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DSU)有关合理期限的规定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分析存在的滥用、监督缺位、认定上的严重超期、对非发达国家的照顾不足等四大问题,讨论WTO成员方提出的改革建议,可以发现,以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方法认定合理期限、增加中期救济制度、修改仲裁程序的起算时间及仲裁期限、加强执行监督、以及结合报复程序是解决合理期限问题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2.
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报复机制是胜诉方的"杀手锏"和最后救济手段,它的威慑性确保了WTO争端解决机构通过的专家组和上诉机构报告中的建议和裁决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得到切实遵守。然而,由于重要的国家安全、政治及文化等利益的驱使,也存在效率违约现象。我国在WTO的争端不断增多,面对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报复,选择遵从还是效率违约这一问题便具有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正面角度讲,报复是一个当原告政府胜诉而被告国政府不遵守判决时能单边使用的救济;从负面角度讲,它似乎违背WTO原则,而鼓励新的贸易限制.当被告政府拒绝遵守WTO义务时,贸易规则依然允许原告政府对其他国家建立新的贸易壁垒.文章着眼于研究WTO争端解决机制在不服从判决问题上的规定,探讨报复对WTO争端解决是否是一个适当的有效的方法,是否对所有成员国都适用,并对如何更好地改进现行的WTO争端解决机制提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由于当前大学生权利救济救济渠道存在不同程度局限性,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很难获得救济,辟建专门的仲裁制度来解决大学生权利救济问题是解决大学生权利救济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必需构建大学生权利救济仲裁平台,明确工作人员,规范相关工作制度,实现高效救济大学生权利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仲裁案外人的权利救济具有现实的需求但却缺乏法律的保障,申请撤销、不予执行,案外人异议、案外人异议之诉等现有制度都未将仲裁案外人作为救济对象,另行起诉亦只能要求损害赔偿而不能纠正错误的裁决.法国等国家和地区虽然构建了相关救济体系,但是其存在的前提是承认仲裁可以上诉,与我国仅对仲裁进行程序监督的根本理念相悖.对仲裁案外人进行权利救济有不同的模式选择,但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仲裁独立性和公正性及高效性的平衡,应当采取内部监督模式下的仲裁庭复活并重新仲裁的模式,即经法院形式审查认为仲裁结果却有损害仲裁案外人之虞,即可裁定发回重新仲裁,由复活后的原仲裁庭采用简易程序重新仲裁,但是否推翻原仲裁结果仍取决于复活后的仲裁庭的审理结果.  相似文献   

6.
用人单位歧视性报复作为一种独立的就业歧视类型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不当解雇、降低职务、减少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等。我国法律虽然对之作出了禁止性的规定,但是缺乏系统全面的规制。由于救济手段的缺乏,现有的法律规范不能提供理想的救济手段和救济结果,劳动者在遭受用人单位歧视性报复后难以得到有效地救济。为解决这一困境探求法律救济方法显得十分必要,以法律规制用人单位的行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7.
作为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之一的仲裁,在化解和处理社会矛盾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仲裁管辖具有丰厚的理论基础,它体现了追求效率与兼顾公正的价值、贯彻意思自治原则的要求,实现了社会救济与公力救济的契合。仲裁管辖权的取得应具备一定的条件,仲裁管辖与法院管辖之间存有冲突,在二者发生冲突时应克服司法本位,引入仲裁自裁管辖原则。  相似文献   

8.
仲裁案外人权利救济制度在我国《仲裁法》中阙如.为遏制虚假仲裁,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司法解释确立了案外人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制度.实践表明,该制度虽能够遏制虚假仲裁,但难以承载仲裁案外人权利救济的全部重任.在案外人语境下,现行案外人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制度是一种将裁决既判力与执行力混同处理的实用主义做法,因案外人撤销裁决制度的缺失导致其难以逻辑自洽.我国未来立法在完善仲裁案外人权利救济渠道时,可在国内仲裁中尝试引入仲裁第三人,并设立案外人撤销裁决制度.同时,应当防止撤销程序对裁决执行的不当干扰,以达到裁决的高效执行和实体公正的合理平衡.  相似文献   

