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想像     
么想像是创造形象的文学技术之最本质的一个方法。(高尔基) △想像,这是一种物质。没有它,一个人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有机智的人、有理性的生物,也就不成其为人.(狄德罗)△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像.(黑格尔)△莎士比亚首先是一种想像,然而那正是我们已经指出的,并且为思想家们所共知的一种真实,想象就是深度。没有一种精神机能比想像更能自我深化、更能深入对象,这是伟大的潜水者。(雨果)△艺术是靠想像而存在的。(高尔基) △真正懂诗的人会把作者诗句中只透露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心中去发展。(巴尔扎克) (彤辑)论想像@彤<正…  相似文献   

2.
道德上的自我实现是指人通过道德生活彰显、实现自己的理性本质或道德自我,从而实现人道德上的价值与尊严.人道德上的自我实现开始于人与自我层面,展开于人与他人层面,并最终完成于人与自然层面.这就是人道德上自我实现的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社会,尊严已经成为一个核心的价值理念,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事实上,维护和捍卫人的尊严已经成为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尊严作为一种关系性的价值,表现为相对于他物而言的优越性。尊严的维护是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实现的,这种维护既包括内在的维护,又包括外在的维护。前者着眼于个体,强调从每个人的自我修养做起,自我珍重并尊重他人,进而使自己配享尊严;后者着眼于法律秩序,强调从法律上捍卫每个人的正当权利,维护权利就是在直接或间接地维护人的尊严。  相似文献   

4.
对人的生存际遇的关注是萨特从事哲学研究和文学创作的前提.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是人的本真性的存在方式.在早期萨特<存在与虚无>的思想中,"注视"是人与人之问的最根本的关系.在"注视"与"被注视"的关系中,人与人的关系不可能是共同主体性的关系,而只能是交互主客体的关系,一种否定的主体间性关系.因为在他人的注视下,我的自为存在的超越性被他人所超越,被对象化为客体,于是,主体性在我身上脱落.为了回避这种被对象化的危险,我要求颠倒凝视关系的方向.因此,主体之间的关系的本质就是对立、冲突与危险.这就是他所谓的主体间性的"麦杜莎"情结.萨特在出版了<存在与虚无>之后,紧接着创作的戏剧<禁闭>无疑是他的这一理论的最好注解.  相似文献   

5.
<正>“他人就是地狱”,──也许这是萨特最为惊世骇俗的一句话了。人们认为这句话集中概括了萨特关于一个人与他人关系的思想,对之印象很深。然而也就是这一句话,人们对它的误解也最大。 其实这是萨特一个戏剧《禁闭》中男主人公的一句话,并不能充分代表萨特本人的观点。但作者和他的作品的命运就是这么奇特;读者(观众)偏偏钟爱这一句话,并由此形成一种广泛影响,这就不得不对它作深入探讨。 从文本因素来讲,人们可以通过这句话把萨特关于他人的思想联系起来。萨特的早期哲学代表作《存在与虚无》中就有较多的篇幅是谈他人问题的。他关于一个人同他人关系的思考就是建立在自为与自在的联系这个本体论问题的基础上,其中他对“他人的目光”甚至“他人的爱”等等的分析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他人就是地狱”的思想。他的文学作品中有许多描写也弥漫着“他人就是地狱”的气息。 这样,我们必须从对这句名言的探究开始,对萨特关于他人的思想作一个总的梳理,力图准确地把握他在这一方面的基本思想。 萨特之所以对他人问题感兴趣,是同他自身的经历密切相关的。同他人的关系,是萨特从小就感受到的生活难题。他自幼丧父,寄居外祖父家,受到全  相似文献   

6.
自我表露(Self-disclosure)也叫自我暴露,是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人际关系学等领域重要的研究主题。自我表露最早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Jourard,S.M.于1958年提出,他认为自我表露是个人将有关自己的信息表露给目标人。之后又定义为告诉另外一个人关于自己的信息,真诚地与他人分享自己个人的、私密的想法与感觉的过程。70年代后期认为:自我表露必须是口头上表达  相似文献   

7.
关于政治自由,人们一般都理解为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权利。我认为,政治自由包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权利,但不仅仅表现为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权利。 自由,就其本来意义来说,就是自我决定、自己作主。人的本性决定了人总是追求自由的,总是希望摆脱种种限制而达到自我决定、自己作主。因此,自由是人的最高价值目标之一。但是,人生活在社会中,总是处在与他人的相互联系之中。因此,一个人追求自由的活动如果没有任何限制,由他随心所欲地追求自己的自由,那就必然要与他人追求自由的活动发生冲突,或者侵犯了他人的追求自由的权利,或者自己追求自由的权利受到了他人的侵  相似文献   

8.
一、社会人人由最初的精子和卵子、受精卵、胚胎、分娩到婴儿期,再经过与他人的社会结合和社会教化成为真正的人,这是一个逐步完成的过程。每个人通过自己的行为和观察他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形成了关于自我的观念。儿童会对他人对自己行为满意或是反对的态度作出积极的...  相似文献   

9.
<正> 依据社会学的观点,每一个人在社会关系体系的整体结构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角色。社会的平衡和运动,就是通过人们的角色化行为而实现的。角色行为具有主体性,其内容和历史价值与文化心理结构存在十分紧密的联系。一“角色”这一概念在其创始人——美国学者米德那里,主要是强调自我与一般他人的角色之间的相互关系。米德认为,自我是在自己对自己反思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扮演他人的角色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0.
在乡村通奸事件的规训实践中,文化和权力对性越轨者的运作使每个社会成员都处于一种无所不在的监视之下,每个人都是他人的监视者,又是自己的监视者,同时还是他人的监视对象.在无形的监视压力下,每个人为了避免外来监视对自身的不利,只有在思想和行为上实行自我监视和自我监禁.由此,乡村社会中的权力、知识与驯顺人群得到了再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