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修订本《辞源》一册280页“劳苦”条,书证之二云:“《史记·项羽纪》:‘劳苦功高而未有封侯之赏。’”按:书证撮录原文,随意删除文字,又将相邻句子拼凑一处,造成引文失误,且令读者以为“劳苦功高”这一成语在西汉《史记》成书时已经定型,其实这是不确的。《项羽本纪》只是成语“劳苦功高”的语源,且分属转折复句中的上下两个分句,并未定型化。《史记·项羽本纪》原文,乃是鸿门宴上樊哙闯帐,为刘邦责难项羽之言:“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  相似文献   

2.
“浙江”原是江名,后来演变成为省名。它出现于秦汉以前,初见于战国时纪录成文的《山海经》,次见于西汉的《史记》及东汉的《越绝书》和《吴越春秋》。《山海经·海内东经》载:“浙江出三天子部。”《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上会稽(今绍兴)祭大禹,“至钱唐(今杭州),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越绝书·记地传》:“勾践与吴战于浙江之上。”《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勾践与大夫种范蠡“入臣于吴,群臣皆送至浙江之上,临水祖道,军阵固陵”(固陵后改西陵,即今萧山西兴)。文中提到的浙江即今之钱塘江,尚不是政区的名称。钱塘江古称浙江,据《方舆胜览》说:“浙江,取其曲折以为名。”《大明一统志》又说:“江口有山,居江中,潮水投山,十折而曲,故云浙江。”《读史方舆纪要》引卢肇的话也说:“浙者,折也。取潮水出海屈折倒流也。”三说雷同,都和江道曲折有关,折加水为“浙”,故浙江又有“之江”、“曲江”等别称。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嫡长子在家庭内的地位之重要是无可怀疑的。刘盈(汉惠帝)和司马衷(晋惠帝)这些茸懦无能或类似白痴的庸人蠢材,之所以得以继承皇位,唯一的理由就在于他们是嫡长子。在上古,情况却完全两样。例如: “尧杀长子。”(《庄子·盗跖》。王先谦《集解》引崔氏云:“尧杀长子考监明。”文内着重点为引者所加,下同) “舜父瞽叟顽,母嚚,弟象傲,皆欲杀舜。……舜居妫汭,内行弥谨。……瞽叟尚复欲杀之。……舜复事瞽叟,爱弟弥谨。”(《史记·五帝本纪》)  相似文献   

4.
句吴与于越同属古越族,有共同的民俗,表现在衣、食、住、行、婚、丧、喜、庆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现分别谈一谈。“断发文身”是吴越的重要习俗之一。记载吴越“断发文身”的材料颇多。首先就句吴讲,《左传》哀公七年曰:“太伯端委,以治周礼,仲雍嗣之,断发文身,裸以为饰,岂礼也哉,有由然也”。《史记·吴太伯世家》云:“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断发文身,示不可用。”这是讲太伯、仲雍到吴地后,跟随吴越人的习俗,也“断发文身”,《论衡·四讳篇》云:“昔太伯见王季有圣子文王,知太王竟欲立之,入吴采药,断发文身,以随吴俗……曰:吾之吴越,吴越之俗,断发文身”。所以《风俗通义》云:“裸国,今吴郡也。被发文身,裸以为饰”。《论衡·书虚篇》云:“禹时,吴为裸国,断发文身。”可见,吴地的土著本来就有断发文身的习俗。正因为如此,故句吴立国后,就把它作为“国俗”。凡是投顺吴国的入,都必须服从这种“国俗”。《左传》昭公三年载:“吴灭徐,徐子章禹断其发,……  相似文献   

5.
甘肃师大中文系编《汉语成语词典》116页“寸步不离”条云:“语出宋·杨万里《诚斋杂记》卷上。”修订本《辞源》三册1999页“狐穴诗人”条云:“唐乔子旷能诗,喜用僻事,时人称为狐穴诗人。见元·周达观《诚斋杂记》卷九。”按:宋·杨万里与元·周达观并无此作,更不知何处飞来“卷九”之说!前书只见“诚斋”别号,便不管此“诚斋”究是哪“诚斋”,硬指为杨  相似文献   

