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语》《孟子》中第一人称称谓的语用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孟子》中的第一人称称谓包括人称代词和名词性称谓两大部分。两书第一人称代词的用法基本一致,即多数用于上对下,这表明当时人们已不大接受对一般人使用第一人称代词自称的做法。《孟子》中的名词性称谓形式比《论语》更为丰富,有些词语在《论语》中还是一般词语,到《孟子》中则发展为谦称,这说明,从《论语》时代到《孟子》时代,称谓词语随着称谓礼仪的发展而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刻石始于周秦,刻碑之兴,当在汉季(后汉)。碑字体有多种,隶书是常见的一种。《西岳华山庙碑》是隶书的精品。此碑于东汉桓帝延熹八年(公元165年)  相似文献   

3.
“子”在《孟子》中的用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古代汉语的教学和研究中,一般的语法著作和语法研究者把“子”都解释为表尊敬之词。本文在考察了《孟子》全部代词及“子”的所有用例后发现,“子”在《孟子》中却无表尊之意。文章用充分的例句分析了“子”和“尔”、“汝”及“夫子”、“先生”在《孟子》中的不同用法,同时还就《孟子》和《论语》对“子”的用法进行了比较,从而说明“子”在《孟子》中是以一般的对称代词出现的  相似文献   

4.
《孟子》中的单音节形容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从量的角度对《孟子》中的单音节形容词的句法功能进行研究,通过与现代汉语形容词的特征比较,结果发现单音节形容词作谓语(不带宾语),单音节形容词作宾语,单音节形容词带宾语以及单音节形容词作定语是《孟子》中的单音节形容词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孟子》中的人称代词以及它们的各种用法作了统计,并逐项予以分析,为准确、全面地了解上古中期汉语人称代词的使用情况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孟子》是孟轲(字子舆)和他弟子等共同写的一本书。约三万五千字左右。是“四书”之一,被列为“经书”。孟子是战国时期邹国人,生于公元前385年,卒于公元前304年,终年八十四岁。关于孟子年岁与《孟子》的作者仍有争议,但本文并非为此而写,因此不论及这方面的问题。 《孟子》及其本人,在我国的通史、哲学史、政治史、文学史上,都占有一席之位。从文学角度看,其散文,不但在“四书”中是最好的,就是在先秦文学中也是较好的,被历代  相似文献   

7.
单音节词复音化是汉语词汇发展的重要规律之一。在东汉赵岐的《孟子章句》中存在着大量以复音词解释《孟子》原文单音词的现象,《孟子章句》语言通俗,接近口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汉的词汇面貌,专题研究其中的复音词对考察汉语词汇的复音化有重要的意义。笔者从赵岐注释语中共剥离出1763个复音词(不包括人名、地名、国名、职官名、书名等专有名词),其中并列式复音词897个,占赵岐注复音词的50.90%,占合成词的51.79%。对其构成特点,我们分别从语义、词性、语序上作静态描写和动态分析。从语义上看,偏语素与正语素共有相同意义、相类意义、相反意义3种并列形式;从词性上看,共有名+名→名等8种构词方式;从语序上看,共有AB/BA都存在和只有BA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8.
《孟子》中的“是”字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在先秦典籍中为用“是”字最多者。“是”在《孟子》中主要用作指示代词、形容词和判断词,这基本体现了上古汉语中“是”的一般用法。作为判断词的“是”最早产生于先秦  相似文献   

9.
东汉末年赵岐的《孟子章句》是流传至今最早的《孟子》注本,在孟学研究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为后代学者的研究奠定了多方面的基础。然而赵岐对《孟子》原文的人名、地名、历史事件、古书引用等背景材料方面信息解读存在不当之处,应加以纠正。  相似文献   

10.
《孟子》一书,自东汉赵歧《孟子章句》刊行起,至兰州大学中文系孟子译注小组《孟子译注》问世止,其间还有南宋朱熹《孟子集注》、清焦循《孟子正义》等等。由于注家蜂起,理应疑义烟消。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断加深,至今依然是聚讼之声充耳,翻案之笔盈目。近读《孟子·梁惠王篇》,偶有所得,录之于笔端,以就教于有识者。  相似文献   

