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方平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
论荆沙辛亥革命的特点和意义徐方平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随之,湖北各地闻风响应。其中绝大多数府县是传檄而定的所谓“秩序革命”①。只有宜昌、襄阳、施南和荆沙等少数地方是或多或少以武力解决的。在以武力解决的府县中,荆沙又最具特色,其意义也较... 相似文献
2.
赵霞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3(1):82-84
作为一位集政治家与文人于一身的民国要人,陈去病的政论文创作值得重视。辛亥革命前后十年间是其政论文创作的高峰期,在这段时期,陈氏有着始终关注的对象,创作心态上也有逐渐的转变,从题材选取到精神内涵都既有传承,又有变化。陈去病这一时期政论文创作上体现出的特点反映出社会转型期文人政治家的心态转变及其他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3.
简姿亚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4(4):74-76
辛亥革命时期一个觉醒的知识女性群体已经形成,她们纷纷创办报刊以求更多女性的觉醒,并创造了一个女性报刊出版发行的高潮。她们的办报活动具有办报宗旨非常明确、鼓吹女权和倡导爱国救亡两大主题始终贯穿、办女性报刊与创女性团体紧密结合、颇具读者意识却缺乏经营意识等特点。由于其时的办报活动十分艰难,女性报刊多流于"短命"。 相似文献
4.
胡迅雷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3)
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宣告了中华民国的诞生,中华民族从此得到了新生。革命导师列宁一贯同情和支持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对辛亥革命给予了深切的关注和高度的评价。本文就列宁对辛亥革命的评论文章的基本思想,结合辛亥革命的历史进程作一初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全面历史地论述了辛亥革命,认为辛亥革命既胜利了又失败了;辛亥革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做了前期准备;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的一次伟大尝试,是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刘景岚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
从谋求中国现代化的整个历史进程中去考察辛亥革命 ,我们会发现 ,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远不止表层意义上的结束帝制、建立共和之功 ,其对民族意识大觉醒的推进 ,无论是从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辛亥革命的直接成果——共和国虽然夭折了 ,但其上承 1 840年以来的“求富”、“求强”,下启独立民主的民族民主事业 ,实现了中华民族意识的真正觉醒 ,是本世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次实质性的社会变动 相似文献
7.
张宪文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55-58
辛亥革命是中国由传统社会迈向现代社会的转折点 ,它实现了一次历史性的飞跃 ,应该说是一次胜利的革命。南京临时政府构建了现代国家的雏形 ,体现了中国的发展方向 ,必须肯定其历史地位和贡献。辛亥革命后一个相当时期 ,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期 ,保守与发展并存是历史的必然 ,它有一个消长、整合过程。辛亥革命是民族民主革命 相似文献
8.
再论钱钟书比喻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建民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
再论钱钟书比喻的特点田建民一西方人崇奉《荷马史诗》和莎士比亚作品中的用喻,所以修辞学中专门认有“荷马史诗式的比喻”、“莎士比亚式的比喻”的提法。钱钟书先生的比喻比之二者毫不逊色,所以我们中国修辞界应该骄傲地明确提出“钱钟书式的比喻”这一概念。钱钟书先... 相似文献
9.
杜耀云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6)
辛亥革命是奠基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之上,反映民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要求的革命。由于近代山东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这次革命在山东的斗争带有显明的地域特点。一山东在历史上为“圣人之地,秉礼之邦”,封建经济及其上层建筑比较牢固。直到十九世纪末,在外国侵略的刺激下,山东半岛沿海的封建经济虽已日趋解体,民智渐开民;但山东●西南各属仍然是以“耕读为业”①的自然经济,绝少与外界发生往来,当地绅民“惟知读孔 相似文献
10.
陈一容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4)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中国人民的这种情感则同自己祖国的历史一样,光辉灿烂,源远流长。他们热爱祖国山川草木,努力创造物质文化财富;反对外敌入侵和民族分裂,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团结;反对反动势 相似文献
11.