6.
《左传》代言之分析〔韩〕朴晟镇一、记言,还是代言《左传》里记载人物所说的话历来被称为“记言”。所谓记言出自“左史记言,右史记事”①之说。记事是作者之言,记言则往往不是作者之言。章学诚在《文史通义·古文十弊》中说:“记言之文,则非作者之言也。为文为质,...  相似文献   

7.
贯穿于长达一千五百余年的整个奴隶社会的媵妾婚,是一种流行在奴隶主贵族内部的特殊婚制。二三十年代的一二种婚姻史著作对这种婚制曾略有提及,但此后数十年来,一直未见深入探讨的专文。现将我对媵妾婚的研究所得,书之于次,就教于方家。 何谓媵?《尔雅·释言》云:“媵,将,送也。”由送的意义又引申为陪嫁之人。《史记·殷本纪》:“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奸汤而无由,乃为有率氏媵臣”。所以,孔颖达为《诗·小雅·我行其野》作疏曰:“凡送女适人者,男女皆谓之媵。”古代词汇,多有泛指特指之分。孔疏属于泛指,即所有送女出嫁的人,都称为媵。就其特…  相似文献   

8.
《离骚》是屈原的长篇抒情诗,诗题“离骚”二字历来众说纷纭。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说:“‘离骚’者,犹离忧也。“王逸说:“离,别也;骚,愁也.”(楚辞章句·离骚序》)班固《赞骚序》说:“离,遭也:骚,忧也。”郭沫若则认为,“离骚意即“牢骚”.据今人考证,又认为“离骚”是“劳商”二字的异写,“劳商”本是古代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宋·郑樵《通志》校勘了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货殖列传》中“因以汉都,长安诸陵”,一段文字,得出新的结论,可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书卷误称     
修订本《辞源》二册1240页“拈花微笑”条,概述语源书证云:“相传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惟迦叶破颜微笑。佛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见《五灯会元·卷一·边叶佛》。”按:此书证概述谬误有二:一是篇名误称,考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一》,文在《释迦牟  相似文献   

11.
汉唐研究司马迁撰著《史记》的动机与目的 ......···”········”…毛曦段建海(93.1)《史记》悲剧人物论·········……江秀玲(93.1)《史记》与政书体············……马雅琴(93.1)论唐代学校教育……朱利民王尚林(93.1)《李娃传》新论···············……孙丽华(9 3.1)王维与《维摩洁经)}..·······……严国荣(9 3.2)韦庄{(秦妇吟》失传之谜新探 .……,.…,..........·······……韩云波(93.2)唐人绝句:闪闪发光的明珠—《唐人绝句艺术谈》序················…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杰出的历史家和文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之所以为中外古今许多学者推崇和学习,是与其优良的史笔有密切的关系的。 (一) 史笔的优劣高低,首先是能否写历史真实的问题。司马迁的《史记》素有“实录”之称。《史记·太史公自序》:“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司马迁讲这些  相似文献   

13.
屈原被放汉北云梦任掌梦之职考赵逵夫从《惜诵》、《招魂》看屈原被放汉北时的职屈原怀王时被疏放共两次,怀王十六年一次,只是由左徒之职被贬为三闾大夫,并未赶出都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是“王怒而疏屈平”,“屈平既细”。“细”即“黜”,贬谪之意。《书·...  相似文献   

14.
蒙文通先生的《越史丛考》写道:“越于勾践之世已封子弟为王为君。《路史·国名纪》丁载:《越绝书》:‘东瓯,越王所立也,即周元王四年(公元前742年)越相范蠡所筑’。”又称:“《太平寰宇记》卷九十引《越绝书》云:‘东瓯,越王所立也,即周元王四年越相范蠡所筑’。周元王四年为勾践灭吴之年,范蠡于是年筑城,是勾践于灭吴前已立东瓯也。既立东瓯,宜当亦立闽越。东瓯都于东瓯,《东越列传·集解》引徐广曰:‘个之永宁也’。略当今浙江温州。”论定范蠡于周元王四年筑东瓯城。据此论证“是为勾践行分封之确证”。用以推翻《史记·越世家》有关史实的记载。蒙文通先生的这个论断关涉温州古代史的问题。胡珠生同志据此在《温州日报》发表《范蠡初建东瓯城》(1986年1月19日)、《“范蠡初建东瓯城”再商榷》(同年3月30日),论定“为了有效地巩固后方,勾践派相国范蠡前往东瓯筑城”。范蠡在东瓯开发史上作出巨大贡献。”又称:“这两段夹杂在上元县‘故越城’下的《越  相似文献   

