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7,(10):48-51
马克思恩格斯从"虚假意识"和"观念上层建筑"两个层面对意识形态作了基本界定。无论是作为"虚假意识"的意识形态,还是作为观念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都根源于社会实践。实践性是意识形态最基本的属性。意识形态的实践性不仅体现为实践是意识形态产生、发展、变化的根源,更体现为作用于实践是意识形态的内在诉求,意识形态的生命力最终表现为诉诸实践的效力。从实践性上把握意识形态的两重内涵,可以看出作为"虚假意识"的意识形态是对社会现实的颠倒和遮蔽,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是物质生产实践在思想观念上的反映,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批判实质上就是对意识形态赖以生存的社会现实的批判。  相似文献   

2.
高等院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极其重要的阵地,加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是其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20年来,广东高校主动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形势和全省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不断地调整思路,研究对策,增设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急需的专业、院系和研究所,加紧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努力使其向着更合理、更高层次、更稳定的方向发展;自觉地以广东全省的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准,实施教学和组织科研,大大加强了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整体改革。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不只是被动地适应社会的需要,重要的还在于,对社会上…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宋奇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市场经济机制的引进,没有改变我国政治、经济的根本制度。但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我国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以及整个社会生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一方面受惠于改革所带来的巨大社会进步;另一方面,也经受...  相似文献   

4.
栗彦卿 《社科纵横》2010,25(1):134-138
依据马克思辩证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居于人类社会的最上层,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最终支配,同时,也受经济基础的支配,和法律政治制度上层建筑的直接支配。因此,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在重点关注生产力的同时,必须与时俱进地改革发展生产关系及民主政治制度及体制,充分发挥经济基础尤其是政治制度上层建筑对生产力发展的能动反作用,发挥其对哲学思想文化意识形态上层建筑的决定促进作用,使得整个社会的三个结构匹配发展,科学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推进党的自身建设的现代化。我们党作为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产物,作为国家政治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身建设必须伴随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而改革创新,始终做到与时俱进,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公民社会兴起的本质要求,是高新科技革命的迫切要求,是革除自身弊端的内在要求,是跻身国际社会的客观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推进党的建设的改革创新,通过加快理论和观念创新、推进体制和制度改革、突出机制和程序制约、促进载体和措施更新,进一步提高党的主体素质和改革党的领导体制、执政方式、运作机制,努力实现党的意识形态科学化、队伍素质时代化、运行机制民主化和执政方式法制化,不断推进党的自身建设现代化水平,始终保持反映时代特征的先进性,更好地肩负起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执政使命。  相似文献   

6.
在如何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问题上,有些同志针对目前社会上存在的不正之风和思想比较混乱,精神文明建设薄弱的现象,提出把“新儒家思想”做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统一国民思想的支柱,并以亚洲“四小龙”腾飞为证。我们姑且不论这种观点未能正确分析儒家思想的局限性和其中糟粕可能带来的恶果,也不去分析这种观点忽视了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最先进的思想道德体系有巨大作用的倾向。只是指出,持有这种观点的同志始终没有说明,儒家思想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国民的精神支柱,它潜移默化,至今仍是不少中国人行动的准则,但这并没有防止在当前变革时期各种不正之风和丑恶现象的发生。看来不能靠变一种思想来替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系统工程建设,也不能把精神文明建设看成万能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好与坏,其作用发挥的如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精神文明建设做为上层建筑的构成部分,在其建设过程中,既有自己的运作规律,也要受经济基础变化的影响和制约,同时还要受上层建筑其它构成部分的影响。不估计这些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简单和孤立地就精神文明建设谈精神文明建设,或者变成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或者把精神力量看成万能的,企盼精神力量解决社会上一切不正之风,而忽视其它方面的建设。这些都既不利于经济基础的稳固和发展,也不利于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更不利于科学地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因此,我们必须从精神文明建设同经济基础的变化和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与上层建筑其它构成部分的变化和发展的关系中,结合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研究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7.
魏崇辉 《创新》2016,(5):57-62
意识形态是精神文明的决定性组成部分,统领精神文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总揽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事业的战略目标,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支撑。对总揽精神文明及意识形态的战略目标,亦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知需要基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之上展开。改革开放以来,精神文明的形势与基础塑造着意识形态统领精神文明作用的基本样态。意识形态为精神文明指明方向,意识形态为精神文明奠定基础,意识形态为精神文明扫除障碍,意识形态为精神文明保驾护航。这同时也为发挥意识形态统领精神文明的作用的基本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8.
王钢 《社科纵横》2002,17(1):27-29
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建设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经济生活全面健康发展相适应的道德体系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积极向上的道德氛围 ,必将对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大大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 ,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变化 ,随着社会基本经济制度及由此决定的经济体制的变化而发展…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与伊斯兰改革思想刘靖华任何一种思想观念体系、理论体系、道德伦理体系、意识形态如果同时代的进步和社会发展日益脱节,那么它就会变成一种僵化的、刻板的、甚至是偏执的教条,就会滞后于时代的发展,进而阻碍社会的进步。换言之,一种理论体系和意识形态一旦变成...  相似文献   

