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汉武帝时期,桑弘羊等人在国家干预主义指导下推行了以盐铁政策为核心的财政体制改革。盐铁政策具有以商治商、因物制宜、国家干预和市场自律相结合的特点,盐铁政策的实施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危机,巩固了中央集权,但也存在诸多不足。盐铁政策对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中正确处理"国富"与"民富"的关系,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拉动内需等经济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东汉时期是实行什么样的盐铁政策?由于史料记载不详,学术界有较大的分歧。细考史料,我们认为东汉初期仍实行的是盐铁专卖政策,只不过由于诸多原因而使政府对盐铁专卖的控制有所放松,而且民间也有大量非法的私营盐铁商存在;直到章帝时期,汉政府又全面加强了盐铁的专卖政策,民间私营盐铁商遭到严厉的打击;自和帝起,汉政府废除了盐铁的专卖政策而实行民营征税制度,但政府专卖也仍然存在,一直到东汉末年。在此基础上,商品经济继西汉之后,一直在低谷中徘徊。  相似文献   

3.
桑弘羊的均输、平准制度是中国进入统一政权后最大规模的基于"轻重"原理的财政经济思想在现实中的新尝试。在盐铁会议上,桑弘羊从"轻重"制度本身的特点、优势来论证其存在的合理性,贤良、文学亦不否认这种合理性,但却从官员腐败导致完全走向反面为据而反对之。盐铁会议后,均输、平准逐渐废弛。汉宣帝、元帝时期,耿寿昌的常平仓制度,是一个对均输、平准制退步了的继承。王莽"五均赊贷"则因腐败问题困扰而完全走向失败。  相似文献   

4.
盐铁会议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军事等诸多领域,涵盖中国经济及文化史上的很多重大问题,内容丰富,研究价值较高。然而,由于盐铁会议讨论范围广泛、问题分散、体系性不强、局部言辞模糊,客观上造成了后学研究盐铁会议的难度。基于经济学和政治学的视角,通过对《盐铁论》辩论内容的系统梳理,指出盐铁会议的辩论重点整体上是围绕着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全面展开的,并涵盖几乎贯穿中国封建社会全部历史的具体问题,对后世的经济、政治与文化路径产生广泛的影响。盐铁会议是中国历史上极具标志性的一次重要事件,系统梳理其内容及辩论的主要问题,对于全面解读西汉社会乃至整个中国封建历史中的诸多问题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略论汉代官营盐铁业的利和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早在战国时期,秦国就实行了官营盐铁手工业的制度。《华阳国志》·卷3《蜀志》谓秦惠王时,营建成都城,在其“内城营广府舍,置盐铁市官并长丞,修整里阓,市张列肆,”专为盐铁业置“市官并长  相似文献   

6.
《盐铁论》是西汉桓宽根据“盐铁会议”记录整理而成的。“盐铁会议”是公元前八十一年,即汉昭帝始元六年在京城召开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围绕着盐铁是否官营的问题,儒法两家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儒家以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为首,代表着大工商奴隶主的利益。但霍光本人并未参加会议,而是从全国各地搜罗了六十多个贤良、文学来作为炮筒子。法家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代表。在汉武帝时期,桑弘羊曾帮助汉武帝制定并推行了盐铁官营等经济政策。这些政策,剥夺了大工商奴隶主经营盐铁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桑弘羊是西汉时期著名的理财家。他所主持的盐铁官营既扩大了盐铁业的规模化生产,又为朝廷增加了巨额的财政收入,同时也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弊端。但总体来说,桑弘羊的历史功绩巨大,其盐铁官营等财经措施也大多为后世所继承。他的历史地位应予以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8.
《盐铁论》是汉宣帝时庐江太守丞汝南人桓宽对有关盐铁问题的讨论所作的会议记录。这一材料真实的反映了汉朝士大夫对国家经济、政治、国防、思想道德及民族问题的不同看法。以往的研究者关注的主要是其中的盐铁问题,而对民族史方面的史料鲜有论及。实际上《盐铁论》六十...  相似文献   

9.
汉武帝时开始实行的盐铁专卖政策是西汉中后期社会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实行盐铁官营,堵塞了农村过剩劳动力向私人工商业流通的渠道;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加速了农民破产并沦为流民和奴婢的过程.那种认为西汉前期私人工商业的存在与发展绝对有害于社会稳定并且全面肯定盐铁专卖政策的论点是片面的、错误的.  相似文献   

