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3 毫秒
1.
何洪泽 《21世纪》2010,(4):42-44
她被人称做“孔大小姐”,是孔氏家族最后的守望者。无论是父亲孔祥熙,母亲宋霭玲,小姨宋美龄,还是自己的兄弟姐妹,她都一一护送他们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段路程。如今,她的人生也落下帷幕.  相似文献   

2.
孔氏家族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声名最为显赫的文化世家。其中,汉晋时期的孔氏家学与中国学术发展的关系至为密切,尤其值得重视和研究。惜乎以往学者对这一课题关注不多,探讨不深。有鉴于此,黄怀信等新作《汉晋孔氏家学与"伪书"公案》(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年,以下简称《公案》)对这一课题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考察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社区》2008,(29):44-44
宋氏家族除宋氏三姐妹为世人所熟知外,还有宋氏三兄弟。兄弟姐妹6人中,宋庆龄排行第二。大姐宋蔼龄,1890年出生,13岁时也像父亲当年那样,只身一人远渡重洋来到美国,成为中国第一批赴美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回国后协助宋嘉树在孙中山身边从事秘书工作,后来担任了孙中山的英文秘书。1914年,与她留美时的同学,孔子第75代旁系孙孔祥熙结合,当上“孔氏钱庄”的老板娘。  相似文献   

4.
《尚书大传》是孔颖达《毛诗正义》中征引较多的一种文献,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孔氏对此书的征引使用了很多异名,引起诸多混乱,很大程度上妨碍了后人对《毛诗正义》的正确阅读和理解。通过分类归纳孔氏所引《尚书大传》12种异名进行分类归纳,进而对因此引起的混乱进行梳理和纠正。  相似文献   

5.
谈《诗经》中的赋比兴魏秀艳《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成书于春秋中叶。《诗经》中普遍地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这是后人总结了《诗经》的创作提出来的.唐代孔颖达疏云:“风雅颂者,诗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孔氏明确指出赋比兴是《诗经》之异辞并...  相似文献   

6.
胡剑明 《金陵瞭望》2009,(15):30-31
据悉,石老珍藏的家谱记载了2700多年来石氏的家族变迁,比曲阜孔氏家谱记载的还要长200年,《人民日报海外版》曾报道说,这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家谱。  相似文献   

7.
我对《宋史研究论文集》(宋史研究会1982年年会论文选编。以下简称《论文集》)的《张浚事迹述评》(以下简称《述评》)曾提过几点商榷意见。兹再就下面几个问题提出我的看法与《述评》的作者商榷。并请同仁指正。  相似文献   

8.
《尚书》展现出其愈久弥新的文化张力,现代人从对《尚书》的现代阐释中可以发现历史的规律、观念和思想,具有不可取代的现实意义。马士远著《两汉〈尚书〉学研究》从清理基本术语、学术文献等基础上,对西汉《尚书》学研究、东汉《尚书》学研究、《书》教传统与汉代政教、汉代称说《尚书》学文献辑考等进行了系统阐释:一是厘清学术渊源,坚持“论从史出”原则,做到正本清源;二是把《尚书》学放在更为宏观、开放的视野里审视,站在学术史的高度看待《尚书》学研究,把《尚书》孔氏家学研究推向深入;三是把《尚书》学提升到理论层面进行考察,全面分析了孔氏《书》教“七观”说思想;四是全面系统地梳理了两汉《尚书》学研究的背景、渊源、著述、成就和问题等,善于结合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和方法,深入论析、且叙且考,做到了言必有据、据必足考,在坚实的史论资料基础上展示两汉《尚书》学的整体风貌,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相关研究空白。  相似文献   

9.
读《宋史研究论文集》(宋史研究会1982年年会选编,1984年7月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论文集》)的《张浚事迹述评》(以下简称《述评》)认为张浚实在是一个“无功可言而罪不胜书”的历史人物。这一点,我不敢苟同。我认为张浚一生虽然有过,但亦有功.兹提出我的几点看法与《述评》的作者商榷,不当,请指正。一、《述评》自相矛盾之处1.《述评》在第一个标题《张浚的主要事迹及其得宠之由来》里说:“我以为张浚得宠之主要原因,首先是由于张浚在平定苗、刘之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次苗、刘  相似文献   

10.
《甘肃人物志》及其作者张维述评彭清深《甘肃人物志》二十四卷,民国时期陇右学者张维主编,是研究甘肃文化史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甘肃人物志》取材极广,出于正史之外兼旁采取历代专著、丛书,多达数十余种,搜罗齐全,内容详备,颇为海内学界称许。本书系由甘肃耆儒...  相似文献   

