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零形回指是话语结构中一类较为特殊的指称形式,它是一种没有语音形式、无形有义的照应手段,通过零形式从先行项那里获得指代表现出来的一种特征。根据关联理论中的"投入努力与产出效应"和"第一解读"规则,在英语语篇中使用零形回指,给语篇的理解带来的不是麻烦,而是便利。作者用最小的努力处理语篇,读者也用最小的努力解读语篇,从而取得语篇的最大关联性及连贯性。英语语篇中存在着一定量的零形回指现象这一事实,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关联理论的可应用性。关联理论为我们对这种情况下使用的零形回指提供了说服力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零代词主要回指主语和主题位置上的指称对象,弄清它在什么情况下回指宾语位置上的指称对象有助于先行语的识别。语料分析发现,指向宾语的零形回指有四种类型:(1)先行语为前一小句的宾语,零回指为后一小句的主语;(2)先行语为前一小句的宾语,零回指为后一小句的宾语;(3)先行语和零代词为同一小句中的宾语;(4)先行语和零代词为主句的宾语成分和从句的主语。又分为同层次回指和次层次回指。同层次回指具有回指同位且不被其他零回指越过的特点,次层次回指具有回指异位和被其他零回指越过的特点。这些可分析性有助于指向宾语的零回指的识别及与指向主语的零回指的区分,可为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中零回指的识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转喻与回指现象的整合研究是近年来的热点。现代语言学认为,转喻是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内一个概念实体为另一概念实体提供心理可及,它对名词回指现象有一定的解释力。基于理想化认知模型、凸显原则以及语篇转喻模型可以建立回指的转喻认知模型,运用这一模型对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中的名词回指进行认知阐释,能清楚地揭示名词回指语与先行项之间的认知转喻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转喻思维,加深对名词回指以及语篇衔接与连贯的理解,对学生语篇理解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圣经》中的语言属于宗教语言,具有浓烈的语体特色。零形回指这种语言现象在其英汉译本中存在差异与共性:在汉译本中零形回指使用普遍,回指语与先行语出现的句法位置十分广泛;而在英译本中零形回指不频繁出现,回指语和先行语的句法位置较为单一。在英汉译本中,零形回指的回指语和先行语大部分都出现指主(语)题或期待副主题位置;零形回指语倾向性地指向主题位置或期待副主题位置的先行语。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不同时期现代汉语小说零形回指的使用数量、频率相差不大。同一年代里乡土类作家在对零回指的运用上比其他类型的作家要相对多些。萧红和王安忆被选作品中的零形回指数量也比同期作家作品要多些,而赵树理作品中零回指使用频率最高。这种差异的产生与作者的生活背景和写作风格密切相关。从类别分布来看,零形回指作主语的情况最多。零形回指的作用在于中断当前话题讨论,延续先前语篇话题的讨论。嵌套回指逐渐消失的原因有现代汉语改变不大和受到汉语欧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语篇范围内对汉语散文中的领位零形回指作了详细的探讨,分析了领位零形回指与中心名词的五种语义关系,对领位零形回指出现的限制条件做出了清晰的陈述,并尝试性地提出了领位零形回指的预测及解读原则。  相似文献   

7.
转喻和回指都是语言学界的热点话题,将两者进行整合研究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转喻和回指的认识。在常规关系这一基本分析框架下,对转喻回指中源域、目标域和回指语进行深入分析后可以发现,常规关系下转喻回指的同指关系通常建立在目标域和回指语之间,如果在目标域和回指语这种非常规关系中建立同指关系,必须使用模糊常规所指或/和强化语境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汉语流水句的语篇连贯是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实现的。从宏观层面来讲,流水句通过话题链从整体上达到语篇连贯,奠定流水句连贯的基础平;从微观层面来讲,流水句往往通过零形回指的策略让读者识别隐含在小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从细节上达到语篇连贯。两个层面共同发挥作用,实现流水句意义的统一性和语篇的连贯性。  相似文献   

9.
所谓零形回指,就是在上下文语境中,动词的论元缺省了,尽管这个论元没有以语音的形式出现,我们仍然可以通过上下文"找回"这个所指对象。讨论零形回指问题的意义在于,从语言学理论上可以解释人是如何理解自然语言的,也可以为机器理解自然语言的回指问题奠定基础。影响零形回指的结构因素很多,由于直接引语结构和叙述语结构中的指称问题很不一样,因此其影响零形回指的特点也很不一样。事件结构无论在直接引语的零形回指中,还是在叙述语的零形回指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每一个事件结构都是语言世界的一个小模型,事件结构是对现实生活中的活动"压模"而成。事件结构不是孤立的,是和语用相关的,但没有语用的范围那么大,它聚焦于某一个情景、某一些特定的人物和某一个具体的活动,因此,用事件结构理论比用语用原则来解释零形回指会更合适一些。  相似文献   

10.
回指在传统上被认为是建立在语言表层上的互指关系,但转喻回指往往涉及一种没有明确先行项的深层回指。深层回指由语用因素控制,且须从认知角度来解释。在认知语用框架下,探讨了转喻回指照应机制,指出转喻回指是在特定语境条件下,以言者表达的意图为主导,听者的认知推理为导向,在寻求转喻回指的关联性解读过程中建立先行词与回指语之间的语义连通。  相似文献   

