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寿宁待志》是冯梦龙知寿宁令时编撰的一部县志,其中《风俗》《岁时》二篇,冯梦龙以他乡人视角,详细记载了寿宁衣食住行习俗、婚丧习俗、岁时习俗等,综合体现了冯梦龙眼中寿宁的独特民俗。冯梦龙长期生活于苏州和麻城,深受苏州文化及麻城淳雅风俗的浸染,相比之下《寿宁待志》中记载的寿宁民俗呈现出奇、穷、陋等特色,这不仅是冯梦龙以超越地域局限的视角真实展现明代寿宁民俗特色,亦彰显了他身为县令对寿宁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
章学诚档案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学诚,字实斋,号少岩,祖籍会稽(今绍兴)人,生于乾隆三年(1738年),卒于嘉庆六年(1801年).其祖父章如田璋“望于乡党,尤嗜史学”父章镳,乾隆七年进士,先后主讲天门、应城等书院.章学诚自幼有志于史学,自以为:“丈夫生不为史臣,亦当从名公巨卿执笔充书记,而因得论列当世,以文章见用于时,如纂修志乘,亦其中之一事也”.他一生没有固定职业,先学文于朱筠,后事梁国治,又事华沅,终生为人幕僚.四十一岁时即乾隆四十二年成进士,又“自以迂疏,不敢入仕”.乾隆五十二年清庭吏部授其知县,时年五十岁,他又怕荒废史业而未就职.章学诚为史志之业,耗尽毕生精力,但生活穷困不堪,颠倒狼狈,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三十年来,苦饥谋食,辄籍笔墨为生,往往为人撰述状志谱牒,辄叹寒女代人作嫁衣裳.而自身不获一试时服”.困顿动荡的生活并没有改变他崇尚史志事业的信心,虽“江湖疲于奔走”,却“能撰著于车尘马足之间”.他二十七岁时就随父参修《天门县志》.此后,陆续主修或参修的志书有《和州志》、《永清县志》、《大名县志》、《毫州志》、《麻城县志》、《石首县志》、《常德县志》、《荆州府志》、《广济县志》和《湖北通志》,并著有《方志辨体》、《方志立三书议》、《修志十议》、《记与戴东原论修志》、《州县请立志科议  相似文献   

3.
明冯梦龙所修纂的<寿宁待志>创方志修纂的"待志"之体,又具有一定自传性笔记的特点,并于其中提出了自己的方志观,故该志在供后世方志编纂参考、补证它史相关记载之不足、研究寿宁民俗文化史和研究冯梦龙及其思想等方面都具有较高价值.该志的撰写亦存在如对兵事、人物记载过简、个别记载依据传闻等缺陷.  相似文献   

4.
(一)嘉庆《泾县志》的由来 泾县(位于安徽东南部)修志始自南宋,宁宗嘉定年伺知县王栐首倡志事,撰成县志十三卷,其书早佚。明代凡三修:正德年间泾人左顺撰志八卷。成化丙申(1476),曹迁撰成增志十卷,赵昌为之校正。嘉靖辛亥(1551),王延幹受知县邱时庸礼聘,主持志事,越数月而志成。该志凡十一卷。明代三志,惟嘉靖《泾县志》尚见于《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 入清,《泾县志》又经三修。顺治年间知县孙登第奉部院李日芃檄令,聘举人王云龙、赵时可等纂成县志一部。乾隆十八年(1753)郑相如私纂《泾县志》四十五卷本行世,人称《郑志》。《郑志》采用纲目体,纲仿《春秋》,目仿《左传》、《谷梁传》、表志列传则取法班马。  相似文献   

5.
冯梦龙晚年出任寿宁县令,乃其生平中大事。然其任期讫于何时,因文献无征,迄今多沿用陆树仑先生多年前的一个大致判断。综合新见曹学佺赠别诗,《寿宁待志》有关代署事实的记载,以及明朝官员考察制度,可以判定,冯梦龙在任职寿宁知县将近三年之际的考察中,因年龄及出身问题而致仕,其寿宁知县任期只有三年,而非四年。  相似文献   

