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此情可待》是程抱一先生继《天一言》后的又一部力作。小说呈现给读者的是一段摈弃教条、超越欲望的生死爱恋,作家利用对"道"的认知,独具匠心地引入"道"的意象。发掘"道"在小说中所体现的文学内涵,能更深刻地领悟"道之重生"、"爱之重生"的生命境界和文化真谛。  相似文献   

2.
《三国演义》所演是“义”而非“忠”张志合《三国演义》是一部以描写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为主的书。而文学即人学,所以《三国演义》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它不仅仅是宋、元、明以来的“市井细民”和知识分子对活动在三国时期的历史舞台上的各种各样的人物作出自己...  相似文献   

3.
<正> 邓友梅与陆文夫都是在市井小说方面独树一帜的当代著名作家。从1979年开始,邓友梅把精力都放在了市井小说方面,尝试创作一种《清明上河图》式的作品。他曾说:“我向往一种《清明上河图》式的小说。”《话说陶然亭》问世后,文坛震惊。紧接着,《双猫图》、《寻访“画儿韩”》、《〈铁笼山〉一曲谢知音》、《烟壶》、《那五》等联袂而来。这一组独特的、充满耐人咀嚼的北京风味的市井小说,与作者的其他作品,与其他作家的作品区别开来,形成了邓友梅自己的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陆文夫的作品,从一开始就把苏州作为表现的艺术对象,并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被誉为“小巷文学”或“苏州文学”。特别是《美食家》这部中篇,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市井小说的佳作,也是陆文夫创作道路上的一座高峰。它与邓友梅的《那五》、《烟壶》等作品,  相似文献   

4.
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红字》是美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象征派小说,它描写了17世纪新英格兰清教社会的生活面貌。霍桑擅长使用象征的手法,他运用的象征主义手法对美国文学的兴起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在小说《红字》中,象征主义手法这一创作特征的体现尤为引人注目。文章将对小说中所运用的象征寓意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突出小说作者试图揭示的《红字》主题——真实。  相似文献   

5.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编撰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凌濛初编写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是在宋元话本小说日增、说话技艺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逐渐脱离了讲唱文学的形式.由文人搜集整理、加工创作,专供案头阅读的两部优秀的白话短篇小说集.这两部拟话本小说集以城市细民的日常生活和商业活动为主要背景,以城市细民为主要描写对象,相当全面、精细地反映了当时封建时代的广大市民群众日常的家庭生活、爱情婚姻及经商买卖等活动情况,是明代中叶一幅多角度、全方位的社会风俗画的长卷.在两部小说集中,尤以描写明代市井细民经商营业活动的商业题材小说更醒目突出,更具独特创性,更能反映出当时的时代气息及广大市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意识和审美价值观念,在中国古典小说描写的众多题材中另辟了一条蹊径.  相似文献   

6.
一、鲁迅小说中“我”的写法 鲁迅的《呐喊》、《彷徨》是两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集,共收小说二十五篇。其中用第一人称写的就有十二篇:《狂人日记》《孔乙己》、《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故乡》、《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祝福》、《在酒楼上》、《孤独者》、《伤逝》。由此可见,鲁迅是很喜欢用第一人称进行小说创作的。一个作家采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来结构小说,展示情节,突显主题,这是由他的创作观和艺术个性决定的。鲁迅写小说有着非常明确的创作目的,就是“想利用他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我们以"可写性"亦即"可重读性"来衡量一部作品是否有经典价值,那么《白鹿原》迄今为止的阅读史,或许只是一个开端。《白鹿原》深厚的历史生活描写、深刻的文化思考和人性揭示,使之经受住了二十多年的阅读考验。当我们把《白鹿原》视为一部动态、开放和富有未来性的小说文本时,小说承载的中国故事,就成为读者不断进入历史想象的生发点,而在作家"希望达到而未曾达到"的文本之间,又潜藏着批评家和研究者多向度阐释的种种可能。这既给了我们有关中国问题的诸多启示,也给了我们有关中国文学未来命运的深远思考。  相似文献   

8.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问世后,其叙述模式的界定一直是困扰读者和批评家的话题。许多人认为,这部奇异小说完全是作家神秘幻想的产物。事实上,虽然作家生活经历有限,但她的创作绝不是无源之水,是其家族传说和文学传统融合的产物。该小说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吸纳了文学传统,而且还跨越了传统,即将哥特式小说和家庭式小说的叙事模式结合起来,同时也将女性小说的思想内涵和女性意识融入其中,从而推陈出新,成就了一部不同凡响、具有张力的文学杰作。  相似文献   

9.
如何将作家论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即从一个新的视角全面阐释某个作家的创作活动,发前人所未发,言他人所未言,是文学研究者的执著追求;成功地体现论者的匠心独运,准确地剖析作家的创作得失,提纲挈领地梳理作家的艺术脉络,是文学研究者的智慧所在。赵俊贤先生的近著《论杜鹏程的审美理想》就是这样一部凝结着智慧同时又将杜鹏程研究提高到一个新高度的重要硕果。杜鹏程是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曾影响了一个时代。杜鹏程的研究亦因冯雪峰、胡采、潘旭澜等文艺理论家的辛勤耕耘而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开拓一个新的视角,开创一个新的格局,足赵著将杜鹏程  相似文献   

10.
在小说的写作技巧中,叙述视角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伴随着文学自身的发展,经过作家对文学创作的实践,他们采用了一个全新的叙述视角即"非常态叙述"视角。通过对阿来《尘埃落定》和方方《风景》的叙述视角分析,探求"非常态叙述"视角的叙事作用,即所带来的陌生化审美感受;纯净与突破常规的眼光对人性的赤裸揭示;寄寓了作者本身的价值干预。  相似文献   

