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人口红利期"内未雨绸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次乘出租汽车,四十几岁的司机师傅向我倾诉干他这一行的辛苦以及不得不辛苦的苦衷:“要挣钱啊,养家,要为孩子攒钱,他马上要大学毕业了,我要为他准备买房成家的钱。”我说,“他大学毕业了还要你继续养活他吗?为什么你非要为他准备所有这一切?你为什么不为自己攒点钱?”接着,我对他讲了以下一番道理,说明像师傅这样的年龄,最重要的是要未雨绸缪,为自己的未来作好准备。  相似文献   

2.
由"统计局是干什么的"所想到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局是干什么的?这对接触过统计工作或对一些社会人士来说是不难回答的,即使对它的解释不全,或只要能回答一个是同数字打交道的,也就知道统计局是干什么的了,进而推断与数字打交道的人可能就是统计局的。然而年初,因承办全市2004年度综合经济实力“十强”单位的奖牌,浙江一位尚姓老板中标,前来我局联系定做奖牌的相关事宜,谈事后他突然问我:“你们统计局是干什么的?”我先是有些惊愕,后又反问老板:“你是一个做大生意的人,统计局是干什么的,难道你真的不知道吗?”“的确不知道,我做十多年生意,全国许多地方都去过,这次是与你们统计局打第…  相似文献   

3.
赵瑛 《中国统计》2001,(8):53-54
说来也真巧,巧就巧在两个自 然时段上,吾人自1951年1月从事统计工作至1991年1月从统计局退休正好40年。退休后的1991年1月至2001年1月又正好是创办全国首家民办统计师事务所的10年。这两大自然段加起来,正好50年。这50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无论其长短,总有一些酸甜苦辣。这50年如果说前40年是“编内”,后10年可以说是“编外”。回想这段“编外”我是感慨良多,欣慰不少……。1991年1月从锦西统计局退休后,我便根据社会环境和自身能力和条件,试办了全国首家民办统计师事务所,一干就是10年。1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个短短的瞬间,…  相似文献   

4.
(一)近20年的统计生涯,搞过了所有的普查,干过了所有的专业,品尝过成事之欣慰,也饱尝基层统计之无奈。梳理阅历,岁月留痕千千万万,但其间最让人刻骨铭心惟有三件小事:第一件事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末,毕业在即,作为贫民子女,等待的必将是任人“宰割”的命运,为思想有所准备,学生时代的最后一个寒假,我趁返家之机,顺道到离故乡最近的县城去拜访校友,同时也顺便了解一下统计工作实际情况。那是一个风雪交加的日子,古老的县城笼罩在银白的世界之中,这也是我生平第一次真正彻底领悟到了“银装素裹”的确切含义,也真正体会到了“诗是有感而发、文由…  相似文献   

5.
我,已步入“干也白搭”之年,然而我还要继续干,而且是执着地去干,因为我干的是统计工作。 《无悔的爱》剧中所树立的两个统计工作者的光辉形象,在脑海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使我彻夜难眠,思绪万千。剧中不论是牛站长家庭不幸转喜,还是乡镇统计员张同志的婚姻结局所留下的“?”以及他们对统计工作执著地追求,都得出一个人生哲理,就是爱,不管出现多少曲折、困难,归根到底是无悔的爱。  相似文献   

6.
秀珍 《妇女生活》2020,(3):18-19
快到家门口时,我叮嘱女儿小玲:“记住妈妈的话了吗?”女儿一拍胸脯:“放心吧。如果新奶奶问我为什么吃得少,我就说在学校吃过点心了,保证不说在爷爷奶奶家吃过饭了。”让女儿撒谎,我也是迫不得已。几年前我和前夫离婚,女儿判给了我。但女儿是爷爷奶奶带大的,仍像以前一样常去爷爷奶奶家。  相似文献   

7.
多年前.她在接受央视“东方之子”采访时说,我对儿子的期望就是将来能娶一个自己爱的女人,干一件自己喜欢干的事。陈薇——第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副所长,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同时,嫁了一个自己爱的男人。  相似文献   

8.
“我明明看见她在集上买了10斤鸡蛋,她在账本上愣没记上,打电话问她,她还不承认,真气人!我晚上一定去找她。”……。性格倔犟而又对工作很较真的担任村住户记账员的高洪祥老汉,今年已经66岁了,但他对统计工作仍恋恋不舍,在去年辞去村文书后,又主动要求担起了对本村10户抽样调查点的记账本的收集和复核上报工作。不知怎的,这几天高洪祥老汉因几户记账不认真的事,老发脾气。这不,从昨天开始因高二狗家漏记“10斤鸡蛋”的“小事”老冲着老伴发无名火。“因咱二儿子退亲的事,我们俩家已10年不相互来往了,你去他家不是自找没趣吗,你真是老糊涂了!…  相似文献   

9.
房产的英文是RealEstate,为什么在词组前面出现本意是“真实”的修饰语,估计在英美人眼中,除了房子,其他的资产都不能算是真正的资产。在国内,特别是港台地区,房产也有叫不动产的,取得是不能象机器、设备那样的固定资产可以随意搬动的意思。受无产阶级思想教育多年,觉得“不动产”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坐在家里不通过任何劳动就可以取得收益的资产,如电影“七十二家房客”里表现的那家势利、狠心的房东,每天的工作就是催租收钱一样。在许多感性的文章中,家是温暖、亲情、安全感的代名词,而汉语中家的客气说法是“寒舍”,既便是你家的房子装…  相似文献   

