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肖复兴 《社区》2009,(17):36-37
扬州,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40多年前,我读中学,看到了诗人闻捷写的《史可法墓》的短诗,很为诗和诗中所讴歌的史可法感佩,对扬州充满想象。后来,读到清经史学家全祖望那篇著轵的《梅花岭记》.看到他记述的史可法壮烈殉国的场面:大兵如林而至之际,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死前,他留下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下。”少年的心.被一腔壮怀激烈所燃烧.对扬州更是无比向往。扬州,在我的心里,是史可法的扬州。  相似文献   

2.
关于抗清英雄史可法的籍贯 ,现代典籍中存有两种说法 :一是河南祥符县 (今河南开封市 ) ;二是顺天大兴县 (今属北京市 )。其实 ,史可法应为山东省鄄城县梁屯乡东史庄 (明清时为濮州大史庄 )人。村人对此从未张扬过 ,因而史可法的真正籍贯至今仍然鲜为人知。最近 ,笔者在东史庄看到了《史氏族谱》和《东史庄家堂》(亦称门谱 ) ,上载其始祖史成元末由山西徙居濮州观城 (属山东莘县 )。成生荣 ,荣生深 ,深生纲(又写刚 )。纲迁濮州南境而居 ,后繁衍而成村 ,世称大史庄。纲生沛 ,沛生稽 ,稽生俊 ,俊即史可法的高祖。俊生德芳 ,德芳生二子 :长子应…  相似文献   

3.
梅花岭     
每当人们提到扬州,往往要谈起“二分明月”与“数点梅花”的掌故。“二分明月”的典故,出于唐人徐凝《忆扬州》诗中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至于“数点梅花”的故事,则出于张尔荩吊史可法联句:“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张联的出典,又源于“梅花岭”古迹。正好这“二分明月”与“数点梅花”,一天一地,再加上几分人事,就成了千百年  相似文献   

4.
论瞿式耜     
瞿式耜,字伯略,一字起田,别号稼轩。生于1590年(明万历十七年),卒于1650年(清顺治七年)。江苏常熟人。他是我国明末清初一位坚持抗清斗争的著名人物。古人对瞿式耜的评价是充分肯定的,有人把他比作诸葛亮和岳飞;也有人把他比作宗泽和李纲;更有人把他比作文天祥和史可法。把他的《浩气吟》比  相似文献   

5.
夏完淳是明末的抗清将领.他十四岁束发从军,跟随父亲和老师参加抗清复明的斗争,在父师先后失败皆沉水殉难后,他统领江左少年继续战斗,直到失败被捕在南京授命.他以年仅十六的生命壮烈殉国,其英名业绩自当永垂青史.夏完淳也是明末的少年诗人,他天资聪颖,生而早慧,“五岁知‘五经’,九岁善词赋古文”,短短的十六年生命历程创作诗文近千首,流传至今亦有数百首.以至“授命”之时,“已经是近于成熟的一位诗人”,由此,文学史称他“一位少年爱国英雄”,“一个杰出的作家”;郭沫若也称“在中国历史上有夏完淳的存在,是一个奇迹.”他用年仅十六岁的生命在中国的历史、文学史上创造了一个亘古未有的少年的奇迹,谱写了一曲爱国英雄贯古今、串未来的光辉乐章.  相似文献   

6.
吴兆骞是何许人也,他何以会来到吉林,在吉林写起诗来呢?我们有必要对此作些简要的介绍。 吴兆骞是我国清代初期著名的爱国诗人。他是江苏呈江县人,字汉槎,生于明崇祯四年,即公元一六三一年。从小便有才名,十三岁随其父吴晋锡过浔阳去湖南赴任,做《湘阳》等六诗,又作万余字的《胆赋》,受到师友们的赞赏。明末结社风气盛极一时,吴兆骞是由著名的复社——几社发展而来的慎交社成员。青年时期才名大振。我国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文人领袖吴伟业(梅村)称他和陈维崧(号迦陵,清初著名诗人)、彭蒸遹(号骏孙,清初著名诗人)为“江左三凤凰”。清朝顺治十四年,吴兆骞  相似文献   

7.
从出生到死亡,一直处于血雨腥风、刀光剑影的环境当中,谁还能够在这样的条件下不屈不挠的成长呢?答案就是抗清少年英雄夏完淳,至少也是其中之一。天资聪颖、出类拔萃的他,9岁就写下诗集《代乳集》,14岁便从父、师起兵抗清,走南闯北,可谓“自古英雄出少年”。  相似文献   

8.
夏完淳是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天才诗人,集才士与英雄于一身.他不仅是明末云间派后进之领袖,就是在整个明末诗坛,他都是一颗闪亮的巨星.明清易代之际,夏完淳参加了抗清斗争,在残酷的现实中,他长歌当哭,渐渐摆脱了拟古习气,而呈现崇高一路的美学品格,诗格老成,得盛唐之伟丽.夏完淳少年英锐之气与老成之诗格相反而相成.夏完淳是有人气的英雄,并具有多元的情感世界.夏完淳是中国文学史上天才序列中的特例.  相似文献   

9.
韩鑫 《中华魂》2012,(16):35-37
黄道周(1585~1646),字幼玄(又作幼平、幼元),又字螭若、细遵等,人称石斋先生,福建漳州漳浦县铜山深井村(今东山县)人。他是明末著名学者、书画家、爱国民族英雄,世人尊称为"黄圣人",闽台人更尊称他为"助顺将军",供奉祭祀。黄道周少年立志苦读,博览群书;为官时直言敢谏,风骨凛然,为国为民,光明磊落;明清易代之际自请募兵北上抗清,因寡不敌众被俘,最终合生取义。  相似文献   

