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邾国墓及其青铜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枣庄市山亭区东江村古墓所出青铜器铭文与其它青铜器及相关传世文献的综合考虑,可以推测,小邾国第一代国君朱友父的被封约在周平王三年(公元前768年),而朱友父的儿子朱庆作为小邾国第二代国君,约当生活于春秋早期,东江小邾国墓地的第4号墓主可能就是朱庆,第1号墓则为其夫人;东江村第2、3号墓的墓主可能为朱庆的下代小邾国君(邾公子害)及其夫人;5、6号墓的墓主可能就是邾公子害的下一代,也就是《春秋》所载的犁来及其夫人。这样,根据东江村古墓及其中所出青铜器资料,可以复原出春秋早期小邾国的完整世系来。  相似文献   

2.
枣庄东江小邾国贵族墓地发掘的意义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江村古墓共六座,分两排南北向排列。出土有铭铜器24件。根据所出铭文等相关资料,可以对各墓墓主作出推测,并进而探讨小邾国的建立及其都城所在与疆域范围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丁宏健 《殷都学刊》2011,32(1):43-47
2009年底在河南安阳西高穴村发现了曹操墓,这不仅引起社会各界对此墓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三国文化热"、"曹操热"。本文就曹操一生所担任的官职加以考述,从而使我们对曹操的戎马生涯有更为详尽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2005年1月22日,《新民 晚报》关于日本 人 在 安 徽 歙 县 为 我 民 族 败 类 王 直 修 墓立 碑 的 消 息 一 经 曝 光 , 立 即 引 起 了 举 国声 讨 :说 有 损 国 家 尊 严 、让 国 人 蒙 羞 的 有之 ,要 求 拆 墓 毁 碑 的 有 之 ,责 问 地 方 政 府的 有 之 , 谓 这 是 一 种 挑 衅 的 有 之 … … 似乎 此 举 真 得 成 了 “千 古 奇 事 ”— —日 本 —“友 人 ”和 安徽 地方 当 局太 离谱 了 。结果 ,墓 被两 位 大学 教师 给 砸了 。 其 实 ,国人 不 必为 此 大动 肝火 。王直的 千秋 功 罪历 史自 有 评说 。 要 …  相似文献   

5.
林华东 《浙江社会科学》2012,(7):111-118,159
《史记·东越列传》记载中的西汉东瓯国内容简短,故其国都所在,至今仍是一大悬案。2006年9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温岭市大溪镇塘山村北发现了一座西汉之时平面呈"甲"字形的大型土坑木椁墓(M1),附近又有一座城址,发掘者遂宣称东瓯国都在温岭大溪,而塘山大墓则是东瓯王陵。本文从其古城方位与规模、塘山大墓及其随葬品特点,并通过对东瓯国史料、疆域和方言的全面剖析,以及温州的历史沿革,结合考古文物新发现,从而主张东瓯国都应在温州市区,温州建城实应始自公元前192年。  相似文献   

6.
南昌海昏侯墓出土《诗经》,学界一般认为属于《鲁诗》。通过对海昏侯墓出土《诗经》中的传、故训、文字以及《齐论语》等其他竹简,结合传世文献记载,海昏侯墓《诗经》属于《韩诗》的可能性更大,可能与昌邑国《韩诗》学者王吉有关。通过海昏侯出土诸多简牍文献可知,刘贺其人虽缺少政治谋略,但也非冥顽不灵之徒。相较于汉代其他诸侯王,刘贺亦称得上是好学之人。  相似文献   

7.
一次去泰山,有幸凭吊冯玉祥墓。墓碑上刻有先生的“丘八诗”。全诗如下:平民生 平民活不讲美 不讲阔只求为民 只求为国  相似文献   

8.
一九六五年,在北票县西官营子发现了两座十六国时期北燕官僚贵族冯素弗石椁墓。墓内出土遗物四百七十多件。其中有陶器、铜容器、漆器、玉器、玻璃器、铁工具、兵甲马具、文具印章等。本期选用四件,介绍如下。鸭形水注:玻璃质,横长身、张扁嘴如鸭。长颈鼓腹,尾细长较尖,颈腹部用玻璃条盘卷作装  相似文献   