10.
关于"民工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新 《中国统计》2004,(10):29-30
在我国,民工是形成廉价劳动力“无限供给”的主要源泉。但今年以来,却令人意外地发生大范围的“民工荒”。 农民是弱势群体,但他们是近乎完全的理性的市场主体,我们每一个生活在城市中的人都离不开农民。“农民是第一产业大军、粮食都是农民种的”诸如此类的大道理不谈,仅从纯粹以“身份”来分工的意义上看,我们也离不开农民,离不开身份卑微的民工,他们是弱势群体,他们在城市从事着我们这些所谓的“城 里人”不愿意干的脏活、累活,他们衣衫褴缕,城里人瞧不起他们,但离开他们,生活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的人就会觉得不习惯,他们就会没有新…  相似文献   

11.
一九五三年十月,组织上通知我担任医疗统计工作.当时我想:“我能作统计工作?看见数字就头疼.还是考虑别人吧!”但当我想到“青年团员坚决服从组织分配”时,我就把这个复杂细致而且对我说来是完全陌生的统计工作担当了起来.而困难也就随之而来了.  相似文献   

12.
学会宽容     
前不久.单位里调整住房,我原来的房子分配给了别人。房子我曾花钱费力地装修过,虽不算豪华,但的确付出了一些心血和代价。原打算请新房主给一点微不足道的“辛苦费”,觉得应该是情理之中的事,没想到,不但没有如愿,反而弄了一肚子气,左想右想都觉得别扭!旁人都义愤填膺地给我打气:“一定要给他点颜色”,“把地砖砸了”,“把玻璃敲碎”等等。我也曾“摩掌擦拳”、“跃跃欲试”。但最终我没有采取行动。  相似文献   

13.
【正】为什么是你我是一个南方孩子,刚到北京的时候,由于口音以及个子矮小,常常被人欺负,最初几个月,没有一天我不是哭着从学校回来。外婆看着心疼,对母亲说:"你总要管一管,去找找校长或者其他孩子的家长。"母亲瞟了我一眼,问了一个我那个岁数根本不可能回答的问题:"为什么那些孩子只欺负你,却不欺负别人?"这个问题几乎伴随了我整...  相似文献   

14.
主持人语: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一个孩子若能时时处处按规则行事,待人以礼,受欢迎程度自然会比较高,在未来的人生路上也会拥有更多机遇。聪明孩子的讨喜不是恃宠而骄(孙女士,32岁,工程师)我特别感激父母培养了我按规则行事的好习惯,正所谓“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相似文献   

15.
在这一年一度的高考之际,使我想起了2003年高考前后的那段日子。我们和许多家长一样,希望孩子在高考中发挥正常,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我是1982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统计系统,至今在统计领域里已奋斗了二十多年,先生也在统计局计算中心工作,算是一个统计之家。多年来做统计报表、写统计分析材料,为地方领导决策服务。在2003年高考填报志愿中,统计也为我们家的重大决策服务了一回,帮助我的孩子顺利报考北京大学。人们都说统计局干部的孩子会读书。我的孩子自小成绩优秀,2002年在全国数学奥林匹竞赛中获得一等奖,考取北京大学是他多年的梦想。2…  相似文献   

16.
我不是什么女强人,只不过是干电视工作的,如果说还取得了一点儿小小成绩的话,不过是比别人多付出了一些汗水而已。回头看自己走过的路,我觉得每一个脚印里都盛满了坎坷和踏实。  相似文献   

17.
我是老万 “我是老万呐”,万本根对别人这样称呼自己,对后辈也是一样。 2013年12月26日下午,万本根的大本营,位于成都大石东路的“初美”文化沙龙里,二楼大厅左俱I一个个小隔间里座无虚席,基本上都是万本根的朋友,亦或是朋友的朋友。他的文化沙龙起先在京川宾馆办了三年,后移居蜀兰酒店四年,最近才搬到这里。前后这么多年也为他积累了一票中老青朋友。  相似文献   

18.
几年前,在我居住的成都市随处可见一幅希望工程的宣传画,画中那双大大的、朴实的,渴求知识、渴望学习的眼睛,深深刻进了我的脑海;也是在几年前,我从别人的口中听说了“德格”这个地方,只留下了一个贫困偏远的模糊印象。没想到去年,这两个似乎没什么关联的印象,如此紧密地同时进入了我的生活,震撼了我的心灵,牵动了我的感情。  相似文献   

19.
【正】父亲是个搓澡工。我已经很大了,也没有人喊我的大名,只是说,他啊,是搓澡工家的小子,学习不赖。即便是在夸我,我也会远远地走开。记得有一年夏天的晚上,我在用水冲凉澡,父亲说:"小子,来,我给你搓搓背!"我有些不冷不热地说:"你给别人搓去吧,我用不着你搓。"说完后,我把剩余的水一下子兜头浇下来,一转身,就进屋去了。黑暗...  相似文献   

20.
杭州话“是朝鲜族话吗”?这看似问得没道理,但实际上是有来由的。那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的一个暑日,我由大连陪妹妹去抚顺看望父亲。妹妹一直生活在杭州——我们的外婆(东北这边叫姥姥)家,我也曾在那儿呆过六年。兄妹长远不见,一路上自然是唠个不停。车到沈阳抚顺之间的李石寨,上来两位女士坐在我们的邻座。李石寨一带盛产水稻,汉族和朝鲜族相邻而居,大概是因为我在那做过三年多的知青,一眼我就看出,这两位女士一位是汉族,另一位是朝鲜族。我和妹妹接着聊天,说得自然是杭州话。过了一会,那位汉族女士突然问另一位:“说的是你们朝鲜话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