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虽然在当前我国民办高等教育阶段还未见到注册为营利性法人的民办高等学校,但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的精神,从我国民办高等学校的具体办学情况和国外私立高等学校的办学实际,从发展的角度看,我国民办高等学校应当可以成为营利性法人.  相似文献   

2.
高等学校法人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从事业单位的角度看,随着时代的发展,其组织特性和权力属性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其法人内涵也变得更加复杂。高等学校成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享受民事权利、从事高等教育办学行为的复合型事业单位。从法律条款有关高等学校法人的规定,都是从事业单位的角度对属于教育行业中高等学校法律地位的确认及对其权利、责任、义务的赋予与限定,对于高等学对于高等学校法人的内涵,没有在民商法框架之外有新的突破。因此,对高等学校法人的认识和分析,既要基于现有法律基础,又不应局限于此,应从高等教育的特性、高等学校的事业单位属性、高等学校的行政法律地位及其内部管理关系等多重属性来认识。  相似文献   

3.
我国公立高等学校法人自设立之日即存在着各种矛盾,学校法人主体地位不清、政府干预过度、配套制度滞后、政府和学校之间产权界限模糊,使高等教育传统理论在我国大学发展中遭遇碰撞,高等学校在办学实践中法人权利与政府行政权力、与社会力量之间矛盾冲突不断,高等学校法人内部也存在诸多困惑,大学"学术自由""教授治校"的传统在我国本土化发展与适用中遭遇困境。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期高等学校有限法人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期高等学校的法人制度是一种有限法人制度。高等学校有限法人制度是以法人制为基础、与高等教育系统特征相适应、具有自组织性质的调整学校与政府行为关系的准则以及高等学校系统内部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形成的有结构的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5.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是实施法人治理,协调处理好高等学校法人的内外部关系。高等学校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在现行法律法规框架下,其内部各利益主体间的关系中存在着党政领导制度"预设"的矛盾、学术权利与行政权力的冲突以及学校权力与教师权利、学生权力(利)的内部矛盾。高等学校法人内部的困惑与矛盾成因有制度性因素,也有科层制模式下内部权力结构与运行上的问题。正确认识和分析高等学校法人内部的困惑与矛盾,实施法人治理是现代大学建设必然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在高等学校涉诉案件日益增多的今天,认真学习教育法律知识,严格依法治校,才能正确解决纠纷,通过对北京科技大学学生状告母校这一个案所涉及的高等学校的法律关系、高等学校的职权、高等学校的法人地位、法人行为等法律问题的分析,提出高等学校应加强内部管理,杜绝教育违法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法人分类制度是法人制度中最为重要的制度之一,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及法治建设突飞猛进的今天,法人分类的完善已经迫在眉睫。以民法通则为基础的法人四分法已经严重不符合我国的经济现实及法人运行现状。目前的法人重构理论有多种学说,而经济性法人与非经济性法人的划分正是笔者对法人分类制度所进行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8.
法律构造法人财产的本意 ,是构造主体支配客体的某种格局。在本质上 ,法人财产只表现为一种权利 ,这就是共同所有权 ;只有一个权利主体 ,就是出资者。主体首先以共同所有权形式支配法人财产。共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才产生出法人财产权。构成某一个法人的法人财产 ,不表现为这个法人自身的所有权 ,因而不存在法人所有权范畴  相似文献   

9.
我国民办高校既不同于企业法人,也不同于一般事业单位法人,其性质应定性于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不管怎样定性,其民办高校具有独立法人人格,具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依法享有法人财产权。但是我国目前关于民办高校法人财产权制度的相关法规甚少,有些行政规章甚至有悖法律原则,现实中民办高校法人财产权纠纷层出不穷。本文以法人制度理论为基础和类推适用最近似法律为原则,探讨我国民办高校法人财产权制度,拟为民办高校法人制度的完善提供建设性思路。  相似文献   