9.
从楚人尚钟看钟氏的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人每每将钟鼎并称对举。在周朝,钟是音乐的表率,鼎是王权的象征。在楚国,钟既是音乐的表率,又同鼎一样是王权的象征,尚钟之风,于楚为烈。其证甚多,择举如次。(一)从出土文物看。楚之王公贵族,以随葬钟乐来显示自己的显赫声势和文化素养。据笔者不完全统计,传世和零星出土之楚钟主要有楚公钟(吴大徵《(?)斋集古录》卷二),楚王媵邛仲(?)南(?)(《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165页),楚公逆钟(同上),楚王领钟(同上),楚惠王钟(《七国考》卷七引赵明诚《金石录》)等。出土成套编钟的墓,主要有楚令尹子庚墓、信阳长台关大墓、临澧一号墓、楚幽王墓等。而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淅川下寺春秋楚墓出土  相似文献   

10.
海阳嘴子前春秋墓出土了一件典型的河南淮阳陈国铜器。 70年代以来 ,豫南、鄂北诸国铜器不断在山东出土 ,而山东铜器又在湖北有所发现。这些铜器的传播与嫁女、迁徙和馈赠都没有关联 ,根据铜器年代和出土地点可以判定是齐桓公伐楚造成了这种同一时期铜器双向流动的现象。海阳嘴子前属于莱国墓地 ,文献中没有莱国参加伐楚的记载 ,应据考古发现补充经籍阙佚。  相似文献   

11.
《白全周墓志铭》于20世纪70年代出土于陕西省横山县魏墙村。墓主白全周称贯南阳,与志文中所言先祖白居易之郡望不符,当为伪托冒袭。墓主先后在定难军担任正兵马使和节度押衙,主持回图重务。揭示了唐末五代时期的定难军夏州政权以回图贸易作为财政收入来源之一。墓主之仕宦,由正兵马使迁转至于节度押衙,说明在唐五代时期的定难军政权中,节度押衙之职级略高于正兵马使。同时,墓主还以押衙身份兼知他职,乃至管理藩镇经济事务,说明定难军节度押衙一职出现了阶官化趋向。  相似文献   

12.
汉魏时期,夭折儿童瓮棺葬的习俗依然广泛存在.其原因包括人伦亲情、礼仪规范以及人们对凶祟殇魂的排斥与恐惧.许阿瞿画像石墓是汉代殇葬的特例,其建造目的在于用画像石墓厚葬的规格与隔离生死两界的功能完成对“儿鬼”的驱祟仪式.为使仪式符合汉代丧葬的礼仪,建造者又赋予墓室画像新的内涵,即以一种象征的形式为成为“儿鬼”的许阿瞿举行“成年礼”.  相似文献   