11.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省东南)人。曾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他在前半生周游列国,游说诸侯,怀着“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雄心壮志,很想为新兴地主阶级统一天下干出一番事业来。但他的学说多不被统治阶级所采纳,使他无可能将自己的理想付诸实现。晚年,乃返回故乡与其学生万章等人“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孟子作为战国时代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面对当时激烈动荡的社会现实和急剧变化的经济关系,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这些见解,对以后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经济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孟子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他的经济思想的某些方面是应该批判的。但这种批判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实事求是地评价古人,决不能象“四人帮”那样大搞历史虚无主义,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蓄意把孟子打成历史上复辟倒退的罪人。为了还给孟子以历史的本来面目,本文拟就孟子经济思想的几个方面作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由汉中太守王升撰文,书佐王戒书丹,刻于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公元148年)的《石门颂》与北魏梁秦典籤太原郡王远撰文并书写,刻于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的《石门铭》,堪称汉魏书法艺术百花园中的两朵奇葩。本文试从比较美学角度将《石门颂》与《石门铭》的书法艺术作一管窥,限于学识水平,舛误和疏漏之处,谨请方家指正。 首先,从《石门颂》与《石门铭》书法艺术的笔画特征看,它们都是通过运笔的缓、急、  相似文献   

13.
谈《孟子》中的系词“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是”字在《孟子》中,主要是用为指示代词,指代人或物,可以译为“此”。比如:“尔何曾比予于是”(公孙丑上),代人;“无何也,是乃仁术也”(梁惠王上),代物。用为指示代词的,例子很多,随手可取。“是”字也有用为形容词的,可以解释为“对的”、“正确”。比如:“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公孙丑下),“自以为是”(尽心下)等,用例不多,全书不过十处。也有用为系词的,  相似文献   

14.
再论孟子     
我在《孟子思想的阶级实质》(载《江海学刊》一九六二年第九期)一文中曾指出,孔子是没落奴隶主贵族的代表,而孟子则是由氏族奴隶主贵族转化过来的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这一论断,曾遭受过一些非难.本着实事求是、探索真理的精神,再作一些补充论述,以就正于读者.  相似文献   

15.
《孟子注疏》是见于著录的北宋第一部《孟子》注本。《孟子注疏》虽题名为孙奭所作,但据前人研究,此书是假托孙奭之名的伪作。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了一些考证,认为前辈学者仅凭屈指可数的例子,就断然判定《孟子注疏》不是孙爽的作品,有些底气不足。指出关于《孟子注疏》的作者问题,除非有更为直接的过硬材料,否则只能存疑。以现有的材料为依据,无论说《孟子注疏》是孙奭的作品或不是孙奭的作品.理由都显得不够充分。另外本文对《孟子注疏》在《孟子》学史上的价值与影响以及孙奭的《孟子》研究成就也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创稿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定稿于汉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历时二十一年。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而学术价值始终不衰。推究原因,乃在于许慎著书的指导思想中具备比较正确的文字观,仅从《说文解字·叙》中就可以窥见一斑。《说文·叙》中说“诸生兢说字解经  相似文献   

17.
《孟子》“以”字用法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是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其语言比较接近当时的大众口语,所以,从汉语语法研究的角度来说,它对于研究先秦时期的语法现象具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本文以《孟子》中全部“以”字用例为基本材料,对《孟子》中“以”字的用法作一定性定量的分析,试图描绘出《孟子》中“以”字用法的概貌.通过对《孟子》中“以”字用例的分析,作者对“以”字词类的发展脉络、连词“以”与介词“以”的划分标准以及介词“以”带宾语构成介宾结构作状语和补语时用法的异同等易产生模糊看法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孟子》是孟子与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为“述仲尼之意”而作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其书保存孔门大义甚多,重民轻君、道性善、明仁义等皆赖其继承和发扬。清朝康熙皇帝有赞云:“哲人既萎,扬墨昌炽。子舆辟之,曰仁曰义。性善独阐,知言养气。道称尧舜,学屏功利。煌煌七篇,并重六艺。孔学攸传,禹功作配。”高度概括、评价了其人其书。 《孟子》篇卷,各家著录不尽一致。《史记》称“七篇”(即《内篇》);《汉书.艺文志》作“十一篇”(包括《外书》四篇);《隋书·经籍志》有赵岐《注》十四卷(将七篇各分上下卷),另有郑玄、刘熙《注》各  相似文献   

19.
在这篇文章里,准备谈两个问题:一、《孟子》一书在先秦时期散文发展中的地位;二、《孟子》一书的艺术特点。在这两个问题中,以谈第二个问题为主,并且以它为文章的题目。 一 先秦时期,随着社会各方面的进步,我国的散文有了一个很大的发展,而诸子散文在其中占着一个重要的地位。诸子散文的发展,同其他事物一样,也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他人记述某人简单的言行发展到私家专著。《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后学者记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片断。《论语》中虽然也有一些章节描写得较为生动,用人物的对话及  相似文献   

20.
《孟子》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先秦诸子散文的典范之作,《孟子》一书在思想性上优于《论语》之处,主要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和“民贵君轻”观点的确立。就艺术性而言,《孟子》一书长于譬喻,语约而意尽,论辩气势磅礴,技巧高超,此皆为《论语》所不及。《孟子》一书的成就,既归因于孟子本人的气节和抱负,也得力于他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