10.
盐铁会议不是一次关于政策的论争,汉武帝时期的政策不存在一个前后的分期问题。盐铁会议从本质上讲,是专权的霍光通过开会的形式利用儒生对桑弘羊施以打击的政治运动。之后,霍党势力就取代功勋赫赫声名极高的桑弘羊控制了西汉帝国的财政大权。在这次政治运动中,儒生积极地参与了对桑弘羊的打击行动。  相似文献   

11.
《无声戏》作为清初著名作家李渔的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 ,具有独立探讨的价值。以文本实际作为研究原点 ,对小说集名称“无声戏”三字的涵义提出异议 ,并通过探讨上述问题 ,追寻其主题 ,考察其得失。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文化"一词定义众多,理解各异,而且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受特定国家的特殊情况所影响。文化在使用上主要有两类理解:其一,人类所能想到和知道的事物中最好的那一部分;其二,人为之物的全部,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前者又称为"人文派"定义,后者为"社科派"定义。西方学术界对文化的整体理解可大体分为历时性文化观、共时性文化观、种族文化观和整体文化观。西方学界历来对文明有一种批判精神,在肯定其对社会贡献和作用的同时,抨击其对自然和人类的罪恶。文明同样有多种理解,从根本上说,文明是指文化中进取的、有成效的那一部分。但文明经常被异化,即用在了征服、杀戮同类、甚至毁灭自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完整地提出了新的科学发展观,由于它的重大意义和创新性,近一年来,成为理论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其中,主要涉及到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基础、内涵和本质、意义和落实等方面。科学发展观本身是一个综合、立体、多维的复杂课题,需要多层次、多角度地加以研究,从而进一步推动当代发展理论与发展实践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近一年来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完整地提出了新的科学发展观,由于它的重大意义和创新性,近一年来,成为理论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其中,主要涉及到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基础、内涵和本质、意义和落实等方面.科学发展观本身是一个综合、立体、多维的复杂课题,需要多层次、多角度地加以研究,从而进一步推动当代发展理论与发展实践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5.
关于“言意之辩”,自先秦时期就已经分为两种观点:“言尽意”与“言不尽意”。庄子主张“言不尽意”。认为“言”只是会“意”的工具;他通过“得意忘言”的方式解决了“言”与“意”之间存在的矛盾。庄子的“言不尽意”论对中国传统美学影响颇为深远,开启了传统美学对意境美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中国传统环境艺术的美学观念是一个大课题,但发现其中存在一个“怪圈”——“圆”.圆的意识、圆的意味、圆的意蕴,始终贯穿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积淀与思维行为模式中.于是,传统的文化艺术以至环境艺术中,无不执着地体现出圆的形式,更多的是圆的意蕴.  相似文献   

17.
法律的意义蕴涵于事物的法的规定性和主体的法的需求之中,法律规定了人类之间及其与对象之间关系的全部意义。法律的实体意义与本体意义既互相联系又有质的区别,而法律的象征意义则是本体意义的派生物。在对话商谈中发现法律的意义是诠释学法学的一种认知方法,这种方法导致不确定性意义成为法律解释的认知常态。法律的实践法则要求法律解释是对确定性意义的追求,这是诠释学法学在方法论上必须直面的挑战。诠释学法学对法律的意义追问徘徊于过程中的认知非确定性和目标中的认知确定性之间,"诠释法律的公理性趋向"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诠释学法学自身存在的方法论缺陷。  相似文献   

18.
社会成员共同分享全部财富是东西方社会都努力追求的一个目标,其实现途径之一即是慈善事业。西方的慈善观建立在严格的私有财产基础上,即财富共享的前提是私人所有,这使得西方的慈善事业获得了一个有力支撑点。相比较而言,中国传统社会中私有财产观念的淡漠,使得我国慈善事业的进一步展开受到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吴生著《诗义会通》旨在会通前代诸说,探明《诗经》原义。他运用桐城文法的理论来评诗,从结构、章法、气象等方面解读《诗经》。进而,他在文学解读的基础上探求诗旨,观点通达,论述精到。  相似文献   

20.
相对于明清时期,民国时期绅士已由一个封建特权阶层演变为一个具有特定身份属性的社会和职业群体,其地位和作用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学术界对于民国绅士涵义的理解颇多争议,或统称为地方精英,或将其等同于地方豪强、地主,还有人统以"劣绅"目之。这些说法或过于笼统,或失之准确,难以准确概括民国绅士的内涵及特性。民国绅士是指在民国地方社会因拥有一定的旧式功名、新式学校教育背景或具有为官(或其他公职)经历而具有某种政治、经济、知识或文化优势并在社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不同于官员也有异于民的地方精英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