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广西国有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和企业层级不断扩大,给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国有企业亟待通过深化改革来增进企业绩效,以强化国有资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文章针对广西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从分类改革方向、董事会建设、董事选拔、监事会建设、成立广西国有企业监督管理专家委员会、人才任免、激励机制、服务支持等角度进行研究,为广西国有企业的改革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2.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系统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国有企业改革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但从近几年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现实情况来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健全,国有资产所有者不到位的问题,是制约国有企业改制和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研究,逐渐建立和完善适应中国国情的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和机制,推动国有企业发展,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已成为政府、理论界和企业所共同关注的焦点。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及弊端(一)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不明确。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不清…  相似文献   

3.
产权关系与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改革的必然要求.国有企业资产运营效益不高的根本原因是多头产权主体管理;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是解决产权虚置;国有资产产权主体单一化的前提是理顺政企关系,落实企业法人财产权.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关键是明确投资主体,规范产权关系,以产权为纽带来经营国有资产.  相似文献   

4.
走出国有企业退出中国有资产流失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资产流失有广义的国有资产流失和狭义的国有资产流失,两种不同含义的国有资产流失渠道和流失原因有所不同,目前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和社会民众关注的焦点主要是狭义的国有资产流失。判断狭义的国有资产是否流失,一般借助于价格法和收益法,相对于价格法而言,收益法在衡量国有资产流失上较为科学。当前对国有资产流失的认识存在五个必须澄清的误区把国有企业退出等同于国有资产流失;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就必须停止国有企业退出;管理层收购或职工持股就是国有资产流失;把低于评估价格或实际价值转让国有资产都视为国有资产流失;对职工支付身份置换补偿金及社保金是国有资产流失。尽管在一些国有企业退出中出现了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但是不能因此而停止国有企业退出,更不能因此而否定改革,而是应坚持规范的、渐进的国有企业退出。  相似文献   

5.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首先要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应抓住资本营运这个关键,只有抓住这个重点,才会使国有资产产权实有其位,才能降低国有资产的监督成本,完善国有资产营运的外部环境,以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推进以现代企业制度为主要形式的国有企业改革中,需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谁才能作为国有资产的代表真正对其保值增值负责?国有资产属于国家,这在理论和法律上都是清楚的,但是,作为国有资产代表的个人是否对国有资产的处置象对待个人资产一样保证其最大限度地增值呢?由于这个问题在实践中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致使国有资产不断受到多方面的侵蚀,其中包括经营者的侵蚀。侵蚀方式包括直接侵占资产、侵蚀国有企业的利润和不正当地挤占国有企业的成本。甚至在极少数企业,一些经营者利用政府赋予的权力,以合法和非法的方式转移资…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一般基础,在于以资本所有权为核心的所有权框架结构。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国有经济改革的核心问题,也就是变中央计划经济体制的以实物所有权为核心的所有权框架为以资本所有权为核心的新体制框架。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以及股份制的推行,都只有从明确国有资产所有权和国有资本所有权人格化主体的方向入手,才能有新的突破。而国有资本所有权人格化主体的塑造,又必须根基于界定国有企业职工的双重地位。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国家,除少数国有企业由国家直接经营,即所有者和经营者都是政府或其代表外,绝大部分国有资产都由政府间接经营。即政府通过一定程序,委派经营者对国有资产进行经营,政府并不直接干预国有资产的日常经营活动,只对经营过程进行监督。间接经营的具体形式在西方国家主要有以下几种: 1.股份制。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国家以国有企业股东的身分通过持有企业股份,掌握国有资产所有权。作为主体股东,国家通过任免董事、董事长以及同企业签订计划合同等措施,来控制国有企业的发展和经营方针。至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国家则不加干预。国家与企业是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既保证了国有资产所有者权利,也保证经营者自主经营的权利。例如,股份制是法国国有资产基本的经营方式。根据国家控股的数额,国有企业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全额股份控制企业,如法兰西电力公司、  相似文献   