李喜所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5)
妇女解放是民主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辛亥革命在这方面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当时先进的妇女不仅积极投入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洪流,而且为自身的解放进行了英勇的斗争.这场持续十多年的妇女解放运动以其鲜明的特点开创了中国妇女运动史上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2.
丁健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28(4):102-107
辛亥革命中清、袁、孙之间的妥协,要从整体上把握武昌起义后中国政局演变的内在理路,才能更准确地理解这段历史。清、袁、孙之间的妥协不是以哪一派政治势力的意志而转移的,而是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各方理性认识时局的结果。他们之所以妥协,是因为妥协既有现实的基础,又有主观条件,还有积极促成的内外因素。 相似文献
13.
杨轶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58-59
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笔者结合史学界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总结了辛亥革命的五大历史功绩:一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新篇章;二提高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觉悟;三埋葬了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五对亚洲和全世界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论辛亥革命的政治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统治,革命“胜利”了,却没有建立起资产阶级专政.同盟会政纲即三民主义,对辛亥革命起了巨大作用,但推动革命发展和规定革命结局的主要是反满为号召的民族主义.这正是辛亥革命的政治基础,并决定性的影响了辛亥革命的政局.可以说,近代中国民族思想远比民权、民生思想发达。因此,辛亥革命没有从民主主义的高度爆发,而由民族主义发动;共和之被承认很大程度上是换取和平结束革命的后果,在内容上更多的是取义于“五族共和”,而非“民主共和”.这深刻地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实际. 相似文献
15.
论辛亥革命时期的会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渭滨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5)
会党是盛行于我国南方的原始形式的民间秘密结社天地会及其支派的通称。在辛亥革命时期,会党始终是一支活跃的社会力量。层见迭出的抗捐抗税斗争,此起彼伏的反洋救活动,大大小小的抢米风潮,莫不与会党有所关连;尤其是它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关系,更令人侧目。前赴后继的历次反清起义,武昌首义后的各省响应,都有众多的会党分子抛洒热血、冲锋陷阵。可以说,辛亥革命时期的 相似文献
16.
鞠北平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1):65-69
辛亥革命时期,陈布雷任上海《天铎报》记者。他思想激进,倡言革命,大力声援武昌起义,积极宣传共和思想,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揭露,为革命的宣传作出了贡献。陈布雷的活动奠定了他在新闻界中的地位,使他成为中国近代著名的记者。 相似文献
17.
谭天星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2)
华侨对辛亥革命贡献的再认识谭天星关于华侨对辛亥革命的贡献问题,人们已作了充分的肯定和较详尽的研究。然而,究竟应该怎样理解“华侨为革命之母”这一名言?怎样评价辛亥革命中华侨的功绩?这是一个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同时,如何通过对华侨与辛亥革命的研究促进整个... 相似文献
18.
岳明君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2(1):100-104
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探索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最高峰,其发生具有历史必然性。作为中国现代化的一个里程碑,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胜利带来了社会新气象,孙中山的社会现代化蓝图至今仍具积极意义;其最终失败则深化了人们的认识,开辟了救亡新思路,为日后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了铺垫。 相似文献
19.
民族主义曾经是启动近代世界政治运动的重要社会思潮之一。值此辛亥革命80周年之际,本文拟就辛亥革命前的民族主义思潮演变历程作一概述,以志纪念。 一、民族主义思潮的涌起及其方向 同世界各古老民族一样,伴随着民族形成融合过程,华夏民族早已产生了朦胧的民族意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最初只是氏族矛盾的一种生活体验,到后来逐渐演变成华夏 相似文献
20.
吴蓓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
20世纪初,随着民主革命思想的兴起,中国出现了无政府主义思潮。无政府主义在中国得以迅速传播,取决于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推翻清王朝,抨击封建文化是无政府主义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共同要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后,无政府主义的反动性日益暴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