀法与契刻笔画次序等方面探讨了周原甲骨文的契刻技法,并对周原甲骨文的用字与结字、章法进行了系统研究。指出了周原甲骨文在"自然书法观"的确立、"草甲骨文"的创造、萧散简远、烂漫恣肆、写意流便新的审美范式和微雕艺术的开创等方面的历史贡献与其应有的中国书法史地位。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周原甲骨、西周金文和《诗经》的趋向动词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穷尽性的分析统计。周原甲骨和西周金文中的趋向动词与《诗经》趋向动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相同的,当时民族共同语已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同时,《诗经》趋向动词的语法功能明显比周原甲骨和西周金文趋向动词更为丰富且灵活。《诗经》语言反映的是周代民族共同语,其深受商民族语言的影响,而周原甲骨文和西周金文则是周民族语言的典型代表。西周趋向动词可与其它动词构成连动式,能带宾语,但不带宾语的情况更为常见。趋向连动式仍以趋向动词位于其它动词之前为主,位于其它动词之后的仅一见。  相似文献   

11.
上篇周人兴于周原,壮大于丰镐,灭殷及东征后,势力广布于辽阔的东方。我们以周王朝统治所及的主要地区——黄河中下游,作为讨论当时地理环境的重点。周原及丰镐地处关中。这里已是黄土地带的东南部。远在距今二十万年前的第四纪  相似文献   

12.
关于召公采地的位置,李学勤先生在《青铜器与周原遗址》一文中曾有专论,认为在今岐山西南的刘家原一带,其论据,一是文献有关召公采地的记载,一是距文献所谓召公采地召享村不远的刘家原曾出土召公玉刀。如果召公采地的大致位置可以推定,对于在实际考古工作中寻找召公的遗存,遗物将具有指导意义。因为迄今在田野考古中还没有发现西周诸王及大贵族的陵墓,而一旦有所发现,其意义将不言而喻。近日翻检书刊,略有心得,可补证李先生立论,故从考古学与青铜器方面阐发一二。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论述了周原地区黄土地层文化分布的地层特征,特别是它的原始社会旧石器文化发展渊源的特点。根据古生物组合、地层关系类型和考古学资料等,在更新世早期(Q_1)午城黄土时期的周原和我国华北其他地区一样,可能也是人类最初形成的地区之一。这是因为从第三世纪以来,周原地区也曾处在秦岭地背垄宽缓地带的渭河盆地谷地地带,和我国其他广大平原地区一样,当时遇到的气候也是适宜于人类生存的。因此,只要我们继续有计划的坚持调查研究,周原地区的旧石器文化遗存,终将会被发现的。  相似文献   

14.
前仰韶文化─—老官台类型文化,根据周围同类遗址地层的特征,特别是根据周原地区半坡类型与庙底沟类型仰韶文化的分布来看,庙底沟类型叠压在半坡类型之上。根据本地区原始文化共存的地层特点来看,庙底沟一期文化和客省庄二期文化(即客省庄类型)的先后叠压的地层关系没有问题。同时关于庙底沟二期文化和客省庄二期文化的直接叠压层位亦已取得了有力“地层证据”;紧接于客省庄二期文化之后而相继叠压的先周和西周文化地层关系亦无疑。  相似文献   

15.
周原位于陕西关中盆地的西部,北倚岐山,南临渭水,东西横跨今武功、扶风、岐山、凤翔诸县之境。从远古时候起,这里就是人类生息聚居的美好地方。《诗经·大雅·绵》描写说:“周原(月无)(月无),堇荼如饴”,具体地展现了一幅平畴沃野、丰草肥美而富丽诱人的自然风光。自周人定居于此以后,周原便成了周人兴旺发达的历史见证。周族最早活动在陕、甘泾渭流域。据《史记·周本纪》载,周始祖名弃,生于虞夏之际,因善于播时百谷,被举为农师,封于有邰(今陕西武功),号曰后稷,别姓姬氏。传至不(穴出),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穴出)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间。至公刘之世,周人乃迁至泾水中游的豳地(今邠县旬邑之间),聚邑相地,发展农业,部落讯猛发展起来。约当公元前12  相似文献   

16.
大遗址是综合体现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现时重要"物化载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战略资源。大遗址系统是大遗址保护的对象,由大遗址本体系统、大遗址保护系统和大遗址人地关系系统构成;大遗址保护理论包括价值论、文化记忆论等基础理论和针对大遗址调查、评估、规划设计等的专题理论;大遗址保护方法包括基础理论探讨方法、空间技术分析方法等基础研究方法和针对价值评估、规划设计等的专题研究方法;大遗址保护研究的核心是大遗址系统及大遗址本体系统、大遗址保护系统、大遗址人地关系系统和各个子系统的相关内容体系。构建符合国情的大遗址保护理论方法与研究框架体系,有助于推进我国大遗址保护研究与实践的科学化和系统化,为我国大遗址保护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17.
余飞  宫希成 《宿州学院学报》2011,26(12):124-126
根据历次的考古遗迹,对沱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周代文化遗存和战国一汉代文化遗存进行了梳理,其中,沱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均为聚落遗址,有五河县韩村遗址、台子山遗址、大程村遗址和固镇县垓下遗址等11处;周代文化遗址基本没有独立存在的,均是叠压于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遗存之上,采集到明确周代文化标本的遗址有五河县小张庄遗址、台子山遗址、刘李村遗址、固镇县沱河1号遗址等4处;战国一汉代遗存有聚落遗址、建筑遗址、古战场遗址、古墓葬等,已调查发现大粱庄汉墓群、刘余村汉墓、固镇县孙庄1号墓群等124处。这些遗址都分布在沱河沿岸的台地或高地上,沱河为先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大遗址是构成中华文明史史迹的主体。大遗址展示是大遗址保护、利用与传承实现的主要途径。由于我国大遗址展示理念方法研究的欠缺和传统的保护思维,在大遗址保护规划中主要以静态的、单一的针对遗迹本体的保护性的展示为主,在实践中不能真正表达出我国大遗址的文化内涵,实现大遗址保护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因此,以秦雍城为例,在深入分析秦雍城遗址保护展示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结合遗址实际,从保护展示的理念、目标、对象、方式方法、保护展示的布局及功能主题等角度对秦雍城遗址保护展示进行了对策研究,以期推进大遗址保护展示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史学界对吴国建立的疑义分别作了论证:(1)关于<史记·吴世家>的记载无古籍的依据一说,历举本证、他证十余条确凿的史料,证实<吴世家>所记,是持之有故的,是可信的.(2)太伯的先世,即古公的迁徙周原,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所得,都有力地证明今周原存在先周文化,周太王由邪迁至岐下是无可置疑的.(3)南吴和北虞的关系.周章和虞仲同时受封,一封在夷蛮之吴,一封于周之北故夏虞.各不相干,也没有孰先孰后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战争遗址属于文物古迹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地区的战争遗址或者是指经过战争或用于战争遗留下来的遗址或遗迹,或者是殖民侵略者在占领地居住的建筑遗址或遗物,或者是抗击侵略者进行斗争和生活的遗址或遗迹。但由于众多因素,许多战争遗址已经遭到破坏或者正在遭到破坏。本文拟就我省战争遗址的保护与开发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