10.
夏之旭是明末江南抗清义师领袖夏允彝之兄。在清兵过江后,参加了抗清义师。夏允彝殉难后,又与侄儿夏完淳一起从事秘密的抗清活动。但他的抗清事迹,却因殉难时自书的《绝命词》之故,披上了一层迷雾,致使后人辨析不清,产生误解。加之同时代人所留的史料,皆因各种原因而语焉不详,故使这位抗清义士的生平事迹一直汉没不闻。本文通过一些明遗民所记的史料,一一加以辨析。确认了夏之旭生平中的主要活动和事迹,从而扫除了落在他身上的历史尘埃,还了他的历史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1.
扬州梅花名胜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州是古代艺梅的一大胜地。隋唐以前扬州治在江南,南朝梁何逊法曹咏梅之事不在今扬州,但却成了扬州梅事的一段佳话。宋以来梅花欣赏、种植风气高涨,扬州是其中一个重要地区。著名的赏梅胜地有南宋真州梅园、扬州梅花岭、蜀冈"小香雪海",康乾之世盛极一时的扬州园林也大多有梅景营建。  相似文献   

12.
《封建论》作者柳宗元(七七三——八一九)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曾官至礼部员外郎,因参加王叔文党的革新政治活动失败,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县)司马,谪居十年还得不到赦免,又远迁柳州(今广西柳江县)任刺史,四十七岁便死在柳州任所。著作有《柳河东集》。柳宗元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又是一个在政治上表现了一定进步倾向的思想家。他的政治生活主要是在中唐贞元(德宗李适年号)、元和(宪宗李纯年号)年间,这时李唐王朝经“安史之乱”由盛转衰,朝廷在豪门贵族,大官僚和宦官等特权阶层把持下,政  相似文献   

13.
《南都学坛》2016,(2):56-61
著名传奇剧作《桃花扇》有清人王萦绪(1713—1784)改写本,罕有人知,今有抄本传世,藏于山东省图书馆。该抄本卷首有王萦绪所撰序言、题辞、《删改缘由》和跋语,王萦绪本人憎恶真实历史人物左良玉,而崇敬史可法,故他主要依此情感倾向和褒贬立场删改原剧。通过删改,他在改本中加强了对左良玉的批判和否定,而维护史可法的正面形象。这些删改既涉及一些重要的情节关目,又涉及一些细微之处。王萦绪对原剧的改写带有较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14.
田甘霖(1623—1675年),字特云,号铁峰。他是容美(辖今湖北鹤峰、五峰及恩施、长阳、巴东、建始等县部分)土司田玄第三子,是和清初著名文学家孔尚任、顾彩有密切交往的土司田舜年的父亲。田甘霖的长兄霈霖、次兄即霖均相继承袭容美宣慰使,因无子嗣,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次兄病殁,甘霖以次膺任。  相似文献   

15.
一“后身”传说的意义“山左推君第一人”,①这是蒲松龄赠友人的诗句,其实用来评价他本人倒颇恰当。清初,山东出现了一批有成就有影响的文人和作家,而蒲松龄则以他极其精炼生动的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独树文坛,成为清初的著名小说家。蒲氏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淄博市)人。他曾在同时代及后辈文人中产生了巨  相似文献   

16.
洪焕椿同志在《清初农民军的联明抗清问题》(载《历史研究》一九七八年第五期)一文中,认为“清军进关后的阶级矛盾仍然是国内的主要矛盾”,“清初的抗清斗争,不是汉族反对满族的斗争,而是农民阶级反对封建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的革命战争”;而“农民军在斗争策略上从一开始就犯了‘联合明室’的错误,使抗清斗争造成惨重牺牲而终于失败。”我认为历史情况远比以上所说的曲折复杂。现就两个主要问题:一、清军入关后的阶级斗争形势与人民抗清斗争;二、农民军的联明是斗争策略上的错误吗?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清初的著名爱国诗人吴兆骞(1631——1684),因顺治十四年的江南科场案,被远谪东北宁古塔(今黑龙江省海林县杨林乡旧街村,后迁至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县城),长达廿三年之久。东北壮丽的山川江河,东北军民抗击沙皇俄国侵略的英勇斗争,给了诗人极大的鼓舞和教育,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生活环境中,坚持诗歌创作。在廿三年之间,吴兆骞写作了大量  相似文献   

18.
夏完淳是明末著名抗清将领,又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天才少年诗人,他儿时便能诗能文,且在政治和军事上具有独到的见解。他十四岁束发从军,投入反抗清军的斗争中,在年仅十七岁时壮烈牺牲。夏完淳在十几年的生命中,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其风格悲壮豪迈,苍凉蕴藉,尤其是在其被捕之后所作《别云间》和《狱中上母书》,感情充沛真挚,成为了千古流传的佳作。通过这两篇作品,可以使我们了解作为诗人的夏完淳,并把握其诗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全祖望在《鲒亭集》中顺应了清初统治者借宣扬忠孝节义以笼络人心的需要,巧妙地借为《明史》增补史实,对明末忠烈之士的事迹作了详细的描述,热情讴歌了抗清志士的高风亮节,其中既有其坚持民族气节的因素,也与其史家强烈的责任心相关。  相似文献   

20.
傅山(1607—1684年)生于山西阳曲县西村(今太原市),字青竹,后改青主,号朱衣道人等。他是清初思想家、医学家、天学家和书画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