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贵州黔东南是侗族生活的聚居地,其侗族居住人口占全国侗族人口绝大部分,特别的在黎平、榕江、从江三地琵琶歌尤为丰富,其所使用的乐器侗琵琶形制多样,曲调丰富,技巧复杂,具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以侗琵琶为主要研究对像试对这三个地区的侗琵琶进行分类和对比思考.  相似文献   

2.
贵州黔东南是侗族生活的聚居地,其侗族居住人口占全国侗族人口绝大部分,特别的在黎平、榕江、从江三地琵琶歌尤为丰富,其所使用的乐器侗琵琶形制多样,曲调丰富,技巧复杂,具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以侗琵琶为主要研究对像试对这三个地区的侗琵琶进行分类和对比思考。  相似文献   

3.
浦东派是中国近现代琵琶五大流派之一,对我国琵琶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该文对浦东派琵琶艺术的传承途径进行了分类和研究,从个体传承和群体传承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其中个体传承主要包括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群体传承主要包括乐团传承、专业院校传承和民间传习所传承。浦东派琵琶之所以传承百年延绵不绝,与其在发展中不断拓展创新传承途径密不可分,分析浦东派琵琶艺术的传承途径并从中找寻可借鉴的经验,对琵琶流派艺术在当下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侗族是我国南方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交界地带。侗族与壮、布依、水、仫佬、毛南等民族同源于古越人中的西瓯和骆越支系,历史上称为侗僚、峒僚或侗家苗。到建国前,侗族处于落后的的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在千百年来与大自然的抗争中,侗族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结构奇巧独特的建筑工艺,五彩斑斓的侗族刺绣,还有浩如烟海的侗族民歌、民间传说、故事歌谣和侗族舞蹈,戏剧等等,不胜枚举,这些都是侗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中侗族大歌、琵琶歌及多耶舞,芦笙舞、侗戏等歌舞艺术,更是丰富多彩,瑰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劳动人民以其智慧创作了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建立了具有丰富内涵与广大外延的民族音乐体系,而琵琶则作为我国独有民族乐器,为世界音乐大家庭增添了光彩.琵琶演奏艺术作为一种将文化和音乐融合在一起的艺术表现形式,需要对其进行传承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广西是个爱歌、善歌的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被誉为"民歌的海洋",是"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在这里人们常以唱山歌的方式交流思想,传情达意。其民族音乐文化也具有多样性的特征,不仅仅是民歌器乐,还有多样的艺术形式,所以广西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目前的保护传承工作仍然不能够满足民族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基本需要。本文以广西民族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及存在的相应问题为着手点,对其进行探讨与反思。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转型期,侗族社会以歌唱为重要乐生手段的艺术化生存方式发生了日趋淡化的变化,因而,侗歌艺术传承场域如何实现现代性转型,有侗歌活态仓库之称的歌师为此担当着重任。然而,当下传统型歌师、民间新型歌师、学者型歌师等类型歌师的概念内涵、外延已发生了变化,歌师日常生活状态由于文化市场化操作、利益最大化等诱因的影响亦悄然发生了改变,侗歌艺术传承场域模式也发生了颇具现代性特征的衍化。因此,呼吁传统型、民间新型、学者型等类型歌师重拾歌师精神,皈依侗歌养心论的经典性和神圣性,即提请最受人尊重的歌师①如何实现专注于以歌‘养心’②的歌师精神的崇高性、神圣性和价值归位,为转型期侗歌艺术传承场域的健康发展继续发挥主体性作用,这乃是一个关乎祛魅与复魅③的抉择性的问题及具有现代性启示意义的话题。  相似文献   

8.
广西是个爱歌、善歌的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被誉为“民歌的海洋”,是“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在这里人们常以唱山歌的方式交流思想,传情达意。其民族音乐文化也具有多样性的特征,不仅仅是民歌器乐,还有多样的艺术形式,所以广西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目前的保护传承工作仍然不能够满足民族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基本需要。本文以广西民族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及存在的相应问题为着手点,对其进行探讨与反思。  相似文献   

9.
壮族嘹歌显示了壮族民间传统艺术的魅力,对其进行保护传承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嘹歌文化面临严重的冲击,而传统的传承模式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与时俱进,进行新的探索。打造壮族嘹歌文化品牌,将会促进当地村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1月,侗族大歌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侗族大歌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音乐艺术,也是国际民间音乐艺苑中不可多得的一颗璀璨明珠。侗族大歌主要流行于侗语南部方言第二土语区,其中心区域在贵州省从江县北部及与之接壤的黎平县南部。从江县一个叫小黄的村子则被誉为侗族大歌的故乡。  相似文献   

