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城市适应的视角下,进城农民工面临着经济收入边缘化、人际交往同质化、城市适应浅表化、心理问题多元化等诸多问题,为此适切型农民教育机构要提供就业和发展并重的技能培训,要在不反对同质化交往的同时鼓励异质化交往,要开展"市情"教育和"新市民"教育和进行积极心态教育。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新市民子女的相关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已有研究多集中于新市民子女遭遇的学校教育机会问题,但对其城市生活适应的细节以及深层社会结构缘由的探究略显不足。 研究以文化适应为切入点,通过家长问卷调查的方式,呈现 W 市 GX 中学学生的城市文化适应状况。 研究显示:家庭户口类型和父母职业是影响新市民子女文化适应的关键因素;城市文化冲击和生活方式的突变,导致新市民子女缺乏安全感;新市民文化意识已经有所转变,观念还在转型中;新市民仍将学校教育视为子女向上流动的主要通道和希望。 但仅依靠新市民自身的力量是难以实现城市文化适应的,故需构建以学校为主、家庭和社区为辅的三位一体协作培养模式,共同促进新市民及其子女更好地适应城市文化。  相似文献   

3.
论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市民社区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城市化进程中必须重视新市民社区教育,这是提高新市民素质、构建和谐城市和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必然要求,开展新市民社区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属地化"定位、系统运作和外部配套等。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德化县城区新市民社区教育的调研分析,提出主导产业型城镇开展好社区教育的策略建议:(1)建立主导产业引导下的技能培训体系;(2)以社区居民为师资主体;(3)实施区校联动,为主导产业发展服务;(4)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企业的主动性;(5)加强新市民社区意识的培养等。  相似文献   

5.
生活数字     
《社区》2012,(34):7-7
60.2%的打工者期待未来成新市民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大谷打工网和民意中国网,对10365名实名注册用户进行的调查显示,60.2%的受访打工者期待未来十年成为新市民。在他们眼中,成为新市民的三大标准是:同工同酬,享受城市福利,有城市住房。  相似文献   

6.
权利的保护要建立在权利细分研究的基础上。以农民新市民的概念界定与权利解析为切入点,分析农民新市民法律权利保护缺失的原因:新市民民主诉权缺失、人身损害受偿权差别对待、劳动权益缺失、社会保障权益缺位、新市民子女教育权缺损。据此提出农民新市民权利保护的法律对策建议:保障新市民平等的民主诉求权利,保障新市民平等的劳动权利,保障农民新市民平等的社会保障权利,保障新市民的公平教育权利,努力实现对农民新市民各项权益的法律综合保障。  相似文献   

7.
文献综述发现,“新市民”内涵主要有5种,分别是“新兴市民阶层说”“新市民文学说”“新型市民说”“市民新型权利说”和“进城农民说”,其中,以“进城农民说”最为典型,近年来成果也最多。由于农民“新市民”尚未完全融入城市,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新市民”,故“新市民”概念的内涵有待新的拓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正处在历史紧要关头,新市民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具有催化促进作用。新市民的城乡粘合性主要表现为城乡情感粘合、城乡生活粘合、城乡工作粘合,新市民通过反哺农业、农村、农民,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催化促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运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影响新市民“三个反哺”“四个带动”催化促进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影响新市民“三个反哺”催化促进的因素是“同样光荣”“乡镇干部联系度”“国家重视(三农)是起因”“(所在单位)帮扶已开始行动”“技术职称”,影响新市民“四个带动”催化促进的因素是“乡镇干部联系度”“性别”“若非国家号召”“工作城市级别”“(所在单位)为农家服务”“国家重视是起因”。  相似文献   

9.
新市民是指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新增城市常住人口.我国2000-2010的10年间新市民增加2.11亿,接近城市人口的1/3.传统乡土社会,人们以血缘关系为轴心、以家族或宗族的形式聚集扎根在边界清晰的地域范围内,形成村落共同体.现代城市社会,人们以职业为轴心,以个人或核心家庭的形式居住在散落分布的各种住宅小区中,形成散户社区.从乡土社会进入城市社会的过程中,新市民的社会关系转型表现在四个维度:(1)开放程度: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2)复合程度:从复合型向单一型转变;(3)紧密度:从紧密型向松散型转变;(4)熟悉程度:从熟悉型向陌生型转变.这一转型速度快、波及范围广,每个维度的转变都是一个充满矛盾与冲突的调整和适应过程.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新市民的社会关系转型必然对人们的合作方式、信任取向、行动原则产生重要影响,也将对制度体系提出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陈明太 《金陵瞭望》2008,(24):35-36
自2006年开始.雨花台区委宣传部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新市民素质提升计划”。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新市民素质提升计划活动开展5000场.直接受益群众达到60万人次.居民城市意识大为增强.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创业创新创优氛围日渐浓厚.有力地促进了区域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在道德教育领域里,情感教育理念与模式日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成为提高德育效果的途径之一。情感教育以关注受教育者的情感体验、注重激发他们的积极情感为特点。因此,情感教育的实施,必须以对教育对象的尊重意识为前提和基础。尊重意味着在德育活动中,以敬重、平等、理解、宽容的态度对待德育对象。  相似文献   

12.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对教育尤其是儿童的心理教育有重要启示,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要对儿童早期经验有足够的重视;要引导儿童潜意识的能量,使他们拥有幸福积极的人生;要利用“宣泄”释放儿童潜意识的能量,培养儿童健康的人格;要利用“升华”提升儿童的能量,促进儿童创造潜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取决于同心理素质教育相结合的程度。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素质教育的结合具有必然性。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二者结合的方式是基础性教育、针对性教育和预防性教育的同时并举;二者结合需要坚持的原则是理论联系心理和思想实际,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心理问题和实际问题的统一,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体育是我国高校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不仅担负着增强学生体质、传授体育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任务,还承担着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使命。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学中实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因、高校体育教学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的分析,强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行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用教学内容恰到好处地培养学生、用教师的榜样感染学生、用引导和管理帮助学生,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熏陶学生。  相似文献   

15.
也谈教育主客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什么是教育主客体 ,历来是教育界争论的焦点 ,可以说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作者认为 ,教育主体就是教育者 ,客体就是受教育者 ,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二者的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 ,而是随着时间、地点、教育目标及内容的不同而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 ,教育的主客体也会随之而相应地不断移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就中学德育与高校德育两者之间的衔接问题进行探讨。文章就德育整体性和当前中学德育教育与高校德育教育中存在的“断裂”与“脱节”现象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辨证统一的理论高度论述了中学德育与高校德育互为一体、相辅相成的紧密联系,并提出和强调了做好中学与高校德育教育衔接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亟待加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全素质教育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形势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更是大学生安全和自我保护的需要。文章阐述了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调指出了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亟待加强的几个方面及其相关措施和方法,并呼吁将其纳入高校教学计划,贯穿高等教育的全过程,使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8.
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历史考察与现实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历史考察,尝试将其分为3个不同的阶段;并指出在每个阶段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特点及其不公平的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通过历史考察和现实的比较研究,得出结论:高等教育不公平问题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同课题,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发达国家解决高等教育不公平问题的措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我国民办高校得到了快速发展。民办教育的发展,缓解了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紧缺的现状,其灵活的办学机制更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但是,民办高校的发展受到许多影响因素的制约,政府必须从政策上予以支持,民办高校也应加强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合理的投资结构,以保证自身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目前普通高等学校美育教育现状的分析和思考,试图从艺术教育和艺术审美教育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当今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艺术水平,使之成为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