11.
一、党给他的创作以生命 彝族作家李乔是以他的长篇小说《欢笑的金沙江》而引起文艺界和广大读者的注意的。这部小说的第一部《醒了的土地》发表于一九五六年,可以说是建国以来最早出现的反映我们国家一个重要民族——彝族人民生活和斗争的作品,是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的一个值得祝贺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带灯》小说是《古炉》小说的继承和超越。这种继承和超越主要表现在意象的反复、意义的递进和意境的嬗变三个方面。《古炉》小说让人绝望,《带灯》小说给人希望,两部小说互为因果,互相支撑,共同建构起了作家贾平凹近年乡村书写的文学风景。  相似文献   

13.
虚构一个奇幻的世界,游历其间,并借主人公在异域的所见所闻来讽刺现实,这类小说中外不乏其例,而《镜花缘》、《格列佛游记》则称得上是上乘之作。老舍不仅读过这两部小说,而且从中归纳出了这类小说的写法,并在此基础上创作了一部中国的《格列佛游记》——《猫城记》。 1726年,英国作家斯威夫特发表《格列佛游记》,1818年,我国的李汝真刊行《镜花缘》。虽然《镜花  相似文献   

14.
《型世言》的空间结构和世态万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型世言》是明代拟话本中一部长于空间结构的短篇小说集 ,对小说社会内容的开拓尤其出色。它善用概述和场景对小说时代背景、社会情势、市井生活、复杂人物关系作绘声绘色的描写 ,使小说呈现一般短篇小说少见的世态万象。《型世言》的空间结构还善于将社会情势变为展现人物性格的特定情境 ,揭示人物行动逻辑的合理性 ,塑造出性格、心理都较丰满真实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5.
被文学史遗忘的《小说季报》集中彰显了民国初年鸳鸯蝴蝶派文学的嬗变.基于鸳鸯蝴蝶派作家的“共和”语境体验,他们将“导世牖民”作为办刊宗旨,与此同时,却又认同于传统小说观念和娱乐化的写作方式,这使其创作呈现出多元面相.《小说季报》中的老派鸳蝴作家在现代语境的压力下,悖论式地解构了他们营建的古典文学世界,而新生代鸳蝴作家则构建了一个全新的艺术世界.这些嬗变特征的发掘可以修正民国初年鸳鸯蝴蝶派唯娱乐化的笼统印象.  相似文献   

16.
三百多年来,治中国古代小说者,都知道明代《三言》、《二拍》这五部短篇小说集。随着《型世言》的发现和出版,人们才获悉,除《三言》、《二拍》外,还有《一型》。但对《型世言》的研究,在大陆才刚刚开始。这里,我想就《型世言》的发现者是谁?《型世言》作者陆人龙是个怎样的作家?《型世言》究竟是怎样的一部作品?这三个问题谈谈我的看法。一、《型世言》的发现者是谁?据我所知,1991年冬天,韩国学者、明清小说研究专家朴在渊写论文《朝鲜时期中国通俗小说翻译本之研究──以乐善斋本为中心》之第二章时,在朝鲜王妃图书室乐善斋…  相似文献   

17.
曾祥彪先生供职于湖南作家协会,主编《作家天地》杂志。在我的印象里,他的写作多以报告文学为主,如《脊梁》、《梅山精武魂》等,都是较为地道的报告文学。尤其是他的《绿色王国的脊梁》一文曾在我的心目中留下过深刻的印象。但未想到的,他忽然转行烹饪起情感小说来,并且很快将一部洋洋20万言的《爱情是什么》(北方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送到了我的案头,真让我有些意想不到。  相似文献   

18.
《红字》是19世纪中期美国后期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代表作。《S.》是至今仍活跃在美国文坛的现实主义作家厄普代克的作品。厄普代克明确表示《S.》与《红字》存在着联系,且种种迹象表明《S.》对《红字》进行了戏拟,是后者的续作。本文对以上两部小说做了比较阅读及研究,分析两部小说在爱情主题的内涵上的异同及其意义,并以此为例,探讨了续作与原著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小说《游园惊梦》是白先勇将昆曲与文学高度融合的一部作品,对昆曲这一舞台艺术兼文学经典的巧妙运用,使小说不仅在艺术技巧上做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而且使其表现出更深刻的主题内蕴。昆曲对《游园惊梦》的创作渗透主要表现在:一是昆曲对小说创作技法方面的渗透;二是昆曲作为小说潜在的叙述话语对小说主题的深化;三是作家通过昆曲与小说创作的结合传达出的对传统文化的追寻和昆曲式微的失落。白先勇是将传统文化与文学融合的典型,研究昆曲对白先勇小说创作的影响,有利于深入了解作家的创作风格,并由此看到传统文化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引起人们对日渐式微的昆曲艺术的关注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审视。  相似文献   

20.
《使女的故事》是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一部女性视角的反乌托邦小说,它与传统反乌托邦小说既一脉相承又具有明显差异性,鲜明地体现了女性作家介入西方反乌托邦文学后,对其进行的颠覆与重构。本文将《使女的故事》置于反乌托邦文学传统之中,对比和考察它与传统反乌托邦小说代表作《一九八四》在女性话语、女性形象等方面所呈现出的关联与重构,进而探讨女性立场介入反乌托邦文学后所带来的发展与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