13.
东汉诸侯王墓是规模、等级仅次于皇帝陵的大型墓,其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这一阶层的埋葬制度,而且便于更全面认识汉代丧葬等级制度.通过对考古发掘并已基本认定的东汉王墓、王后墓的考察,结合文献记载,从墓葬的地面建制、墓葬形制、随葬品、玉衣制度等四个方面,可以看出东汉诸侯王墓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4.
序 自新中国建国以来,所发现之历史文物,品种繁多,内容丰富,可称空前。商周铜器铭文及甲骨文而外,以战国文字发现为最多。楚国竹简、晋国盟书、曾侯乙墓之器铭、中山王(?)墓之器铭,皆为研究战国文字有系统之珍贵资料。海内学者已先后发表论著。今读张守中同志编写之《中山王(?)器文字编》,其征集资料之全,摹写文字之精,成书传播之速,为网罗一国文字之第一部字书,信难能而可贵矣。余意晋、楚、曾三国文字,如有同志分别辑为文字编问世,将使读者明辨某国文字之特点,对于研究战国文字,便利多矣。即以中山国文字特点而言,如大鼎:“早弃羣臣”,早作(?),从旦为义符,以枣为音符。周敔(?)有早字,鼎文不用早字而创(?)字。方壶:“遂定君臣之位”,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集安禹山JYM 331 9号墓因其形制特殊 ,墓侧有人面刻石 ,出土过东晋瓷器等而成为一座重要古墓。 1 96 2年、 1 983年、 2 0 0 3年 ,先后在该墓出土 3枚卷云纹铭文瓦当 ,深受人们关注。经本文作者认真考辨 ,第一次使瓦当铭文得以完整识读。以此为基础 ,对与墓主人有关的一系列问题作了考证与初步研究 ,得出新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一)1.查阅方志,寻找郑和墓地的依据郑和六次下西洋回国后,做了南京守备.宣德五年(1430年)奉命第七次下西洋,死于古里国(今印度南部).这样一位伟大的航海家,死后葬于何处呢?人们十分关心此事.据清同治《上江两县志》记载:牛首山“有太监郑和墓,永乐中命下西洋,宣德初覆命,卒于古里,赐葬山麓”.又据《金陵物产风土志》记载:“牛首山郑太监坟,即郑和埋骨处也.植红豆树一株,干叶作碧绿色,结果如红豆,予幼时犹及见之,今俱濯濯然矣”.地方志的记录,说明了其历史的可靠性,为我们查找墓址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但由于没有指出其具体的地点,对调查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2.调查考证,初步确定郑和基址在牛首山.一九八一年,笔者随有关人员前往牛首山对郑和墓址进行实地勘查.在山脚下的江宁县谷里乡周村,老百姓反映有座“回回山”,山上有座“马回回墓”.调查人员根据地方志的记载,循着“线索”,披荆斩棘,在杂草丛生的牛首山脚下查找到了郑和墓地.只见:墓园宏伟,坟扩明显、扩呈马蹄形,由人工用土垒成,周长约200余米,墓色土质,隆起高约5米.据说,这里原有郑和墓碑,还有石刻等建筑.一九八四年,笔者主持郑和墓的维修工程,在墓前发现碎砖残瓦,还有一块完整的明砖.距墓不远处有一个小村庄曰“郑家村”,村民自称其是“郑墓”的  相似文献   

17.
凉国长公主是睿宗皇帝的第五女,开元十二年去世时她的兄长玄宗皇帝恩诏其墓陪葬桥陵,神道碑敕使当时的大手笔苏颋撰写,并由玄宗皇帝御笔隶书上石。文章考察《凉国长公主碑》在后世的流传情况,认为它是玄宗的隶书目前留存下来最早的最大型纪念物,是大唐盛世文化的软实力在玄宗时代石刻表现的先声。《凉国长公主碑》在后世分别以石刻拓本和文集本的方式流传并产生影响。《文苑英华》收录的碑文文字与拓本歧异,是其为别集本系统的明证。明清以来,金石著作里对《凉国长公主碑》的讨论,集中在公主的名字、卒日、婚嫁等方面。碑刻中失载凉国长公主与薛伯阳的第一次婚姻,反映了唐代公主失去自由的婚姻悲剧。《凉国长公主碑》记载的主体虽然是凉国长公主,但她的人生不是属于她自己,而是属于她的书写者唐玄宗。  相似文献   

18.
从考古发现谈中山国的崇“山”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一九七六年至一九七八年两座战国中山王墓在河北平山县三汲公社相继发掘以后,引起了我因史学界和考古学界的广泛重视。为了进一步研究中山国的物质文化,保护好遗留下的遗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曾连续几年在三汲公社范围内对中山国的遗址进行了考古工作。通过对中山国的观察与分析,战国中山国的文化性质开始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出土的大批文物中我们发现,这里的山形器饰为它处所罕见,成为中山国文化的独特之处,因而得到的印象是:中山国是崇山的。本文拟通过山形器饰的观察,对中山国崇山的特点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殷比干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新斌 《殷都学刊》1998,(4):12-16,25
比干是中国古代忠君爱国的楷模,但其身份并非某些古籍中所说的太师或少师,而可能是一位王子。武王灭商后封比干墓,不仅是稳定统治的措施,也使比干墓成为天下第一忠臣墓。比干精忠报国的行为和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敦煌发现了一些西晋墓画.敦煌早期壁画的部分内容与敦煌墓画中的部分内容很相近;西晋墓画的一些内容直接进入了敦煌壁画;两者的联系还说明莫高窟当时所具有的中原风格,不但是传自中原的南北艺术融合的产物,也是传自西域、印度的佛教艺术风格与敦煌本地的汉晋艺术融合的产物.在空间上、在时间上、在艺术上两者都是近亲,敦煌西晋墓画是敦煌壁画的另一个源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