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从西方民俗学、人类学学术史的脉络中梳理并探讨了民俗学与人类学的学科互动过程,揭示了人类学在不同的重要理论发展阶段上对民俗学研究的理论影响,说明了民俗学与人类学相互交织的状况.民俗学是不断运动的动态发展过程,理应结合人类学理论来研究不断产生的民俗事象.  相似文献   

2.
语言人类学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人类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是在人类学的学科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西方的语言人类学经历了田野工作、比较分析、理论概括几个阶段。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的国家,语言人类学的发展有其广阔的基础,加强语言人类学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人类学的学科建设,同时对保护语言文化的多样性、不同的语言文化族群相互尊重以及和谐对话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语言人类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是在人类学的学科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西方的语言人类学经历了田野工作、比较分析、理论概括几个阶段。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的国家,语言人类学的发展有其广阔的基础,加强语言人类学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人类学的学科建设,同时对保护语言文化的多样性、不同的语言文化族群相互尊重以及和谐对话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国外女性人类学的发展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霞 《民族研究》2001,(5):96-102
结构语言学催生了施特劳斯的结构人类学。随后,在女性主义和结构人类学的推动下,以妇女人类学为基础的女性人类学便作为一门新的分支学科产生和发展起来。它先后经历了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这样两个发展阶段。从90年代起,后结构主义所面临的一些理论难题又使后结构女性人类学开始进行新的反思,这预示着女性人类学将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汤夺先  李静 《民族研究》2012,(4):91-101,110
本文通过梳理已掌握的国内外相关文献,从学科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科发展层面探讨了政治人类学的学科基础,指出当前西方政治人类学主要关注非西方社会政治制度、非西方社会中公民"身份认同"、现代政治组织、特殊群体和信息技术与政治之间关系等。政治人类学在中国的本土化,随着引介与吸收推广西方理论方法以及中国的学术实践而得以开展。深度交流困难、应用性不足和理论创新欠缺等是当前政治人类学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政治人类学存在进一步拓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传媒人类学作为一门人类学与传播学研究中正在兴起的分支学科,从学科名称的命名,到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范式的确立,都还悬而未决。本研究从人类学、传播学的学术谱系中,梳理了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成果,对传媒人类学的学科背景进行辨析,论述了人类学研究中的传播思想和传播学研究中的人类学思想,并对传媒人类学的学科概念、理论叙述和发展阶段进行讨论,以期对上述问题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类学在重建后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仿佛依然"孤悬"在国际人类学界之外,未能真正"与国际接轨".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由于没有抓住西方人类学的核心问题,对其认识不足、把握不透所至."自我"和"他者"问题作为人类学发展的灵魂,激励了一代代西方人类学家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探索和反思,将该学科一步步地向前推进.采用"自我"和"他者"的视角重新认识和把握西方人类学发展史,有利于更好的理解该学科的本质,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从而为中国人类学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国内和国际两个维度,阐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人类学发展所经历的70年风风雨雨。其中,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对中国人类学而言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人类学经历了共和国成立之初受苏联影响的大发展时期,后又遭受了十年发展停顿。按照不同时期"重大事件—发展阶段"和"国际冲击—中国反应"的不同特点,可以将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人类学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94年)的学科重建时期;第二阶段(1995—1999年)的快速发展时期;第三阶段(2000—2008年)的成为国家重点学科时期;第四阶段(2009—2012年)的学科体系基本形成时期;第五阶段(2013年起至今)的本国研究深化时期。从国际比较的视角来看,中国人类学经历了第二阶段的引进式国际化并行时期,第三阶段的国际接轨能力增强时期,第四阶段的国际对话能力增强时期,第五阶段的海外调查增多时期。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类学在机构设立、学位设置与人才培养、学术团体与学术会议(国内与国际)、热门议题等多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已经逐步成为不同于西方、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类学。  相似文献   