10.
自从确立了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最近召开的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则进一步强调了在把物质文明建设搞得更好的同时,应该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对这个问题,笔者谈点学习体会。一、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终目标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主要是指人类社会中人们赖以…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机器大工业的产物,是中国最进步的阶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也在发展,主要是:在经济建设中成为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主力军;在社会改革中成为勇于创新的开拓者;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成为树新风的先导者;在民主政治建设中成为积极的探索者。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邓小平理论的一个划时代的新贡献,就是明确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当代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都十分强调生产力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他们对为什么要解放生产力,如何解放生产力曾经作过重要的论述。但是,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曾一度把改变生产关系作为首要任务,实…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我们不能不意识到:作为上层建筑的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滞后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而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并没有忽视雷锋等榜样的作用;也没有忘记将“为人民服务”、“助人...  相似文献   

14.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共产党员的修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共产党员修养是党员一生的必修课人类本身以及人类社会都是一种历史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同时也改造自身。“改造自身”既是人类本身进步的要求,也是人类改造自然与社会的目的。共产党员,“是近代历史上最先进的革命者,是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现代承担者和推动者”(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因此,共产党员要进行修养,并把修养作为自己一生的必修课,以承担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责任。这是因为:第一,解放生产力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解放生产力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而使生产力能获得最终解…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在1985年3月28日会见日本自民党副总裁二阶堂进时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势必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牵涉到许多理论与实践的问题。特别是作为第二次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和前途等问题,则更有必要在理论上予以说明。本文仅就这些问题,谈些粗浅看法。一、中国第二次革命的对象《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  相似文献   

16.
<正> 搞精神文明建设跟搞物质文明建设一样,只有按照它本身发展的规律进行,才能取得好的成效。因此,研究,掌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就成为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的课题。党的十二大报告关于两个文明建设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精神文明内部思想建设与文化建设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等等的论述,就是对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揭示。下面,试从两个文明建设的关系,来探讨一下有关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问题。一、文明是人类创造的财富的总和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状态和标志,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曾经创造过、并  相似文献   

17.
新经济体制模式的提出,即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作为经济改革新的目标模式,它不仅仅对我国的经济生活产生重大影响,而且也将对社会整体改革产生连锁反应,驱动了与之相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改革到位,推动社会政治文化的全面进步;加速了人们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精神状态、生活方式等意识形态方面的重大转变,促发全方位的观念更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给我国非经济生活的积极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  相似文献   

18.
张军廷 《社会福利》2008,(10):50-51
河北省栾城县于1986年在全县各村普遍建立红白事理事会组织,历届县委、政府对红白事理事会建设和婚丧习俗改革工作都十分重视,红白事理事会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婚丧习俗改革工作不断推进,推动了全县的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建设,促进了社会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不少人认为目前出现的“一手软,一手硬”的现象,是因为过于重视物质文明而忽视精神文明建设所造成的。事实上,制度文明建设的滞后,也直接制约着精神文明更快地发展。因此,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制度文明的双向建设及两者关系的探索也就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就此发一些浅论,以求教于大家。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 制度文明的范畴形态 文明是指人类社会的进步程度和开发状态,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社会和自身的积极成果。从人类活动领域和社会发展尺度来看,文明应该包括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三部分,其中物质文明我们已经比较了解,下面侧重讨论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范畴形态。  相似文献   

20.
意识形态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西方国家的各种社会思潮、价值观念和思想文化乘机而入,同时市场经济改革和社会转型也诱发了良莠不齐的价值诉求和思想观念,形形色色的非主流意识形态对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既提出了严峻挑战,也提供了难得机遇。党的十七大提出,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因此,如何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非主流意识形态成为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