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话剧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在翻译时考虑的因素比较多,一直以来关于话剧翻译的原则和标准的探讨较其他文学体裁比较少。著名翻译理论家苏珊.巴斯奈特提出了符合话剧语言特点的动态表演性原则,为话剧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本文以老舍《茶馆》两个英译本作为研究对象,从话剧语言的特征方面探讨和分析动态表演性原则在话剧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茶馆》剧本的剖析,论述了该剧的主题与老舍在1950年以后所创作的其他作品在思想上的一致性,分析了《茶馆》中所流露出来的老舍式的悲观气质,这种悲观写作基调在老舍1950年前的文学作品中极为常见,但在1950年以后却是罕见的。并指出:《茶馆》延续和发展了老舍自1937年以来对国家、民族这类宏大主题的关注,表现为他的文学观念和创作继续向左翼文学靠拢,并走向成熟;同时,《茶馆》也反映了老舍在1950年以后文学创作活动中的矛盾性,以及他对这一矛盾的反抗和突破。对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老舍在《茶馆》里进行的“新尝试”,与布莱希特的戏剧观有着很多近似的地方,当然也有明显的不同。《茶馆》具有布莱希特“史诗剧”的叙事特点,但又融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剧方法;具有布莱希特“陌生化效果”,但更多的是继承中国传统戏曲的“舞台假定性”;将布莱希特的理性思考运用于剧中,并追求典型化与类型化的融合,从而创造了传统与现代相交融的中国话剧精品。  相似文献   

4.
《茶馆》是中国话剧艺术的高峰,“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是历来为人称道的剧作构思闪光点.本文力图以原型批评理论,通过对“茶馆”这一浓缩着中国文化传统及生存方式的原型分析,阐释选择原型意象作为戏剧环境对戏剧主题显现、戏剧人物塑造和戏剧冲突安排等因素所呈现的魅力.同时从原型意象带来的假定性、剧场性要素的实现,揭示《茶馆》对中国话剧的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5.
《茶馆》其主题和思想意义众说纷纭,表面上是“葬送三个时代”,而隐蔽的层面却是表现了老舍对市民生活的回忆,是现代化进程中市民空间的衰退。  相似文献   

6.
成都的茶馆     
张新民 《社区》2002,(18):56-57
真想再去成都泡一天茶馆。 广东没有茶馆,曾经盛行过茶楼、早茶,茶只是点缀,实质是吃早餐,而且是很隆重很油大的早餐。北  相似文献   

7.
儿化是现代汉语中一个相当重要的概念,老舍《茶馆》是以北方话为语言基础的剧作,其中广泛使用了儿化词。文章以《茶馆》为例,对该文中的儿化词进行穷尽式分析,从而对其进行分类探讨,加深对儿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言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首先对之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接着结合老舍先生著名话剧《茶馆》的两个英译本,重点探讨了言语行为理论在戏剧翻译中的实践运用;分析表明该理论对戏剧翻译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戏剧文本中成语进行翻译不仅要考虑成语字面意义下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还要考虑戏剧语言可表演性、精炼和个性化等特点。语用等效强调翻译应该根据不同的语境,将原文的语用意义充分传递给译文接受者,使作品在译文接受者和原文接受者身上产生大致相同的效果。本文以《茶馆》英译本为例,对这部作品中的成语翻译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在戏剧文本翻译中应用语用等效原则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戏剧文本具有双重性——可读性和可表演性。这使得戏剧翻译不同于其他文学体裁的翻译,变得相当复杂。同时,相较于其它翻译领域,时下对于戏剧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显得相对较少。故本文通过《茶馆》及其两个英译本对比研究,从目的论的角度探讨戏剧文本中文化因素的处理及其动因,以期对戏剧翻译实践方法技巧有进一步的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1.
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杰出的小说家。他的短篇《干燥的九月》触及到性和暴力的关系这个主题,揭露了种族歧视的罪恶,探索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背景描写对人物心理表现的影响,让读者更清晰地了解作品中人物的心理特征,从而更好地欣赏作家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 翻译充分——评英若诚英译话剧《茶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论将"翻译充分"作为译文评价的标准。文章以此为出发点,从译文文本的功能,译入语受众的情况,译文文本被接受的时间、地点、传播媒介及其产生与被接受的动机等方面,试评英若诚英译的话剧《茶馆》,并认为其采用了灵活的翻译方法,达到了既定的翻译目的,是话剧翻译中的典范之作。从目的论出发探讨译作的成功之处,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翻译行为的性质以及翻译策略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从戏剧舞台艺术的视听性出发,以《茶馆》英译本为例,论述了戏剧对白翻译在语音效果、塑造人物形象和推进故事情节发展三方面的特征,同时探讨了这三个特征在具体文本中的表现及应用,其目的是指出戏剧翻译有着不同于一般文学作品的特殊性,为译者在具体翻译中应持有的原则和方法提出参考。  相似文献   

14.
汉字教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也积累了很多有益的经验。但从20世纪以来,这一传统受到冲击,汉字教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处于低效率之中。汉字教学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文化与教育的普及问题,汉字识字教学的不足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汉字学本体理论建设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汉字学理论研究有了进展,这对汉字教学必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较全面分析汉字简繁之争舆情的基础上,对争论双方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梳理,对论争产生的文化和社会心理根源予以了剖析。文章认为,民众语言文字常识性知识匮乏,论争难以在同一层面形成交锋;语言舆情的研究要引入传播学的研究成果,把握大众媒体传播特点。  相似文献   

16.
在国内外礼貌现象的研究中说话人面子几乎被忽略。本文以话剧《茶馆》中的人物对话为语料,对说话人自身的面子需求和其为维护自身面子需求所采取的言语策略进行专门研究,以探讨说话人的面子需求与言语礼貌之间的关系。经对语料进行定性研究发现,说话人对自身面子的考虑会影响整个话语交际的礼貌程度。对说话人自身面子需求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剖析礼貌现象。  相似文献   

17.
水族文字分为古文字和今文字,其划分的界限应是水族文字的"楷变"。"楷变"前是水族古文字,"楷变"后是水族今文字。其主要的依据,一是水族文字没有隶书体的历史客观条件;二是水族文字事鬼敬神的功用决定了这一文字本身排斥因"草隶"而形成的隶书;三是水族文字具备楷书体的历史条件;四是水族文字"楷变"符合我国古今文字的划分规律。  相似文献   

18.
汉字构形学体系下,异写字是异体字的重要类型之一,其特点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日常书写中的异写字具有随意性和主观性、共时性、理据性、类推性及层次性等特点.对这些特点的把握,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汉字书写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首先继承了传统的讨论摄影特性的思路,对摄影纪实特性和艺术特性进行了颇有启发意义的对比分析。其次着眼于启发,对摄影的侵略性、武断化、表面化以及霸权特征等进行了阐释。再其次介绍和讨论了摄影的信息特性、技术特性和表现特性,指出摄影作为一种独特的信息获取手段,有力地加强了人们认识历史、交流思想、开展科学研究、积累和传播知识的能力,对人类各个方面的活动都影响巨大,对摄影的把握必须重视其信息特性。同时,摄影作为一门艺术,其表现特性也非常突出。但两者的实现,又都有赖于对摄影技术特性的重视和运用。最后,从宏阔的角度对摄影的有形特征和无形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这样思路比较宽阔的对比研究,最终得出了"摄影在本质上是一种工具,是一种记录和表达的媒介"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