11.
许余龙教授的高可及性标示语原则对零形词回指显性的名词短语具有极高的概括力,但用该原则对汉语诗歌中的零形回指加以验证时,发现零形回指词回指的名词短语常有省略现象。通过深入分析这一现象,指出无形名词短语也可以充当回指语的先行词,当且仅当该名词短语的语义内容能够通过语境补全并具备成为篇章主题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探讨将构式语法研究范围扩大至语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将stman(2005年)的语篇构式理论应用于诗歌语篇的回指确认。诗歌也是一种语篇构式类型,诗歌构式的主要功能范畴是韵律和节奏,它们虽是诗歌语篇的形式成分,却对应着与其匹配的稳定的意义。这种配对的形式-意义关系形成了诗歌的构式义,它作为心理构体储存于认知主体的深层记忆中。在解读诗歌语篇时,可激活诗歌构式的赋义机制,启用构式义,从而促进诗句之间的语义关联,支持语篇中零形回指语的有效确认。  相似文献   

13.
在汉语中,除了句首主题、主语和宾语之外,主语属格语位置上的指称对象也可以受零代词回指。这不仅增加了零形回指先行语识别的难度,尤其是主语和主语属格语何者为先行语,而且对语言成分的功能分析提出了新问题。研究发现,受零代词回指的主要是结构简单的主语属格语,与主语之间有三种领属关系。其零形回指现象是由该位置上的指称对象的生命性、突显性、物主性等认知因素决定的,使之具有类似于主语位置上的指称对象的高可及性。  相似文献   

14.
在转喻是人类基本认知方式的理论前提下,我们从语篇语义学的角度对汉语指称转喻进行考察的过程中发现:指称转喻通常以谐音词、缩略语和解构汉字等形式实现意义参照;在语篇中,指称转喻不仅构成转喻链,还以转喻簇的形式群聚;指称转喻通常在词汇和语篇两个层面参与意义表达:在概念层面,指称转喻作为参照点可供使用者通达其目标意义;在语篇层面,指称转喻与句法结构互动构造语篇,转喻簇发挥参照点的功能通达语篇意义,前者是纵向参照的过程,后者是横向参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影响先行语可及性的因素是分析语篇回指环境的重要依据。Ariel认为影响先行语可及性的因素主要有四种:距离因素(先行语与回指之间的距离);竞争因素(先行语角色的竞争者的数量);突显因素(先行语作为语篇的主题);一致/框架(先行语与回指语是否处于同一心理框架)。汉语语料的研究与分析表明,除以上四种因素,还存在两种影响因素,即层次性和间隔指称语位置。层次性指的是小句与小句之间的语义结构层次,间隔指称语位置是回指语与先行语之间相隔的其他指称词语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认知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在《儒林外史》全文50回中随机抽取了20回作为数据库分析的语料,以先行词表达的主题性和回指语表达的可及性为基本概念,尝试用篇章回指确认原则,从句法结构和结构层次对《儒林外史》中的零形回指进行分析,从而验证以先行词的主题性与回指语所表达的可及性为基础的回指模式的适用性,并进行相应的实践性讨论。   相似文献   

17.
隐喻与转喻是人类的基本认知机制,语篇的生成和理解离不开这两种认知机制.从隐喻、转喻结合的角度研究语篇,不仅可以揭示隐转喻的功能,还可以更好地阐释语篇信息的发展、语篇组织机制和语篇的衔接、连贯性,也能进一步丰富语篇研究的内容,扩大语篇研究的范围.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中介语理论考察了韩国和日本留学生汉语篇章零形回指习得的过程,并对影响汉语篇章零形回指习得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韩国和日本留学生习得汉语篇章结构的过程也是其语言习惯和思维模式重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零形回指是话语结构中一类较为特殊的指称形式。它能够通过简略的语言形式减少信息量,但因没有相应的外在表征形式,零形回指被认为是最复杂的回指形式。确定这种回指形式在具体场合中存在与否,如何判断回指词的有关性质,成为对零形回指确认上不可避免的问题。运用Beaver提出的中心优选论对零形回指的先行项进行优选解析,以期对零形回指的认知机制有更深入的分析,对零形回指现象有更全面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批评转喻分析是修辞批评与转喻契合而成的一种语篇研究范式,旨在通过对转喻的描写、解释与评价揭示转喻选择背后潜藏的语篇构建者对受众的劝谏性动机。修辞情境是批评转喻分析须涉及的一个重要参数。具体来讲,修辞情境可以分为广义修辞情境与狭义修辞情境,前者主要指的是社会语境,后者则主要指语境。这两种修辞情境在批评转喻分析的三大步骤——转喻描写、转喻解释与转喻评价中均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只有在恰当的修辞情境中,转喻才能得到合理而科学的描写、解释与评价;转喻的描写、解释与评价也可以重塑修辞情境,重新认知修辞情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