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罗尔斯在《正义论》中对初始状态做了新颖的理论建设后,初始状态理论一直是政治哲学探讨的热门话题。学界围绕着罗尔斯初始状态理论的争议不断,进而追溯到对近代西方政治哲学初始状态理论的考察与争鸣。本文先分析政治初始状态与人性的概念,再逐个考察霍布斯、洛克、卢梭、康德等近代哲学家的人性预设,并探讨由此推演出不同政治制度的可能性,最后阐述马克思革命性的人性论思想,即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辩证的人性观。文章在综述近代西方政治、历史哲学的政治初始状态理论时紧紧围绕人性这个话题展开,并对各家观点进行了尝试性比较。  相似文献   

2.
当代哲学关于人的问题的新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俞吾金 《人文杂志》2002,3(1):10-16
本文比较系统地探讨了当代哲学对人的问题的新的思考 ,分析了人的问题之所以引起当代哲学家普遍重视的原因 ,探索了当代不同流派的哲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和进路对人的问题作出的不同的回应 ,也对未来人的问题研究的新的焦点作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3.
近代哲学是一种自然科学主义的世界观,其实质是本质主义。近代哲学用普遍主义和绝对主义的价值标准来衡量和规范现实生活世界,越来越敌视人并漠视人的生活。近代哲学对现实生活世界的遗忘、遮蔽和漠视引起了现代哲学的极度不满。现代哲学通过现代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两条主线对生活世界的意义和实质进行了分析,对近代哲学进行了彻底的反思和批判。并且从人的思维和实践哲学本身的批判性、反思性和超越性出发,审视实践和生活世界,把哲学的自我反思、自我批判作为哲学面向现实生活世界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4.
蒋红 《学术探索》2004,1(4):4-8
探讨哲学和文学的关系是哲学理性以自我批判求发展的要求,是一个严肃的哲学问题。哲学与文学的关系,就是理性和人性的关系。真正的哲学应当以理性关注人性,揭示人生的真谛。当代哲学力图成为"属人"的哲学,但却与生活世界中"现实的人"相背离,实现哲学与文学的重新结合,是当代哲学证明自身生存合法性和继续发展的需要。哲学应当汲取文学对人和人生的真诚体验、想象力与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5.
人是具有自我意识的,他不仅存在着,而且能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存在主义的兴起就表现为对人的存在的深切的关注,把人抬高到本体的地位。存在哲学是在对近代理性主义哲学的反思和批判中走进世间的。近代哲学主流是理性主义,知识问题是其主要问题。它把获得对世界的终极知识当作自己首要任务。可以认为,近代理性主义所表现出来的这种哲学原则,是西方哲学的传统。古代希腊哲学的中心论题是存在论,它要获得对世界的普遍性的知识,由于当时实践水平低下,  相似文献   

6.
对人的研究和关注,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哲学主题,同样也是马克思主义关注的中心问题之一.一鄙人类自我意识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的问题上的矛盾深化和困境升级的历史:从古代直现人性时产生的有限与无限、同一与对立之间的矛盾,到近代人的固有本性与人的应有本质之间的矛盾,再到现代人的存在问题上能动性与受动性、可能性与现实性之间的矛盾,人的问题似乎成了千古聚讼之谜.只有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和关于"人的本质"规定的确立,才真正为这三类矛盾的解决提供了正确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主体性是近代哲学的本质规定之一,主体性问题则是近代哲学的基础性问题,在黑格尔哲学中得到了极致的发展。费尔巴哈依据对象性原则所进行的主体性批判虽然给主体性哲学以沉重的打击,但由于这种批判最终还是在形而上学的范围内进行的,所以并没有摆脱主体性哲学的内在困境。马克思立足于人的对象化的感性活动,不但为主体性批判的完成提供了可能,而且为主体性哲学的发展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视阈。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特质及其价值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人性”问题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直接主题 ,否认了人性可以成为哲学思考的出发点 ,也就抹杀了中国哲学的特质。与西方哲学一开始就把“智慧”引向认知的方向 ,从“对象意识”走上概念化的逻辑思辨之路不同 ,中国哲学关注的是完善人的生命本性、开发生命的内在价值 ,由此发挥了注重义理性的悟觉思维。中国哲学讲求“悟道” ,通过“道”的把握来表达人的超越性理想和形而上追求。实际上 ,哲学给出的并不是一个实在的世界 (这是科学的任务 ) ,它只是一种如何在现存世界贯穿人的观点、人的态度、人的理想的标尺 ,以及如何进一步升华人性、提高人生价值的精神意境。在这点上 ,中国哲学的表达方式显然是有优越性的。  相似文献   

