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威尼斯商人》是莎土比亚的著名喜剧,是他早期喜剧中最富于讽刺意义的一部。这部喜剧在作家的创作道路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莎士比亚由喜剧创作向悲剧创作过渡的里程碑。它具有深刻的悲剧内容和丰富的喜剧情节相结合的特点,在艺术上全面体现了莎士比亚的喜剧艺术成就。 《威尼斯商人》有三条线索平行发展。全剧形成了喜剧性的结局,三对青年男女结成美满婚姻。可是就在喜剧情节中却包含着  相似文献   

2.
《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在莎士比亚的喜剧中,是最富于社会讽刺意义的一部杰作。英国朗曼出版公司出版的《英国文学指南》所提供的新资料认为,这部喜剧是莎士比亚于1596~1597年间创作的,①当时莎士比亚才三十三岁,正是创作的丰年。这部喜剧的内容,和他的另外几部剧本如《奥瑟罗》、《第十二夜》、《皆大欢喜》一样  相似文献   

3.
威廉·莎士比亚 ( 1 56 4— 1 6 1 6 )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马克思把莎士比亚和古希腊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看作是“世界上迄今为止的两个最伟大的天才戏剧家”。① 莎士比亚一生共创作 37个剧本 ,2首长诗和 1 54首十四行诗。其中《威尼斯商人》是比较著名的一部。一、《威尼斯商人》的故事梗概《威尼斯商人》是一本喜剧 ,喜而不闹 ,演绎的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 ,表现的是市民社会的悲欢离合与喜怒哀乐 ,还揭示当时社会的种族歧视和被压迫者对压迫欺凌的反抗 ,并通过戏文展示出一个商业社会的全景。《威尼斯商人》( 1…  相似文献   

4.
《威尼斯商人》一直被划在喜剧之列,而前苏联著名学者谢皮洛娃在《文艺学概论》一书中指出:“别林斯基是完全正确的,他认为古典正剧的真正创始人是莎士比亚,而不是18世纪的正剧作家们,并且把《威尼斯商人》看作最初的完整的正剧范本之一.”如果我们完全接受他的观点,未免有牵强附会之嫌,但我们若从该诗剧创作的历史时代背景、诗剧的矛盾冲突、夏洛克形象的塑造等方面来考察的话,就会发现该剧具有一定的正剧因素.《威尼斯商人》创作之前,英国国内正经历着“羊吃人”的圈地运动,早期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大量产生,与此同时,英国在海…  相似文献   

5.
威廉·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莎士比亚的三十七部戏剧是英国十六、七世纪文艺复兴社会的写实,也是莎翁人文主义思想的闪耀。而在这全部剧本中,《威尼斯商人》是人们最熟悉、最喜欢、最脍炙人口的剧本之一。《威尼斯商人》这部喜剧具有特殊的魅力,固然与那“一磅肉”等生动情节有关,而更为主要的  相似文献   

6.
莎剧《威尼斯商人》是利用两个民间故事的情节演绎而成的一本喜剧。除了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还揭示当时社会的种族歧视和被压迫者对压迫欺凌的反抗,并通过戏文展示出一个商业社会的全景  相似文献   

7.
戏剧《威尼斯商人》常常被学者们认为是莎士比亚喜剧的代表作,但2004年发行的由迈克尔.雷德福执导的电影《威尼斯商人》将莎翁的这部名剧变成了一部地地道道的悲剧,在故事时代背景的渲染、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电影风格元素的运用等方面无不显示其悲剧特色。  相似文献   

8.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之一。戏剧中的题材、语言、人物形象和场景都充满了狂欢化色彩。探析人物戏剧活动的狂欢式场景,揭示《威尼斯商人》中颠覆与重建的主题,可以管窥作者的人文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对自由、平等、仁爱的狂欢式世界的向往。  相似文献   

9.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著名喜剧 ,是他早期喜剧中最富于讽刺意义的一部。这部喜剧在作家的创作道路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是莎士比亚由喜剧创作向悲剧创作过渡的里程碑。夏洛克是莎士比亚塑造的最复杂的人物形象之一。作为高利贷者 ,夏洛克的命运是喜剧性的 ,他在法庭上失败 ,受到惩罚 ,构成了戏剧中的喜剧情节。而作为犹太人 ,他的命运又是悲剧性的。犹太族没有自己的国家 ,受到种族的歧视 ,因而他有民族复仇的心理 ,对歧视他的人表现出刻骨的仇恨。他指责安东尼奥 :“憎恶我们神圣的民族 ,甚至在商人会集的地方当众辱骂我……”“他曾…  相似文献   

