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试论张天翼早期的长篇童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发展走过了一条“光荣的荆棘路”。当我们回顾先驱者筚路蓝缕、锲而不舍的战斗历程时,就会发现一座闪光的丰碑-这就是张天翼早期的长篇童话。张天翼是三十年代初崭露头角的。他不仅以其精彩而多产的小说创作,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宝库,而且继承和发展了由叶圣陶开创的现实主义童话创作的道路,以其别具特色的长篇童话,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增添了新的光彩。一九三二年,二十六岁的张天翼写成第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中国童话创作及其作品的影响力、生命力进行纵向论述,作出作者自己的审美评价,重点对《西游记》、叶圣陶童话、张天翼童话、米星如童话、严文井和金近的童话、包蕾与任溶溶的童话提出作者之己见。  相似文献   

3.
张天翼童话的语言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天翼童话的语言学分析何群儿童文学的语言与成人文学的语言虽然都属于文学语言的范畴,但因为接受对象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异。成人文学的接受者和创作者都是思维方式和感受能力相差无几的成人,其语言从一开始就呈现出平等对话的姿态;而儿童文学的接受者却是思维、感受能...  相似文献   

4.
张天翼是在威人文学和儿童文学方面均取得重要成就的作家之一,幽默的语言是实现严肃主题的一种艺术技巧。他在童话和小说中运用幽默艺术各有取舍和侧重:其童话作品多采用明快的红色幽默和荒诞的黑色幽默;而小说则更多地运用单纯明晰的原色幽默和沉郁犀利的灰色幽默。  相似文献   

5.
严文井是继叶圣陶、张天翼之后最有中国特色的童话作家之一。其作品浓郁的抒情韵味和哲理色彩,上接叶圣陶早期的童话创作,下启新时期抒情派童话,代表了中国童话作品的一种形态。其创作的特色大致可以概括为:师长的"严"与"爱";诗人的"抒情"与"哲理";寓言倾向。  相似文献   

6.
三十年代中国儿童文学现象的历史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年代中国儿童文学的突出现象,一是左翼文艺运动给儿童文学注入新鲜血液,二是张天翼创作的三部长篇童话把现实主义儿童文学创作推向了新的高度,三是伴随着“科学救国”的思潮出现了科学文艺创作热。30年代的儿童文学体现出进一步强化文学与现实、文学与社会进程的倾向,并注入了“革命范式”的理想主义激情,但也有某种图式化而缺乏审美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在儿童文学研究中,不少文章指出:张天翼擅长于儿童心理描写。这种见解是颇具眼力的。张天翼的儿童文学之所以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一个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作家情趣盎然地托出了儿童的心灵世界,字里行间都使人感触到一颗欢快跳跃的童心。屠格涅夫说过,心理学家应当隐藏在艺术家身上,正如骨骼之隐伏于有血有肉的驱体之中,作为它的稳固而无形的支柱而不为肉眼所见。张大翼是一位兼有心理学家才能的殊有造诣的作家。他“给孩子们”的作品,或小说,或故事,或童话,或剧本,无论是对坏蛋的憎恶还是对好人的喜爱(《奇怪的地方》、《失题的故事》、《大灰狼》),  相似文献   

8.
漫画技法的稚化和演进——张天翼前期儿童文学艺术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天翼是一位世所公认的幽默作家,或称讽刺作家,也有人称他为“文字的漫画家”。1932年5月22日,鲁迅写信给日本友人增田涉,为其选编《世界幽默全集》的“中国部分”,推荐郁达夫、张天翼的作品,并说:张天翼“是最近出现的,被认为有滑稽的风格。”“幽默”、“讽刺”、“滑稽”和“漫画”,这些概念自有细微的差别,但用来评价张天翼,却是同一意思。由此也可以想见张天翼创作总体上的艺术特色了。日本评论家伊藤敬一说:张天翼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大部分没有长大成人,他们经历着青春期以前的俄底浦斯式纠结。这些与描写孩子成长过程的古老童话故事中的人物特征不谋而合。就如很多传统童话中的人物那样,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也是直白白地暴露出自己的欲望。而且这一欲望大部分以家庭为背景,在俄底浦斯式葛藤结构中展开。并且童话中的母亲形象往往是以魔女的形象登场,这是为了将删掉"坏妈妈"的形象,完整地留下"好妈妈"形象的一种童话式战略。张爱玲小说中最大特点之一的"恶母"形象就是具有这样的童话式结构特征。对张爱玲来说,能够真正信任和依赖的母亲是上海。另外,在童话中常常出现的能够从邪恶的现实中得到救赎的幻想空间,在张爱玲小说中也常常登场,其代表性的空间就是香港。在本论文中研究者将要展示解读张爱玲小说的另一种视觉,即童话式结构。  相似文献   

