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黎斌 《天府新论》2013,(6):154-157
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认同状况基本上是良性的、积极的。同时,大学生的政治认同也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其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学校因素和大学生自身因素。应通过各种渠道,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相似文献   

2.
作为当代政治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政治认同是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种情感和意识的归属感.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是其思想政治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关注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就是关注他们自身政治素质的完善和提高,认识其认同现状并探究使其向着良性方向发展的策略,对现代社会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是政治认同的重要主体,他们在社会实践和政治参与中,通过心理、意识和行为的逻辑递进,逐渐形成对一系列政治制度、价值体系、政治信念的情感认知、意识归属以及行为趋同。这种以利益关系为基础,以实践本质为核心,内在动力、外部环境、心理结构要素及主客观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和作用,共同促进了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形成和效能。我们要遵循大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把握大学生情绪情感特点,从思想趋同、行为趋同和体验整合入手,引导大学生政治信念的取向,在课堂上讲好中国故事;聚焦大学生政治观念的共识,在实践中培育政治意识;拓展大学生政治活动的参与,在知行中形成政治信仰。  相似文献   

4.
巫春庚  雷志成 《南方论刊》2020,(11):109-112
虚无主义是一定的发展阶段的产物,是具有明确政治图谋的险恶政治思潮。历史虚无主义瓦解大学生坚持党的领导的自信,削弱大学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冲击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的认同,动摇大学生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决心。加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教育是防御之盾,打击历史虚无主义恶意诋毁言行是正本之策,杜绝历史虚无主义在高校的传播是守阵之要,切断虚无主义网络新媒体传播渠道是护源之需。  相似文献   

5.
对政治认同问题的研究一直是阶级社会的必选题。政治认同不仅与执政党命运攸关,而且关乎民族国家的构建及社会的和谐稳定。梳理国内外政治认同研究现状,点评政治认同研究成果,分析政治认同研究趋势,为进一步研究政治认同问题指明方向。特别是提出大学毕业生校社衔接期政治认同命题,对高校教育、大学生成长以及社会安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大学生是改革开放全程受益的特殊群体,其政治认同状况直接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政治稳定和未来发展。本课题组重点调查了大学生对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政治效能、执政党的认同现状,以及他们政治参与和关注社会的程度。提出了完善大学生政治素养、提高其政治认同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角度,对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认同状况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政治认同作用不足的原因,并提出了增强其对大学生政治认同影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如何包容文化差异,寻求共同价值,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是所有多民族国家在推进政治认同时必须面对的问题。查尔斯·泰勒立足于加拿大的政治实践,敏感于认同与承认的关系,剖析了平等承认的政治的两条进路及其政治认同危机,进而在完整刻画自我认同的基础上,回答了"国家是为了什么/为了谁"的问题,确立了他独特的政治认同理论:一方面,国家被视为一种集体能动性,其成员把它认同为自由得以辩护和实现、共同的文化认同及共同善得以表达的地方;另一方面,与之相应,成员既达成自由共识(国家容许"第一层次的多样性"),又以多元的归属方式获得政治身份(国家容许"第二层次或深度的多样性")——或直接作为个人权利的载体或作为民族共同体的成员而成为加拿大人。泰勒的政治认同理论为我国广泛凝聚共识,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坚持大团结大联合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阐述了政治认同的基本观点,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政治认同所面临的挑战。诸如多元文化冲击、改革开放进程中呈现的问题以及腐败引起的公信力下降问题等等。研究指出,加强公民教育有助于促进和提高大学生的主流意识与政治认同,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考量:应从提高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提升大学生的公民行为能力、建构大学生自主参与机制等方面加强大学生的公民教育。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与当代中国的政治认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社会的转型和社会利益关系的深刻变化 ,对当代中国政治认同主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对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党怎样才能充分汲取执政资源 ,使其政治合法性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支持 ,进而使党的领导地位得以巩固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刻地揭示了这一问题 ,告诫党的每一个成员必须升华自己的生命价值 ,充分展示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1.
目前影响公民政治参与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的政治认同是公民对政治系统的一种情感上的归属感,是其有序的政治参与的心理基础。社会转型以来,我国公民生活上的诸多压力使其无暇进行政治参与,公民政治参与的挫折感使其不愿意政治参与,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不畅通使其不能广泛参与,因此,只有增强公民对政府、制度以及政策的认同程度,建立与健全各种公民权利和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才能使其进行广泛有序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公民有效政治参与对保障我国社会、政治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对西部民族地区公民政治参与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显性、隐性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少数民族公民有效政治参与的目标 ,提出了解决问题和达到目标的具体措施和机制。  相似文献   

13.
作为社会现代化的产物,网络已成为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和利益表达的重要平台.在新时期反腐语境下,网络以其自身独特的技术优势和“旋风式”的反腐效果愈来愈受到人民群众的青睐.网络反腐作为公民政治参与中出现的一种非制度化的参与渠道,也是一种新的政治现象.文章分析了在中国出现这样一种非正式但又十分重要的反腐渠道的原因,并指出多元化的网络环境给新时期政治认同整合带来的冲击.在网络反腐视域下,我国应通过加强网络平台“硬环境”和网络意识形态“软环境”建设,构筑起“网上网下,官民互动”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反腐体系,进而提高认同指数,推动法理型政治认同建设和提高我国政治文明水准.  相似文献   

14.
当前,由于受改革开放和全球化的影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种意识形态要想得到人们的认同,必须同时具备主体、客体、环境三个方面的条件。针对这三个条件,我们应该主要从提高民众的认知水平、增强理论的指导意义和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三方面来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相似文献   

15.
当前,全球化、多元化和“网络公民”对爱国主义教育提出挑战的同时,也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理念带来了新的思考。公民对国家的政治认同和政治忠诚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而从文化层面构建共同的核心价值体系,确立国家信念,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情感和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政治认同——指涉、向度及获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认同是处于一定生产关系中的社会成员对政治系统及其相关事物所持有的一种归属感。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这种归属感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它不仅是政治体系合法性的来源,而且还是政治稳定的基础及政治发展的动力。因此,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讲,政治认同都是必须引起重视的政治命题。以此从政治认同的内涵指涉、向度演绎及获取路径三个视界来认识政治认同概念。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认同,尤其是对政治制度的认同,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演变轨迹,当前面临一定的困难。我们重新审视了政治认同的标准,政治认同取决于三个因素:第一,一国政治制度是否支持长期的经济增长;第二,一国政治制度是否促进合理的收入分配;第三,一国政治制度是否规范政治权力的平衡和政治权利分配的平等。并以此为准绳来衡量中国政治认同的现状,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中国政治认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给思想政治工作既带来机遇,更带来挑战。为此,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当前应从政工队伍、教育者的思维方式、工作态度、工作艺术性等四个方面,努力探索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条件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实施绿色营销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最受人们关注的两大热点,而绿色营销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营销领域的体现。目前我国绿色营销面临许多的障碍,如绿色需求不足,绿色营销观念缺乏,生产管理方式落后,营销组合策略不适应等。这就要求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使绿色营销活动在我国能有效的开展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20.
呼禾 《阴山学刊》2010,(5):117-119
与时代同步、与时俱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鲜明特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面临的新课题。只有从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模式、淡化意识形态色彩和充分发挥各方力量等方面入手,探索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才能扎实有效地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对大学生负责,对社会团结稳定负责,对国家繁荣发展负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