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本文在对涉及东乡族女性的民间故事类型的界定之上,对三种故事类型的关于东乡族女性叙事的民间故事进行叙事分析,并结合故事类型与女性叙事分析探讨民间故事中性别叙事的特点及由此产生对民间故事文本一些反思. 相似文献
3.
深入访谈是从事现代民族志写作的基础,是现代人类学研究不可或缺的研究方法之一.本文不仅阐述了现代人类学研究中深入访谈的形式、特征与要求,同时指出了现代人类学研究中深入访谈需要注意的具体事项. 相似文献
4.
张娇媛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14(6):34-35
<圣经>是基督教的宗教典籍.它本身也具有非凡的文学意义.在<圣经>的众多文学体裁中,叙事占有重要地位.对<圣经>第一章<创世纪>中的不同叙事视角进行了分析,从而揭示了它所取得的叙事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5.
印度电影作为印度文化的重要传播方式已成为我国民众了解印度、沟通两国情感的重要桥梁。印度电影具有丰富的叙事经验,善于在传统中寻找时代命题,民族信仰下的二元冲突和根植于民族特性的爱情题材,把民族性与时代性完美结合的审美特征,都是宗教世俗观影响下的印度传统文化特征。为了实现故事本土化与他者化兼容的高超叙事能力,印度电影的民族化审美特色以配唱民族歌舞的艺术方式成为印度电影产业长盛不衰的民族基因和民族符号。电影叙事他者化的现代改良,强调引入西方的视角思考民族社会问题;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国际巨星更是印度文化软实力输出的国家形象代表,以宝莱坞为首的印度电影业成为其国家“走出去”的文化品牌。而中印文化交流路径的搭建和“元故事”叙述体的创新表达,对于中国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具有重要的文化启示意义,对中印文化交流具有国家层面的外交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文静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14(6):40-41
作者柯林斯选择了八位叙述者轮流讲述故事,并希望他创造的人物既性格丰满,又能承担一定的叙事功能.但是,这种良好的初衷在作品中却体现得良莠不齐.其表现主要有以下三点:其一,有些人物在情节中发挥了作用,但是作为人物本身来说则显得不可信或脸谱化;第二,有些人物本身较为生动,但是在情节功能方面的作用却比较单一零散;第三,<白衣女人>并未完全发挥出变更叙述者能够获得的叙述优势,而改变叙述者也并不完全适合于侦探小说这一文学类剐,柯林斯选择的叙述方式有悖于他追求的叙事效果. 相似文献
7.
叶春生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6):98-100
龙母本来是个传说人物,她的故事千百年来在西江流域广为流传,她那传奇性的圣绩,成为当地百姓信仰的支柱,也曾被纳入国家祀典之中.龙母故事充分反映了传统文化思想的积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包括对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视觉表达与图像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启耀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1):114-121
人类通过图像记录、表达、保存和传播信息,创造系列性视觉符号并产生大量叙事性象征性视觉文化行为的历史,从很早以前就开始了.视觉人类学学科意义上的实践和理论探讨,一百年里也一直在进行.21世纪遍布世界的影视传媒每分钟都在传播着大量的视觉信息及其以视听信息为主的各种信息.视觉人类学为历史真相的视觉重建及现实世界的视觉表达,又提供了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9.
壮族汉王和祖王神话故事主要见于麽经布洛陀中,它遗留了原始社会成年礼仪式的记忆,壮族群众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实生活创造出了这一充满人间情味和神奇幻想的篇章。 相似文献
10.
人类学叙事研究即以叙述故事为主要形式的一种人类学研究方法。或许因为它更集中地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命意义,或许因为故事能够更准确地再现事件过程的基本框架,目前,人类学叙事研究正在被广泛地引入到包括乡村社会研究在内的诸多领域。 相似文献
11.
武术传说是民众用他们的话语系统诠释武术的产物.对于民众而言,涉武信息传递于口碑,口碑叙述的重点是武术事件,武术事件时空传承与传播的终极形态往往演化为武术传说.自事件而传说的过程,也是武术传说叙事功利实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在跨媒介叙事中,故事世界的扩张乃为其核心。其中,在故事世界的建构与扩张中,述真与通达是其得以成功施展的基础所在。聚焦于中国当代民族动画电影对传统神话的跨媒介叙事,本文指出,通过对神话符号及其思想的征用,动画电影的故事世界在述真模式的共享下实现子故事之间的通达,而故事世界与现实世界的通达则体现于其与现实存在的符号对接。此外,文本内的述真促使符号接收者完成跨世界的心理建构,在此过程中,故事世界对于符号接收者内心世界的通达体现为对神话记忆的召唤。中国当代民族动画电影为个体对历史与群体的根着提供了符号通道,透过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记忆唤起,民族动画电影帮助受众进行了身份确立和自我安放,凝聚了受众的民族情感认同。 相似文献
13.
14.
现代民族学及新史学对物质文化(material culture)与图像叙事(icon narrative)的研究方法在原始文化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专家学者从民族学角度,对传世的、新发现的出土实物与图像材料,诸如原始人所创作的岩画、制作的彩陶等文化符号进行了考察,发现原始人所创造的这些符号是一种叙事方式,他们在一定程度上用意象的手法叙述着自己的生活历史.同时,这些文化符号历经数千年的演进逐渐艺术化,形成了中华民族审美文化独具特色的意象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林语堂素怀“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文化理想,其中,编译中国经典是林语堂实现这一文化理想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其编译的《中国传奇》一书中,林语堂通过序言、题跋两个副文本空间,积极发挥文学主体的主动性,通过导读策略为西方读者扫清了故事背后的文化屏障。他又通过故事结构重编策略和人物形象的空间表征及多维度塑造策略,让中国传奇故事超越了时代与国别的藩篱,为东西方读者的互通共情开辟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17.
徐新建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5)
通过探讨蚩尤和黄帝的故事文本,并从文学人类学角度对与之相关的族源表述加以分析.认为就多民族传统构成的中华文明而言,不同祖先的历史叙事是族群区分和互动的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18.
佛经中包含大量印度故事,它们伴随佛经汉译传入中国,蜕化为中国各族民间故事的血肉.康居部是哈萨克草原最早信仰佛教的民族,古代康居高僧很早就从事佛经译述,使许多源于佛经的印度故事在现代哈萨克口头文学中世代相传,至今仍有踪迹可寻.哈萨克族民间故事的超拔想象、深邃智慧和奇诡构想,正是融合中印民间叙事艺术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叙事学的"叙事"包括叙述方式和实际所讲述的东西两个基本范畴.贺州客家围屋用空间结构手段来立体地记录和理解贺州客家人的文化,围屋作为一种视觉表达方式实质上是贺州客家人在自然与人文、怀旧与崇新、传承与变迁等多层面上进行的一种文学叙述,围屋不仅成为贺州客家人的自我意识表征,而且还成为了贺州客家族群历史的记忆,是贺州客家人对自身文化进行表达和表述的一种社会叙事"文本",同时也为叙事学提供了一种族群历史记忆的叙事范式.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