10.
张天翼的讽刺短篇,自二十年代后期,逐渐形成了他的独异的讽刺与幽默的艺术风格,在左翼进步文坛中享有崇高的声誉,有的用“文字的漫画家”来称呼张天翼,这可以说是高度而集中地概括了他讽刺艺术的本质特征。“讽刺家是一个道德代理人,往往是一个社会清道夫,在发泄着胸中的牢郁不平之风”。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张天翼就是封建道德的批判者。在对根深蒂固的封建道德进行批判和讽刺时,不同的讽刺作家,有着不同的“道德敏锐区”,张天翼不同于老  相似文献   

11.
安徒生童话深具儿童精神 ,安徒生童话的儿童精神在中国的流变从一个侧面记录着中国儿童文学自身成长的足迹 ,梳理安徒生童话的儿童精神在中国的流变为思考自身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参照。  相似文献   

12.
张无翼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拓荒者之一,囿于中国文化根深蒂固的"文以载道"的教育传统,囿于时代的政治目的,本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张天翼把童话创作当作了对儿童进行教育的一种形式,采用了成人化的表达方式,表现为执着于现实的创作立场、远离童心的旁观视角和对儿童情趣的理性化营造,在讲故事的同时为儿童讲述着成人经验里做人的道理。  相似文献   

13.
在各种各样的童话研究中,以心理分析为基础的童话心理学别具新意.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出版的贝特尔海姆的<童话世界与童心世界>是美国童话心理分析的经典性著作.作者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探寻童话的形成与特点,用精神分析方法探讨童话的魅力及其表现艺术,形成了独特的童话心理学.了解和认识童话心理学对儿童教育工作者、儿童文学创作者和研究者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2 0世纪 2 0年代初 ,周作人提出了教育童话的观念 ,主张应用童话进行儿童教育。周作人的教育童话观蕴含了民俗学的方法和儿童心理学的成果 ,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上建立了一个“现代”的环节。同时 ,周作人的教育童话观也存在着儿童本位主义的弊病。  相似文献   

15.
童话作为幼儿智利启蒙的一条途径,其构建幼儿的意识形态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基于儿童文学的三个母题,《格林童话》中对于继母形象的所有描写深刻的反映了整个社会对这一形象的评价,影响了儿童文学读者对‘继母’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6.
恐怖美学在近年来的儿童文学艺术建构中越发重要起来。而英国儿童文学作家罗尔德·达尔就曾在1983年用其童话《女巫》向全世界的儿童们展示了一个恐怖的女巫世界,但恐怖之中总能让儿童读者找到安全感,因此"安全恐怖"策略也成了恐怖美学在童话当中运用的基本艺术策略。  相似文献   

17.
评当代童话小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叙述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被认为是当代童话小说中富有魔力的系列小说之一。从童话心理分析的角度出发观察该故事的语篇叙述结构,可以看到童话小说尤其是当代童话小说的叙述特点和语篇连贯特征。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的爱的缺失与回归和人格整合过程表现了儿童的内心生活和成长过程,体现的不仅仅是作者对儿童成长的关注,而且通过观察儿童成长的规律我们看到的是建构童话故事的内在语法规则。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在多元文化语境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少年“成长小说”、动物小说、幻想小说、新潮童话异军突起,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儿童素质的发展。但同时,由于一些儿童文学作家艺术表现手法的单一化、成人化,导致了对儿童素质的负面影响,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9.
姓名是一个代码,是人在社会上的一种称谓。但是由于其使用者的原因,某些姓名已经不再仅仅是某些人的代称了,而是成为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具有一定意义的普通词。这类词的来源很广泛,如:源自著名的文学作品;源自《圣经》中的人物;源自发明人;源自历史人物或源自神话、传说与童话。懂得姓名的引申意义对于扩大词汇量,了解西方文化具有很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韩礼德(Halliday)的社会符号学理论用"情态"这一范畴来表示信息的本体地位、权威性以及作为事实或真理的可靠性。作为一种视觉艺术,童话插图的情态可以概括为"梦幻主义",具体表现为娱乐的绘画风格、简化的透视手段、素淡的色彩、浓缩的细节、背景的缺失以及某些时候细微的解剖学上的扭曲。童话插图还通过融入浪漫主义的元素来表现梦幻世界,其中许多形象都具有现实逃避主义的色彩。童话插图不仅帮助儿童理解童话的故事精髓,而且启发儿童的想像,向儿童进行艺术的启蒙。通过阅读童话插图,儿童被引导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无限、多重的内心世界——一个梦幻般的、与现实被动共生的"反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