10.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喜剧中社会意义最为深刻的一部,反讽艺术的运用是其显著的艺术特色。剧中对言语反讽、情景反讽和戏剧反讽的娴熟运用使该剧具有深刻的批判性、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意蕴深远的多棱镜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以语用学的话语意图为理论参照,以语言、情景和文化为切入点,对莎士比亚的喜剧代表作《威尼斯商人》的文学特征进行分析,实现语用学与非言语形式研究的结合,为喜剧文学特征的分析带来一个新的理论视点。  相似文献   

12.
《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形象一般被认为是一个贪婪、狡诈、吝啬而残酷的喜剧小丑。然而从文学表现手法以及社会文化背景来看,该剧亦可解读为一部以间距为喜剧,而内容为悲剧的作品;作为犹太人的夏洛克则是种族歧视和宗教迫害的牺牲品,他身上所承载的不仅是个人的悲剧还有种族和人性的悲剧。  相似文献   

13.
许多研究者把写爱情与友谊看成是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的主题思想,这是没有涉及到该剧主题的本质的。从主题思想具有价级和时代特点、从莎士比亚同期喜剧创作的对比中,以及该剧主要人物的矛盾等方面来看,写爱情与友谊只是该剧主题思想的某些方面,而其本质则是揭露和批判金钱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4.
德国喜剧作家格拉贝剧作《灰姑娘》的源头有三,一是他早期喜剧《玩笑、讽刺、讥讽及深层意义》,二是查尔斯.佩劳特的《鹅妈妈的童谣》中的《水晶鞋》,三是格林兄弟的《灰姑娘》故事。但剧作中又增加了高利贷者艾塞克和鼠变马车夫。前者源于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后者是其早期中的魔鬼形象的转变,可以游走于生活在现实世界和变幻莫测的魔法王国中。  相似文献   

15.
德国喜剧作家格拉贝剧作《灰姑娘》的源头有三,一是他早期喜剧《玩笑、讽刺、讥讽及深层意义》,二是查尔斯.佩劳特的《鹅妈妈的童谣》中的《水晶鞋》,三是格林兄弟的《灰姑娘》故事。但剧作中又增加了高利贷者艾塞克和鼠变马车夫。前者源于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后者是其早期中的魔鬼形象的转变,可以游走于生活在现实世界和变幻莫测的魔法王国中。  相似文献   

16.
《威尼斯商人》中人物形象的双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剖析《威尼斯商人》这部剧作中的主要人物 ,指出这部作品的双重性 :表面上这是一部弘扬基督教博爱精神的喜剧作品 ,而实际上又是为受压迫的犹太民族呐喊、叫冤的悲剧作品。  相似文献   

17.
尽管莎士比亚时代已过去了几个世纪,今天的威尼斯商人中也许不再有安东尼奥和夏洛克式的人物,商业资本与封建性的高利贷之间的矛盾斗争也成了遥远的记忆,但莎士比亚和他的《威尼斯商人》社会效应却在今天的威尼斯发挥着巨大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8.
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反映了犹太教与基督教之间的冲突。安东尼奥与夏洛克之间的矛盾不仅仅是个人之间的矛盾,他们各自代表一种文化和宗教。在这部喜剧中,宗教冲突异常明显。夏洛克代表的是犹太教,安东尼奥所代表的是基督教,取得胜利的当然是主流文化所代表的宗教,即基督教。  相似文献   

19.
最近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莎士比亚名剧创作欣赏丛书”(山东师大徐克勤编著)与读者见面了。该丛书在汗牛充栋的莎学专著之林中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作品,而其新颖之处,就正在于它的独辟蹊径。这套丛书凡6册,选择包括历史剧、喜剧与悲剧在内的10部莎剧杰作,逐一考察创作动因、成书过程和所依据或参考的史实、传说、资料、蓝本等等。通过比较、鉴别、考证等手段,着力于揭示它们在大师创作过程中的作用或相互关系,归纳莎翁写戏的规律,使剧情、人物、结构的来龙去脉清晰明了,使围绕剧本的种种疑难或逸闻彰明昭著;从而为人们深入理解乃至钻研莎剧开了方便之门。譬若喜剧《威尼斯商人》  相似文献   

20.
复仇的意象     
通过结合莎士比亚所处的时代及莎士比亚的创作特征,探讨莎士比亚在戏剧中对中世纪流行的复仇故事的重新运用以及不同阐释。以《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奥塞罗》四部戏剧为对象,说明复仇在莎士比亚的笔下所呈现的不同意象,而归于一点,莎士比亚借助复仇所表达的,正是当时社会充满希望和痛苦的人文精神,以及他对那个前进的社会及人们的深切同情与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