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地方工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竞争力是一个能力系统,由诸多要素有机组成并协调发挥作用。地方工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构建应坚持整体性、适应性、地方性和实践性原则。构建地方工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应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办学,突出地方、工科的办学特色,调整并实施灵活、务实的人才培养方案,强化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自我提升。  相似文献   

2.
作为我国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地方工科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经济管理类人才的重任。西方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关系到学生"厚基础"特质的培养。围绕地方工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明确西方经济学学习效用的基础上,分析西方经济学课程本身的特点及影响教学效果的诸多问题,从地方工科院校及其学生的现状出发,有针对性地从学生经济学思维方法的培养、经济学与数学的结合、案例教学、教学内容的更新等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3.
工程教育认证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是一流新工科建设的点睛之笔。在新工科和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制定适合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至关重要。结合河北工程大学的办学定位,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从人才定位、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确定测绘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四位一体育人新模式。研究成果可以提高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以期为地方同类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国内高等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倾向。对于高等工科院校的毕业生来说,其区别于其他学科毕业生能力结构的主要标志就是必须具备科研和创新能力、实际动手能力、设计安装和施工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来实现。因此,如何构建我校符合培养目标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是我们急需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是一个多元整合的过程,涉及到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整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应用型目标导向与学术型目标导向的整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整合、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整合、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与模式的整合等。整合意味着两者的相互融通与统一建构。当然在整合过程中,地方本科院校重视实践性教学,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办学特性并没有消解。建构一个内部整合良好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提升地方本科院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国家在新科技、新产业、新经济背景下需要大批新工科领域的人才。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应适应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需求。基于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进行应用型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现状,文章从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教学质量管理与监督等五方面阐述了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实验教学是工科院校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中心作为高校计算机教学的实验基地,是提高计算机实验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文章简述了如何通过计算中心的自我持续发展达到保证计算机实验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列为专题进行阐述,明确指出:“应当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利用工科院校中工程类学科的优势是工科院校法学教学研究可资借助的平台,能够在教研中克服现行环境资源制度“原则性过强,操作性不足”的缺点.利用环境工程可操作的指标体系进行相关法律教学的实践性研究,在工程伦理同法律伦理相结合上实现法学研究同工科专业学生法律教育的双赢.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迫切需要大量创新型与实践型人才。这就对地方工科院校的实践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树立实践教学的科学管理理念、构筑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框架、建立质量评估科学体系三个角度出发,对实践教学管理体系进行了若干的规划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工科院校的法律类课程应有其自身的特点。根据院校的办学特色、学生的就业去向、社会和工作实践的实际需要对法律类课程进行准确而科学的定位是其课程体系设计的前提。《电力法》作为一门典型的工科专业法律课程,课程设计应体现工科专业学生的技术知识与有关的法律知识相结合的特点。在课程设计中围绕学生专业知识结构,体现实践性的特征是一个重要的教改思路。  相似文献   

11.
人文素质是理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阐释人文素质教育内涵、分析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理工科高校人文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加强理工科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与方法:优化资源配置,完善课程体系,营建校园文化,加强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提高教师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2.
工程教育国际专业认证的评价体系凸显“成果导向”、“能力指标”和“学生中心”,这对工程类学科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出新的课题。通过对近年来工程类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分析得出,生涯规划课程教育应当从促进就业质量、培养职业生涯适应力、提升核心能力和知识,符合工程学科特点等方面去改善提升。结合对认证体系和就业现状的分析,文章从三方面:以“能力指标”为出发点分析如何训练11项核心能力指标;以“国际视野”为立足点研究工程类交换生的跨文化适应、职业探索的行为;以“成果导向”为结合点培养毕业生的职业适应力和职业期望管理,来探索工程教育国际专业认证背景下的职业生涯课程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3.
高校教育的方向是培养特色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的创新性能力。把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制作成微课并上网,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点播学习。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把实际工程中遇到的各种案例结合到理论教学中,使学生对实际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康奈尔大学"康奈尔计划"的背景分析,凸显了美国大学在办学实践中的务实和多元融合精神。通过对"5+9"课程模式,即5类通识课程和9类职业课程以及独特的必修课程选择等描述,重点剖析了"康奈尔计划"中自由教育与实用教育的统一、通用课程与学科平等性的统一及其所体现的民主化与社会化精神。并从普通与高职两类院校学生素质缺失等方面深刻阐述了"康奈尔计划"对于当代大学定位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中国职前教师教育的实践内涵进行分析,探讨实践取向的中国职前教师教育要求师范生具备的六个方面的专业素质问题,进而提出了若干提高师范生"实践素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黄阜 《云梦学刊》2014,(2):142-145
在我国改革开放大潮中和高等教育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双语教学”应运而生,如火如茶。然而,一些教育者和教育管理人员对“双语教学”的科学定义理解上有偏差。另外,在师资建设、科目的确定、教材的选用、语言环境的改善等方面,高校都面临一系列的挑战。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飞速发展,海外工程项目不断增多。土木工程工程技术人员需要精通当地的官方语言,才能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因此,如何在土木工程专业课中开展双语教学成为高校土木工程学科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17.
教师实践能力在教师素质结构中处于重要地位,是教师个体职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依靠。教育部也在2011年颁布的《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提出了实践取向的教师课程的新理念。本文首先从论述师范生实践能力内涵及其组成要素入手,联系地方性综合大学师范教育专业学生实际,探讨了在教师职前教育阶段培养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评价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王桂芹 《云梦学刊》2011,32(4):122-124
本土化音乐教育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的本土音乐教育中,各级学校教材普遍引进了原生性乡土音乐,力求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本土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因此,有必要研究在多元文化视野下本土音乐教育的发展过程和现状,并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