10.
对法人的人格否认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人人格独立和股东有限责任原则始终被作为法人制度的两大基石,当股东滥用法人人格从事各种不正当行为时,仍让其承担有限责任,有失公平。引进和适用法人人格否认制度,责令股东对法人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以保护法人的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恢复法人人格被滥用而失去的公平和正义。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法人制度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目前我国公立高等学校的法律定位以及这种定位的缺陷 ,并在介绍两大法系主要国家公立大学法律地位或立法趋势的基础上 ,得出应将我国公立高等学校定位为公法人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2.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中,高等学校办学资金来源日益多元化,已初步形成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的格局,高等学校法人实体地位的确立,使原来的支出分类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需要。因此,在新支出分类体系中对高等学校支出的分类突出了高等学校办学的主体,将高等学校的全部支出统一按照经济性质、用途和内容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13.
自1986年以来,中国便已开始实施全国性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经过27年的法制宣传和教育,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法律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又因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是国家人才储备的重要来源,所以对大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分析高校法制教育的意义和现状入手,进而探究高校法制教育当前的困境和原因;并从高校行政管理、教师、就业和法制教育载体的创新等角度提出对策。高校开展法制教育意义非凡,它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14.
从田永、刘燕文等众多大学生依法维权的案例,反映出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在制订校规校纪的合法性方面存在不足,高校办学自主权不是排除司法审查的屏障,根据有权利必有救济的原则,司法应该从审查学校校规校纪的内容合法性和程序正当性的角度出发,全面依法维护大学生合法权益,促进依法治校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高校财务风险的类型与防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高校财务风险是随着高校法人地位的取得、自主权的扩大,教育结构和规模的变化而产生的。目前高校财务主要存在财务状况失衡、债务、校办产业三种风险。形成的原因各不相同,为此,应分别建立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法治思维是其未来参与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前提。高校作为人才的主要输出地,应把培育大学生的法治思维作为法治教育的突破口。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养成,涉及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法治情感、法治信仰等因素,应通过让大学生“知法”以获得法治思维的认知基础,通过“守法”以领悟法治的神圣感,通过“用法”以提升法治认同感。当前,大学生法治思维养成在高校法治教育中效果差强人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培育过程过于压缩,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培育方式过于单调,缺乏多样性和针对性;培育环境趋于行政化,缺乏民主性和渗透性。高校要积极探索大学生法治思维养成的路径,树立“以学生为本,以法为主线”的理念,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两手抓,同时进一步做好培育系统的顶层设计,为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育和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分析法学专业的就业形势和法律职业的素质要求对地方院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指出在对辽宁省地方院校法律人才培养路径选择进行专项社会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地方院校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目标定位与职业需要不适应、不能结合自身优势资源进行差异化培养、课程设计不合理且缺乏应用能力训练以及课堂组织和教学对于学生复合能力培养缺位等问题。地方院校应在厘定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实践经验,进行以创建网络化高校资源共享与教学跟踪延伸平台为依托的应用型人才定位下的差异化核心课程体系设计、兰戴尔教学法指导下的教学模式与课程组织方式转变和创立高校与实务部门合作培养下的实践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高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承担了过于沉重的赔偿责任,严重影响高校的正常发展。为正确处理学生伤害事故,充分保护学校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可从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归责原则、责任构成要件等几方面,对高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法律责任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以期为处理高校学生伤害事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校财务绩效评价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以及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我国对高校管理发生了深刻变化,高校成为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法人经济实体,社会地位不断提高,高校投入显著增加,所占国民收入比重越来越大。在此情况下对高校实行财务绩效评价,有利于合理分配教育资源,提高高校资源利用效率,防止高校出现财务风险和财务管理混乱的现象,对推动高校事业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法制观教育机制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大学生法制观教育机制尚不健全,致使我们对大学生所进行的法制观教育难以达到其目标要求。衔接机制的建立、互动机制的加强、高校教育机制的完善是建立健全大学生法制观教育机制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