11.
侗族源于“峒民”。古时侗族地区以“峒”为行政单位,故称其地百姓为“峒民”。至于侗族自己则自称“甘”。 侗族主要住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毗连地带,其中大半在贵州,约有150万人。由于住地环境及语言习惯的差异,贵州侗族分为“北侗”、“南侗”两个部分。两地民居各有特色。北侗地区的民居与当地汉族的民居极为相似,一般都是一楼一底、四榀三间的木  相似文献   

12.
侗语电影《童年的稻田》表明目前三江侗语代际传承情况有好的一面,也蕴藏着危机。实地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点。文章结合电影中所折射的语言代际传承问题以及田野调查结果,分析了多元文化背景下侗语面临的代际传承危机,提出以言护根、以文续脉,实施侗族母语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四个一”工程等活态保护策略,以提升侗族人民的母语文化认同,从而守住侗族文化的“根”,延续侗族文化的“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平地瑶蝴蝶歌传承和保护的调查,发现蝴蝶歌随着自然、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变迁,传承场域和消费功能正在萎缩,传承人及传承方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其变化结果呈现多种态势;在保护蝴蝶歌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只有尊重传承人的主体性,引导她们进行调适与创新,蝴蝶歌音乐文化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4.
杨旭昉 《民族论坛》2011,(12):32-33
侗族琵琶歌主要流传在湘、桂、黔交界地区的侗族村寨。流传区域内的侗族琵琶歌,既有其共性,又有不同地方的差异性,从而形成各种不同的风格。  相似文献   

15.
我们侗族是中国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人口251万多,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毗邻的地区及湖北的恩施、宣恩、咸丰等地县.侗族有三部分,即老侗、皎侗、旦侗(均为自称).侗族古代自称的通称及各部分的分支称呼,可追溯到中古时期.据记载,侗族及其内部的几个原始支系,在宋代以前就形成了.三个支系的侗人各有特色.有意思的是,"旦侗"擅长陶瓷、乐器制作,并喜欢狗;但"老侗"、"皎侗"却对狗厌恶之极."老侗"女子善针织、能歌善舞,其歌在1986年曾轰动巴黎.1957年在莫斯科获世界青年联欢节金质奖章的侗族多声部大歌也出自"老侗"地区.在广西三江一带的侗族多为"老侗"."皎侗"则分布较广,他们大多住在依山傍水、交通便利的沿河地带,与外地交往比较密切,接受汉族文化较早,生产力较高,擅长建筑和造船.闻名国内外的风雨  相似文献   

16.
侗家人对百鸟十分敬重,有一种深挚的感情。在侗家山寨,爱鸟敬鸟这一传统习俗沿袭至今,小生灵得到保护,四季都是一片百鸟争鸣的热闹景象。在鸟语花香的氛围里生活,侗家的笙曲耶舞,琵琶俚歌得到长久滋润而保持新意无穷,纯情如蜜。  相似文献   

17.
侗寨三题     
琵琶歌大山睡了森林也睡了惟有林中明月在静静地听好似风声由近而远由远而近好似泉水叮咚叮咚的在山野间行进侗乡的木楼。大野似的宁静琵琶歌手的嗓音比晨露还要清新多么会抒情天也垂泪地也动情。土琵琶的弹奏声仿佛来自月宫要想作知音要用心灵去听不然怎么会懂得从心灵流出的歌声听着琵琶歌  相似文献   

18.
乱针绣是一种新兴的刺绣手工艺术创作形式,它是顺应时代发展而形成的产物,更是我国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发展的杰出代表。乱针绣在吸取传统刺绣技法的基础上融入了西方国家绘画艺术特点,以全新的创作理念传承了传统刺绣手工艺术。本文通过介绍乱针绣的艺术特征,并对其艺术特征进行深入解析,了解乱针绣艺术作品独具特色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嘹歌》的源头至少可以追溯到《麽经布洛陀》记载的“嘹三妹造友”(即造爱情)的歌以及汉代《说苑》记载的《越人歌》、晋代《交州记》记载壮族先民的“辽辽之歌”。这里的“嘹”、“辽”是壮语“玩乐”之意,是汉字记壮音。《嘹歌》传承与传播的媒介有家庭、歌圩、歌书以及现代的广播、电视、录音磁带、VCD光盘等。在现代传媒介入之前,是有文字传承传播与无文字传承传播相结合;之后则是无文字传承传播、有文字传承传播与现代大众传媒传承传播相结合。政府、社会团体在《嘹歌》传承传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乱针绣是一种新兴的刺绣手工艺术创作形式,它是顺应时代发展而形成的产物,更是我国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发展的杰出代表。乱针绣在吸取传统刺绣技法的基础上融入了西方国家绘画艺术特点,以全新的创作理念传承了传统刺绣手工艺术。本文通过介绍乱针绣的艺术特征,并对其艺术特征进行深入解析,了解乱针绣艺术作品独具特色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