9.
李学峰 《理论界》2004,(4):214-215
企业财务管理分为出资人财务管理和经营者财务管理。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对其实施财务管理,取代了出资人和经营者的财务管理;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进行了一系列旨在为企业放权的改革和探索,强化了经营者财务管理,但出资人财务管理却一直未能到位,因而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党的十六大以后,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逐渐形成,国务院颁布实施了《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各级国有资产管理机构陆续建立。在新体制下,如何以国家出资人身份做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这是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国有资产的流动和重组变得十分迫切,它对于从根本上搞活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章以来,我们在搞活国有资产的增量上动了不少脑筋,但由于国有资产存量的基数太大,且又活不起来,尽管增量搞活了,然而,整个国有企业并没有搞活。因而把国有资产存量搞活,使它流动起来,便成了搞活国有企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所在。通过盘活存量,以引导增量,优化资产结构,在整个优化过程中都离不开资产流动。资产流动的方式有多种,如企业之间的合并、兼并以及行政调拨等。但在市场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11.
我国国有企业企业家改革收效甚微,本文以市场经济理论、企业家精神和劳动雇佣资本三个理论为依据,拟建构国有企业企业家孵化系统。通过制度创新,把竞争机制深深植入企业家之间,使国有企业企业家市场成为一个开放的、竞争的、合理流动的系统,把企业家改革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口,让企业家自主地、内生地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论国有股权之国家宏观管理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企业公司化改制后 ,国家对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权益则变相地体现为公司的股权 ,因而探索一种新的国有股权管理模式 ,已成为国有企业公司化改制之后在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领域内又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课题。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国家所有、分级代表”的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模式 ,对丰富国有企业改革与国有股权国家监管理论具有重大的价值 ,它是今后构建国有股权国家宏观监管制度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3.
国有资产在国有企业产权关系变革中大量流失,是深化经济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国有资产流失的根本原因,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于国有企业改革,国有资产管理的权、责、利关系不清。因此,必须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1)明确国有资产产权主体;(2)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3)尽快组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公司。  相似文献   

14.
产权改革是国有资本实现战略性重组的核心,也是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重点。研究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关键是对这一问题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国有资产体制性流失与交易性流失不可混为一谈;需要对国有资产本身进行合理定价;需要解决国有企业退出市场过程中的效率和公平问题;探索目前中国国有企业退出市场的基本方式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国有企业退出市场的国际经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国有企业退出市场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公众具有充分的权利对国有企业的退出进行监督;国家有必要进行单独立法,规范国有企业的处置行为;证券市场仍是中国未来国有资本退出竞争性行业的根本途径;国有资产的定价必须逐渐走向单一化,附加的非价格因素,完全可以通过实现了国有资产的最大价值之后另行解决。  相似文献   

15.
<正>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强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条件。当前,国有资产体制改革的着眼点应放在:加强管理部门、明确监督机构、构建运营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推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国有资产管理和经营体制的建设。 一、国有资产的监管网络 长期以来,国有资产管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不分,国有资产监管弱化和无序运行。按照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确定的方向,《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进一步明确了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国有资产实行分级管理和分工监督。它以法规的形式对国有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资产价值景化研究□张明龙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为了有效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科学量化国有资产,准确估算国有企业的资产价值。一、确定企业资产的真正净值就估算国有企业资产的真正净值来说,应在全面核...  相似文献   

17.
关于国有企业担保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正处在攻坚阶段和关键时期 ,依法保障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 ,是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为他人担保是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行为。但由于我国的法律制度不禁止国有企业为他人担保 ,所以国有企业在没有分文对价的的情况下 ,承担担保责任 ,结果是弊大于利 ,不利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因此 ,应当以立法的方式 ,禁止国有企业为他人担保 ,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相似文献   

18.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解决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问题。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根本点在于,实现国有资产向国有资本的转变,从国有企业资产数量目标的追求转向国有资本总体效益目标,把实现国有资本流通市场化、利润最大化、营运独立化、管理间接化,作为深化国企改革着力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是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 ,应采取有效措施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相似文献   

20.
以混合所有制改制为导向的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已经拉开帷幕,能否真正实现出资人到位是关系到这场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本文从剖析国企治理结构的现状入手,对强化国有资产出资人到位的重要性以及出资人到位的内涵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国企经营者激励机制的途径,以期能找到遏制国有资产流失与做大做强国有企业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