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武沐  冉诗泽 《民族研究》2022,(1):110-125+145-146
中国少数民族在中华大一统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有目共睹,但是少数民族对于大一统思想的贡献却很少有人深入探讨。实际上,在大一统思想发展的不同阶段,少数民族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从魏晋南北朝到辽朝,少数民族在大一统的“共祖异族”理论框架下,以炎黄血脉认同为共识,创建了一个个局部统一的多民族政权;在金、元、清三朝,少数民族则在“我本中国”的理论框架下,以国家认同为共识,建立了统一(或局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其中,以北魏为代表的北方少数民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创造性地践行了“脱夷统华”理论;在后唐、后晋、后汉三朝,沙陀人凭借“政治正统”完成正统建构;契丹人更是在“脱夷统华”理论中增添了“北极之下为中国”的内容,扩大了“中国”的内涵。金朝建立后,多民族的中国观被创建出来,中国大一统思想开始进入“我本中国”的理论进程。元、清两朝都是这一理论的成功实践者。这些思想的积极影响,最终铸成了各民族共创中华的共识。  相似文献   

2.
<正>秦汉至隋,鄂西南地区已纳入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成为连接中原与西南、荆楚与巴蜀地区的重要通道,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得到初步发展。秦王朝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开启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这一时期,既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不断融合与凝聚,也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迁徙和民族大融合,由此推动了鄂西南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初步发展,这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均有体现。  相似文献   

3.
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国家的大一统是我国的历史传统,也是当前的国家现实。汉族"人口众多"、少数民族"地大物博",我国民族地区发展"总体滞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这些基本国情是我国民族理论、政策、制度和法律的基础,也是牢牢把握党的民族工作正确方向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今年6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民族关系问题是这次会议的重要内容之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一个基本国情。但由于在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中,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许多人往往容易忽视民族问题的重要性,忽视我们各个方面的工作都离不开民族问题。所以,我们应当在人民群众和干部中,广泛宣传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宣传民族问题的重要性,使他们能够自党地在自己的言行中注意民族问题,积极促进各民族的团结。我们党和国家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方针政策是:维护祖国统一,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  相似文献   

5.
多民族国家是现代国家结构的普遍存在形态,民族构成的多样性、民族文化的多元性是这些国家社会生活的一大特色。如何通过国家公共权力,把一国内部各民族成员单位统合到国家政治体系当中,实现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统一,建构和谐的民族关系,是多民族国家民族整合的终极目标和构建过程。本文从决定民族整合内在规定性的特殊矛盾出发,认为多民族国家民族异质性要素及其力量增长之"分"与国家统一性之"合"的张力,决定着多民族国家民族整合的逻辑,具体表现为现实性、政治性和构建性三个方面。对于多民族国家而言,承认和保护民族成员单位作为一种异质性要素的集体权利,则是缓解这种结构性张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的提高与民族问题的不断解决密切相关。不断提高党驾驭和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关系到党和人民伟大事业的全局,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得以稳健发展的重要前提。(一)共同团结奋斗与共同发展繁荣在中国这样有着数千年封建历史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中进行现代化建设,无论如何强调各民族共同的团结奋斗都不过分。任何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社会的共同发展都需要…  相似文献   

7.
<正>古有"芙蓉国"之称的湖南,是一个多民族共生之地。汉族、土家族、苗族、瑶族等民族长期以来互通有无,共同演绎了湖南的历史,创造了独特的湖湘文化。湖湘文化的创造,是湖南诸多民族共同智慧的结晶,也是湖南各民族文化融合的成果。可以说,民族文化是湖湘文化园圃中馥郁芬芳的花朵。而湖南省民委创办和建设民族文化联系点,就是为了让这些民族文化之花开得更加美丽。  相似文献   

8.
文化认同是民族融合的先决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多民族关系的发展史中 ,中华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形成 ,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 ,起到了重要的凝聚作用。而在这些丰富的中华文化中 ,大一统的思想、儒家文化、汉语汉俗和各民族科学、文学艺术的交汇 ,是中华民族大融合中决定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站在跨世纪的历史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民族工作, 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新的世纪和新的千年即将到来。在跨世纪的征途上,如何做好民族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我国是一个拥有 56个民族的大家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民族团结是国家之福,人民之福;民族分裂是国家之祸,人民之祸。各民族只有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能保证我们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这些都是我们党在深刻总…  相似文献   