6.
传世的1925年朱恩昭修纂6卷本《豫旺县志》一直被学界当做宁夏同心县重要的地方文献在利用.实际上,这部旧志是撮抄之作.编纂者直接把(民国)《朔方道志》中与同心县前身镇戎县有关的内容撮抄出来,参考《朔方道志》的体例,再杂以(光绪)《平远县志》的部分内容,汇集为一编,取名《豫旺县志》行世.《中国方志丛书》《宁夏地方志丛刊》《中国地方志集成·宁夏府县志辑》等丛书都影印出版了这部志书,客观上扩大了它的影响.该志对于研究同心县史志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崇板七年(1634年)夏,冯梦龙完成了对(智囊》一书的重新整理和修订,交付同乡好友张我城以(智囊彻书名重刻刊行。同年八月,年逾花甲的冯梦龙不远千里赴闽,开始了他在寿宁县为期四年的知县生涯。在冯梦龙的一生中,崇份年间,是他集中精力致力于从事政治活动的一个重要时期。冯梦龙的施政思想、吏治实践在这期间均有突出的表现。崇债十年(1637年)春孟,冯梦龙在寿宁任上编撰的情宁待志》,为我们了解他在寿宁的吏治活动提供了翔实的资料。评价冯梦龙在寿宁的施政作为和吏治成就,以往人们的研究常常局限于《寿宁待志》本身,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8.
自魏晋南北朝至清,成都地方志的发展经历了地记、图经到方志的演变过程。宋代成都的修志活动日趋频繁,六修成都志。及至明清,成都府县志保存下来的有四部:天启《新修成都府志》、康熙《四川成都府志》、嘉庆《成都县志》和同治《重修成都县志》。本文利用四部成都方志所载"纂修姓名"对明清成都府县志修志人员的职责和分工及其修志经费来源进行了分析考证。  相似文献   

9.
张嘉谋     
<正>张嘉谋(1874.5.14—1941.8.5)字中孚,自号梅溪钓徒,南阳人。早年就学于开封明道书院,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被选拔为贡生,考中河南乡试举人。曾主讲于陕州三门书院及淅川丹江书院。继之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由当时南阳知县潘守廉延请主修南阳县志。时年27岁,他学有根底,笃志撰述,早有纂修南阳县志的志向“于郡县分析山川原委、人物兴衰、典籍存亡,殚心搜访者有年”,对修志作了较充分地准备。尽管如此,亦谦让不敢自承。正好遇到荣成进士孙葆田来宛南讲学,遂由潘知县相率请教于孙公,请其“发凡起例,参予商订。”而张嘉谋自己则夙兴夜寐,勤于著述,广搜博求,严于考证,经两年而编纂成书。该志仿陆陇其的《灵寿志》,依《史记八书》、《汉书十志》体例,参考书籍达百种。由于能博采众家之长,特别是发扬了名志“详而不芜,赡而有体”的优点,所以内容颇为丰富,体例也较为严整。该志“上自  相似文献   

10.
自魏晋南北朝至清,成都地方志的发展经历了地记、图经到方志的演变过程。宋代成都的修志活动日趋频繁,六修成都志。及至明清,成都府县志保存下来的有四部:天启《新修成都府志》、康熙《四川成都府志》、嘉庆《成都县志》和同治《重修成都县志》。本文利用四部成都方志所载“纂修姓名”对明清成都府县志修志人员的职责和分工及其修志经费来源进行了分析考证。  相似文献   

11.
彭秋潭     
彭秋潭(1748—1800年在世),名淑,晚年自号方山居士,湖北长阳县人。二十三岁中举,以后屡试南宫,直到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才踏上仕途,此时已三十四岁。历任江西吉水、瑞昌、崇仁等地知县二十余年,“居官清慎,不事奔竞”(《长阳县志》卷五)。著有《秋潭诗集》、《秋潭败帚》、《秋潭外集》、《秋潭窃言》及《蟾芝集》等,然多已散  相似文献   

12.
章学诚与柯林武德史学思想比较散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清代历史学家。章氏之父名鏣,乾隆七年(1742)进士,虽曾任湖北应城县知县,但主要以教授为生。由于家境贫寒,章学诚“不能不望科举”(《章氏遗书》卷二九《与汪龙庄简》),直到40岁才考中举人,次年考上进士,归部待铨。他“自以迂疏,不敢入仕”(同上卷一七《柯先生传》),主要职业乃主讲书院、修志撰书。章氏在文学、史学、哲学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而史学尤甚。他在史学方面的主要著作有《湖北通志》等多种方志,而代表作《文史通义》则“上采班、刘,  相似文献   