15.
<正> 毛泽东同志1963年1月9日《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上半阕末二句云: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现在通行的讲法是‘飞鸣镝’是咱们自己,因为咱们“飞鸣镝”,所以敌人就如同西风扫落叶一样纷纷败下阵去了,我认为这不对。“飞鸣镝”是喻指敌人,“正西落叶下长安”是个副词句,形容“飞鸣镝”的时间。“飞鸣镝”始见于《史记·匈奴传》:“单于有太子名冒顿。后有所爱‘阏氏’(匈奴皇后)生少子,而单于欲废冒顿而立少子,……冒顿乃作为鸣镝,习勒其骑、射,令曰:‘鸣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斩之。行猎鸟兽,有不射鸣镝所射者,辄斩之。已而冒顿以鸣镝自  相似文献   

16.
修订本《辞源》二册1303页“摩厉以须”条,正体注释之后云:“也作‘磨砺以须’。唐·白居易《长庆集·六十·因继集重序》:‘更拣好者寄来,盖示余勇,磨砺以须我耳。’”按:书证引文割裂,斩头去尾,且标点有误,致使语义不明。就上列引文,看不出主动、被动关系,究竟是谁责令谁更拣何物好者寄来,何人示其余勇可贾,何以‘磨砺以须我耳’之意。兹录原文:“去年,微之取予《长庆集》中诗未对答者五  相似文献   

17.
贾俊侠 《唐都学刊》2001,17(4):60-63
《秦誓》选自《尚书·周书》,是春秋时期秦穆公“殽之战”失败后因自悔所作誓言的最早记录。但是,由于《尚书》真伪的问题,历代对其价值无有定论。通过大量文献比较,结合当时背景和历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可以确定《秦誓》史料可信性,它在订正《史记·秦本纪》之误、补充《左传》不足及穆公研究方面自有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重论“五行说”的来源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行说”是中国传统思想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但其来源则迄今未明。问题之所以难于解决,主要是两个原因: (1) 古代典籍中未曾保存关于五行说可以征信的原始资料。褚少孙补《史记·历书》称:“盖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他以五行起源归之于黄帝。然黄帝其人与时代却是上古史中最大的谜之一。典籍中“五行”最早的资料有人推于《尚书·甘誓》:“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但此篇所出时代不明,篇中“五行三正”究为何指,则自汉代以下一直聚讼纷纭。近人多以《尚书·洪范篇》为五行说之可信出典。然《洪范》书出于战国时已有定论(说见刘节《洪范疏证》)。而且篇中关于“五行”的说法实际是指“六府”  相似文献   

19.
先秦诸子中道家的老聃是一个史官。《史记·老子列传》说老聃是“周守藏室之史也”。司马贞《索引》谓:“藏室史,周藏书室之史也。又《张苍传》: ‘老子为柱下史’,盖即藏室之柱下,因以为官名。”可见,老聃学说的渊源,跟他担任周代藏书室之史应有直接关系。 老聃做的是史官,也是管理藏书的官。当时的藏书不外乎以史官作的《春秋》为大宗。此外,如《诗》、《书》早已公开传布。《庄子·天下篇》所谓“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足见这些文献并不一直在官府,已有些人 “多能明之”。至于《易》原…  相似文献   

20.
西周是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全盛时期,礼作为奴隶制社会统治阶级统治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周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 一、周公确为周礼作者 周公在周王朝创立时,的确曾“制礼作乐”。《左传·文公十八年》记:“先君周公制周礼。”《尚书大传·周传·雒诰》亦记:“周公摄致,一年救乱,……六年制礼作乐。”《礼记·明堂》也记载:“周公相武王以伐纣,武王崩,成王幼弱,周公践天子位,以制天下。……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国语·鲁语》说:“若使季孙欲其法也,则有周公之籍矣。”这些材料可以充分说明,周公在周初确曾“制礼”。 《论语·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