10.
王船山有明确的民族同化思想,他希望文化先进的"华夏",能够去同化文化落后的"夷狄"。但是这种同化是自然同化而不是武力强迫同化,所以王船山并不是一位极端民族主义者。船山认为民族同化的实质是民族特性的同化,即"文明较低的征服者"的"粗犷悍厉之气"为文明较高的被征服人民的"膏粱豢养之气"所同化。不仅如此,船山还注意到自然同化是一个长期的"自愿选择"的过程。船山的这些思想体现了文化民族主义的近代性因素,对于我们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如何处理民族之间的关系有不少启示。  相似文献   

11.
娜拉 《民族论坛》2005,(6):26-28
大一统思想即倡导国家统一的思想。在历史发展中,以大一统思想为核心的政治文化促成了各民族对中华的认同,具体表现在:少数民族继承并发展了以大一统思想为核心的政治文化;破除华夷之别是大一统理念在少数民族政权中实践的结果;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大一统思想所展现的兼容性分不开。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是我们社会主义在民族政策上的根本立场。去年10月,胡耀邦同志在接见少数民族参观团负责人时关于民族工作要把发展经济摆在首位的指示,进一步阐明了发展经济的重要意义。我们要搞好民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创作和传承了类别丰富、形态多样的多民族民间文艺。多民族民间文艺诞生、传承于和谐的家园共同体中,成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重要表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我国民族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也是中国多民族民间文艺学建设的方向。中国多民族民间文艺将守信修睦、情同手足、彼此交融、血脉相连作为价值理念,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基与体现。从多民族历史实践和生活现实的视角审视多民族民间文艺,萃取多民族国家认同资源,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的起源是多中心的,华夏与四夷血脉相连,世系相继,共同构建了多民族国家。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团结是主线,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从未断过。清末民国期间,国族意义上的"中华民族"概念开始为学政两界所接受。在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迈进过程中,"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中华"含义,均指中华民族。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为新中国的民族识别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创设提供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15.
我想谈谈关于民族工作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想法,这都是和自治法的贯彻有密切联系的。第一,关于统一和多民族的问题。多年以来,我们宣传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因为说得笼统,许多人一直认为,我国的民族关系从来就是这样,这是不确切的,至少是不全面的提法。“统一的多民族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历史上,封建统治者和国民党反动派曾经长期推行民族压迫、民族剥削政策,造成少数民族地区极端落后的严重恶果。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把各民族的团结和共同繁荣作为社会主义民族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周总理生前曾经说过,各民族繁荣是我们社会主义在民族政策上的根本立场。新宪法规定:“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7.
清代满族统治者的民族宗教政策是成功的。它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巩固和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了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往。对我们今天的民族宗教工作也有其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在各种文化样式中有着多样的艺术表现。神话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往往会把多民族同源母题作为展现民族关系的创作元素。同源母题神话通过“同”与“异”的叙述,包含了各民族对“他族”的认可,也包含了对“自我”在多民族关系中的定位,同时强调各民族“和而不同”,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各民族关系,以及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生活意愿,是建构民族文化共同体的基石。深入挖掘同源神话中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有利于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相似文献   

19.
张立辉  徐学初 《民族学刊》2013,4(4):80-89,128-131
本文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视阈,论述了和谐民族关系的必要性与实现途径,要旨在于说明:古往今来,我国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始终是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当前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关键所在;费孝通先生所提倡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不仅是对中华各民族关系之历史与现状的精辟的理论概括和真实写照,而且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做好民族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亦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之管见尕宝英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我国这样一个民族众多、各民族经济发展差距大、各民族文化呈多元结构的国家,加强民族团结,更好的解决民族问题,仅仅具备完成这一任务的政治、经济基础是不够的,还必须造成一种最为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