9.
哲学从大的范畴说只是认识人与认识自然两个方面,中西文化的不同特质,决定了两种文化的哲学在这两个方面侧重点不同.中国哲学是关于人的哲学.人是文化的核心与本质,因此扩大而言也就是一种文化哲学.从宋代开始的新儒学,典型地反映了这种哲学特色.他们对天道、人道的各种探讨,都围绕着:人是什么?怎样立人?怎样成人?这几个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作家普拉东诺夫在《七月的雷雨》中对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十分关注,本文从哲学根本问题的高度进行解读这部小说,挖掘作品富含哲理和人性光辉,剖析小说如何从儿童视角阐释人类对自身与世界关系的一种探索和哲学思考,又如何表现普通人身上的人性美和道德理念,进而把怜悯、善良和自我牺牲精神看作是民族道德价值的根本和推崇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超越近代哲学的视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的主题是通过分析西方近代哲学的局限性和矛盾来说明为什么要超越这种哲学的视野。首先指出超越只是指超出某种界限 ,并无全盘否定之意 ;对近代哲学视野的超越就是对笛卡尔以来的哲学思维方式采取一种批判态度。接着对唯物唯心对立在西方近代哲学发展中的作用作了分析 ,但认为不能局限于看到对立 ,而应更为全面地研究近代哲学的理性主义倾向及其内在矛盾、特别是与之相关的认识论的转向的积极和消极作用。文中着重分析了将理性绝对化所导致的思辨形而上学、二元论、怀疑论和独断论以及人的存在的异化和人文精神的失落等结局。最后分析了这些结局所引起的近代西方哲学的危机以及超越近代哲学视野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雷红霞 《人文杂志》2005,1(3):12-15
对西方近代人学思想的研究,是国内学术研究的薄弱环节。以科学为基础的近代理性人学,高扬科学与理性的旗帜,把人看成一个求真的理性存在者,视理性为人类共有本性,它区别于兽性,接近于神性,集真与善于一身,在获取真知发展科学的基础上达到人类理想境界。以理性为基础的各种人性思想,把人看作自然的存在物,但忽视了人的社会历史发展,有些哲人注意到人的社会性,为马克思主义人学提供了思想资料。近代哲人都强调人性的精神性即理性,注重理性的价值与功能,但在其来源与本质上,却因本体论分歧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主体问题既是近代哲学的中心问题也是现代哲学攻击的一个重要目标 ,讨论主体问题既是辨明近代哲学的主题 ,也是研究现代哲学入思的背景 ,因此讨论主体并非无益。一哲学在其思想的道路上从未忽视对主体问题的追问和思索 ,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 ,正是对主体的追问和思索才使哲学展开了自身。在现代哲学中 ,随着“上帝之死”到来的“主体之死”或“人之死”的来临 ,主体的问题不仅没有终结 ,而且更加尖锐深刻地提了出来。终结形而上学的努力乃至终结哲学的努力 ,就其实质来看 ,在很大的程度上 ,不过是从新的出发点来辨明主体存在的真实意义。现…  相似文献   

14.
哲学的问题是一个哲学观的问题, 哲学活动首要的事情就是寻找哲学的问题, 而通常我们在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上对哲学问题的追问往往忽略了哲学的存在论本质, 受近代以来工具理性的影响, 只是在把哲学当作解决现实问题与保证理论存在和发展的工具意义上来理解, 但哲学的存在基础、哲学最初的产生以及哲学最初的内容都否定着哲学的工具性存在, 向我们证明着哲学的存在论本质, 哲学活动作为人的存在方式, 哲学的问题因此也只有在存在论的基础上才有其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哲学境界的人性根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作为“人的自我意识的反思性理论”,主要是以理论方式表达对人的存在与生成的自我意识 ,以“超越”方式提供给人们追求的境界。从哲学境界与人的本性的内在一体性联系分析入手 ,通过对人的实践活动方式揭示、对人的应然逻辑求证、对人的形而上学天性追求 ,以期论证哲学境界的人性根据 ,进而表明哲学的特殊品格与特殊功能在于确立与时代精神相契合、表达人的生成自我意识的哲学境界。  相似文献   

16.
人性问题的探讨在中国古代哲学尤其是先秦儒家那里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先秦儒家关注的焦点。通过从“性相近,习相远”、以仁释人、义利之辨、理想人格等五个方面,分析孔子的人性思想,可以凸现出孔子思考人性问题的理论结晶。他对人性思考的原生态的智慧给当代人性问题的思考提供了一种思路,同时也为处于生存困境中的现代人提供了意义来源。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上是属于现代哲学范畴的,具有现代性质和意义。这种现代性质正是表现在对现代性的批判之中。首先,哲学把本体论的范式转为生存论的范式;其次,理论在对人的规定和阐述中终结了传统形而上学霸权并实现了实践论的转向;同时,社会批判理论实现了“批判武器”的功能,为个人生存境况的改善提供了一种参考。在批判和超越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指人本身的问题,为现代性危机中出现的人性危机做出了一种回答,由此彰显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性视域中的现代性批判意识。  相似文献   

18.
刘会强 《江淮论坛》2004,3(4):69-71
西方哲学范式的当代转型构成可持续发展观兴起最为深厚的理论基础。穴一雪当代哲学的“生活世界”理论致力于消解近代哲学主体、客体二元分立的基本立场,为可持续发展观的确立奠定了存在论的基础;穴二雪当代哲学批判理性的过分张扬、以及近代哲学对人的理性规定,关注生活世界中的人,为可持续发展观超越“见物不见人”的传统发展观提供了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9.
探索人自身的奥秘及其与人类社会各种相关事物的关系,并依据对人自身奥秘的认识来提出处理人类社会相关事物的理想方案,这是古人乃至现代人长期着力思考的问题.本文从韩非子对人性的描述中推出,虽然人性在哲学意义上是纷繁复杂的,但在现实世界中大多表现为趋利避害.韩非子正是基于这一点认识来思考他的管理哲学,而这一套管理哲学恰恰成为中国封建君主控驭臣民、加强中央集权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哲学的主体性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主体和主体性问题虽然是近代哲学明确提出的,但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在哲学史上却由来已久。自先秦开始中国传统哲学就特别重视人的主体性问题,后来许多哲学家都对此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主体性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