9.
本文拟通过对仲裁制度的性质 ,仲裁机构的性质 ,仲裁当事人、仲裁员、仲裁机构之间的关系的论述 ,探讨在我国建立仲裁机构责任制度的可能性 ,以便当事人在仲裁裁决被法院撤销或被裁定不予执行时有救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仲裁机关依法做出的裁决具有既定效力,是法院执行的依据之一。在仲裁裁决执行过程中法院可以基于法定事由或当事人的申请追加仲裁案件的案外人为被执行人。仲裁程序更加关注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仲裁被执行人权利救济的特殊性可能导致个案中被追加执行人权利救济困境。基于方法论的视角,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仲裁裁决执行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中有关“当事人”的含义进行界定,在虚假仲裁难以避免的情况下,将该司法解释中的当事人界定为仲裁当事人,赋予被追加执行人和案外人同样的救济权利,有利于维护被追加执行人的合法权利,更好地彰显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11.
应当指出,在国际商事仲裁程序与WTO仲裁程序之间有着某些相同之处,但是,就其整体的运作程序而言,二者却又存在着显著的区别。对这两种仲裁程序的重要方面进行一番初步的比较研究和探析,以期在中国加入WTO的背景下,能够有益于我国国际经济贸易活动,并希望有助于我国贸易当事人运用这两种仲裁方式更好地维护其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入世和法制体系的逐步完善,中国的仲裁制度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和国际化的法律特征,尤其表现为意思自治原则的确立和体现.当前,中国仲裁制度的发展与完善,要注重立法的国际化,制定新法并修改原有相关法规,积极加入重要的国际仲裁公约,并在世界组织争端解决机制(DSU)的条件下,完善贸易政策审议机制和改革中国仲裁制度,加强意思自治、仲裁独立等原则,以及协议仲裁制度、协议管辖制度、或裁或审制度和一裁终局制度,以便尽快提高中国仲裁的国际化程度.  相似文献   

13.
WTO原则对我国涉外仲裁产生深远影响,要求我国涉外仲裁程序应当具备独立性、透明性、效益性等程序品格。然而,我国涉外仲裁制度在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都面临着重大挑战和诸多问题,如:与仲裁相关的执法环境令人堪忧,人们对仲裁制度还比较陌生,仲裁机构之间竞争激烈、仲裁机构管理人才结构不合理,临时仲裁制度缺失,仲裁协议的规定过于专业化、司法对仲裁的审查过于随意等。作者提出完善我国涉外仲裁制度的基本构想,即建立临时仲裁制度,以商人视角重新设置仲裁协议要件,逐步拓宽当事人选择仲裁员的自由度,对撤销和不予执行涉外仲裁裁决应予立法规定。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加入WTO ,中国经济将进一步与世界经济体系融合 ,中外当事人之间的经济贸易纠纷也相应增加 ,而通过仲裁能迅速、有效地解决争端 ,符合当事人的意愿 ,适应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文章对意思自治原则在国际商事仲裁中的地位及我国立法中的确立和适用进行了一定的评析 ,论述了意思自治作为国际商事仲裁的第一性原则在解决国际商事纠纷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海峡两岸双向投资争议既是一个主权国家内两个不同法域间的投资争议,也是WTO与ECFA框架下两个单独关税区之间的投资争议。针对两岸私人投资者之间的投资争议,应侧重构建多元化争端解决机制并完善两岸民商事司法协助机制;针对台资与陆资分别与投资地主管机构之间的投资争端,则应参照ICSID模式统筹考虑由两岸四地共同建立专门仲裁机构加以妥善解决;而两岸主管机构之间发生的因履行世界贸易组织TRIMs与GATS或ECFA及其后续投资保障协议而产生的争端应当在ECFA框架下,与其他经贸争端(如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保护等)综合考虑,通过政治与法律混合模式加以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16.
按照美国的特别301条款,美国可对WTO成员没有违反TRIPs协定的行为采取报复措施,报复范围超出TRIPs协定要求的限于相同部门的规定,并且取代了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因此,当美国作为TRIPs协定下争端的原告或被告时,其利益很难通过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得到满足,遂诉诸特别301条款下的单边措施。由于TRIPs协定倾向于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美国很难通过WTO体制维护本国利益,随着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加强,特别301条款的单边措施的效力将逐步削弱。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在新冠病毒肺炎流行威胁的背景下,企业品牌危机爆发频繁,消费者报复行为成为企业经营必须认真应对的问题。基于认知失调理论,从品牌危机的消费者响应视角出发,探讨企业社会责任声誉与危机类型对消费者报复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声誉对消费者报复行为具有显著影响,积极的企业社会责任声誉能抑制消费者报复行为;品牌危机类型对消费者报复行为具有显著影响,象征型危机情境比功能型危机情境更易引发消费者报复行为;企业社会责任声誉与品牌危机类型交互作用显著。因此,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除了做好核心产品,还应重视企业社会责任投资,竭力避免被消费者视为伪善、失德的企业。  相似文献   

18.
仲裁协议效力认定的依据为仲裁协议的独立性、仲裁协议有效的形式要件和仲裁协议有效的实质要件。其中 ,仲裁协议有效的实质要件包括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仲裁事项和仲裁委员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