13.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张如安教授点校,浙江人民出版社2020年11月出版,计六册, 3345千字. 同治七年(1868),鄞县知县戴枚礼聘徐时栋、张恕、陈劢三人总修,另聘陈继聪、袁杰、周宗坊、刘凤章四人为协修,于同治十三年甲戌(1874)完成《鄞县志》初稿,戴枚、张恕于光绪二年(1876)为之作序.在排版刻印的两年时间,该志仍有所增订,正文中多有"光绪"年号.《鄞县志》今传刻本牌记为"光绪三年丁丑冬十二月初竣",实际正式刊刻在光绪四年八月以后,由杨坊之子出资印行,故又称光绪《鄞县志》.同治《鄞县志》堪称历史上鄞县志书中资料最为详尽、考证最为严谨的一部鄞县志,是这一时期方志界崇尚征信的产物,亦是这类编纂的典范之作.该志精于考订,以考核严密著称,纠正了旧志的大量错误,甚至纠正史学大家钱大昕、全祖望的失误亦不在少数.诚如其凡例云:"钱《志》所收碑记之类,以诸家遗集、宋元明旧志及石刻拓本校之,多有舛误,今俱改正."同治《鄞县志》堪称清代晚期方志中的上乘之作,并成为民国《鄞县通志》的直接蓝本.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方志丛书》、《中国地方志集成》收录的数百种民国方志中,《酆都县志》、《永顺县志》、《新兴县志》和《东湖县志》是4种编排了尾花的极少案例。从其中的尾花图案来看,既有对中国传统绘画元素的继承,也有对西方绘画技巧的借鉴,体现了中西文化交融的特点。从尾花的版式编排来看,则缺乏规范,既非有空必排,也非图文分排,说明民国方志中的尾花运用仍处于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15.
会稽二志     
宋、元两朝,是我国各地开始大量修纂地方志的时代。根据张国淦《中国古方志考》的统计,浙江省共有宋代方志一百三十九种,元代方志三十九种。这中间当然不乏佳志。其中如《临安三志》、《四明六志》,已经成为后世对于一个地区几种不同的宋、元方志的美称。清陈(鱼禀)在嘉庆十四年(1809  相似文献   

16.
今日所能见到最早的《宁德县志》刊本为嘉靖十七年(1538)版.明嘉靖时有54个县,早于嘉靖十七年的县志只有13种.自嘉靖丙辰(1556)迄癸亥(1563)八年间,“倭寇”四次以上攻陷宁德县城,县志板毁书亡,万历版《宁德县志序》已称“迨遭辛酉之变而是刻悉付祝融氏矣”.实际上,整个闽东包括古田、福安、连江、罗源以至福清、永泰、闽清诸县都没有留下嘉靖版县志,明版宁德志居然能被宁波天一阁保存至今,实在非常难得.但此志椠刻比较粗糙,漫漶缺损之处颇多,幸有同年刊刻的《福宁州志》残本可以取校.  相似文献   

17.
康熙元年刻、康熙十一年增刻本《(康熙)清远县志》所收词作九首,作者均题为明代清远县官员。其中,前五首与《文溪集》中的基本相同,据《清远县志》与《文溪集》的文献版本年代的比较、词作的内外文献互证及两者之间的文本差异,确定县志中的前五首词源于南宋李昴英的《文溪集》,后四首为明词。方志在编纂过程中为了满足方志编纂的体例、内容的要求,编纂者故意抄袭某些文本,对原作的小题、正文进行删改,以符合县志的选词标准。而后来的方志编纂者也未加考订,导致错误接连出现在四种《清远县志》之中。  相似文献   

18.
沈迅(1605——1647),字羽兄,号宙泉,祖籍蓬莱,其祖父沈梦麟于明万历年间在莱阳县孙受乡(今属莱西市)我乐村读书,后遂定居于此.明天启四年(1624年),沈迅中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成进士,历任新城、蠡县知县.崇祯十一年(1638年)进京任刑部主事.不久任方司正副郎、兵科给事中.后因保荐高计光为凤阳总督不当,降为南京国子监博士.沈迅为此请假回家休养.时清兵入侵,沈迅遂与弟沈迓于孙受筑寨防守.崇祯十五年(1642年),清兵攻占莱阳后,即分兵攻孙受,沈迅与弟沈迓率众凭寨击退清兵,使孙受寨得以暂时免遭清兵蹂躏.  相似文献   

19.
《寿宁待志》收录了冯梦龙在寿宁期间创作的8首诗.冯梦龙有诗集《七乐斋稿》未见,今仅《冬日湖村即事》一首编入朱彝尊《明诗综》.早年与韵社社友唱和诗收入《郁陶集》,内有冯的《乱离诗》30首,今仅见其最末一首.宦寿期间,有《游闽咏草》一卷,曾请闽中文学家、藏书家徐(火勃)作序,亦未见,仅余4个“摘句”.清兵入关,冯曾刊印几种宣传抗清的小册子,郑振铎说:梦龙也是一位爱国的热情诗人,今所见抗清小册子,有2种,  相似文献   

20.
昆明的行政称谓始自元朝,至1922年前称为县,1922年起迄今为市。昆明的地方志,今存《昆明县志》和《昆明市志》等部。二志内容和体例,可以说是小同大异。对此,本文拟作简略的比较评介,以为我们编纂当代地方志,起借鉴作用,从而阐明地方志史料的探讨,是方志学的一个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历史学不可缺的重要方面。余绍宋在《方志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