9.
生态人类学的理论源流及其后现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人类学是文化人类学的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已成为西方当代文化人类学的重要流派,并对文化人类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生态人类学的不同流派以不同形式反映了“环境决定论”的基本思想,对人类中心主义、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等现代性的批判表现出明显的后现代主义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10.
审美人类学是美学与人类学跨学科整合的一门新型的复合性交叉学科.它对美学与人类学各自的发展是极有价值的.虽然它是现代性学科分化的结果,带有现代学科的特征,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审美人类学研究逐步形成了解构西方现代美学传统的另一种美学形态.审美人类学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中国发展,取得明显的成就,同时还应当在理论建构、资源整合、研究意识与研究方式等方面加强研究,以期推进中国审美人类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刘华 《民族学刊》2017,8(6):23-29, 102-103
本文从利奇与费孝通关于中国人类学研究的论辩出发,尝试性地分析了现代西方文化的“定义”性特征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注释”性特征对西方人类学与中国早期人类学的不同影响,认为中国早期人类学家即便曾采用西方人类学的某些研究方法或理论模式,由于在对待这门学科的前在立场及思维模式上存在差异,在人类学的学科实践上走向了不同的方向,即中国早期人类学家把西方社会科学知识作为一种认知手段来重新注释、解释整体性观念下的“中国”——此“中国”并非仅仅是民族国家系列中“一国”的政治地理概念,它还包含着从自身历史与文明中承继而来的对生命及世界的整体性看法。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政治人类学是在老一代中外人类学家研究的基础上,引进西方政治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并在本土学者研究实践下退步建构起来的.在秉承中国人类学者研究传统的同时,当代中国政治人类学扩大了研究范围和学科关怀对象,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中国政治人类学研究的本土化实践,在基础理论、方法和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建设上,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尚存在较多问题,还有着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3.
肖坤冰 《民族学刊》2017,8(3):45-52,110-112
营养人类学(Nutritional Anthropology)是营养科学与人类学结合形成的一门分支交叉学科,探究文化、营养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在西方,营养人类学已经发展出较为成熟的学科理论体系且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在中国人类学界对这一分支学科的关注并不多.本文从人类学的角度梳理了"食物"与"营养"之间的关系,介绍了营养人类学的学科起源、关键概念以及主要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4.
序言一个世纪以前,当美国考古学民族学皮博迪博物馆成立时,新生的人类学能否作为一门完整的学科存在并繁荣起来,完全是不得而知的。人类学的主要竞争者,研究人类历史和风俗的民族学确立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而考古学、语言学、体质人类学那时还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对社会制度和文化制度进行比较研究的社会人类学则正在草创时期。过去的一百年里,民族学和社会人类学是在它们的姊妹学科及有关的社会科学、人文科  相似文献   

15.
女性人类学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人类学就是将女性主义研究理论与人类学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弥补传统人类学研究和女性主义研究理论的不足和偏颇。同时,女性人类学不局限于对女性的研究,其研究范围是也包括男性在内的社会性别研究、性别关系研究。本文梳理了女性人类学起源发展的脉络、主要理论,尝试性的探讨了女性人类学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西方旅游人类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旅游人类学研究在西方历经 4 0年的发展 ,形成了多种理论、观点 ,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学者们从目的地社会、游客以及客源地社会等不同视角出发 ,分别形成旅游是一种涵化和发展的形式、旅游是一种现代世俗仪式、旅游是一种上层建筑等不同观点。本文试从这三个不同视角入手 ,对西方旅游人类学研究的发展作一简要述评 ,希望对刚刚起步的国内旅游人类学研究能有一点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教育人类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人类学研究在我国获得长足发展,主要集中在:对西方教育人类学理论、流派和方法的引进及其比较与评析性研究;教育人类学与我国传统教育思想、教育现实的关联性研究;教育人类学方法何以用于中国教育的可行性研究;如何从本土视角探讨教育人类学学科体系建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方法论,以及学科发展的研究等几个方面。本文在系统梳理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当前我国教育人类学研究的不足和后续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施琳 《民族研究》2002,(2):97-103
20世纪四五十年代,赫斯科维茨等一批美国人类学家在欧洲学者早期探索的基础上,顺应当时的社会现实,创立了一门崭新的边缘学科——经济人类学。我们通过对美国经济人类学早期发展阶段的考察,可以看到人类学和经济学这两门学科走向结合的过程,也可以看到早期经济人类学在不同层次上对各种经济类型所做的比较研究。时至今日,这些对我们的研究仍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另一方面,这些开拓者的研究也为经济人类学日后在更广阔层面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论比较社会学与人类学的关系包智明19世纪后半叶,在西方几乎同时产生了两门与人类社会研究有关的学科:社会学和人类学。这两门学科产生之时都注重比较方法的运用。但是,在以后的发展中,在社会学领域里对不同社会的比较研究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成果。相比之下,人类学却...  相似文献   

20.
正影视人类学以影像与影视手段,按照人类学原理,记录、展示和诠释一个族群的文化或尝试建立比较文化的学问。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它的诞生得益于影视技术的出现,同其他学科的诞生一样,影视人类学也经历过一个从孕育到发展到走向成熟的一般性阶段,经历过从无意识的记录到有意识研究的阶段。人类学片即影视人类学对人类学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不仅在抢救人类文化遗产方面,而且在促进文化传播和交流,普及科学知识,提高民众素质等方面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