11.
爱英 《山西老年》2011,(5):21-21
孔祥熙祖籍山东曲阜,其先祖于明万历年间迁到山西太谷,其父亲孔繁慈是清末贡生。孔祥熙从小在家庭熏陶下学习各种儒家经典,因此有很深的国学根底。  相似文献   

12.
近世以来,戏曲史事颇多讹错。经考辨,“孟子书”非宣讲圣贤之言的说部,而是一位管理京瓦伎艺的乐官;《冯玉兰》非元杂剧,而是明人作品,明永乐、宣德后作者被托名为元人;据明代曲家陈铎《滑稽余韵》和《秋碧乐府》,川剧形成于明中叶,非一般所谓的明末清初;清代名剧《桃花扇·哀江南》非孔尚任独创,而由孔氏对其好友徐旭旦《旧院有感》略作修改而来,《桃花扇·小引》亦源自徐旭旦《桃花扇题辞》。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诸多评论家用不同的理论和视角对康拉德的《黑暗的心》进行了解读,当代文学批评的各种声音似乎都在《黑暗的心》这部作品中得以回应,成为当代文学批评理论的极佳注脚,并引发了一次次争论,因此,对国内研究《黑暗的心》的成果进行述评是必要的。对中国学者而言,众多的研究视角中,我们尤其需要关注现代主义这一视角。  相似文献   

14.
《孔丛子》成书于魏晋时期,作为孔氏家传文献,该书在叙事说理中,引用了大量的先秦两汉时期的文献材料,涉及到《尚书》、《诗经》、《墨子》、《春秋经传》、《吕氏春秋》等传世文献,同时也保留了一些失传的历史文献及相关材料,对于补正上述文献流传中的讹误及佐证、纠正时人的某些研究结论,以及儒学思想史的探索,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白孔六帖》作为一部类书 ,为《白氏六帖》与《孔氏六帖》的合称 ,编者为白居易和孔传。该书杂采古籍中的成语故实 ,为作诗文查检提供了便利 ,并保存了一些失传古籍的内容 ,具有历史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湘西题材散文研究述评云冬1932—1938年间,沈从文在创作他的小说代表作《边城》、《长河》等的同时,还一鼓作气创作了《记胡也频》、《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湘西》等五部散文长卷。这五部散文长卷若从体裁上分,自然可分成记传式(或...  相似文献   

17.
该文拟对黄维樑《中国古典文论新探》一书做一简要述评。文章第一部分讨论《新探》中涉及《文心雕龙》的部分,认为黄维樑先生是希望以六观法为中心,依托《文心雕龙》发出中国古典文论的国际声音。文章第二部分讨论《新探》中对中国传统诗话词话的相关论述,认为黄维樑先生重估《人间词话》、比较诗话词话与西方印象式批评主要是为了提倡文学批评的系统性和细致性。文章第三部分对全书做出总评,认为比较视野与现代意识是本书的两大理论特色。黄维樑《中国古典文论新探》一书瑕瑜互见,但总的来说是一本瑕不掩瑜的比较诗学力作。  相似文献   

18.
一、电视新闻述评的界定电视新闻述评是言论类电视新闻节目的主要形式之一,是一种集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为一体的电视评论形式。80年代以来,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相继开设了新闻述评性节目,如中央台的《焦点访谈》和《时空报道》,黑龙江电视台的《今日话题》,哈尔滨电视台的《新闻了望》等。电视新闻述评作为电视评论的一种形式,它虚实结合,有说有评,既有对事件的介绍,又有对事件的分析和评论。它以典型事件为基础就事论理,从而实现正确的舆论引导。  相似文献   

19.
潘伦在<马寅初先生面斥孔祥熙纪实>这篇回忆录中,详细叙述了在1939年秋中国经济学社年会上,马寅初当面斥责孔祥熙的史迹.此文被众多著述家作为信史加以引用,在有关马寅初、孔祥熙等研究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笔者经过细致考证,证实了历史上并无"马寅初面斥孔祥熙"之事件.  相似文献   

20.
《山海经》研究最新动向述评胡远鹏近年来,《山海经》这部有重要价值的中华文化瑰宝,正日益受到海内外学者的重视。当前,在这一领域内,由于拓荒者的努力,研究取得了一些突破,加上考古学、人类学、语言学、民族学等等学科都出现了一些新成果,逐渐形成了一种系统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